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新世界棋牌/ 正文

现代中秋的散文600字-现代散文精选600字

admin2023-12-25新世界棋牌21 ℃0 评论

中秋节的散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6篇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我家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由于我家的亲戚住的都比较远,所以我家的中秋节比较特殊,经常是两头奔波。

  中秋节前两天,我和妈妈急匆匆搭车去澧县外婆家提前拜中秋。

乘车时,我看见很多人都提着月饼,我也不例外。

我想,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一定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中秋节的含义是?对了,中秋团圆,团团圆圆。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人一起吃月饼,意思是家人从此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从外婆家回来后,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到乡下奶奶家去,就派爷爷做代表,将我们每一个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节早上,吃饭早饭,妈妈准备为中秋节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

妈妈一进菜场就直奔卖鸡卖鸭的地方,我也跟着去凑热闹。

我进去一看,觉得奇怪,平常买鸡买鸭都是现场杀,可今天鸭子已杀好二十多只,随时准备给买家提走,而鸡却没有杀好。

就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常德过中秋节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吃鸭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将坐垫和可以移动的桌面摆在阳台的地板上,桌上摆着一个圆盘子,圆盘子上有四个圆杯子,里面都装满了水,代表团团圆圆。

桌上还有我最爱吃的毛豆,我们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垫上边吃毛豆边吃月饼边赏月,真是其乐融融。

  其间,我们还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叫成语接龙。

规则是每人接成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超时算失败,失败者罚喝一杯水。

开始,我们都接得很快,到后来,我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

我不知道是妈妈运气好还是怎么的,到妈妈接的时候异常简单,而到我的时候却非常非常难,为此,中秋节的晚上我可没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次的卫生间。

  每年的中秋节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节又别有一番风味。

  篇二:这个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哥哥去买了两个大大的红彤彤的纸灯笼回来,给我和表弟玩。

可能大家都会说:“都长这么大了,还玩灯笼,真幼稚!”可是,我觉得不玩灯笼简直就是有点浪费了。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傍晚,我把灯笼点亮了。

  这个中秋节,我并没有在家里呆着,而是去了琳琳家玩了,因为家里好冷清,也不想在那里呆一分钟了。

  我一个人提着灯笼,在那一条条巷子里徘徊,因为忘了琳琳家在哪里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遇到了琳琳她的表哥——成伯伯——一位从外国回来的'
“大帅伯”。

他带着我经过“九曲十八弯”,终于到达琳琳家的天台了。

  哇!好多人啊!我把灯笼挂在窗户的防盗网上。

“大帅伯”一直在跟我们谈他在国外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正听得入迷的时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传到我的鼻子。

“哇!那里冒烟了!”琳琳大喊,还用手指了指我的灯笼!“大帅伯”赶快靠近灯笼,不停地往灯笼里边吹气,结果火越吹越旺。

刚进门口的亮仔哥哥看到了,急中生智,马上把手上的矿泉水往火里倒,终于,在灯笼里面传出“吱吱,吱吱”的声音,冒出了一缕白烟。

经过这么一“抢救”,火才得以熄灭,亮仔哥哥还埋怨我们说:“着火啦,大家怎么都呆在那里不救火呀?”是呀,我们的确不够冷静,应该一起去救火。

尽管那只是一团小火,也有可能把整栋楼都烧着。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好像把所有的星星加起来就是一个亮堂堂的月亮了,所谓团结力量大!   这个中秋节,月光依然是那么亮。

  篇三:中秋节我在想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秋节。

有个诗人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也想起了我的亲人,要是中秋节能让亲人在一起吃月饼就好了。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亲婆(我对崇明祖母的称呼)带着我和表哥拿着面粉做每年到崇明都吃的圆子。

中秋节,崇明农村不吃月饼,而吃圆子。

亲婆找出做圆子的材料:面粉、馅和水,先将面粉和开水揉成大面团,再摘取一小团,用手揉成一个空心的半圆球,然后把馅放在空心的半圆球里,用手一点一点捏着转,球口就越捏越小,最后把口子用手一点点捏住就行了。

亲婆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刚开始揉面团时,要用些干面粉放在上面,不然面团粘乎乎的,很难揉。

”我刚做几个,一点也不像圆子,倒像小笼包子。

亲婆又说:“捏到最后,圆子口还要往下按,再用双手搓圆,这样才像圆子。

”我听了以后,照她的样子做了,还真像呢!   吃着自己做的圆子,我觉得中秋真美好,可以与家人一起吃圆子,真快乐呀!可惜亲婆一年前就去世了,但亲婆教我做圆子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崇明家里别的人没亲婆勤劳,又没人比她会做菜,如今亲婆不在了,我和爸爸妈妈也很少到崇明去玩了。

望着圆圆的月亮,我想:中秋的月亮这么圆,我们全家却不能团圆。

为什么月亮在发光微笑,我家却只有思念亲婆的泪光?我默默地念道起古人的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中秋节,我吃着月饼,想起了崇明圆子,更怀念在天上的亲婆。

  篇四:中秋节的月亮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悄悄的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在屋里盼着月亮快一点出来吧!我等啊等啊,急说:“今天的天气晴晴的,是不是没有月亮啊!”奶奶说:“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月亮,可是今天是晴天啊!应该是有月亮的。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吃饭了,”“等一会儿月亮出来我才吃!”我说。

来自:作文大全 我等啊等啊,我们的屋里透过了一点银银的月光,我对爸爸,妈妈,奶奶说:“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妈妈说:“好了,月亮出来了,就可以吃饭了”。

我很快就吃完了饭,我想一年有一次中秋节,给月亮照张相吧!我拿来了照相机照了一张像。

  看,只见拿带着以圈圈金黄的月儿终于亮了起来,他生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一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它傲然的,高高的升起来,她园的那么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一瞬间就想起了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我从月亮里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姐姐和可爱的玉兔。

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爸爸还对我说:“世上没有嫦娥和玉兔等,那些都是神话故事!”   我们全家人看着月亮,欣赏的月亮,很晚了才睡了觉,今天我,我想月亮也,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真漂亮。

  篇五:中秋节   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

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

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

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生活中一路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2009年的中秋节。

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

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

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

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据别人说,我母亲是个残疾人,由于外婆家的生活条件也不好,在十多年前嫁到广西桂林去。

生下我之后,家境不好,生活十分艰难,又把我送到贵州的外婆家里来抚养。

现在,我都已经读六年级了,也不曾和我的妈妈见过一次面。

想到这些,我感到心里很委屈,便悄悄地流下了泪。

想到平时同伴们戏称我“老广妹”,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只能从心里羡慕那些成天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同伴们。

“叮呤呤、叮呤呤……”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

我连忙跑下楼去接电话。

“喂?!请问您是哪位?”我问。

  “你是马昶梅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

我感到好亲切。

  “是的,我就是。

您是……”   还没等我说完,只听对方说:“我是你的妈妈”   “喔,妈妈!”   “中秋节过得怎样啊?”   “什么怎么样啊?”   “嘻,心情啊。

”   “喔,还是一般般。

妈妈您呢?”   “我,很好啊!”   “……”   “你怎么了,有什么难题?”妈妈似乎感觉到我此时内心的复杂。

  “我……我……不说啦!”   “说给我听听。

我是妈妈嘞!”   “我特想您,妈妈,我……”我说不下去了。

  “……”   “好了,别哭。

乖乖!”   ……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才知道,我家现在情况也比过去好多了,家中已经安上了电话。

妈妈经过一番周折才打听到外婆家里的电话,趁这个中秋节给我送来一份惊喜。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沉浸在这暖融融的幸福之中。

虽然平日没能跟妈妈在一起,但这个中秋节妈妈能打个电话来问候我一声,我就感到满足了。

  这个中秋节,可真难以忘怀啊。

  篇六: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黄昏即将离开我的视线。

湖面上,当那最后一点阳光泛滥在湖面上,迎接的是那中秋节的晚上!   月亮像穿了一件彩衣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美,准备迎接新一个中秋节,她缓缓的升起。

伴随着月亮的步伐,星星也增加了夜晚的美感。

月亮越升越高,在那繁星点点的照耀下,月亮显得更显眼了,慢慢的月亮由月牙形变成快要到半圆的程度,再由半圆形变成快要满圆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月亮的神奇,我正埋头想着月亮在满圆的情景的时候,我忽然张开眼睛,咦!月亮怎么不见了?我看了又看,哦,原来月亮怕羞啊,她那迷人的姿态,和害羞的情景,让人觉得“不亦乐乎”,“月亮快出来呀!”我心里发着这样的感叹,这时,月亮像一个躲迷藏的小朋友,一会儿到那个云朵去休息,一会儿又用一个小云朵遮掩她那清秀的脸,过了几分钟,月亮一点点的把脸撇开,好像在说:“我美吗?”。

  嫦娥仙子在人间洒下无数的繁星,那些星星可贪玩了,可不顾月亮的心情。

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唱歌跳舞。

他们玩的多开心啊,我也想加入他们哦,这时,月亮露出了满意的笑脸!咦,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在哭啊!哦!原来是嫦娥姐姐啊,嫦娥很伤心,月亮也安慰起嫦娥来,嫦娥说:“我还后悔啊!我死也要跟后羿在一起!”我被嫦娥的话深深的感动了,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些眼泪化作人间最美的场景,化作了雨,洒落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中秋节的散文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大家一定很想跟家人团聚吧!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散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秋节的散文1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

人生弹指一挥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

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

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

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

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

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

更有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

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

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这便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不过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

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有网友在博客里说: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

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

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

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

  中秋月,故乡明。

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

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

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理想的天堂。

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

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来如此。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

  “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

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

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

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的有韵味。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明月,烟渚,潇湘。

小桥,流水,人家。

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

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

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

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知道,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

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

  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

只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还有一个有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

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没有什么亮光。

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

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

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

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

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

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

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

月光清澈,明净。

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

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

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

真是贫时快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快乐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

只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

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团圆的日子。

世上最远,莫过于心。

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

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

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

不禁心里凄然。

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

父母,却满不在乎。

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

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

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

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

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

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

现在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

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散文2   看落叶飘零在心空的长谷,静静聆听深秋的忧伤滑过季节的伤口,那汩汩流动感悟的忧愁,凋谢在一个午后的黄昏。

  时至近日暮,目光依暮色。

天空,显得格外清远,、空旷。

广袤的原野上,只有一棵老树,伸着光秃秃的枝桠,含着忧虑的眼神,缄默地站着。

叶,多已坠落,剩下稀稀拉拉的几片,无力向着秋风,西西飘舞,漠然无语。

  对于深秋,我的感叹是一年一年地深了,心境也一年年的杂乱,一面因其凄凉的悲痛而忧伤,一面又满怀着对秋风秋凉的渴望。

然而,当它真真切切抑郁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又不忍心独对。

因此,我深秋的落叶中,把那泯灭不了的忧郁经一季滤洗已沉淀为悲凉。

  在过去的岁月,子美曾有“万里悲秋”之句。

其实,秋之悲凉何止万里,天地之间,人心叵测,何处不被这浩淼磅礴的氛围充斥?   每逢秋季,人的心境总分外沉重。

纵是一个囚徒,亦必会有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

一份悲秋的沉重。

但这个落叶甚多的秋季,我更感秋之悲伤,人之莫测。

  我之所以悲秋,之所以叹秋,大半缘由也正是因了那份沉重。

唯其沉重,方知真诚。

更在深秋,也深知那秋后的迷梦。

  当铅华洗尽,剥去外表附积着的斑斓色彩,露出朴实无华的内里,我们方感到是个坦诚的自我,是个没有一丝虚伪做作的自我。

我们需要的是真诚的内心,我们需要的是生命的原色。

  秋正是这样,树木的退色,花叶的凋落,露出的是其本质。

它用了最让人感伤的形式,以萧瑟抹杀秋风,以凄凉充盈秋高。

肃穆秋色,以它的悒郁,把生命的斑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不是虚装的形式,而是一种真正的情怀,真挚的情怀。

  悲秋,悲人。

悲的实在就是我们自己。

自然的四季,是没有世故圆滑的,也没有那卑劣的纷争,它绽露给我们的,是其本质的纯朴。

但我们展现给它的是什么呢?我们相互之间展现的又是什么呢?它能展现的,正是我们不具备的;
它没有的,正是我们所展现的。

那痛心疾首的纷扰,那痛入心骨的抹杀。

  自然的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的四季又何尝没有生、老、病、死?那垂暮的老者,那病入膏肓的病人,是否也到了秋季,生命的秋季,我真切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凉,目中空蒙无物。

  迷惘中,我的目光伸向了远方。

远方的原野上有一棵深沉执着的树,在他的周围,夕阳罩着一层金色的光环,那是一片深情让人感动的目光。

我的视野树在膨胀。

久久的,长远的,倏然,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是那么强烈地撞击着我的灵魂,我惊呆了,我流泪了。

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

  经历了那次次心痛过的痕迹,经历了片片落叶的洗礼,树超越了自我,升华了自我。

尽管树满身的伤痕累累,尽管树的忧郁遍布,尽管树摇曳着憔悴的身躯,但它依然岸然挺立,威武不屈,它站出了尊严,站出了自尊。

在自然的法则中,它用其不倒的风格,以其无言的执着,拔高着同时又诠释着它。

以生命的傲岸,以生命的悲壮,以生命的不屈,昭示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它摒弃了一切外界诱惑,它的生命因此而完美。

它可是无可比拟的。

它是孤单的,更是忧郁的。

这又是怎样博大而宽广的心胸。

我被深深感动。

  大地上,万事万物并存着,只有它站着,我眼中那道道迷惑的风景在此时优美沁人。

  目视着它,我虔诚如信徒。

  缠绕我很久的忧伤,淤积我长久的悲愤。

在这一刻尽都烟消云散。

生命的真谛那么真切的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心中充溢着一片宁静与祥和,思绪悠远深沉,烦躁的心境渐趋空明。

  我之所以在忧郁的阴影中挣扎,只因为未成领略生命的情怀,正因为未曾在深秋里感伤。

或者说,我从来没有为拥有生命而感动。

在那些身边的朋友的真诚的支持中,我一次一次感悟了深秋的斑斓的色彩。

也许我根本就缺少那种含笑面对自然的风格。

  那棵树,作为生命的尊严,已深深定格在我心中。

沉思中,我仿佛听到它在呐喊,生命,永远缄默,于是我心中便有了一种永远微笑的圣地。

  深秋里,我挥手了那迷离的秋风,深秋里,我向那落叶的凄凉,道一声声再见,不再返还。

  中秋节的散文3   中秋节,抬头望月,却有些清冷,天上看不到星星作伴,地上也少了很多人来人往的喧噪声,也许此刻人们正聚集在家中。

这个中秋是我人生中的第十九个中秋节,也是我第一次在外过中秋节。

安静的校园没有半点节日的气息,看到夜晚天空中那个不是那么亮的月亮,我感到有一丝丝的寂寞。

晚年的中秋夜都是和亲人朋友一起过,而今年的中秋却少了亲人,俗话说:“月是家乡明”,现在我终于得感受到了,中秋本是个一团一圆的日子,而我却和家人分别在700开里外,中秋明月夜,广州思想夜,这个夜晚让我想到了家的温暖。

此时的父母在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想在外乡的我,是不是夜感到一丝的寂寞?   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美好时,我却心酸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的我真的很想家,想到晚年中秋有月饼吃,而今年没有月饼,不是没有而是更笨就不想买,因为没有亲爱在身边,吃起来也没有味道。

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可是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变了,有变好的也有变的不好的。

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月饼,还有好多多吃的;
可惜的是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亲人陪我一起过节日,真的是一种伤悲。

  祝父母身体健康,节日快乐!最后祝我的朋友们,天下有情一人,共赏明月,心圆事圆。

  中秋节的散文4   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

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

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
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

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

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

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孝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

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
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
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
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
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

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

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
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
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

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
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

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

新鲜时香甜美味;
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

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

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

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

这不是小偷行为,这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故意躲避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想起那种过节的无限乐趣,却是真的很怀念那种穷苦而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气氛,怀念那揉搓在节日里的亲情和欢乐……也许,怀念少小生活是因为人已老去的表现吧!   如今,日子真的很好很好了,月饼真的很多很好很丰富了,可是,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淡漠了。

吃月饼更是节日里靠边站的点缀,而家乡那种蒸月饼过中秋的浓郁氛围恐怕早已一去不返了,家乡的大锅月饼早已被城里形形色色的科技小月饼包围了。

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怎不令人倍情思?。

中秋节的散文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6篇关于中秋节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我家的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由于我家的亲戚住的都比较远,所以我家的中秋节比较特殊,经常是两头奔波。

  中秋节前两天,我和妈妈急匆匆搭车去澧县外婆家提前拜中秋。

乘车时,我看见很多人都提着月饼,我也不例外。

我想,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一定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中秋节的含义是?对了,中秋团圆,团团圆圆。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人一起吃月饼,意思是家人从此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从外婆家回来后,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到乡下奶奶家去,就派爷爷做代表,将我们每一个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节早上,吃饭早饭,妈妈准备为中秋节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

妈妈一进菜场就直奔卖鸡卖鸭的地方,我也跟着去凑热闹。

我进去一看,觉得奇怪,平常买鸡买鸭都是现场杀,可今天鸭子已杀好二十多只,随时准备给买家提走,而鸡却没有杀好。

就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常德过中秋节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吃鸭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将坐垫和可以移动的桌面摆在阳台的地板上,桌上摆着一个圆盘子,圆盘子上有四个圆杯子,里面都装满了水,代表团团圆圆。

桌上还有我最爱吃的毛豆,我们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垫上边吃毛豆边吃月饼边赏月,真是其乐融融。

  其间,我们还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叫成语接龙。

规则是每人接成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超时算失败,失败者罚喝一杯水。

开始,我们都接得很快,到后来,我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

我不知道是妈妈运气好还是怎么的,到妈妈接的时候异常简单,而到我的时候却非常非常难,为此,中秋节的晚上我可没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次的卫生间。

  每年的中秋节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节又别有一番风味。

  篇二:这个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哥哥去买了两个大大的红彤彤的纸灯笼回来,给我和表弟玩。

可能大家都会说:“都长这么大了,还玩灯笼,真幼稚!”可是,我觉得不玩灯笼简直就是有点浪费了。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傍晚,我把灯笼点亮了。

  这个中秋节,我并没有在家里呆着,而是去了琳琳家玩了,因为家里好冷清,也不想在那里呆一分钟了。

  我一个人提着灯笼,在那一条条巷子里徘徊,因为忘了琳琳家在哪里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遇到了琳琳她的表哥——成伯伯——一位从外国回来的'
“大帅伯”。

他带着我经过“九曲十八弯”,终于到达琳琳家的天台了。

  哇!好多人啊!我把灯笼挂在窗户的防盗网上。

“大帅伯”一直在跟我们谈他在国外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正听得入迷的时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传到我的鼻子。

“哇!那里冒烟了!”琳琳大喊,还用手指了指我的灯笼!“大帅伯”赶快靠近灯笼,不停地往灯笼里边吹气,结果火越吹越旺。

刚进门口的亮仔哥哥看到了,急中生智,马上把手上的矿泉水往火里倒,终于,在灯笼里面传出“吱吱,吱吱”的声音,冒出了一缕白烟。

经过这么一“抢救”,火才得以熄灭,亮仔哥哥还埋怨我们说:“着火啦,大家怎么都呆在那里不救火呀?”是呀,我们的确不够冷静,应该一起去救火。

尽管那只是一团小火,也有可能把整栋楼都烧着。

  我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好像把所有的星星加起来就是一个亮堂堂的月亮了,所谓团结力量大!   这个中秋节,月光依然是那么亮。

  篇三:中秋节我在想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秋节。

有个诗人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也想起了我的亲人,要是中秋节能让亲人在一起吃月饼就好了。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亲婆(我对崇明祖母的称呼)带着我和表哥拿着面粉做每年到崇明都吃的圆子。

中秋节,崇明农村不吃月饼,而吃圆子。

亲婆找出做圆子的材料:面粉、馅和水,先将面粉和开水揉成大面团,再摘取一小团,用手揉成一个空心的半圆球,然后把馅放在空心的半圆球里,用手一点一点捏着转,球口就越捏越小,最后把口子用手一点点捏住就行了。

亲婆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刚开始揉面团时,要用些干面粉放在上面,不然面团粘乎乎的,很难揉。

”我刚做几个,一点也不像圆子,倒像小笼包子。

亲婆又说:“捏到最后,圆子口还要往下按,再用双手搓圆,这样才像圆子。

”我听了以后,照她的样子做了,还真像呢!   吃着自己做的圆子,我觉得中秋真美好,可以与家人一起吃圆子,真快乐呀!可惜亲婆一年前就去世了,但亲婆教我做圆子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崇明家里别的人没亲婆勤劳,又没人比她会做菜,如今亲婆不在了,我和爸爸妈妈也很少到崇明去玩了。

望着圆圆的月亮,我想:中秋的月亮这么圆,我们全家却不能团圆。

为什么月亮在发光微笑,我家却只有思念亲婆的泪光?我默默地念道起古人的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中秋节,我吃着月饼,想起了崇明圆子,更怀念在天上的亲婆。

  篇四:中秋节的月亮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悄悄的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在屋里盼着月亮快一点出来吧!我等啊等啊,急说:“今天的天气晴晴的,是不是没有月亮啊!”奶奶说:“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月亮,可是今天是晴天啊!应该是有月亮的。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吃饭了,”“等一会儿月亮出来我才吃!”我说。

来自:作文大全 我等啊等啊,我们的屋里透过了一点银银的月光,我对爸爸,妈妈,奶奶说:“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妈妈说:“好了,月亮出来了,就可以吃饭了”。

我很快就吃完了饭,我想一年有一次中秋节,给月亮照张相吧!我拿来了照相机照了一张像。

  看,只见拿带着以圈圈金黄的月儿终于亮了起来,他生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一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那一霎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它傲然的,高高的升起来,她园的那么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一瞬间就想起了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我从月亮里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姐姐和可爱的玉兔。

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爸爸还对我说:“世上没有嫦娥和玉兔等,那些都是神话故事!”   我们全家人看着月亮,欣赏的月亮,很晚了才睡了觉,今天我,我想月亮也,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真漂亮。

  篇五:中秋节   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

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

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

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生活中一路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2009年的中秋节。

记得那天傍晚,我一个人爬到楼上。

冷风吹在我身上,一阵阵鸡皮疙瘩冒起。

看着别人的家里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节场景。

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据别人说,我母亲是个残疾人,由于外婆家的生活条件也不好,在十多年前嫁到广西桂林去。

生下我之后,家境不好,生活十分艰难,又把我送到贵州的外婆家里来抚养。

现在,我都已经读六年级了,也不曾和我的妈妈见过一次面。

想到这些,我感到心里很委屈,便悄悄地流下了泪。

想到平时同伴们戏称我“老广妹”,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只能从心里羡慕那些成天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同伴们。

“叮呤呤、叮呤呤……”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

我连忙跑下楼去接电话。

“喂?!请问您是哪位?”我问。

  “你是马昶梅吗?”电话里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

我感到好亲切。

  “是的,我就是。

您是……”   还没等我说完,只听对方说:“我是你的妈妈”   “喔,妈妈!”   “中秋节过得怎样啊?”   “什么怎么样啊?”   “嘻,心情啊。

”   “喔,还是一般般。

妈妈您呢?”   “我,很好啊!”   “……”   “你怎么了,有什么难题?”妈妈似乎感觉到我此时内心的复杂。

  “我……我……不说啦!”   “说给我听听。

我是妈妈嘞!”   “我特想您,妈妈,我……”我说不下去了。

  “……”   “好了,别哭。

乖乖!”   ……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才知道,我家现在情况也比过去好多了,家中已经安上了电话。

妈妈经过一番周折才打听到外婆家里的电话,趁这个中秋节给我送来一份惊喜。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沉浸在这暖融融的幸福之中。

虽然平日没能跟妈妈在一起,但这个中秋节妈妈能打个电话来问候我一声,我就感到满足了。

  这个中秋节,可真难以忘怀啊。

  篇六: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黄昏即将离开我的视线。

湖面上,当那最后一点阳光泛滥在湖面上,迎接的是那中秋节的晚上!   月亮像穿了一件彩衣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美,准备迎接新一个中秋节,她缓缓的升起。

伴随着月亮的步伐,星星也增加了夜晚的美感。

月亮越升越高,在那繁星点点的照耀下,月亮显得更显眼了,慢慢的月亮由月牙形变成快要到半圆的程度,再由半圆形变成快要满圆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月亮的神奇,我正埋头想着月亮在满圆的情景的时候,我忽然张开眼睛,咦!月亮怎么不见了?我看了又看,哦,原来月亮怕羞啊,她那迷人的姿态,和害羞的情景,让人觉得“不亦乐乎”,“月亮快出来呀!”我心里发着这样的感叹,这时,月亮像一个躲迷藏的小朋友,一会儿到那个云朵去休息,一会儿又用一个小云朵遮掩她那清秀的脸,过了几分钟,月亮一点点的把脸撇开,好像在说:“我美吗?”。

  嫦娥仙子在人间洒下无数的繁星,那些星星可贪玩了,可不顾月亮的心情。

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唱歌跳舞。

他们玩的多开心啊,我也想加入他们哦,这时,月亮露出了满意的笑脸!咦,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在哭啊!哦!原来是嫦娥姐姐啊,嫦娥很伤心,月亮也安慰起嫦娥来,嫦娥说:“我还后悔啊!我死也要跟后羿在一起!”我被嫦娥的话深深的感动了,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些眼泪化作人间最美的场景,化作了雨,洒落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在那中秋节的晚上……!。

中秋节的散文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快来了,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中秋节的散文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1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

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

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
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

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

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

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

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
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
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
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
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

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

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
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
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

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
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

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

新鲜时香甜美味;
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

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

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

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2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

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

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
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

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

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

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

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
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
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
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
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

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

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
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
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

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
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

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

新鲜时香甜美味;
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

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

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

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

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

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

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

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

”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

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

”“天舒赢了。

”妈妈宣布。

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3   中秋节的月亮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温暖。

那皎洁的月光撒在大地上,世界也是温暖的。

  当我躺在我的床上的时候,眼睛无意的朝窗外一瞥,看见了月亮。

我走过去拉开窗帘,回到床上。

皎洁的月光撒在我的床上和地板上,我呆呆的看着它。

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白,那么的美。

有了它在,其他的云彩,除了暗淡,还是暗淡。

  我还是暗暗的看着它。

  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望着这轮完美无缺的月亮。

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披着这皎洁的月光。

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体会着和家人团圆的温暖。

此时此刻,却有多少人在他乡流泪……   月圆,而人却不圆。

  想想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吧,他们有的失去妈妈,有的失去爸爸,有的甚至失去了所有亲人;
想想工人们在工作的第一线上面,他们顶着月亮工作,却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想想孤儿院的孤儿吧,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人,只能抬起脑袋,望着那代表着团圆的月亮;
再想想台湾,想想祖国,台湾始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祖国也有一块肉没有回来,那中国头上共同的月亮,缺了一块。

月亮,不是完整的。

  一朵朵云彩飘了过去,遮住了月亮。

  看看月亮,才知道有许多人无法享受到这温暖;
看看月亮,才知道团圆是多么的重要;
看看月亮,才知道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

  我迷茫中看见月亮上面有几处黑点,我相信那是给所有不能和家人团圆的人的位置。

皎洁的月亮周围散发出来一层暗暗的雾,若隐若现,我相信那是用温暖做成的,来包裹着月亮。

  我想象着天上的每一朵云彩就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云彩都围着月亮,而我们也拥抱着月亮。

离它远一点的就是没有亲人、回不了家的人们,他们虽然都非常渴望着月亮,但是上帝还是给他们和月亮之间隔上了一层雾。

而我们,就是月亮周围的一朵云彩,在月亮那温暖的怀抱里,体会着家人的温馨。

  月亮从云彩里出来了,那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的照在我的床上。

  我闭上了眼。

我能感觉得到那月光正撒在我的眉毛上、眼上、和脸上。

我依旧闭着眼,体会那月光给我带来的温暖和舒适。

我不得不又想起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暖,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馨……   我睁开了我的眼睛,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的灯光不知不觉的熄灭了,只剩下天空中那轮明月。

  此时此刻,许多人都做着团圆的美梦入睡了,许多人都带着团圆的微笑入睡了,许多人都披着团圆的月光入睡了。

而我,还是在这儿呆呆的望着那轮月亮……   晚安,月亮。

晚安,家人。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4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

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

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
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

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

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

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孝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

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
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
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
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
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

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

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
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
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

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
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

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

新鲜时香甜美味;
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

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

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

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

这不是小偷行为,这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故意躲避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想起那种过节的无限乐趣,却是真的很怀念那种穷苦而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气氛,怀念那揉搓在节日里的亲情和欢乐……也许,怀念少小生活是因为人已老去的表现吧!   如今,日子真的很好很好了,月饼真的很多很好很丰富了,可是,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淡漠了。

吃月饼更是节日里靠边站的点缀,而家乡那种蒸月饼过中秋的浓郁氛围恐怕早已一去不返了,家乡的大锅月饼早已被城里形形色色的科技小月饼包围了。

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怎不令人倍情思?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5   中秋佳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想除了初夕以外只有中秋节那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吧,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这是一美事。

对小孩自来所说,最有趣味的莫过于晚上的“赏月”会。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摆满各种应节食品、月饼芋头、栗子、田螺、水果等等,丰富极了。

轻霜初降,月光如银,凉风习习。

爸爸和叔叔在闲谈,或者下一盘棋,……;
小孩子呢,在花园里飞,留学生下一条条光艳的彩流,那是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

有传统的纸扎,上面着各种图案和人物,还有姿势各异的卡通灯笼,五花八门的。

经过桌子时往往抓一个田螺或栗子,随即飘开,留下纯挚的欢笑声。

还有水塘里的蛙声,汇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时候,妈妈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

一陈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围了过来开端品尝食品。

边吃边谈,谈工作,谈学,还有乡间事。

  谈着,谈着。

忽然间,不知是谁喊道:看多圆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洁白无瑕。

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半空中散步,露出甜蜜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烟,忽明忽暗地闪动的烛火,增加了几分神秘。

  月色、轻霜、欢笑声……   清新怡人,安静和谐,充满欢乐、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好的词句,诗文来形容她,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贺!   富饶,是穷怕了的中国人最的愿望。

改革开放,国民走上了富饶的道路。

却碾了我的中秋明月梦。

  公路伸到了树过,工厂越建越多,树木越来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儿,昆虫等都无奈地搬走了,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蛙虫的鸣唱,漫天尘土“驱散”了清新的霜露。

强劲的秋风送来的不是花草香蕴,而是各种难闻的恶臭钢铁厂、轮胎厂、化工厂、水泥厂、陶瓷厂……昼夜不停。

儿时的景物茫然无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听不到那精美的天籁琴音。

看到的只是高大厂房狰狞的暗影似张开的血盆大口,听到的却是单调、乏味,甚至令人讨厌的机器声,闻到的是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

烟窗里吐出的烟雾,汽车驶溅起的尘土,漫天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钻入我们的鼻子,眼睛、耳孔,浑身高低,里里外外都是尘土。

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难受,莫说要露天赏月了,只能从窗口里窥测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时,月亮姑娘也变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纱,再也看不到她皎洁的面容。

或许是因为受不了难闻的气味,掩面而行。

  满桌的东西,一家的亲人,满屋的热烈,却没月可赏!我是多么悼念童年的中秋,儿时的美景。

多渴能再听到亲切的蛙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太大的处所,不需要华丽的摆设……   我只要一片蓝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渴望,渴望“可续发展”的春风,吹散罩在我们头上的烟尘,吹走那难闻的恶臭,使工厂,家园掩成画,让蛙虫共鸣和唱。

  让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中秋我的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污浊的烟云遮住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月圆的时间和位置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   中秋之日,台风莫兰蒂来了,乌云遮盖着四野,大雨在不停地下着。

风起处,门前的树枝在摇晃,片片落叶翻飞着,打着旋儿的四处飘舞,好像雨中的花伞映衬着雨点的光泽,给中秋佳节增添了一道风景。

是啊!今年的中秋,她以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美妙的畅想。

  今夜,窗外下起了大雨。

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各自打道回房了,家里就剩下餐桌上摆放整齐的几种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

家里好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嘎达嘎达地响着,时间好像是凝固了。

思绪象雨水一样流淌,八月十五云遮日;
.正月十五雪打灯,看来明年的元宵节也不会有太好的天气了。

  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就可以同老婆出去走走,赏赏月,该有多好。

可是今夜的大雨,稀稀沥沥的下个不停,根本找不到月亮的影子。

我起身,慢慢地走到阳台,看见窗外是一片伞的世界,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在雨水弥漫的马路上,仿佛是一张张雾里水帘,顺着光滑的油布表层,滴答滴答地滑落。

我好像想起了什么?哦!是过去,是小的时候……。

  我从小生活在矿山,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和妹妹回到乡下老家,阴雨天气。

那时老家没有电,只有一盏小油灯,外婆每天晚上弯着腰,一只手撑着灯,另一只粗糙的手遮在灯火前,做着白天没有做完的事,我和妹妹那时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

总爱蹦蹦跳跳地跟在外婆屁股后边跑来跑去,不是离不开外婆,是太喜欢那盏油灯,太喜欢那束灯光了。

  外婆和母亲在灯前做着鞋子,缝补衣服,我和妹妹寸步不离的靠在她们身边,总是抢着她们做针线活的那把剪子,时时剪掉煤油灯灯芯上烧毁的那一截。

经常遭到母亲的呵斥;
“离远点! 针扎着 !”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孔是黑乎乎的。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离开了父母,作为他们的儿女,有了自己的生活。

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加感受到儿女绕膝的那份天伦之乐。

世事变迁,人们心里早已不再奉颂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似的孝道。

好儿女志在四方。

为了学业、为了事业,儿女们终有一天会有他们自己的天空。

为了不同的理想,也会各奔西东。

虽人隔千里,却息息相通,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我们就会知道彼此之间的安好。

  窗外的雨一刻不停的下着,我隔窗相望,找不到月亮,只是偶尔见到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窗外的几颗老樟树,在雨夜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风摇曳。

好像在中秋之夜相互问候,相互拥抱。

我凝神的看着它们,似乎听到了它们的交谈。

  雨,还在下着,墙上的挂钟浑厚的敲了八下,思绪被钟声打断,我随手拿起一把雨伞,轻轻的推开门,去感受没有月亮的雨夜中秋。

我渴望美好,渴望光明,就如行走在迷茫的黑夜,渴望有一轮明月高挂天空。

月呀,您就像一盏灯,点燃每个迷失的灵魂。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