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ng28体育/ 正文

新冠抗疫英雄事迹-新冠抗疫英雄事迹 医生

admin2023-12-25ng28体育22 ℃0 评论

2020抗疫英雄事迹【3】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刚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的科室主任孙国兵又忙碌起来。

“比起早期抗击疫情时,我们现在轻松很多。

”孙国兵说,现在急诊科室已经恢复正常功能。

自1月25日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疫情之下,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抗疫过程中,也涌现出来很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一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

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

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

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

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

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

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

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

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

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

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篇章二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

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帮助病人治疗炎症。

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

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

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

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

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

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篇章三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

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

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

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

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

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

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

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

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

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

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

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

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

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

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高考对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而言都是一件异常重要的事情,毕竟这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关口,2020年爆发的这场疫情无异于成为了2020高考最新热点素材。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供大家参考。

1、身处抗击疫情一线的国士:李兰娟 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阴影笼罩在2020年的开年之际,那些逆行的身影尤为引人瞩目,被称为“国士无双”的李兰娟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她率领团队援鄂,前往救助一线,在实验室中分离病毒毒株研制疫苗,还多次应邀媒体告知大众防范疫情的注意事项……满满的行动力让大众安心,也让人们忘了她已经是73岁的高龄。

这不是李兰娟第一次被大众熟知,2003年抗击非典也有她的力量,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她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尤其是对杭州1000多名密切接触者果断实行“就地隔离”,牢牢控制了初代传染源,才确保了浙江省没有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病例。

SARS过去十年后,当初在浙江接受治疗的病人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也得益于李兰娟的谨慎,“我们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都十分注意,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

”李兰娟说。

工作中的李兰娟医者仁心,率领团队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让无数病人从此获益。

工作外的她是长者慈心,因为从小家境贫困,她接受了社会的支持才走上行医之路,又深知医学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她和丈夫郑树森捐资设立了人才基金,以奖励、提携中国的杰出科技人才。

2、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收集及临床试验研究。

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验等。

”董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收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后方团队进行数据库建设。

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

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验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加入临床试验。

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

“试验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

”董锦沛说,研究项目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

3、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

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

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

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对。

”辜家爽说,他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一头扎在公司的医学实验室里,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当拿到第一批实验结果时,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而且能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范围更广。

此外,这项技术适合在医院和CDC等实验室开展。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核酸检测中。

作为技术支持人员,辜家爽他们每天和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们同进同出,保障着检测项目的正常运行。

4、湖北疾控中心技术员何飞:“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每天都会在早上8点半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我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样本到了,就得立马到实验室去。

何飞1990年出生,是湖北黄冈人,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一直从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飞便参与新冠病毒的检测,刚开始她也有些害怕。

“由于我们经常跟传染病打交道,跟随前辈们进几次实验室之后,心态也会慢慢好起来。

”何飞说,她的工作都有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据病原体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级的生物防护服,在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

“那段时间上班连轴转,也没有周末,我也忘记了哪天是几号。

” 2月20日,何飞加入新冠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关联性的研究团队。

“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统会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时候。

”何飞介绍,研究团队从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随机选取了新冠肺炎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了15种基因、14种呼吸道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探索新冠肺炎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关联性,这给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