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43体育/ 正文

原创散文作品文案分析题

admin2023-12-2243体育21 ℃0 评论

散文的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
以理为线索;
以物为线索;
以空间为线索;
以行为为线索;
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
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六、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
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
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思路有哪些?

一、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为段落标序号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为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作准备) 一般情况: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1)注意时间、空间词语 (2)注意文中表示作者观点(对事、物的评价的词句)和感情的词、句、段(尤其关注首尾) 3、初步形成:作者通过记叙(描写) 、 、…….,运用 的写法,表现了(抒发了、赞美了、揭露了) 思想感情(思想品质、社会现实) 二、浏览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把握命题考查方向 考查方向(一)分析作品结构(谋篇布局) 1、考查重点: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2、考试必备常识 (1)句段作用: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

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承上启下;
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
奠定全文 感情基调;
渲染 气氛,为后文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 作辅垫。

与后文 对比,突出 人物的 感情 b. 文中:承上启下,对上文 总结(照应),引出下文对 的记叙(描写、议论);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

c.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 中心;
升华 感情,深化 主题;
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 (2)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穿插性材料作用 提问模式:文中(或某段)中的(记叙、景物描写、诗词引用、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1)该段文字记叙(描写、引用) (2)与上文(下文或文中的什么) 形成对比(映衬),从而突出(表现、抒发) /
或:渲染(烘托、营造) ,突出(表现、抒发) /
或:引出后文对 的议论(抒情) 3、增分提示: (1)回答句段作用:主要看句段写了什么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回答结构作用无非是引出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总结等,要根据他在结构上的位置和作用来答。

(2)内容和结构作用往往结合在一起回答,因此回答结构作用要和针对的内容、情感结合起来。

考查方向(二)概括层意和主题(归纳要点) 一、主题概括方法 1、关注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心灵”——中心。

标题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标题点明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标题怎样展开。

3.运用“ “手法,含蓄形象地象征(点明)富有“ “形象。

4. 一语双关,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问模式: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或:文章的标题换成“ ”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题模式:1、题目的基本含义;
2、题目根据文中的隐含含义;
3、题目与主旨(思想感情)的关系;
4、题目与文章结构(线索)的关系;
5、题目与文中形象的关系;
6、手法与效果 2、关注开头结尾 开头的几种模式:(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
(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时基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 “卒章显志”。

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

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两种古人写文章的方法: 开门见山:就是文章开头不兜圈子,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的表达角度很多,可以直叙其事,也可以起笔点题;
可以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单刀直人地点明要害等等。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结束段表明文章的主题。

多为抒情议论句段。

3紧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主要是议论抒情句段) 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思想深刻、含义丰富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4、关注散文的写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

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5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给每一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概括每一段写了些什么,即所谓这一个段落的段意。

然后运用合并的方法直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二、归纳要点 提问模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

或: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或:请从某某角度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情感变化) 答题模式:四步法 ——审清题意,确定问题区间位置;
——借助标志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如关联词、表顺序的词、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关键句如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局、设问句、反问句等 ——认真比较,去伪存真 ——认真组合,重组输出。

根据提干要求和内容,分条陈述,忌疏漏和重复。

此外,分条是应根据分值大小确定,分值愈大,条数愈多。

一般为2一条,偶尔也1分一条。

三、概括文章主旨 提问模式:联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或:有人说本文主要反映了……..的主旨(思想感情),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的记叙(描写)(从手法和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表现)作者“…….”的情感、观点。

或:不是,因为“……”只是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并非全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三)体会关键语句含义 1、考查重点:(1)主旨句或情感丰富的句子;
(2)表达有特色或抽象含蓄的句子 2、提问模式:理解下面句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用)。

或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某句(词)的理解 3、解题方法:(1)从句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入手,将句子的理解转化为词语的理解 (2)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 (3)根据上下文,结合语段,从文章主旨或思想感情入手 4、增分提示:理解句子注意结合内容体会三层意思:表层含义、语境含义(深层含义)、句外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常用比喻、双关、反语、婉曲) 考查方向(四)鉴赏表达特色 (一)人称表达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二)、修辞方法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表达方式类 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
仰视、俯视、平视;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3、抒情、议论 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蕴藉。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纳入其中) 1、常见表现手法与作用 2、提问模式:请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或:本文(本段)的主要主要表现手法什么(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
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增分提示 1、区分“表达特色”“表现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概念的异同。

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

注意:问表现手法时,先答狭义的表现手法(见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然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上考虑。

2、注意多角度切入分析,尽量全面,做好根据分值的大小来设计答题序号数目。

3、答题三步骤要做到位:技巧+内容+效果 4、尽量使用术语。

尤其要注意效果术语,如比喻花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等。

考查方向(五)赏析形象内涵 考查重点:咏物散文中的事物形象和写人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鉴赏技巧(1)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里以及细节描写等多个角度把握人物的外在形象、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2)注意把握题目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理清作者的思路、意图,结合散文的思想情感内涵,进行理性的分析(3)注意把握好文章的把握好感情内涵。

注意文章中的写作背景、词语含义、表现手法,尤其关注议论抒情的词语与句段。

(4)注意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鉴赏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怎样理解)文中的某某形象。

或:文中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

即刻提出了质疑。

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

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

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

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

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

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二)景物形象 技巧基本与诗歌中的物象鉴赏相同。

(1)抓物象的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2)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
(3)关注作者在文中对物象的外在形象(色、香、味、形)的描写的词句,关注文章的对事物(内在)中评价抒情议论的句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模式:怎样理解某某形象?或某某形象具有哪些特征?某形象有什么寓意?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特点+例句+表现手法)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总结 考查方向(六)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筛选信息,根据题目分析要求的角度和层面,筛选出文中相关的最能体现文章思想内涵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词句。

(3)评价要具体可观,要结合原文实际,并作为评价分析基础 提问模式 :作者在文中认为“ ”?你怎么理解?结合全文评价 或:有人认为文章反映了“ ”(使用了 手法)?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或:你怎么理解文中作者所说的“ ”?。

有短篇散文加分析吗

断鸿声里林清玄断鸿声里是如何的一种感觉,在小巷独步,偶然抬头,别人院墙里的凤凰花探出簇簇火红,而那种花是几年没见的,故乡生长的植物。

凤凰花这种植物喜欢展现自己的红色,仿佛他就是为离别而生的。

年少时喜欢拈凤凰花成一只只蝶,登上高楼去随风散放,它旋转飘落的姿态曾经赢得许多童稚的笑声,往事就也像这些蝶一只只飘去,它们纵使旋落的姿态各不相同,终究都会消逝了。

想起凤凰花,遂想起平生未尽的志事;
想起凤凰花,遂想起非梧不栖的凤凰。

凤皇凰花何以要取用“凤凰”的名?这样,老是教人在离绪充溢时,会幻想自己竟是高飞的凤凰,在黑夜将尽时即将展翼呢。

《诗经.大雅》说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不经意就浮起一幕深浅分明的影像;
一只神鸟翩翩然昂立高冈,振翅欲起;
象征高洁的梧桐树则在朝阳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

一位少年,一向喜爱梧桐一向倾慕凤凰,蓦然一抬眼,望见凤凰花离期将届,自己不禁想幻化成一株梧桐以便面对朝阳,或是一只凤凰以便寒立高冈;
或甚至以为自己竟已是一只凤凰,立于高冈的梧桐树上;
或是呀!一只清灵的凤凰一展翼,就点破了天蓝!可是远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骊唱屡屡歌着,如同一首民谣的和声,那么清清玄玄的蜿蜒在主曲里,明明知道不重要,那一首唱过千余日的歌谣,若没有结尾的一小段唱合,也会黯然失色了。

于是凤凰花激起的不仅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记忆,而是少年梦凤化凰的一段惜情。

如、火的印象配上轻唱的骊声,敲醒了少年的梦境,惊觉到自己既不是凤凰神鸟,也非朝阳梧桐。

终于在碎梦中瞧见自己的面容,原来只是一个少年,原来只是一段惊梦。

若干年来死生以赴的求知生活竟然就要过去,没有丝毫痕迹,正如大鸿过处,啼声宛然在耳,纵是啼声已断,却留下来一片感人的凄楚。

而个梦凤花凰的少年,也只是像别人静静地等待分离,在日落前的山头站着,要把斜阳站成夜色,只有夜黑也只有夜黑,才能减去白日凤凰花余影的红艳吧!赏析:我总以为林清玄的文字都是禅宗或是寓言,没想到还有这样抒情优美的文字。

作者写凤凰花的同时,也写了高洁的梧桐,涅槃的凤凰和年少的骊歌。

光阴逝去,离别却总是让我们伤感而无奈,但是凤凰花还是这样热烈地开着,映衬着离别的哀伤。

散文怎么写?最好有例文分析。

  散文写作的模式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

我和该人,重点在后。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

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

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

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

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

”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

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

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

”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

这个作家就杨朔。

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

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

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

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

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

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
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
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
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

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

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

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

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

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意是灵魂,境是血肉。

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

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

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

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

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

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

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

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

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

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

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

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

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

”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

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

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

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

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
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

”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

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

”。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