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熊猫体育/ 正文

名家散文作品书籍简介图片-名家散文摘抄

admin2023-12-21熊猫体育23 ℃0 评论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

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

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

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
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

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
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

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

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

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

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
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

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

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

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

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

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

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

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

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

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

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

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

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

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

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

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

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

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

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

我“幽默”一笑。

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

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

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

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

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

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

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

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

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

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
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

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
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

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

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

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

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
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

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

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

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

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

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

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

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

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

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

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

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

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

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

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

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

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

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

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

我“幽默”一笑。

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

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

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

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

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

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

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沈从文作品有哪些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如下:艺术特色:沈从文的大多数文学作品,情节明快而感情含蓄、讽刺不露锋芒,描写意味深长,语言朴素洁净,结构不拘一格,显示出摸索使用不同角度和笔法的“求差”成果。

在艺术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用。

作家根据他对题材的不同态度,对现实生活,多用现实主义手法,而对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世界,则多用浪漫主义手法。

沈从文的小说,叙述如行云流水,俯仰自如.常在抒情笔致中把自然景观、乡土风俗和特定的地方民族生命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散文诗的特旨,带有诗的意境、旋律和诗的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

沈从文的创作题材: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

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长河》、《边城》。

1、《长河》《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学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扩展资料:故事梗概:1、《长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沅水流域上游有一条支流叫辰河,辰河的中部小口岸是吕家坪,吕家坪上住着当地商会的会长,还驻扎着保安队。

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

祠堂前后有十几株老枫木树,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坐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

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有一大片桔子园,园主滕长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女儿夭夭最漂亮,外号“黑中俏”。

那一年,桔子又丰收了,桔子树上结满了硕大的果子。

老水手从摊子前来往的过客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临,这种“新生活”在他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他有了一点“杞忧”。

他过河告诉长顺,然而长顺非常坦然并不以为意。

吕家坪上的会长也从辰溪县归来的伙计那里听说“新生活”就要来了。

其实,“新生活”并不会这么快就来临,但是,保安队长来了。

他在会长那里收下了每年的保安费,同时还带走了会长预先开好的收据。

为了答谢各方人情,会长在长顺处买下了一船桔子,长顺家包括夭夭在内开始摘桔子,老水手满满也过来帮忙。

保安队长同样看中了长顺的桔子,但是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饱经世事的长顺没有中计,队长生气了,幸好会长从中调停,才算平息。

这一卷的最后写的是社戏,桔子丰收了,为敬谢神灵长顺请来浦市戏班子来唱了几天戏,人神同乐好不热闹,一切似乎还是和原来一样。

2、《边城》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

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