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江南电竞/ 正文

小学数学旧版课本图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admin2023-12-25江南电竞23 ℃0 评论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以供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

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

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

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有300名学生。

从能力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也有少数同学在解法上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个别同学接受能力差或主动性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此外,在创造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近似数。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把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 轴 对 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 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
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

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 欣 赏 设 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图案1 图案2图案3 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展览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最佳答案梅花有雪白的,有粉红的,怪不得远看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着粉色的花纹。

仔细看看,那美丽的梅花还带着刺呢!那刺应该就是保护梅花的卫士吧!我摘下几朵梅花,它的花瓣吸引着我,淡黄色的花蕊也吸引着我,连还没开放的花苞也吸引着我,它们就像小精灵,那么秀雅,充满灵气。

是啊!梅花多可贵啊!百花都在春天开放,如“玫瑰”、“牡丹”等。

它们太娇贵了,一到寒冬,都凋谢了。

可是梅花却依然挺立在风雪中,那种坚贞和顽强,给人们带来了清新、优雅的感觉。

它们既不要肥沃的土地,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

它们生长在高山上,挺立在寒风中,多么顽强的梅花啊!它们没有玫瑰那样艳丽的色彩,没有牡丹那样富贵的身资,也没有百合那样清纯的面容,但仍然招人喜欢。

因为它们有不同凡俗的精神:勇敢、坚贞、顽强、不怕困难、洁身自好。

我要向梅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迎难而上。

小学五年级课本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预案(之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2-3页 (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要购买商品需要什么呢?(钱),世界不同的国家发行了不同的货币,比如英国使用的是英镑,美国使用的是人民币,那么我们中国使用的是什么币?(人民币),谁知道现行的第5套人民币有哪些不同的币值呢?(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1角)二、探究新知:出示【例1】现在图片中出现了售货员在卖风筝,请观察有几种风筝,价格分别又是多少?(1) 学生: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 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①用加法计算: 3.5+3.5+3.5=10.5元②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③用乘法计算:3.5×3=10.5元【新授】例1第③用乘法计算是怎么算的呢?3.5乘3是一个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今年我们就来《小数乘整数》(并且板书)提示:我们学过整数乘整数,没有学过小数乘整数,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一题改成整数乘整数呢?3.5×3,应该改哪个数?(改3.5)怎么把3.5改成整数,为什么这么改?(先让学生想,如果学生想不出,提示3.5是表示3.5元,也就是多少角?)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3.5元× 310.5元35角× 3105角扩大到它的10倍缩小到它的1/
10把3.5元看作35角 【练习】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例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使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1/
100。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课堂练习:P3做一做 第1、2题第1题是一步积(侧重对比)第2题是要注意2.3×12是计算过程有两步积,最后在算两次积的和。

四、课堂小结: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1. 练习一第1—4题。

2.课堂作业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4—5页(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新授】出示例3图: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破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1)师:0.8×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小数乘小数应该如果计算呢?(上节科我们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现在这题是否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呢?)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2)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因数1.2扩大到它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
再把因数0.8扩大到它的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到它的 。

(3)观察一下0.8×1.2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当成整数来计算,得出结果后,在根据因数小数位数,给积点小数点。

【新授】(A)板书出示 6.7×3,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想一想,这题小数乘法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总结归纳后,老师再总结。

(B)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板书:0.56×0.04,这题根据刚刚大家得出的结论,积应该是几位小数?(4位),请同学们竖式计算。

结果学生将小数按整数计算出来的积是三位整数,出现了小数位数不够的情况,老师放手让学生讨论,积的小数点应该如何点?点在什么地方?最后看书。

二、课堂练习:(1)P4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

(2)P5做一做,做前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遇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该怎么点小数点?三、作业:1.练习一第5—8题2.课堂作业上的相关练习。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