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wg棋牌/ 正文

旅游最美的散文名篇作品

admin2023-12-21wg棋牌22 ℃0 评论

描写景色的散文

  【1】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时常早起。

  这是巴金先生散文《海上日出》里的句子。

虽被作为写景散文的楷模,但我早在在小学时期就已经学习过这篇课文,只不过现在的我能勉强记起这唯独的寂寞的一句罢了。

  刚刚回到学校,便恰巧遭遇到宿舍停电,只得临时搬到已经毕业了的大三学长的空寝室。

晚上,虽说是太阳刚落就躺下,但并非能一沾席子就如愿以偿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夏天的蚊子哼着曼妙的曲儿提醒我清醒地享受这一个客夜,在我身上留点痒痛的伤痕做一个回味的记号。

附近的铁轨与机车碰撞的钢铁般沉重的声音深怕人们遗忘了他们的存在,借着夏夜浮动的热流变得更加愤慨。

就当我睡梦将要占有我眼前微弱模糊的景物的一刻,手机闹铃一响,将人拉到真实的世界,迎接一个崭新的黎明。

  虽说才五点多,但叫人再睡下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懒汉在愿意永远留在睡梦中。

  刷牙、洗脸、推开窗。

  没错的,我就是在那一刻突然想到巴金先生的那句话。

  昏暗的天边突然划出一道霞光,起先只不过是微弱的一点儿影子,像缝衣针上探出的红线头。

紧接着红线越发变粗,成了一条鲜艳的丝带,向四周缓缓延生,静静地描摹出大地与天空的界限。

当天空的昏黑与城市高楼的浑浊逐渐分离时,我知道新的一天中的太阳将要从那儿升起了。

  未过多久,那柔软的红丝带中心果然探出了太阳可爱的脑袋,像极了婴儿天真无邪的微笑。

四周昏暗的天空也逐渐变得清晰,连工业城市里阴霾的天空也受不了太阳的这份纯朴吧,竟将往日布满的乌云染成了绚丽的朝霞。

朝霞由金黄转向鲜红,再由鲜红转向深红,一层层叠加着,延续到天空的另一边。

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青铜骑士》里留下:前霞方逝,后霞已至的名句。

我想他当时也是在看到这神奇的朝霞,才能想出这超凡脱俗的诗句来。

  眼看着东边太阳的脑袋越发成长,向着大地投放出灿烂的金黄色的光芒,刺得人眼睛隐约作痛,沉睡的城市也随之光芒的到来而打破沉酣。

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能舍弃这美丽的景色又有谁会甘心舍弃大自然的馈赠呢?那轮红日慢慢地爬出海平面,拖着凝重而坚毅的步子,一步一步地透出云层,最后一跃而上,跳上广袤无垠的天空。

  四散的阳光将天空的昏暗驱散,阴霾的天空霎时间变得蔚蓝透亮,清澈得像一面宁静的湖。

天边的红霞已不见了踪影,唯有几朵懒洋洋的白云飘荡空中。

日出迎来了崭新的开始,也为黑夜画下一个完美的结局。

  啊!那闪耀着希望与光芒的太阳啊。

  我要追逐你的足迹而去,化为邓林。

   【2】走进咸宁花纹石里   咸宁,为普天下全都安宁的意思。

《周易》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尚书大禹谟》说:野无遗贤,万帮咸宁。

以咸宁命名地名,含义何在,过去连皮毛都没摸着,直到今年阳历十二月四日,市民协组织来自通城、崇阳、通山等地二十多名市民协会员,对石桥、石山、石乡、石洞、石泉的咸宁市汀泗镇进行为期一天的探访,才明白获得如此美誉的道理:我你既能通城又能通山而咸宁,万物崇阳而咸宁,山野蒲坼而咸宁,人民得嘉鱼而咸宁。

   一、走过汀泗镇石桥   我与罗伟民、舒中甫、刘彩云从瑶族故里垒石之乡的龙窖山千家峒,乘坐通城民协专车,路过汀泗镇,目暏一年前特地来观看的汀泗桥,有新的感觉。

汀泗桥为四墩三孔空洞通水的石桥,长十丈、宽一丈五尺。

桥建于北宋初年,桥墩为花岗岩,落脚石底。

花岗岩桥拱,拱跨半圆花纹的空间,便于洪水通畅。

由于空实结合,得以安固千年,建桥者明白外实内空的道理:让生命之水,分分秒秒畅通无阻,自然不会冲毁实体的桥身,得以永长寿。

桥面青石板铺成,两旁安有三尺高的拦护墙,上架木盖顶,形成空廊的通道,让人风雨无阻地通行,为典型的风雨桥。

风雨桥是苗瑶畲族的建筑,又名为廊桥,应为这些族人或这些民族的后人所建。

此桥名汀泗桥,为纪念丁四而命名,因稳固地让人安全通行于河上,加水旁为汀泗桥。

建桥者有感于捐资者丁四被洪水毁没家庭变为空家的悲惨事件,一颗空心胸怀乡人安全,一生到死打草鞋筹集资金建造桥的济世情怀,以物以理纪念:桥是丁四的胸怀和人格,桥存人存,桥久人活。

  丁四如石忠厚,打得一手花纹般好看的草鞋,又快又结实又好穿。

性格坚硬如石,每天从早到晚,把草鞋穿成一串串,晴天用竹篙挂驿道边,雨天挂在草房屋檐下招览顾客。

卖草鞋的钱一吊吊地积累到坛子里,埋到床铺下。

带徒弟,不收费,徒弟编草鞋严按要求:十双废、十双坏、十双才能够卖。

草鞋走俏咸宁蒲圻、嘉鱼。

  中年挑选精干出师徒弟入伙扩大规模,就地取材,研制出笋壳草鞋,苎麻草鞋,更结实,更好穿,更耐磨。

发展到布片草鞋,绣花草鞋,女式草鞋等各种花样,草鞋上编上丁字标记,花纹草鞋畅销两湖。

暮年盘算邀约众乡亲修建石拱桥,一次外出请工匠设计桥样,连夜冒雨摸黑赶回,家被洪水所淹,扑向洪水中草鞋铺里找积攒修桥的钱币。

青年男女七手八脚抬上来八坛钱币(五坛银锭,三坛铜币)。

  老人年老体弱,突受风寒,弥留之际,拉着族侄徒弟说:在有生之年建起一座石桥。

乡亲们听说老人一生打草鞋是为修桥,自发涌向河两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座安全人们生命和家庭的石横跨在河上,四乡八岸的人民从此都安宁地交往了。

但丁四桥又被水冲毁几次。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前告太宗,国内需做万件好事,方能功德圆满,取回真经。

一心向佛的太宗派出万名和尚在全国各做一件善事。

一   个和尚用随身携带的官银及化缘得到的布施,在丁四老人的建桥遗址处,修起结实的三眼石拱桥。

现架在河上的古石桥,重建于一二四七年,为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桥。

镇以桥名,桥以人名。

纪念丁四功德,乡亲们在离桥五十米的河北侧山腰上,建一座五层塔永久彰显使人人咸宁的意义,丁四从此成了空无私欲的桥神,成了空无私利的人神,成了空无私我的祖神。

千种花纹年轮的草木,遵照外实内空的规律欣欣生长,顶礼汀泗桥塔。

   二、走进凤仪村石山   车与咸宁市民协车队汇合后,驶进汀泗镇深处的风仪村。

这里与蒲坼、祟阳交界,表面看遍山遍坡是圆纹形的楠竹,是闻名的星星竹海。

生长在竹乡的我平时对竹就喜爱,今天与众多文人一起走在竹海里观竹,心情有些别样。

杆杆竹子象在等候我的到来,我走在它们之中,与它们为伴,感觉自己是一杆圆竹,一杆矮小的圆竹。

仰望身边高高奇长的圆竹,竟有一种同竹一样,节节向上升长的感觉。

此时特别留意竹节。

每个竹节是一种圆圆的真空,每杆竹节节圆鼓而上,是由圆长的空节,在圆长空节之上朝天空生长的一种圆通的向往,即满装水的气体,团团节节向上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空心的向往,是一种生命向往天空的追求,是地面生命修成仙心仙身的显示。

竹节的圆空在于有竹壁圆融坚实的架构叠递,竹节绿色外皮之内的白质纤维之间,有秩的空隙输送水汽滋长竹杆。

中国文人墨客喜欢竹,就在于竹不慕富贵,空圆身心,一身无欲的高雅身姿,向世人树立仙灵的高标,向天地摇曳神魂的亮节,朝万物展示生命的真缔。

竹是悟者成仙、觉者成佛、明者为神的化身。

竹海挺立圆空之形,圆空之感、圆空之义、圆空之欲,尽量展示空心的道理。

走在竹海里,就是走在仙海、佛海、神海里,沐浴着仙色、佛韵、神光,洗心洗身后而空心空身。

  杆杆空竹端坐在这无尘静声的空山中,代代生长空欲无私的道理。

这里竹子种类繁多,楠竹、淡竹、水竹、紫竹、苦竹、箬竹、石竹、麻竹、凤尾竹、花皮竹、梅花竹、龟甲竹、罗汉竹、楠竹最多。

竹忘身空无自我,乐于为竹乡人打的竹伞、戴的竹笠、住的竹楼、坐的竹椅、睡的竹床、吃的竹笋,用的竹纸和日用的竹器,鼎盛时形成竹厂街,街名至今俱存。

文人墨客沿着山路,步入竹农人家,吃竹筒饭,喝竹叶酒,听竹歌,看竹舞,品出竹空怀的真欢至乐。

竹有如功德,在于竹有空怀他物的大胸襟,彰显出外实内空的生命形义。

  朝四一看,凤仪村为一个圆空的山村。

四周圆隆的群山屋叠环抱,中间一个盆地为真空的空间环境。

中空如宫窖,胎孕人物。

山为实体为胎壁,盆地真空为胎室,朝天装盛雨水。

空山是实体山经雨水冲刷侵蚀形成的盆形沟谷,实与空构成生命孕育的环境。

近看山体全是层层堆叠的石灰岩。

一层层如花纹扭曲延展为一个圆曲环境,为花纹山。

山山皆是这种花纹,山山为花纹山,村屋处在自然花纹的神奇绘画中。

山形舒展着凤凰形态,凤凰的羽毛舒展花纹,花纹山与凤凰鸟,形成自然物与飞禽的精妙相合。

  凤仪村为凤凰来仪之意,美誉还在于来自人类功力的奇景。

凤仪村的前方,左右方均为石灰岩石山,石山的缝隙间只有少许薄薄的土壤。

石体裸露,少有草本,在风水学上是死山,是煞气之山,不便于人类居住,以前四山脚下都有屋场,因山石裸露,人丁稀少而迁走。

留居的先民深知此事,懂此道理,为了生存,胸心宽广,实施改造石山环境的大计,于石山缝隙之间,刀耕火种开出层层梯地梯田。

  石地埂状如花纹,形成一座座花纹山,团团围住村庄。

山下田地用花纹石,依山形地势堆砌石田埂和石坎,村屋就在自然与人功雕刻的花纹山里千百年被孕育着。

粮食庄稼生长层层的绿色花纹,开出层层鲜花的花纹,结出层层金果的花纹。

花草树木与庄稼都是以实厚外壳与主干之空、主干年轮与年轮之空的外实内空,由空输送生命的水汽润长生命。

凤凰山体上的花纹随季节的变化,色彩也在变化,年复一年地美化村庄和人们的心灵。

石山无草木为空山,瑶民先祖及后裔让空山生长粮食草药,孕育生养了人类,造就人功美景,这就是伟大神奇的实体绘画。

崇高的画师就是苗瑶畲族人民。

山顶梯地之上,有石垒成方形的石屋遗址。

石屋旁边有规模较大石围场,场中有数座石堆,完好无埙,石堆堆在石板上,外形类似瑶族垒石墓葬,或许为瑶族祭祀场所。

不管是墓葬还是祭祀场所,都说明苗瑶畲人民对日月的自然崇拜。

  花纹山花纹巨石林立,有的象海狮,有的似大象,或卧或奔,形态各异,人称花纹奇石博物馆。

整个村子坐在人类自己创造的石花纹的梯地中间,即人类自己创造的石灰岩的绘画里。

奇哉异哉,让人惊叹。

工程浩大,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办到,也不是一家人的力量能做到,也不是一春一秋的力量、百年的力量能创造,只有举一族千年的力量,才能造成如此人间奇绩,只有实体空心,空怀家族生存大计的族人才能创造如此奇功。

万朵花纹形态的鲜花,依照外实内空的规则含苞怒放,祭奠先祖的精神;
   三、步入花纹山石坑   一群文人,三三两两,自由结队步上凤仪村最高的山。

这山就叫花纹山,沿花纹坚硬的石壁走到壁沿,眼前出现一个偌大的天坑。

天坑把这座山变成一座空山,即花纹空山,因为层岩如花纹。

天坑的形成,是千百万年水的侵蚀,形成漏斗形状,一层层往下掏展雕刻,成了上大下小,圆圆一个太极图的实体窖宫。

因为是层岩山,形成花纹天坑是自然的天井天缸,或说天窝。

坑内与坑外都是神工鬼雕的花纹,由于地壳的扭曲,坑壁还有竖列的花纹。

坑底平坦如太极形,不管下雨多少,全从底部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所以天坑为空山,也为储水山,也可叫天井山,天缸山。

地下有河,更为空山。

如此天设地造的金盆,放置在江南幕阜山区。

坑内古藤有碗口粗,如龙盘旋。

这千年大藤,生根在千年垒石的缝里,毫无损坏痕迹。

垒石依天坑石壁而堆,三道一米多高的圆圈垒石,为人工太极圈图,圈地为太极梯地,为人工与自然合一的宫窖。

在天坑里谁都感觉到没有半丝微风吹散坑内土石与草木布吐的内气。

无水流走一点生气,种子在宫窖中得水湿安然地生芽、生长、开花、结果。

坑内树木香草丛生,坑外圆竹杆杆临风挺身,因为坚实的石灰岩石壁也空隙密布也储积雨水供草木生长。

真个是山空藏地气,竹空贮真气,生灵的真气氤氲着生灵,虫鱼鸟兽在天坑里悠哉快哉受孕生子,自在自由地生长,真个植物的快乐园,动物的安乐窝。

垒石梯地在幕阜山区为瑶胞的才智,此处正是我所论述的瑶族母性文化遗存的生殖宫窖。

天坑,是地窖,是母宫,有着孕种怀子的功能。

竹节,胎窖,节节伸向天空吸吃日月光华,疏通花纹山深厚精质,气饱舒节,亭亭玉立地以精气神慧育人们。

  这里处在亚热带多雨地区,石灰岩山体被琢挖成众多花纹朝天洞,流涌众多地下花纹石河。

山体多洞,空体山之上遍布花纹天坑,为一座花纹空山。

空山石体为花纹实壁,空山空间为花纹宫胎。

这里有成千上百花纹天坑形成花纹天坑群,铁锚尖石峰顶部,深不可测的火山口天窝坑,石壁镶嵌许多古生物珊瑚化石。

千百处的天坑空藏植物花纹之种,空藏动物花纹之根,此地为真空之地,有嫦娥披花纹在这里空心空身而飞天成仙。

亿颗花纹形状的果实,遵守外实内空的原理饱满成熟,祭祀自然的灵魂。

   四、穿行在金沙山石洞   石山上部竖空是天坑,山底底空是地下暗河,山腰腰空是石洞。

全是实体坚硬,但实中有空,空实结合,洞内洞外花纹雕画联成整体,为大自然神功鬼力的石空雕,花纹山遍布这种石灰岩石洞的石雕,全在于水无声无息的一点点的一点点的侵蚀作用。

  随村书记的介绍走近汀泗古镇海拔六百多米花坪山麓的飞仙石洞,石洞外万亩翠竹随风摆动着亭亭的仙姿,石洞口的上方是仙女花纹石,如仙女腾空飞起的形态。

仙女石下面是飞仙花纹石洞。

据记载:明末,湖广高僧指宗大师在洞中修炼八十一年,今有一座清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御赐的无字石碑矗立。

石洞形成三五十万以前,主洞全长一千五百米,最大落差四十多米,呈螺旋楼梯层状,形似立体石迷宫。

上层为石窿仙宫,钟乳奇石形成各种珍禽异兽,金猴雄狮,维妙维肖。

最奇特的是音乐石瀑,能发出十四级石质音阶,能弹奏简单的乐曲,堪称华夏一绝。

中层为石龙宫:天池奇观、天河飞流、定海神针、龙宫宝藏。

龙宫里的神龙入海,栩栩如生,石壁上还有取走恐龙化石留下的痕迹,龙头龙尾历历晰晰。

第三层是石海底,海底石山之脉起伏,花纹石山中有花纹石洞,石洞中藏石山。

花纹山有飞仙洞、红毛洞、流碧洞等花纹石洞。

  花纹山附近有相传是太乙真人为民治水掘凿而成,洞内钟乳倒悬,石笋群立的花纹石洞。

有太乙神像、天赐神鼓、神龙卧波、天然石瀑等等花纹石景,最高处有花纹石聪明泉眼,相传用此泉水洗手使人变得聪明。

洞中有一花纹石珍珠塔,中国稀有的鱼鳞泛波纹层,经百万年孕育而成。

有可容纳万人的花纹石大厅,花纹洞中有花纹洞、花纹景中藏花纹景,被誉为楚天第一花纹洞。

  花纹山附近由鸣泉洞、白马洞、天心洞三石洞组成的鸣水泉花纹石洞,为淦河西源头。

石洞三层,六个花纹石支洞,九个花纹石洞口。

有高八十米,宽二百米,可容纳万人花纹大厅。

洞中二处水流,洞幽景奇,钟乳石林立:嫦娥临尘、吴刚捧酒、蟠尤石柱、玉兔捣药、登天石、通灵龟、玉柱峰、万滴岩等花纹石景,为楚天第一花纹石溶洞、亚洲第一地下花纹石水库、全国第一花纹石洞降基地、世界第一的天然花纹石大佛。

  岩石让水渗入地下汇集成暗河,在水绵柔之劲默默进行几百万年的侵蚀、雕挖下成现在的花纹石洞,还在默默朝的时间深处让水进行冲刷、揉磨。

让花纹石山峰,更似华山险峻、泰山雄伟,让人惊叹自然石宫的无穷奇妙。

花纹石洞是当地人民躲避兵灾与战祸的保命所,几个世纪花纹身姿的人们,按照外实内空的规则延续后代,祭拜大地的恩德。

   五、泡浴石窟温泉   考察到夜晚,虽身疲脚酸,但能收到格物致知的感悟,心空空舒坦,身畅畅快慰。

车队开出凤仪村,穿过汀泗镇来到闻名全国的温泉镇,都想吃过晚饭泡浴温泉,消除疲劳,治疗一些因生活与工作带来的疾病。

这里是石灰岩地貌,由于地下水的'
侵蚀,使坚硬岩石有裂隙成石窟,石窟深到地层较深处,接触到地热,热水形成,喷出地面六百米形成温泉。

1400多年前被开发和利用,宋时温泉沸波被列为咸宁八景之一。

泉水喷出花纹岩窟,水激石岩,沸沸涌涌,雾气蒸腾,称为温泉虹影,可名花纹沸潭。

泉水淡黄色,蒸如坐暖室,从石隙之。

沙沸泡起滚滚上,热如釜,其水如汤,浴之可愈病。

温泉从深层岩石把岩层中的硫酸盐、碳酸盐、钙、镁、钾、钠等十多种矿物质,溶煮成药剂浴池,药水终年不间歇,药性永远不减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健康身体的医药,实际是水: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神经炎、风湿病及多种皮肤病有明显疗效,是华中最有特色的原汤温泉。

市区天工十二眼温泉,市外地造众多温泉围团,如嘉鱼山湖温泉、赤壁龙佑温泉和崇阳浪口温泉等。

位于咸宁温泉镇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万豪温泉谷,泉水中融合人参、当归等中药材,及茉莉花、玫瑰、百合等,适合各类人群养生、美容、健体泡浴。

药浴异香扑鼻;
健身任意畅游,泡汤意在调理;
灵泉爽滑,温润漫染;
能强筋、壮骨、活血;
可护肤、补元、平泌;
促循环、软角质、瘦身肌、随心所浴,出神入化。

咸宁市淦水河畔的瑶池温泉度假村,是原生态、园林式露天温泉,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浴身浴心、空身空心文化和丰富的温泉养生健体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咸宁境界,靠医达到咸宁的境界。

前两年我写一首医典咸宁的长诗,歌吟神话传说的后羿为人民的过上咸宁生活,不辞艰苦地除害,到温泉治疗劳伤体病后,再健康出征。

温泉实为泉都医宫,香城实为药殿,只有通过医疗才能咸宁啊。

一口温泉就是一处医宫,二十多口温泉遍布,自然是温泉群,是医宫群。

咸宁市被誉为中国温泉之都,自然医宫之都。

有了这么多医宫治病,身心康健,自然人民都咸宁地生活在此,生存在此,多少代有着花纹身体的民族,依照外实内空的道理医健身体,祭拜温泉的恩赐。

  这里没有东非大裂谷惊慑鬼怪的石壑谷,也没有恩施大峡谷震憾神仙的石沟河,也没有张家界神奇人心的石山柱,但参与考察的专家学者都惊讶自然与人功完美合一花纹石景观,一致认为,花纹形石桥群、石灰石花纹山怪石群、花纹山天坑(井、窝)群、花纹溶石洞群和花纹石温泉群、瑶族花纹垒石群是咸宁石文化的独特景观。

开发旅游,在于民族文化的寻根问祖;
宣传意义,在于对人们进行爱国的品德教育。

咸宁湖北的南大门,是九黎联盟之地,是三苗故地,是苗瑶畲族的发源地,控吴越,扼荆楚。

汀泗桥镇兴于唐,盛于宋,繁华于明清。

汀泗境内茶蔴古道线上,仅明清就出过十二位进士,两名状元,周、胡、黄、朱四姓均有着兄弟两人同科中进士的荣耀。

汀泗镇之外也是人才济济。

是封为知府也好,是被勅为县令也好,是官至监察御史、副宰相也好,是色古香的石板老街也好,是香飘四海的碧玉茶园也好,是冠名全国之最的千年银杏、百年丹桂也好,构成江南独一无二的花纹石风景,就我所知的龙窖山是五彩花纹垒石景观,黄袍山是青黑花纹石景观,金沙是白色花纹石景观。

这些花纹环境都是坚实外体、虚空内怀,内涌水汽而孕育生命与文化:儒神空欲,胸怀天下;
道仙空情,接济苍生;
佛菩萨空心,慈悲万物。

岩石中空,空渗生命之水;
植物中空,空涌生气之机;
人体中空,空流生脉之灵。

万物皆空,大明大悟了吧。

   【3】枫叶静美   金风送走了灿烂的夏花,迎来了金黄色的秋天,苹果树笑弯了腰,一棵棵苹果树腰缠万贯,都争先恐后的跑来炫富,比谁是这里的首富。

而这时的柿子也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行人夜行的路。

而此时的枫叶换上自己的红妆,望着远方的天空,沉默不言。

  记得第一次接触枫叶的还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文章中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从前有一个富人雇佣一个年轻人看管牲畜,一天,年轻人喂猪时发现猪槽里的猪食吃不完,年轻人很好奇,于是他把钱币放在猪槽里,发现里面的钱币拿不完。

到结账哪天年轻人提出要拿猪槽来抵换月薪。

富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

那人无法一人把猪槽抱下山,于是他把猪槽埋在土里,并在上面插了一个小树枝作为记号。

等到他从山下带人来时,发现漫山遍野全部是树木,猪槽找不到了。

从此也就有了北京的香山,也就有了闻名的香山红叶,自此之后就慢慢接触了枫叶,并对枫叶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火红的枫叶伫立在枝头,凝望远方,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茂密之处活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叶与叶相互簇拥着,互相扶持着。

枫叶漫意舒展,恣肆盎然。

晚秋的风霜不期而至,无情的打在着红色的手掌上,心中不觉颤抖了一下,平静之余,听到了枫叶轻微啜泣的呻吟。

它们鲜血淋淋的立在枝头,一句话也没有说,互相看了对方的脸颊,微微一笑,又视着远方。

血液从他们身体里一滴一滴留下来,滴在了树枝上,打在了树干上,落进了泥土里。

寒心的秋雨也来凑一凑热闹,竭尽全力的施展着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滴滴的落在枫叶心间。

浸透枫叶的火热,浇灭这不该燃起的火焰。

  晚秋已过,迎来了朔冬。

北风呼呼的刮着,很多花早已凋谢,树枝上偶尔还有一两片树叶在那里苦苦挣扎。

枫叶渐渐地变得枯黄,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到了,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事情了,他们毅然决然的随风而去,北风像一把尖利的刀,狠狠的刺向一片片枫叶。

枫叶的心脏被刺穿,通红通红的血液从心脏涌动出来,但是他们的心脏依然在跳动,血液依然冒着热气。

主要的五部分已经被切割地支离破碎,手于脚早已分离,只剩下细碎的残叶片絮。

慢慢的他们落到了地上,安静的守护着枫树根部,无论走多远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那是生他们养他们的根。

虽然被无情的摧残着,但他们并不埋怨什么,因为这就是他们生命的过程,他们化作了春泥,守护着自己的本心,等到来年依然笑着看满树血红枫叶。

  甜苹果早已被人们摘下,免去了风霜雨打,红色小灯笼也早已经躺进了温柔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它们或许在听着摇篮曲呢。

枫叶看到了最后的秋天,它们见证了秋冬的替换,度过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

  远处几片枫叶在向我招手,好像是在向我道别,去吧,天堂中的你们会更加美丽。

叶影渐行渐远,只留下一滴鲜红血液,死若枫叶之静美。

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一】:大地游踪之醉美太行   所谓山中日月长。

  我终于在太行大峡谷里沉醉了,在这个美丽的初冬。

气温刚好,太阳也好,天空碧蓝,大山苍茫,泉流不止,移步皆景。

  这样的太行山,真是美醉了。

我宁肯掉队,也要多转一转,多看一看。

  天公作美,空气能见度很高。

行走于峡谷之中,更见太行山之高大雄奇。

  这是我无数次梦见的太行,是我心仪已久的太行,我抬头看,山的峭拔让我惊叹不已,山的连绵让我惊叹不已。

  车行走在盘山公路上,司机师傅驾驶经验丰富,车子开得速度不慢却感觉很稳,车窗外面就是绵延不绝的大峡谷,就是万丈深渊。

  初冬的太行美丽如画,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型油画,草木仍未完全凋谢,红色的柿子小灯笼般挂满枝头,不时闪过,同行者说,要是能下车来摘些该有多好,可仔细一看,这柿子树长在山谷之中,树身挺拔高大,要采摘柿子怕是不容易呢。

  到大峡谷必经太行平湖,行于盘山路上,常有目不暇接之感。

  正惊叹太行大美之时,忽听同行者说:“快看,前面太行平湖到了!”果然看见路旁一块大牌子,上写“太行平湖”几个大字。

驾驶员也提醒大家说:“前面就是平湖了,我开慢点,大家注意看看。

”   我紧盯车窗外,果然,司机话音刚落,一片碧水就映入眼帘。

开始水面不太大,越走越见水面阔达。

但见盘山路之下,群山环抱之中,平湖一座,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蔚为壮观。

  有水之处,就有人家。

三家五家,三三两两,傍水而居,那样闲适从容。

水聚在一起,携手成湖。

山聚在一起,携手成林,树木聚在一起,携手成林。

一片湖,一座山,一片树,便支撑起一个村子。

  立冬以后,空气里的味道不同了。

天地之间尘埃落定,湖水愈显清澈。

我知道这湖水肯定来自巍巍太行,是众多山泉聚集而成,他们肯定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在此汇集成湖,滋润着茫茫群山,滋润着淳朴山民。

  我这是第一次见到群山之中如此美丽的湖,我连忙拿出手机和相机,透过车窗开始寻找合适的角度,我要将这样的美景带回去,甚至要找出一张最为满意的照片作为我的电脑桌面,每天只要打开电脑,就看见这方美丽的世界。

  车过平湖,不远即到了大峡谷入口。

  下得车来,置身群山之中,顿觉人之渺小。

初冬的太行,空气清爽宜人,周围群山环绕。

峡谷之中,但见泉流淙淙。

  山势或缓或急,依山势信步而行。

或走石路,或走峭壁之上开凿出的栈道。

一路拿着手机,挎着相机,随拍,处处美景,处处画图。

这样的美,是纯粹的自然之美,是难得的野趣。

留恋其间,常常升起一种知鱼之乐的忘我情怀来。

  水,太行山的水,清冽可鉴。

或缓流,或疾驰,或成小溪,或成瀑布。

二龙戏珠,日月流泉,黄龙潭,九连瀑,碧溪,琴台,三步一景,五步一景,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

碧水或在身边,或在眼前,或在高处,或在远方。

山因水秀,水因山活。

山水太行,是灵秀太行,是诗意太行。

  太阳,太行山的太阳,行进之中,色彩变换,带给群山的是一种神秘光影。

这情景,让我想起古人那些苍凉的诗句。

初冬时节,落叶缤纷。

芦花开放,菖蒲枯黄。

有生命的芦苇,有生命的群山,有生命的溪流,有生命的瀑布,有生命的万树。

寒风来了,它们稀疏了,难见昔日轰轰烈烈的气势。

然而,那股清气依旧。

  我觉得山间万物自有一股不凡之气,自有一股清气。

那些生长于群山之上的每棵树,每根草,每块山石,都让我升起一股难言的激动之情。

尤其是那些长在悬崖绝壁上的草木,更让我对生命心生敬畏。

我看见大峡谷里那些朴素的山民,在路边摆起小摊点,兜售自己于悬崖间采伐的崖柏手把件,看着那些美丽的花纹和细密的年轮,闻着那种自然的清香之情,不由得有些爱不释手了。

  我买了一件,一头翘起,手可盈握,形似仙人靴。

翘起的一头上有美丽的斑点,朴素的山民用蹩脚的普通话跟我介绍说,这是树瘤留下的痕迹,有树瘤正是崖柏的主要特征之一。

这东西生长于悬崖绝壁之上,没有泥土,生长非常缓慢,不信你看看这一圈圈的年轮,你数数看,长这么粗要多少年。

我慢慢数了起来,果然,一圈圈,一道道,细细排列着,足有五六十圈呢。

我拿在手里,觉得心里多了一种念想,多了一份记忆,关于太行山的记忆。

  中巴行走于太行天路上,司机都是景区工作人员,常年开车,技术娴熟得很。

山路崎岖盘旋,在巍巍太行之间、在白云峭壁之间穿梭。

天路,真是名副其实的天路。

三三两两的山里人间,或在山坳处,或在天路边。

野柿子、野山枣,山货丰收时节,房顶上、院子里,到处红彤彤的一片。

  石头房,板房,楼房。

黄的叶,红的叶,又到初冬。

  在玻璃栈道景区、在天境景区,司机专门停车,让游客下来拍照留念。

双脚踏在玻璃栈道之上,透过透明玻璃,眼睛往下看,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不觉有点目眩。

稍停,站定,待激动之情渐渐平静下来,再往下看,但见峡谷之内溪流与各式建筑都变得与来时迥异了。

不禁再次为太行之高、之险、之秀叹服。

在天境景区,俯瞰峡谷,回首来路,整个峡谷景区尽收眼底,此时,云雾缥缈,万壑从容,恍如仙境。

每个景区,都有朴素的山民在兜售当地土特产,崖柏、野生柿子、野生苹果、鸡血藤……服务热情,要价不高,地道的方言,蹩脚的普通话,处处透着山里人的实诚。

在天境景区,买煮熟的玉米一只,颗粒金黄,咀之甘甜生津,想是太行本地所产。

在这样的地方,面对这样的人,我无法不去写他们,无法不去写太行。

  我跟一班来自宝岛台湾的游客恰好同乘一车。

一路之上,常听他们惊叹不已,深深折服于太行美景。

问及台湾阿里山、玉山,答曰风格完全不同,太行之美美在彪悍、美在雄奇,像极了北方汉子的性格。

台湾境内的山美在清秀婉约,实在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文造就一方山水。

跟其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先生交谈,他说其原籍山东济南,祖父一辈迁居台湾,对于当年在济南的住所他一直记得,说起来依然如数家珍,铭刻于心的感觉溢于言表。

人生轮回,细细听来,其乡音依稀可辨。

  路上,遇一队韩国游客,会说简单的汉语,打过招呼,方知他们来自仁川。

一路之上,他们同样兴奋不已,到处拍照,显然,这里对他们而言,是一方充满神秘感的美丽洞天。

  我知道,在太行大峡谷,每天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他们来了,走了,会将太行山的壮美风光带回去,会把中国形象带回去。

旅游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他们同样会带回去。

让他们的同胞知道,在同一个地球上,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山唤作巍巍太行,有谷唤作太行大峡谷,那里风景绝美,是今生不可错过的相遇。

  我羡慕着大峡谷里的一切。

  我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

我从一切中走过,相信,一切也都会从我这里获得记忆…… 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二】:九寨水韵   九寨沟,一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赏着九寨沟的照片,勾起了我对九寨沟的偏爱,两度进入九寨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感受。

异景奇观的九寨沟,神秘圣洁的海子景,更让人向往。

  当我穿行在九寨沟中,每一处景致,都是一次有声与无声的对话,都是一种眼与心的享受。

都是一个动与静的组合。

一步一景,一步一色,一步一形,一步一态。

  群海瀑布绘出了一幅幅神奇的山水画,碧山彩水写出了一道道挂满山沟的绝作。

  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

  九寨沟,一个一尘不染、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

  九寨沟,最令人神往、最令人感动、最令人抒情的,是这里的水。

  九寨沟的水有着它的特点,有着一种独有的个性。

  水,成了九寨沟的精华和魅力。

  九寨沟的水,涂着色彩,闪烁出不同的颜色。

  九寨沟的水,抹着海子,涟漪出多彩的千姿。

  九寨沟清秀的水,天堂般的水,透露出无与伦比的意境。

  水的形象,水的奇异,在湖、滩、溪、瀑中显得韵味无穷。

  诺日朗瀑布的滔滔水流,磅礴大气,让人感到凌空而下,极为壮观。

宽宽的瀑布,宛如一道银珠,倒入你的眼前,更让人的视野寄情于山水。

  108个湖泊,108个明镜。

  五彩池,九寨湖泊中的精粹。

湖水里,碧蓝色,橙红色,天蓝色,橄榄色,色色变化无穷,五彩斑斓,让人感到神妙、奇幻、五彩的九寨沟。

  一滴一滴的水都隐藏着精华,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一颗一颗的珍珠,在珍珠滩浅黄色的钙华上滚动着,晶莹夺目。

  五花海,九寨沟的一绝。

一段段树木在湖下显现,姿态万千。

  五花海,九寨沟的精华。

一株株彩叶交织成锦,火焰流金。

  湖面的颜色,清澈多彩,从黄到绿,以不同的变换,独霸了九寨。

  九寨沟的水韵,构成了优美的乐曲,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博大、精深、智慧。

顿悟了自己的存在,收获了象山水一样存在的价值。

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三】:江南乌镇   我对乌镇的了解是源于文学巨匠茅盾,这位出生在乌镇的文坛泰斗在其几部代表作《春蚕》、《秋收》、《林家铺子》中,充满了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生活片断的描写,他笔下的乌篷船、石桥、老街,那些迷人的江南景色,给人留下数不尽的向往。

  乌镇位于浙江北部丰饶的杭嘉湖平原,地处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

被誉为“中国传统嘉年华”的乌镇,美丽、安静、富饶,它是镶嵌在诗意江南上的一颗珍珠。

乌镇不大,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到处呈现典型的水乡景致。

  进入乌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石桥,驼峰般的石桥横卧在车溪河上,虽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沧桑,却依然矗立在那里,笑迎来访的宾客,坐在石桥上迎面飘来湿湿的凉风,偶有三三两两身穿蓝花布,手持红绸伞的姑娘,从身边经过,绿水映照红伞,兰花衬托古桥,恍惚中仿佛走入戴望舒的《雨巷》。

  过石桥渐渐走入石板小街,顺街口古典的中药铺,放眼望去仿佛时光逆转回到了数百年前,一排排青石瓦房,一头枕着碧水,一头搭在岸上,青瓦盖顶,雕沿画廊,老屋已经数百年风雨沧桑,那褐色的雕花窗棂,似乎诉说着那数不尽的远古故事。

让你不由地踏着数百年前的石板路,沿着时光的隧道找寻逝去的踪迹。

雕花门窗,沧桑斑驳的古砖廊檐,无不透出江南浓烈的古典气息和地灵人杰的优雅。

  街西头,中市观前街十七号便是文学巨匠矛盾的故居,它前临观前街,后靠雁飞阁商场,西沿新华路,东临立志书院,坐北朝南。

一块杏黄的牌匾上书“盾茅纪念馆”。

这是一幢面宽四间,前后两进,中隔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构架清代普通民居,分东西两个单元。

客堂内天然几、八仙桌,茶几椅子,屏条字画,一应俱全,先生当年吃饭的碗,还放在原来的餐桌上,先生的书房依然透出袅袅墨香,除了后来添上的铜像外。

一切都如先生离开时的样子。

透出一股书卷气。

  走累了,拐进临河的茶馆,要一杯菊花茶,边饮茶边欣赏两岸雕梁画栋,迷人风光,我梦中的江南,如诗如画。

乌镇的美,是可见的,也是可闻的,走在石板桥上不经意间传来阵阵酒香,抬头看灯笼摇摆,酒旗猎猎,进去饮一杯当地的三白酒,淡淡的青色的酒,饮入喉间醇香绵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杏花细雨的江南,这性情温软的米酒、黄酒,陪伴了多少留恋此间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文章。

  流水荡荡,乌篷船穿梭在碧水之上,橹声阵阵,吟唱着千古不变的歌谣。

夕阳恋恋不舍坠入天边的树梢,黄昏的轻纱慢慢掩上石桥、老屋。

华灯初上,千万只红笼映红了乌镇,走进江南水乡夜色,坐在乌蓬缠上沿河观赏,一杯清酒,几盘江南特有的小菜,朋友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间或拍一下夜景的江南。

间或闻琵琶古筝演奏一曲,绵绵清歌。

融入乡间水镇,没有太多的奢侈,只是让你承载更多的温暖。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陌上迎春开等,山东临沂人,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四】:游西湖 。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

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

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

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
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

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
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

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

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

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

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
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

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

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

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

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

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

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

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

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

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

大就成了“精”,成了“神”。

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

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

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

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

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

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

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

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

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

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

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

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

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

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

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

我“幽默”一笑。

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

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

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

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

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

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

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当代游记散文】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优美凝练,富于文采,耐人寻味。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当代游记散文,供大家欣赏。

  当代游记散文:初游美国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

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

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inGillespie)。

时值东北风大作,解缆扬帆。

自黄埔抵圣希利那岛(St.Helena),波平船稳。

过好望角时,小有风浪,自船后来,势乃至猛,恍若恶魔之逐人。

入夜天则黑暗,浓云如幕,不漏星斗。

于此茫茫黑夜中,仰望桅上电灯星星,摇荡空际,飘忽不定,有若墟墓间之磷火。

此种愁惨景象,印入脑际,迄今犹历历在目。

惟彼时予年尚幼,不自知其危险,故虽扁舟颠簸于惊涛骇浪中,不特无恐怖之念,且转以为乐,竟若此波涛汹涌,入予目中,皆成为不世之奇观者。

  迨舟既过好望角,驶入大西洋,较前转平静。

至圣希利那岛,稍停装载粮食淡水。

凡帆船之自东来者,中途乏饮食料,辄假此岛为暂时停泊之所。

自舟中遥望圣希利那岛,但见火成石焦黑如炭,草木不生,有若牛山濯濯。

予等乘此停舟之际,由约姆司坦(Jamestown)登陆,游览风景。

入其村,居民稀少,田间植物则甚多,浓绿芸芸,良堪娱目。

居民中有我国同胞数人,乃前乘东印度公司船以来者,年事方盛,咸有眷属。

此岛即拿破仑战败被幽之地。

拿氏遂终老于此,其坟在岛之浪奥特(Longwood)地方。

予等咸往登临,抚今吊古,枨触余怀。

坟前有大柳树一,乃各折一枝携归舟中,培养而灌溉之,以为异日之纪念。

后抵美国,勃朗先生遂移此柳枝,植诸纽约省之阿朋学校中。

勃朗即在此校任教授数年,后乃往游日本。

迨一八五四年予至阿朋学校游览时,则见此枝已长成茂树,垂条万缕矣。

  舟既过圣希利那岛,折向西北行,遇海湾水溜(Gulf Stream),水急风顺,舟去如矢。

未几遂抵纽约。

时在一八四七年四月十二日,即予初履美土之第一日也。

是行计居舟中凡九十八日。

而此九十八日中,天气清朗,绝少阴霾,洵始愿所不及。

一八四七年纽约之情形绝非今日(指1909年),当时居民仅二十五万乃至三十万耳,今则已成极大之都会,危楼摩天,华屋林立,教堂塔尖高耸云表。

人烟之稠密,商业之繁盛,与伦敦相颉颃矣。

犹忆一八四五年予在玛礼孙学校肄业时,曾为一文,题曰《意想之纽约游》。

当乐时搦管为文,讵料果身履其境者。

由是观之,吾人之意想,固亦有时成为事实,初不必尽属虚幻。

予之意想得成为事实者,尚有二事:一为予之教育计划,愿遣多数青年子弟游学美国;
一则愿得美妇以为室。

今此二事,亦皆如愿以偿。

则予今日胸中,尚怀有种种梦想,又安知将来不一一见诸实行耶?   予之勾留纽约,为日无多。

于此新世界中第一次所遇之良友,为巴脱拉脱夫妇二人(Mr.andMrs.DavidE.Bartlett)。

巴君时在纽约聋哑学校教授,后乃迁于哈特福德(Hartford,)仍为同类之事业。

今巴君已于一八七九年逝世,其夫人居孀约三十年,于一九○七年春间亦溘然长逝矣。

巴夫人之为人,品格高尚,有足令人敬爱。

其宗教之信仰尤诚笃,本其慈善之怀,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影响所及,中国亦蒙其福。

盖有中国学生数人,皆为巴夫人教育而成有用之材。

故巴夫人者,予美国良友之一也。

  自纽约乘舟赴纽海纹(NewHaven),以机会之佳,得晤耶路大学校长谭君(PresidentDayof.YaleUniversity)。

数年之后,竟得毕业此校,当时固非敢有此奢望也。

予等离纽海纹后,经威哈斯角(WarehousePoint)而至东温 若(EastWindsor),径造勃朗夫人家。

勃夫人之父母,尔时尚存,父名巴脱拉脱(Rev.ShubaolBartlett,与前节之巴君为另一人),为东温 若教堂之牧师。

予等入教堂瞻仰,即随众祈祷,人皆怪之。

予座次牧师之左,由侧面可周瞩全堂,几无一人不注目予等者。

盖此中有中国童子,事属创见,宜其然也。

予知当日众人神志既专注予等,于牧师之宣讲,必听而不闻矣。

  巴牧师乃一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为耶稣教徒之一派,最先来美洲者),其人足为新英国省清教徒之模范(按新英国省NewEnglandStates为美国东部之数省,纽约省亦在其内)。

宣讲时语声清朗,意态诚恳。

闻其生平兢兢所事,绝不稍稍草率。

凡初晤巴牧师者,每疑其人严刻寡恩,实则其心地甚仁厚也。

惟以束身极谨,故面目异常严肃,从未闻其纵笑失声,尤无一谐谑语。

每日起居有定时,坐卧有常处。

晨兴后则将《圣经》及祈祷文置于一定之处,端正无少偏,举止动作,终年如一日。

总其一生之行事,殆如时计针之移动,周而复始,不爽晷刻。

故凡与巴牧师久处者,未见巴牧师之面,咸能言巴牧师方事之事,历历无少差也。

  巴牧师之夫人,则与其夫旨趣大异。

长日欢乐,时有笑容,遇人接物尤蔼吉。

每一启口,辄善气迎人,可知其宅心之仁慈。

凡牧师堂中恒多教友,酬酢颇繁,巴牧师有此贤内助,故教友咸乐巴君夫妇。

牧师年俸不过四百美金,以此供衣食,犹虞其不足,乃巴夫人且不时款享宾客,余不解其点金何术,而能措置裕如。

后乃知巴牧师有田园数亩,岁入虽微,不无小补。

又其幼子但以礼(Daniel)尤勤于所事,以所得资归奉父母。

牧师得常以酒食交 欢宾客,殆赖有此也。

后予在孟松中学及耶路大学肄业时,每值假期,辄过巴牧师家。

  当代游记散文:伦敦   伦敦街道两旁,白石平垫,通男女往来。

中则沙土碎石筑成,车马所经也。

道之广者,可七、八车并驰,狭者亦可四、五车,皆洁净无稍垢秽。

民居、官署规模不甚悬异,结构类皆四层,并入地者计之则五层(各屋皆有入地一层,为下房、为厨、为屯煤所)。

白石为墙、为柱,铸铁为护栅,为栏杆,环于门外。

其内糊壁以花锦,铺地以细毡毯,嵌窗以玻璃数尺,亦铁栅护之。

估肆则临街大玻璃货物咸鉴澈于外。

惟耶稣堂、银行、客店、信局,电报局、施医院,制度独崇闳。

每游骋道上观之,左右房舍峻整华洁,数百街如一式。

问其房价,动须数十万金钱,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

数街辄有广囿一区,荫以杂树,有池沼而无亭台楼榭。

沿路安长铁几,以便游者憩息。

地由国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

盖以其人所居皆层楼叠阁,无呼吸通天处(民居估肆皆无院子),虑以气郁生疾疫,故特辟此囿,俾民人闲暇,散步舒怀,以畅其气,重育民也。

每夜九点钟前,市肆犹哄闹,男女络绎。

途间路灯,皆煤气为之。

  昴、虚、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稣教礼拜日。

廿二日,虚宿所值也。

正使与余往拜德尔秘,未遇。

道上车行稍迟,正使曰:“
何不鞭之?”
马格理曰:“
今日礼拜,不鞭马。

且不特礼拜而已,伦敦有仁心会,禁人虐使牲畜,鞭马酷则捕役执讯(捕役为罗地美亚所辖,犹中国之团 练壮丁,工食由各行户捐给),故以为戒。


查礼拜日,官不治事,民不力作,马不效驾,牛不负犁,所以节群劳也。

届期前一日(其俗谓之礼拜六),过午,遂各游息。

闾左之奴雇,店肆之帮伙,莫不探视亲属,以遂其情,逶迤园囿,以畅其志。

张而弛之,七日一周则复张,时气又一振,力必倍劲,无疲惰偷安之患。

  马格理云:伦敦昔多偷盗,最为巧黠。

过路者,囊金腰间,一偎身已被摸去。

铸铁为室以储宝,环庐逻守终夕,比晓而宝已亡。

故街衢分段置巡捕(疏通道路,弹压喧争,皆捕役事),近宫数武一火枪兵,皆昼夜更替,坚立其地不远离。

别有马队二十人为一班,顶盔披甲,挟枪周巡,日数轮转。

每窃盗,发一呼呵,而巡捕已至。

巡捕一鸣哨,而近街兵捕亦至,防范严紧。

  伦敦无城,其巩若城阙者,火车所经之桥梁也。

民居稠密,不可以行火车。

爰以巨石为飞桥,于万家烟户之巅,架以铁板,垫以沙土,俾往来焉。

卧百尺楼,时闻其上雷轰隐隐不断,则火车过也。

乘车眺望,遥见其下行人如织,街市闾苍渺若重渊,几疑其穴地为之,而不知身在桥上也。

又或高凌宝塔之尖,俯拾帆樯之顶。

初至其地,骇心惊目,无非异观。

闻人言:南至海口,北至苏葛兰,铁路共数十道。

每行百里,人纳车价仅一息零,较之未有火车时省费数倍。

故商旅之车,有群居之室,有别室,皆漆皮软几,玻璃明窗,坐卧殊觉畅适。

其贵者所乘,则锦壁、绣帘、文榻、画案,瓶添净水,盘供鲜花。

虽轮行如飞,风霆贯耳,终不改书斋闲憩之乐。

车后厕器,亦极整洁。

其价则百里一金钱,或不可少矣。

  马车式亦不一,有单马车、双马车,以木夹漆布两重为车屋,可敞可蔽,寻常出游以之。

有四马车,则富人以之行数十里内者。

又有街道车,形如画舫,而卑其轮,两马驾之,上下两层,可坐数十人。

每人附载三里,仅给价一边士。

其高轮采画大车亦然。

  余尝问不立城郭之故于英人,据云:前百余年,固有之。

自火炮盛行,城不足自卫。

闭关以守,伤人愈多,故毁去。

今增固海口炮台,御敌较可得力。

即不幸被敌闯进,犹可出兵各路以驱逐之。

外洋之无城郭,正不独英。

  当代游记散文:湖心泛月记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

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

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

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截然划湖之半。

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

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

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

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

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霞轩著白裣衫,立月中。

凉蝉触箫,警而群噪。

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

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

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

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

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