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安博体育/ 正文

七言诗作品纸下载-七言诗作品纸怎么写

admin2023-12-24安博体育20 ℃0 评论

有一首七律清明节的诗

七律清明节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品译文:江南的清明时节,细雨蒙蒙,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的样子,显得烦闷不乐。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着远处的杏花山村。

作品赏析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
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再回到“纷纷”二字上来。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
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关于清明节的七言律诗

关于清明节的七言律诗如下:1、《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翻译: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2、《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翻译: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

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3、《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翻译: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

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怎堪芳草青青。

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

这句实际是说芳草非常美。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

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的时候,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

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个人以为前一说准确。

路上骏马乱叫。

红叱拨:唐天宝中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

泛指骏马。

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

韦庄是晚唐时人,当时社会的动荡。

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唐诗七言绝句赏析【五首】

【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七言绝句赏析【五首】。

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七言绝句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 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
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 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

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2.唐诗七言绝句赏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
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
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
“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
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

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

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

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
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

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
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
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

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
何时照我还?'
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
何时照我宿钟山?'
”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3.唐诗七言绝句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知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知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

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

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

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

“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

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

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

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

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

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 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

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

“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 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
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

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4.唐诗七言绝句赏析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
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 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
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

结尾句。

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野渡”句当作如是解。

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唐诗七言绝句赏析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

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残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江枫渔火对愁眠”。

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

作者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

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前文“月落”、“乌啼”、“霜满天”,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不得而知。

但诗人无心欣赏夜景、孤独难眠,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之愁。

郁结难抒,确实不是言语说得清的。

从他害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一定有什么事(或人)令他担心,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

霜,是诗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

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美感,然而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不妙”了。

既然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么飞霜岂不是令他心寒吗?意乱心烦自是他“愁眠”之因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的。

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七言律诗【十首】

【 #诗词鉴赏# 导语】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 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1、《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9、《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0、《宫词》   唐·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