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pp电子/ 正文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考研-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pdf

admin2023-12-21pp电子20 ℃0 评论

考研: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翻译硕士都是考什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考研经验分享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备考了两年是2019年上岸北外英语学院英语笔译,本科在黑龙江一所普通师范类学校,但大学四年学习一直很努力,一直是年级里的第一,参加过很多口译比赛和演讲比赛,取得了商务翻译等证书。

那么为什么我没有参加推免呢?因为——法语。

我真是和法语有着不解之缘,第一次参加考研时我的翻译121,118,法语52,法语没有过线,直接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了,二战恰巧北外取消了二外,我才能如愿以偿。

翻译128,102,基础英语80。

考研的求学历程很多坎坷,但也有很多收获。

考试科目:一战情况一战时在学校强制要参加实习,每周三天往单位跑一趟,回到学校就4点左右,基本俩小时才能进入状态,复习进度极为缓慢。

一战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翻译和上,每天都会保持4小时的翻译练习,周一到周五分别练习文学,政治,经济,商务,文化。

其实翻译硕士考试主要还是看你的英语基础如何,每年都会有很多英语基础极差的人报考北外,结果翻译的分数才60多,所以翻译练习的多了自然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翻译技巧和风格,如果你的基础好,翻译技巧也有,做所有的翻译类型都是一样的,所以每周进行多样化的翻译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加熟练度,另一方面在考试中万一题型出现变化自己也不会措手不及。

练习翻译后看参考答案要有批判性思维,采纳好的地方,但如果自己的译文中有合理的地方也应当保留。

最开始要做的工作是多看真题,把握出题的方向和思路,比如每年大多出经济,文学还是什么方向,然后开始自己搜集相关的词条。

每天我主要花3个小时时间搜集背诵,在前期,需要大量拓展知识,所以姑且将学习的过程当作充实自己的过程,不要一味地想着只是为了考试准备考试,而是要想我要吃透历史某个时代或者某个事件。

北外的词条主要考文学历史,近几年经济也偏多,这几个领域复习起来趣味性强,就当做读故事,在9月份之前多看几遍自己搜集的词条,在看的过程中慢慢筛出去一些考的可能性较小的词条。

看的过程就是加深印象的过程,再把记忆的主要任务放在9月之后就会轻松很多。

一战时还没有考基础英语,所以基础英语的复习方法放到下一部分叙述。

二战:吸取教训,强化劣势,保持优势去年北外的MTI整体都有很大的变动,篇章翻译汉译英出题风格也由原来偏向文化文学转向哲学。

基础英语前30道是类似GRE的6选2,4篇阅读,两篇选择,两篇回答问题,最后作文主题是resilience。

二战我的时间充沛了很多,没有法语,我主要进行语言基础的巩固和升华,因为觉得一战时自己的翻译主要是保证了准确性,并没有很多漂亮的表达,而且自己的汉语功底也不如从前。

所以二战时,读外刊听新闻看原版名著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每天5点50起床,6点15左右到图书馆,复习一个小时GRE单词,看一个小时外刊,一个小时名著,听50分钟经济信息联播,做完一课GRE的练习题去吃饭,15分钟吃完回图书馆大概1点多,趴桌子上睡25分钟,然后到走廊背和词条醒脑,清醒了之后回自习室做阅读,做完4篇再出去背,背到5点回自习室简单吃点面包,晚上从6点又开始背到晚上8点半,晚上剩余的时间留给政治。

其实我二战给的时间可以说非常多了,所以二战的成绩让我意外,二战几乎没怎么练习翻译,我给自己估分是118左右,是120左右,结果翻译反倒高出预估10分,现在我猜想是自己可能解释的点不够,记忆上有差错。

所以,翻译的根本还是语言基础,一定要打好双语的语言基础。

翻译篇章翻译上,我在一战时进行了大量练习,刚开始学校有实习期间每天保证两小时,后期每天4小时,其实练习量没有必要这么大,如果不进行反思,从根本提高语言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一直保持阅读外刊的习惯,我的英文表达一直还是可以的,但是中文的欧化现象非常严重,听起来很不地道,如果语言基础可以,每天有2个小时的练习量就是足够的了。

一战陪伴我的书是Painted Veil 《面纱》二战是3本Little WomenThe Short Story of Maupassant在阅读时,不要只关注其中的情节和思想感情,主要要把特别好的表达记下来,英文原著最好的一点就是生活*化生动化,比如,说这个英文可以用say,但事实上说分好多种,结巴着说,哀求道,喘气说,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特别好的书Banish BoringWords,如果看不进去文学名著,可以背背这本书的词汇,我这里有pdf版本,现在网上没有实体书了,大家需要可以联系我——所以,平时在翻译遇到不会翻译的,在原著中能得到很好的,我是在自己以前买的实体书上看,电子的就直接在手机里记录下来,纸质书把好的词句画下来抄在专门的本上,英文的总共记了2000条左右,中午吃饭时复习记忆。

中文书我也有看,为了养成中文的思维习惯,第二年我看的是柴静的《看见》,里面话题非常深刻,既可以为写作提供角度,也可以学很多地道的中文表达。

其他我用的翻译参考资料如下:《中国文化读本》《武峰笔译》《韩刚2级笔译》《张培基散文》《英汉翻译》庄绎传《非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广外上外的那些参考书这里就不说了。

其中,《中国文化读本》是最重点的,一战草草做了一遍,二战又溜了两遍,我把中文书买下来后,在网上下载了英文版pdf版本存到网盘,做完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把英文自己想不到的部分和用词句特别优美的部分抄在中文书上,分析范文的翻译思路。

就翻译理论而言,《非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最佳的一本,第一年细致地看了一遍,第二年把自己以前没掌握好的又重点看了一遍,做了一遍练习。

词条翻译上,我主要用的是:《跨考黄皮书》《热词红宝书》《新东方中高口词汇手册》《最后的礼物》18年的真题热词可以说相当偏了,19年回到了正常水平,词条主要记忆细节,18年因为大家热词都不太会,所以我的翻译分非常占优势,但到了19年,我有4个背过的热词到考场上想不起来了,词条成了拖分项,所以翻译排名也不如第一年,记忆一定要记清楚,不然太吃亏了。

这科,我太没发言权,看到卷子我只有3个不认识,其他都是背过的,简单说一下自己用到的资料:《中国文化要略》及考研笔记,考研笔记相当重要,里面都是精华,往年真题也从其中出了好多,今年的五功那里面也有。

《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自己整理的结构体系《复习全书》从学姐那里买的资料自己整理的可能会考的,由于第一年没有特别准备《红楼梦》里的人物,考场上各种后悔,今年把四大名著里所有的重点人物都背了下来,考场上碰到晴雯我真的是眉飞色舞了一秒…第二年我从5月份就开始背,先背真题,再背2000个,最后词条总共背了5遍,可能是因为采分点还是不够吧,所以分数上没有体现出来。

小作文11月份开始看的,主要看历年真题出过的类型,自己搜集素材,不光要保证格式正确,还要足够新颖,比如说明书我准备了电蚊香的等。

大作文我主要看南方周末的社评,里面的观点特别有见解,看文章我会在本上做一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头脑风暴,好的句子我会摘抄下来。

基础英语GRE单词部分使用百词斩,11月知道样题之后开始一天复习100个,考试前溜了3遍,做的题是从网上买的GRE基础填空和强化填空,我的计划是基础考前做完一遍,复习一遍错题,强化的简单看看。

这科我又要强调阅读原著的重要性可了,文学名著里,好多词汇都是GRE的,早上背完之后看完外刊看原版名著直接就巩固了我对单词的记忆,而且放在了具体语境中,所以记忆得特别深刻,平时生活出现什么动作或状态就能立马想起来一些词汇。

阅读我一直用的专八阅读星火的和华研的,计划了一下,每天做4篇,到考前正好做完。

对错题要总结,如果发现自己钻牛角尖,可以和研友讨论一下,立马思路就清晰了。

写作部分我看的是外研社出版的《立场》,这个书力荐,能为你提供多角度思维,我是边看边总结,也是在本上画出来思维导图。

其次,在大学期间我曾经参加过外研社写作大赛,当时自己特别不会写作,没有角度和论点,但是指导老师发给我们一个电子版的GRE写作高分速成Issue部分对我的帮助很大,那段时间我也大概明白了写作的体系。

看外刊和上的论点论据,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有话说。

但是在第二年写作部分,我和以前写作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句变多了,这还要归功于名著阅读,一碰到长句我就会停下来分析好久,自己写时也感觉一气呵成。

考试期间其实我对这科的感觉特别不理想,单词部分有5个不确定,做完单词就感觉自己不行了,情绪状态上受到了影响,后来的题目一直在怀疑自己,阅读选择题感觉4个选项都对,回答问题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和不合理,写作还没把自己最好的升华部分写出来发现时间快到了,出来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估分50左右,结果没想到反倒这科拯救了我,把我的劣势又拉回来了,所以,在答题时千万别有情绪上的波动,坚持自己就是了,不管答怎么样。

政治这科北外只要过线所以我就是一直全程跟紧肖秀荣。

复试英院的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和初试的篇章翻译一样,复试为视译和问答部分。

知道自己过了线之后每天练习2个小时左右翻译,因为感觉放一段时间假没有初试有感觉了,所以每天练习找找感觉,英译汉用的是经济学人,汉译英用的散文108篇,因为英院爱出当年特别火的书,所以后期我练习了《流浪地球》和《三体》,没想到真的考了《三体》,这个我正好在初试完看了原著,考试的段落也正好是第一本开头部分,记忆非常深刻,直接写上了,然鹅…汉译英出了《三国演义》,我非常非常不擅长读中国古典文学,原文有没看懂的,而且我的策略上出了问题,本来想复试一定要用一些精彩的表达,结果过劲了,这就是我复试初试翻译反差大的原因,大家一定要先保证准确性,不确定的表达不要去用。

视译我自己每天练习将近3小时,录音了之后听,找问题。

我和小伙伴每天练1个半小时,彼此互相挑错,这个过程相当不错,效率很高,同伴总会发现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

材料用的《英汉视译》、《视译基础》、答记者问,还有直系学长推荐的一本同传基础。

只要练习量够,考场上就不会太紧张的。

问答环节很轻松,我全程保持职业假笑,但是老师是看不出来的,你微笑老师也笑,总共5个老师,一个老师问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我说的都非常具体,老师完全没问我其他问题,我回答完每个老师的问题老师都向我微笑表达了赞许,所以我对面试的感觉还不错。

下面是几个常考的问题:1.你为什么选择北外?2.你有什么口笔译经验?3.你认为自己翻译中问题最大的地方是哪?4.对成功的定义?5.对幸福的定义?6.最喜欢什么文学作品?7.最喜欢的翻译家?我的总体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我的成绩只是中偏上一点,不是尖,但是自己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大家姑且不要把考研单纯当成考研,这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无论是看外刊还是名著,都会学到太多东西,你会感觉自己看到了光亮,最后你只会感激考研带给自己的一切,无比留恋这段时光,考入北外只是一个起点,以后继续加油!。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关于择校和定专业本人本科院校双非,专四良好,大家可以参考。

选择院校的时候几乎把所有招考外国语言文学或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都看了一遍,从中筛查,看看各个院校的条件、考试内容自己是否熟悉,初步确立了几所适合的学校。

随后通过学长学姐、考研帮或者知乎等各种渠道,了解这些院校的报考难度、是否存在压分情况、招生录取人数、考试内容等等,最终确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家都要视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记住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外国语言文学招生人数都不是很多,北京外国语大学每年统招加推免共十七个,其中推免生七个,统招十个(外文专业有三个方向分别是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但是具体方向人数不限制,根据实际报考的考生决定)。

至于报录比,北京外国语大学网上不公布明确的数据,但是复试刷人很少(复试录取比例1:1.2),所以大家只要初试用心准备,拿下高分,复试就很有很大希望。

这是历年分数线,大家可以参考初次经验政治复试政治70+。

政治复习时,我主要选用了肖大大的知识点集合那本后书,一千题,肖四肖八,另外其他一些小程序(个人建议)政治不必开始太早,毕竟背的早忘的早,专业课才是大块头。

我是11月开始复习肖大大那本大的知识点书。

如果是理科生(比如我自己)相对文科生需要更早一些并且有必要看一些网课(徐涛或者腿姐都可,个人倾向徐涛的网课,更加有趣)。

政治的一个大考点是马原部分,这部分相对比较抽象,所以建议11月之前看一些网课,有个大概认识。

如果开始的早就充分准备,如果开始的晚,而且是第一次接触政治,建议以肖大大的知识点作辅助,边看徐涛的视频课。

(有的人辅助的是徐涛的知识点书,本人买了不曾用过,毕竟肖大大的足够详细)。

到11月中旬左右梳理过一遍知识点。

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刷一千题(都是选择题)(回顾哪几章,就刷对应的一千题加深印象)。

一刷的时候可能会进度慢一些,因为需要纠正一千题,并且背错题知识点。

之后开始二刷一千题,这个过程就不需要先看书后刷题,而是主刷题,然后从翻书查漏补缺。

这个过程就快很多。

最后自己认为掌握不牢固或者重要部分可以有选择地刷三遍。

注意:刷一千题时不要直接将答案写在书上(会影响二刷三刷思考)。

有配套的刷题册可以记录错题的知识点,整理后就是一本错题集,可以用于随时复习不熟悉的地方。

关于肖四肖八,我忘记了什么时候拿到肖八,只记得当时我的一千题二刷接近尾声,大概11月尾,之后我加快刷完了一千题,开始每天一套肖八选择题并当天修改背诵,同时从肖八选择题中找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对应三刷一千题。

肖八大题我并没有写也没有背(个人觉得肖四足够,肖八大题没必要且浪费时间)。

12月十几号拿到了肖四,当时时间已经有点紧了,所以拿到之后就开始每天一套肖四选择题,自己列出大题的框架要点,并不详细写,两天一套大题修改并背诵。

最后一段时间,二刷肖四肖八选择题,反复背肖四大题。

虽然今年大家都说肖四押题几乎成了真题的问题,但是肖四背过后,你总会有话去回答这些问题,那些术语和重要措施都是可以充实答卷的。

不知道别人怎么说的,个人觉得肖四肖八选择题很重要,肖四大题压的挺多,虽不全是一模一样的问法,但是十分相似。

注意:政治选择题很重要,大题给分都差不多,选择题才是关键,而一千题是基础的知识点,肖八肖四的选择题也很重要(今年就有原题)。

专业课复习专业课分为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语言学与文学基础两部分。

英语语言基础就是专八的题型,不过比专八多了20道单选题(类似专四单选题)。

四篇阅读,20道单选,一篇改错,英译汉,汉译英,写作(字数200字,要求比较低)。

这部分个人建议按照专八准备就可以,我用的是星火和华研的阅读,改错,华研语法一千题,星火写作星火翻译。

阅读不是很难,改错看个人基础能力(写了星火外加几十篇华研还是没保证),翻译之前是偏向散文翻译中译英,但是最近几年偏向政经翻译,所以可以看看三笔二笔的练习题,但是不代表散文翻译不会有。

英译汉今年的偏向一篇散文,生词存在,但不多,个人觉得不好理解(可能本人能力不足)。

写作可以根据往年真题联系一下,个人写作写的较仓促,平时也没有联系过,有时间的话还是练习一下。

因为真题的标准答案,所以我只练了近三年真题的阅读题来揣测一下阅读题的难度,然后拿真题的翻译作为练习。

其他的都是拿练习资料来复习,这几个部分每天都要练习,这个是要慢慢提高。

英语语言学与文学基础这部分是20个选择题(设计文学和语言学都有),和简答题(分方向选择,如果是文学,只回答文学的题,语言学只回答语言学的题)。

本人是语言学。

语言学一般是小简答题(5道左右,10分值左右)加大简答题(3道左右,25分值左右),具体分数可以参考往年真题。

文学选择题真的是无法预测,我用的是环球时代的英美文学预测,里面都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个人觉得不需要背作品人物和具体内容,文学东西太多了,要完全掌握很费时间,对于语言学来说只有10分左右,个人觉得不如多花时间在其他科目。

把握一些重要的作家和其代表作品的名字(正在学习文学的话就可以现在开始了)。

我学习语言学时用的是戴炜栋的书,这本书相对简单,但是知识点有欠缺,辅助胡壮麟的语言学足够了,将缺少的部分在胡上标出。

因为胡的书较难懂,所以我参考的圣才的胡壮麟语言学教材。

另外大致听了胡壮麟语言学网课,看了配套的讲义并做了查漏补缺的笔记。

主要背诵的就是戴炜栋的书(前六章基本都是一样的内容,语言的介绍,语义学等),网课的配套讲义,以及圣才胡壮麟教材的后面几章(计算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等这是戴炜栋书上不充分的部分)。

同时用圣才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加深印象。

11月份开始,我直接拿真题作为练习,从前三年的题开始,一直往前追溯练习,将最后的最新的三套题作为最终的模拟题,答题时我只写想到的大的要点而不详细的写答案,然后就对照答案开始改正,在答案上做标记,并且反复背诵答案(自己从网上买的答案)。

个人觉得后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要反复背标准答案,因为标准答案要比自己背的知识点更加的系统,更加的深入理解。

研究往年真题会发现,简答题有很多题会是重复出现。

也有几道题是需要自己当场发挥的,就将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都答上,这种题多答总会比少答要更加给分。

最后我就是根据往年的真题预测今年会出哪一个模块的知识点,然后有先后地重点复习。

二外日语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二外只有日语,这更加公平一些。

日语题型包括20个假名汉字单选,10个选词填句单选(这都是考查单词),20个语法单选,还有几个同义句选择题,3到4篇小阅读理解,一段日译汉,5句汉译日,一篇作文(200—250)。

我主要以标准日语初级上下册为主要复习内容,也有学姐说需要复习到中级上册,难度N3,但是如果时间紧急的话,还是以初级为基础,因为大部分的单词和语法都是初级的。

去年的日语个人觉得要难一些,他的生词一部分超出了初级的内容,但是今年的要简单一些,今年大部分是初级的内容,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建议复习到中级上册。

日语单词和每课的语法和基本课文要反复背,巩固记忆,单词我是一直反复背到12月多,基础薄弱的可以先用课本的课后习题作为练习基础知识巩固之后再另找习题练习。

我当时是用的一本名叫名校考研二外语日语真题集,这个真题集就是各个学校的二外是日语的真题集,我当时写了大半本,然后每天都背不熟悉的知识点。

之后我就开始刷日语真题,但是没有写作文。

每天将整理的错题的知识点反复背诵,然后11月中旬二刷真题。

阅读理解和翻译做多了就能提高很多,作文我是看了考研日语203的作文写作课,并背了一些相关的作文模板。

最后,12月份,自己根据往年的真题找了几个比较常见的话题练习写作文。

复试准备经验今年是线下复试,上午八点半去资格审查并抽取面试顺序,下午2点笔试,晚上六点开始面试,在候考室可以看资料。

笔试一共十道大题,基础和能力题六四分,复习初试的东西就可以了。

面试专业课是抽题问答,进去之后先抽签,一道文学的题,一道语言学的题,会把试题纸给你看,各有三分钟给你准备,然后自我介绍,就结束,没有二外的面试。

面试建议:不急紧张,落落大方的就好,态度端正,要注意语音语调(这个挺重要)。

因为今年考的东西有点难,符合地大的出题风格:有一定的灵活性,越来越注重应用能力,其实就是越来越综合,文学语言学的知识交叉,看你怎么运用所学来做题,其实并不难,很考验心理素质。

今年复试线355分,招十个人九个人过线,全部录取,这是大家都没想到的,所以不要放弃。

要知道你不会的,你没背的,别人也没背,大家都不会,别人慌了你没慌,那你就赢了。

永远不要放弃,学到最后一刻,都有可能上岸。

其他建议整个复习过程很枯燥,而且会不断地怀疑自己,这是非常正常的。

尽量找研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从其他平台上找的研友),大家一起鼓励,还可以讨论一些知识点。

复习的地方尽量找图书馆或者一个单独的、固定的小空间,尽量不在家复习。

如果觉得学累了,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会,然后继续,或者去看看他人的经验贴,转移注意力。

我在复习的后期经常自我怀疑,或者感觉烦躁,这时候继续学习只会浪费时间,可以刷刷手机,或者找朋友聊聊。

放松一下又继续,或者拿美食犒劳下自己。

最后建议之前听过一句话:“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地去洗。

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发现有的人忘记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机。

但是只要你认真地洗过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一定可以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那件衣服时都会想起这段岁月。

”没经历考研之前可能无动于衷,经历过才深有体会。

在这一段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你的生活只有学习,每天睁眼就是单词,闭眼就是各科知识点,每天的活动轨迹不是图书馆就是宿舍。

你觉得你非常努力了,你要是考不上就没人可以考上了。

但是一边在自我感动,一边又在后怕,考不上怎么办?全国每年考研大军浩浩荡荡,真正上岸的人屈指可数,你这般努力,最后只是给别人充当一个分母,得来全是无用功。

因此,你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情绪上会崩溃,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危及自己的健康,最终中途放弃。

然而,这样的经历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成千上万的考研人都在挣扎。

考研最难的其实不是那些知识点,而且如何面对那个害怕失败的自己。

失败又怎样?落榜又怎样?这只是一段经历,你为了你的梦想不留余地地拼搏过,还有什么遗憾呢?你坚持到了最后,从酷暑挨到严冬,谁又会责怪一直没放弃的你呢?所以不要专注于最后的结果,你选择了考研,且竭尽全力得努力过了,你就是最光荣的研究生!。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