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wg棋牌/ 正文

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音频-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admin2023-12-25wg棋牌20 ℃0 评论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

下面请看我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更多详细内容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是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

  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录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为贵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五、 人和   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   二、 鹏之徙于南冥   三、 东海之大乐   四、 尊生   五、 恶乎往而不可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 兼爱   二、 非攻   三、 尚贤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课程说明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比如,孔子说"
当仁,不让于师"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子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课程的一切目的,都应该落实到相关经典篇章的学习、阅读和分析当中。

跟现在的小说散文等比较起来,先秦诸子方面的文章似乎还相当原始,但是它们自有后人不可企及的地方。

就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而言,它们都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发展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

而阅读、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宗旨,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上所说的这几个"
有益于"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诸子文学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急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的翻译!!!人教版

10 孟子回答说:“有。

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

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

做一国之君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

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

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

”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转附山、朝儛山游览,沿着海岸南行,一直到琅邪(或以为邑名,或以为山名,实际上可能并不矛盾)。

我做点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王的游览呢?’晏子回答:‘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巡狩;
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

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
所谓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

这些活动没有不是国家大事的(没有不和政事关联的)。

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
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

夏朝的谚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

”现在可不是这样。

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运转粮食而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百姓侧目而视,都发出批评埋怨,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

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而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尽)。

流、连、荒、亡,成为诸侯的担忧。

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做流,溯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野兽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喝酒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

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流、连的欢乐,没有荒、亡的行为。

(一方面是当今君王流、连、荒、亡,一方面是古代贤王无流连之乐、无荒亡之行,勤勤恳恳地省视春耕秋收,补助贫困的百姓)就看您何去何从了。

’景公听了,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出去住在都城之郊,在那里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济贫困的百姓。

景公又召见乐官说:‘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

’这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

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君就是喜欢国君。

” 五、人和 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即有利于攻守的天气时令方面的条件,比不上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地利不如人和(即有利于攻守的地理方面的条件以及兵甲、粮食等方面的优势,比不上上下一心)。

边长三里的内城,边长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了它进攻却不能取胜。

围攻这样一个小小的城郭,一定可以选择有利于战争的天气条件来发起进攻;
可是却不能取胜,这就是说天时比不上地利。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戈矛弓箭等武器以及甲胄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
可城中人(占有如此之多的地利)却弃城离开它,这就是说地利比不上人和。

所以说:限制人民不靠国家的疆界(假如国君不得人心,在国家疆界内的百姓也不会帮助他),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得到道的国君(或者说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丧失了道的国君(或者说不实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支持者少到了极点,连父母兄弟等亲属都会背叛他;
帮助、支持者多到了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得天下顺从的人来攻打遭亲属反叛的人(必定取胜),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无不胜。

” 2孟子说:“君子之所以跟一般人不同,是因为他的居心。

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

有仁德的人关爱他人,有礼的人尊敬他人。

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爱他。

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

这里有一个人,他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一定反躬自问、反省自己:我一定是不仁的,一定是无礼的,不然的话这事怎么会到来呢(不然怎么会遇上这种事呢)?君子反省自己自己是仁的,反省自己自己是有礼的,可那人的横暴不顺理还是老样子,那么君子一定反躬自问、反省自己:我一定是不忠的(即没有尽心竭力、没有尽自己的仁尽自己的礼)。

君子反省自己自己是忠的,可那人的横暴不顺理还是老样子,君子就说:‘这人不过是个狂妄之徒罢了。

像这样,那么他跟禽兽又怎么区别呢?我跟禽兽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一辈子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担心。

至于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

舜给天下树立了榜样,可以流传后世,我还不免是一个乡里的普通人,这就值得忧虑了。

既然担忧这事,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就是了。

至于君子忧虑的其他事情就没有了。

不合乎仁的不做,不合乎礼的不行。

(能这样的话)假如有一时的忧虑,君子也不会担心了。

” 11 3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反省自己的仁;
治理别人没治好,反省自己的智;
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反省自己的敬。

一切修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

《诗经·大雅·文王》说:‘永远不要辜负天命(即行事一直要跟天命相符),幸福都得自己追求。

’” 4孟子回答齐宣王说:“??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了)。

《诗经·大雅·思齐》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进一步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说的不过是拿这心思加之于他人罢了。

所以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施恩惠于他人就足以保有天下,不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施恩惠于他人连老婆孩子都没法保护。

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世人,没有别的原因,不过是善于推广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孟子说:“??现在王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站在王的朝廷上(即为王做官效力),使天下耕田种地的人都想在王的田野里耕作,使天下商人都想在王的市集里做买卖,使天下往来的旅客都想走在王的道路上,使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们都想到王这里来控诉。

假如像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齐宣王说:“我有些胡涂,不能有比这进一步的体会了(对先生的仁政学说不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希望先生辅助我达到目的,明明白白地教导我。

我虽然资质愚钝,请让我尝试着去实践它。

” 孟子说:“没有稳定的财产而有稳定的心(即能坚持道德准则),只有士才能做到。

像一般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就没有稳定的心。

如果他们没有稳定的心(即不坚持道德准则),那么放纵、邪僻、不正派、作奸犯法以获取利益等,就无所不为了。

等到他们陷入罪网,之后跟着去惩罚他们,这是欺骗陷害百姓。

哪里有具有仁德的人当政却可以做出欺骗陷害百姓的事呢?因此英明的君主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抬头足以赡养父母,低头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年头始终吃饱肚子,收成不好的年头也能免于被饿死;
这样之后再鞭策他们走向善,因此百姓很容易听从。

现在的君上规定百姓的产业,使得他们抬头不能侍奉父母,低头不能养活妻子孩子;
收成好的年头始终困苦,收成不好的年头不能免于被饿死的厄运。

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怎么有工夫讲究、学习礼义呢?王想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宅地,在这上面栽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丝棉袄了(他们已经身体衰弱,穿丝棉袄可以保暖)。

鸡、小猪、狗、大猪的饲养不丧失孵卵或者交配、怀孕、下崽的时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一个成年男子受百亩田地,不要因为徭役等耽搁他的农事,一个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小心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用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行走了。

老人穿丝棉袄吃肉,庶民不挨饿不受冻,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人,还不曾有过!”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说。

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

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
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这气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促使它成长。

不要像宋国人那样。

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

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
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 2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真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

” 12 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
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 3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yuè)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gé)从鱼盐贩子或劳动者中被提拔出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难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点过错,此后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

心中困苦,思虑横塞胸中,然后发愤振作。

表现于脸色,传达以声音,然后才能明白。

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由此可以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死亡。

”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1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不忍的心情(即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人都有同情心)。

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恤别人的政治。

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道理就在于)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羞恶(因自身不善而羞耻、见他人不善而憎恶)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
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
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仁、义、礼、智之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

有这四种发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
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贼害他们的国君。

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将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

假如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足以拥有天下;
假如不把这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 2同情之心,人人都有;
羞恶之心,人人都有;
恭敬之心,人人都有;
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是仁的发端);
羞恶心,属于义(是义的发端);
恭敬心,属于礼(是礼的发端);
是非心,属于智(是智的发端)。

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

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

” 3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他才成为君子)。

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内心而所行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好的然后努力去推行它。

” 4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发端即在其中)。

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

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 5孟子说:“稻、黍、稷、麦、豆五谷,都是好种子;
可是假如种下去之后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

仁,也在于使它成熟罢了。

” 6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

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
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

仁,是人安适的住宅;
义,是人正确的道路。

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