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a8体育/ 正文

林清玄散文中考题-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

admin2023-12-21a8体育21 ℃0 评论

2011年江苏省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急啊

[江苏南京2011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12分)从“尺素书”到“伊妹儿”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

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

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

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

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

“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

西汉东方朔给汉 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

“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 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

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

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
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

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

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

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

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 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通信方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 出现的通信方式 文字发明以前 实物信 书写材料改进后 (1) 尺素书 纸发明后 (2) (3)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14.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15.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

(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15分)雪地烤红薯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 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 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 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 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

”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

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

他推起三轮车 ,慢慢往回走。

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

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

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

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

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

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

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

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

”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

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17.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 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18.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4分)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20.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21.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3分) 平头少年想:13.(3分)(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每空1分)14.(2分)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

(意对即可)15.(4分)(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

(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16.(3分)D(三)(15分)17.(2分)烤 送(每空1分)18.(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
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每点2分,意对即可)19.(3分)D20.(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
交待天气变得更冷;
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
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

(答出三点,意对即可)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更多内容,请登录凤江语文网。

南京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

考试时间为12()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n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4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诗经·秦风》)(2)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3)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夜泊 秦准近洒家。

(杜牧《泊秦淮))(5)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6)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9)孔子说:“ , 。

”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2.下列黑体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干涸——禁锢 鳞次栉比——不拘小节B.祈祷——莱畦 惟妙惟肖——悄无声息C.迸射——骈进 恪尽职守——刻不容缓D.伫立——贮蓄 鲜为人知——显而易见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真缔 苍海桑田 消声匿迹B.惬意 抑扬顿错 侧隐之心C.娴熟 迫不及待 忍俊不禁D.绽放 五彩斑斓 眼花瞭乱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青奥会议中心建筑群形似太空帆船,这样的设计打破常规,极富创意。

B.“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市民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学校开展“墨韵·书香”的语文学习活动,林桐、汪淳和你完成了下面的任务。

以下内容略,查看全文,去凤江语文网。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

林清玄经典散文有《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在梦的远方》等。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在梦的远方》这一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我如今想起母亲的种种因缘,也想到小时候她说的一人故事:有两个朋友,一个叫阿呆,一个叫阿土,他们一起去旅行。

有一天来到海边,看到海中有一个岛,他们一起看着那座岛,因疲累而睡着了。

夜里阿土做了一个梦,梦见对岸的岛上住了一位大富翁,在富翁的院子里有一株白茶花,白茶花树根下有一坛黄金,然后阿土的梦就醒了。

第二天,阿土把梦告诉阿呆,说完后叹一口气说:可惜只是个梦。

阿呆听了信以为真,说:可不可以把你的梦卖给我。

阿土高兴极了,就把梦的权利卖给了阿呆。

阿呆买到梦以后就往那个岛上出发,阿土卖了梦就回家了。

到了岛上,阿呆发现果然住了一个大富翁,富翁的院子里果然种了许多茶树,他高兴极了,就留下做富翁的佣人,做了一年,只为了等待院子的茶花开。

第二年春天,茶花开了,可惜,所有的茶花都是红色,没有一株是白茶花。

阿呆就在富翁家住了下来,等待一年又一年,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年的春天,院子里终于开出一棵白茶花。

阿呆在白茶花树根掘下去,果然掘出一坛黄金,第二天他辞工回到故乡,成为故乡最富有的人。

卖了梦的阿土还是个穷光蛋。

这是一个日本童话,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散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

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名家林清玄哲理散文

  《雪的面目》  ——林清玄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  儿童就猜想: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  儿童就猜想: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

”  儿童就猜想:雪是像砂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

  最后,在考试的时候,他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  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

”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

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表述,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  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

  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

  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  去。

  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
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背的,不一定是真朋友;
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
那些签了约的字据,也有抛弃与撕毁的时候!  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

  雪,冷面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赏析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
入世"
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