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熊猫体育/ 正文

春江花月夜情怀和哲理-春江花月夜哲理的句子

admin2023-12-21熊猫体育23 ℃0 评论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其作品留存至今只有两首,《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一首,在唐朝诗歌人才辈出的年代,上有“初唐四杰”,中有“李杜”,晚有“韩愈、白居易”,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首诗何德何能被后人冠以“孤篇压全唐”,我先简要的说一下这首诗的特点。

一是章法变化多端,大量的排比、对偶和流水对,上下衔接,整个节奏的把握相当到位,难度之大位居唐诗之首。

二是格律优美,词藻华丽。

该诗明快而不拖沓,华丽而不艳丽,色彩清新而不入俗,对后来的唐诗风格起了指导作用。

三是春、江、花、月、夜,尤其对月的描写,无论唐朝还是其它年代无出其左右,而且上升到了对宇宙、人生认知的高度,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冠绝唐诗之首。

下面奉上《春江花月夜》全篇,我们分段进行赏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篇春江、潮、海、明月交错叠加,神奇而又美妙,仿佛缓缓展开了一副画卷,开启了整篇的序幕,同时最后落脚江月,点出主题。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部分我认为是全篇的核心思想部分,作者由缓缓升起的明月,开始深刻感悟人生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边是什么人最先看到的月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上的月亮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这个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弄清楚的道理,却出于一千多年的古人之口,何其雄哉?我已哽咽无语,只有深深的膜拜。

然而作者话锋一转,“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而江月年年总是相像,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何人,只是看到长江的滚滚流水,虽然人在月亮面前生命短暂,但是人一代又一代,与月亮相依相守,生命不息,代代相传,表达了对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由宇宙感叹人生,道出天与人的和谐相处,该部分月的叠加、人的叠加以及江的叠加,清俊雄伟,丝丝入扣,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场景转换,作者开始转向白云,落到扁舟和明月楼台,开始带出妇人的相思之愁,回到了人的细微情感。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明月楼台的妇人徘徊惆怅,连镜台都懒的用明月映在帘和砧上,卷帘不去、手拂不开,远行的人儿只能思念,多想像这月光一样和他一路跟随,即使鸿雁高飞、鱼儿潜跃也不能相见。

我们可能不了解古人的相思之苦,古代的男人离家,不是去服兵役就是为生计奔波,可能一别就是两世相隔,怎能不愁,这里句句都说到了人的内心,同时以“雁”“鱼”不能相见,更加烘托了相思之愁,无不让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里又将思绪转到远方的游子,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仿佛要把这春天带走,明月已经快要落下,不知多少人在家,而我只能独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落月摇情满江树”,人间的离情随着落月在树上摇曳、弥漫,在这充满情魂的意境里全篇结束……余音绕耳,令人回味悠长。

这首《春江花月夜》,反复的读,反复的悟,前期看到的是景,中间看到的是情,而最后看到的是宇宙苍生。

张若虚的这首诗他会不会想到,一千多年过去,无人再能把这一轮江月渲染的如此凄美动人,春江花月夜不愧是不朽之杰作,“孤篇压全唐”名不虚传! 落花流水而江月依旧!。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写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一段是入题,紧扣题目《春江花月夜》来写景,把春、江、花、月、夜都写到了,五种事物集中融合在一处,展现了人生中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盛唐扬州的一个春天里,诗人独自伫立在长江的江畔,傍晚时分,江水不知不觉涨起来,江面广阔如海,他仿佛看到江水汇入远方宁静的大海,不知何时,月亮从潮水中涌出,水面银光滟滟,这时候他的思绪从眼前的美景想象到千万里月光照耀,每一条春江上都涌动着这同一轮明月的影子。

江流涌动,绕过了江边长着青草鲜花的原野,月光洒在花丛中,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月光弥漫如霜和汀上的白沙分不清彼此,皎洁明亮的月光将世间万物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潮水本来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了一个春字就显得非常温暖,夜的幽静使潮水又显得宁静、温和了许多。

“平”字将潮水写的非常饱满,“生”字又将月光和涨潮的动态美写了出来。

月下的芳甸、花林让人感觉到春的温暖和美好。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若虚的情绪,既平静又微澜波动,既孤独又有一丝温情。

诗人并没有陷入自我孤独的情绪中,他的胸怀如月光普照,广阔悠远。

问月—天地宇宙的遐思冥想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几,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亮渐渐从江面升起来,江面与夜空浑然一色,没有一丝的微云,寂静的夜空下,孤单的一轮明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美景,古人也早有感受,《世说新语》中记载:“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谢景重以为‘意味乃不如微云点缀’”。

太傅固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也”。

这里古人已将“江天一色”、“天月明净”上升到一种个人纯净的思想境界。

张若虚的思想非常纯净,没有一丝纤尘,下笔自然就干净、空灵。

清澈澄明的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于是引起了心中天真的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终极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诗人也没有追根问底打算,面对这样的天问,任何答案都是没有意义的,闻一多曾解释说:“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恐惧,只有憧憬,没有悲伤。

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面对宇宙洪荒张若虚选择了沉默,问完之后他的思绪随着“但见长江送流水”而去,悠远而绵长。

起新—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离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是游子的象征。

青枫浦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绪,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思妇—思妇对离人的深深怀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遂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思念的愁绪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月光一样,你上楼愁绪也跟随你上楼,你梳妆它也伴着你梳妆,你卷起珠帘却卷不起愁绪,你拂去捣衣砧上的水渍,却又有水渍流下来。

愁绪也是这样,思妇看见月亮,却看不见自己思念之人。

她希望自己化为月光,留住到所思念的人身旁,照在他的身上,但结果却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鱼儿跃动,也只是激起阵阵波纹,“鱼传尺素”“鸿雁传书”。

向来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迅,音信不通,消息断绝,又多凭添了几重愁苦! 游子—梦中不忘归家的思归之情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说明诗歌是从傍晚涨潮后,月亮刚刚升起时写起。

诗人一整夜都没有睡,却又有如在梦中一样,花落幽潭,春天过去了一半,还是不能回到家中。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月亮西斜渐渐沉入晨雾之中,“碣石”“潇湘”,代指路途遥远,天各一方。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人世间不知道有几人能乘着月色回归自己的家乡!一夜的孤独和离愁,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上。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写,赞叹大自然的清新美景,歌颂世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寻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又遥远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作品赏析: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一诗如何将诗情、画意、哲理相结合的?

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为抒情说理提供背景;
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
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
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

“落叶摇情满江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

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