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视野体育/ 正文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吧-家乡风俗的作文500字

admin2023-12-25视野体育19 ℃0 评论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00字6篇

我家乡的传统风俗不少,并且还加入了我们当地的特色,使得这些风俗带上了地域的特色。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家乡的风俗的 作文 500字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家乡相关内容推荐↓↓↓ 家乡的美景句子80句 我的家乡的作文600字5篇 我的家乡作文700字10篇 家乡的美景作文800字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一)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 ——题记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去旧岁,迎来新年,这让我对自己家乡的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那儿的风景特别美丽。

走进去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 端午节 赛龙舟、 中秋节 做月饼等等。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扭秧歌了。

傍晚时,村委会广播里就会召集村里的男女老少到广场上扭秧歌。

不一会儿工夫,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场上,广场上顿时便成了人的海洋。

这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一些小贩们在人群周边支起了小摊床,准备买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烧烤、玩具,应有尽有。

听!那边的锣鼓敲起来了,人们也跳起来了。

铿锵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多么和谐美丽的一幅图啊!队伍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看一边唠着家事,自在悠闲。

唢呐不时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跟着变换着…… 现在,秧歌已经成了这个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至今为止,秧歌已经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子里出了名,还会有一些人千里迢迢来观看呢!啊!家乡的大秧歌,那就像陈年的美酒。

我爱我的家乡!当然,我更喜爱家乡的大秧歌!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二)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 文化 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

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

四面八方。

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

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

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

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

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

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

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三) 每年的 元宵节 ,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

“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

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

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

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

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

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

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

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四) 我的家乡在福建永春。

每年在 春节 这个传统节日里,家乡举行着各种各样古老的庆祝活动。

我最喜欢的是“游神”。

正月初,“游神”活动是最隆重的。

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不仅准备好各种果蔬肉类等供品,还要备好一叠叠金纸香炮,然后会召集一些强壮的青年人去用轿子抬神灵,围绕着村子游一圏。

一路敲锣打鼓,游到哪家门前,那家人就会拿出备好的供品祭拜,还要烧金纸、举香、跪拜神灵,祈求菩萨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这天,我们全家早早地准备好,等待着“游神”队伍到我家门前。

锣鼓声终于越来越近了,我兴奋极了。

看见了好几个人走在前面,穿着道家服,手上拿着专用放炮器,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

后面跟着舞狮队,舞的狮子可真精彩。

再后面,几个人抬着轿子,上面坐着从庙宇里请出来的神明。

只见“游神”队伍围绕着祭品桌转圈。

大人们把烟炮点燃了,现场出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烟花,有的像肥肥小猫,有的像可爱的小狗,还有的像雪白梨色的小马……好看极了。

我手上举着点燃着的香,跪在地上,眼睛却偷偷瞄着桌子上各式各样的巧克力、饼干、苹果……“祭品好丰盛。

”我嘀咕着,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乡的春节习俗真有趣,欢迎来年到我的家乡过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五)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

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

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 故事 : 传说 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

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

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

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

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

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 家乡是我们牵挂的地方。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自己的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家乡涡阳有哪些别具特色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是被称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

这里有许多别具一番特色的节日,更有一个热闹而忙碌的节日。

除夕 是一个最为享受的时刻。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只要不是有特殊的事情耽搁,一般都会赶到家里,一家人吃团圆饭。

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象征着合家团聚,家庭和美。

在这丰盛的饭餐中,有谁不谈笑风生呢?亲人相聚,是最暖心、最开心的时刻。

吃完了年夜饭,可以去外面观看绽放空中的烟花,还可以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田地里,自带烟花爆竹,尽情地放起来。

虽然近年来禁止放炮,但还是有人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鞭炮,是为了活跃春节的欢乐气氛。

这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或者是老者,都要穿上新衣,祈求好的运气。

早上总是要吃面条或者水饺的,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在这一天,你一定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拜年。

去时也不免要带些礼品,表示客气的意思。

同样,亲戚朋友来做客也是如此。

在长辈面前,只要跪地磕头,就能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孩子们赚足了便宜,十分开心。

大年初四,只要是家里干生意的,都不能错过这一天的好运气。

在这天晚上,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会燃放炮竹,真心真意地拜财神,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会买汤圆,吃汤圆,象征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

我家乡的习俗是多姿多彩的,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感受。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00字6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五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5篇 ★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五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00字精选5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 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500字 ★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cript"
);
hm.src = "
https:/
/
hm.baidu.com/
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我相信,当大家说起家乡的习俗,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家乡的风俗 作文 500字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我们家乡每逢到 春节 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 除夕 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

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

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 冬至 ”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 教育 孩童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孩童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孩童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孩童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

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

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

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

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

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
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
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
吃到钱,就能发财。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

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

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

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

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

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

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

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

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

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

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

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老河口,地处鄂西北。

我特别喜欢家乡的春节。

每个人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大家很早就在观察日历,看今年过年是阳历几月几日,尔后大家都盼望那一天的来临。

老人们想:过春节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就该回家了,孙子孙女们也要放假了!中年人想:过年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孩子们想:过年就可以有压岁钱了,还能痛痛快快地玩儿几天。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笼罩着一片喜庆的气氛,到处都是中国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虽然大人们还在上班,上学的孩子们在紧张地准备着期末考试,但大人们会在闲暇之余购买年货,小孩子们也会抽空买些爆竹,店铺里也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间就过小年了,过小年就像春节的彩排。

此时,大人小孩儿更加忙碌了。

大人们忙着购买还没有采购好的年货,小孩子们则要把寒假作业写完。

商场里的人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新装,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个个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快乐当中! 在大家的期盼中,除夕夜到了。

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尽可能地赶回家。

我们一家都在外婆家里吃饺子。

我和表弟、表妹们吃完饭,就欢喜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花奔下楼去玩儿了。

表弟用打火机一点,一束束美丽的五彩弧线在空中划过,这是我们对新年的祝福吧!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我们匆忙上楼,我想此时全国人民大多都坐在电视机前, 说说 笑笑地迎接新年吧!快12点了,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一阵热闹的爆竹声。

常听外婆说一句俗语:“大人们盼农闲,小孩子望过年。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盼望着来年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 ,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我的家乡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

“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

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

”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

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 前后足欢娱,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

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

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

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

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

我的家乡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我的家乡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

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

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

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

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
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七)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

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

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

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

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
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

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

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

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

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

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
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 家乡的风俗作文(八)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床开始忙活了。

洗漱后,顾不上吃早饭,外婆外公舅舅便开始准备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猪头、鸡、"
金元宝"
是最马虎不得,也是最费时间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将腊月腌制好的硕大猪头,放入铁锅中煮。

妈妈说,这猪头是外公专门从安徽买来的,是过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灶里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煮熟。

在等的时候,晚辈们也陆续起床吃早饭。

年纪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开始分工帮忙贴窗花、春联等事情,一边争论着"
这样贴好看"
"
不这样好看"
"
这样"
"
这样"
……一片欢笑。

年纪小的三个妹妹不能帮忙,便可以看——杀鸡!这鸡非常不寻常,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大公鸡才行!"
杀鸡开——始——了——"
只见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走到鸡的面前刀口对着鸡的脖子一抹,只见一缕鸡血滴到一个盘子里,几十秒后,将鸡扔到开水桶里。

小朋友边烫着鸡,边使出全身力气拔毛。

拔完后,外公把鸡放烧猪头的汤里烧3至5分钟左右,也可以不烧,再将鸡血浇上去。

猪头还没起锅。

舅舅将锡箔纸放八仙桌上,折成一个个"
金元宝"
,其实看上去像船,再将每3个"
金元宝"
塞入一个更大的、黄色烧纸(是上坟用的一种专用纸)折成的超大"
金元宝"
中。

按需要祭拜的祖宗个数,舅舅做相应个数的超大"
金元宝"

鸡杀好了,"
金元宝"
折好了,猪头也起锅了。

外婆将焟烛、香、猪头、鸡和超大"
金元宝"
放入篮子中,所有的祭拜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大家吃个午饭,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婴儿和 儿童 只能待在家中。

听舅舅说,祭拜时,要先把祖先的坟前、周围打扫干净,把猪头、鸡摆好,焟烛点燃,再点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拜一遍,然后将香给插上。

最后将"
金元宝"
烧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喽。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九)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 中国传统节日 之一。

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

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

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

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

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

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

中夹锣鼓队奏乐。

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

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

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

一时,场面盛况空前。

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

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

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

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

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

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

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

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赵’,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

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

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早上妈妈告诉我,民间有个习俗,在初五这天要接财神,捏“小人嘴”。

听了这话,我一愣,这莫不是要捏我这个“小人”的嘴吧?于是感叹这习俗也太坑我们小朋友了吧!妈妈听罢大笑,告诉我人们会用包饺子寓意捏“小人嘴”。

原来如此,本来我就特别想包饺子,现在借着这个习俗凑凑热闹岂不快哉!于是,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有个条件,我得一起捏,这正合我意,成交! 原来包饺子前的序曲是那么冗长。

首先,我们和好了一盆面。

在醒面的同时,我们把猪肉和牛肉分别绞成肉泥,把胡萝卜、大葱、酸菜分别切碎。

然后将肉泥分别和各种蔬菜搅拌均匀,放好调料,三盆香喷喷的大葱猪肉馅、胡萝卜牛肉馅、酸菜猪肉馅就出炉了!闻到香味,我已经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马把它们包进面皮里,再扔进锅里、放进嘴里,吞下肚里。

可是看着那一盆圆圆的面团,我止住了口水,叮嘱自己回到现实,“革命尚未成功”,我还得干活儿。

妈妈把面搓成长条,切出剂子,就准备开始擀皮儿了。

都说擀饺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个个面剂子在妈妈的擀面杖下几秒钟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面皮,我觉得并不难呀,于是自告奋勇要求擀皮。

擀了十分钟,我终于擀了四张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瓜子脸”一张,再看看妈妈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圆皮儿,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团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妈妈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时难,得仔细观察,小心模仿,勤奋练习。

于是,我紧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先把面剂子压扁压圆,然后左手大拇指握着面皮中心,右手用擀面杖沿面皮边滚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擀面杖滚压的同时,左手剩下的四个指头要以大拇指为中心迅速旋转面皮,使它均匀受压,才能擀成圆形。

仔细观察一番后,我开始摸索着按照妈妈的动作慢慢擀起来了,终于擀出了一张“椭圆形”,我想,我再把相对短的两边再擀擀,不就是圆了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我的第一张圆圆的饺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会儿,我们包了好几盘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儿”,人们的 想象力 还真是丰富呀!就这样,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别提有多好吃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 春节的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500字左右10篇 ★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5篇 ★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500字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cript"
);
hm.src = "
https:/
/
hm.baidu.com/
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我相信,当大家说起家乡的习俗,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家乡的风俗 作文 500字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我们家乡每逢到 春节 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 除夕 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

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

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 冬至 ”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 教育 孩童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孩童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孩童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孩童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

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

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

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

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

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

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

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

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

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
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
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
吃到钱,就能发财。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

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

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

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

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

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

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

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

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

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

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

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

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老河口,地处鄂西北。

我特别喜欢家乡的春节。

每个人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大家很早就在观察日历,看今年过年是阳历几月几日,尔后大家都盼望那一天的来临。

老人们想:过春节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就该回家了,孙子孙女们也要放假了!中年人想:过年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孩子们想:过年就可以有压岁钱了,还能痛痛快快地玩儿几天。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笼罩着一片喜庆的气氛,到处都是中国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虽然大人们还在上班,上学的孩子们在紧张地准备着期末考试,但大人们会在闲暇之余购买年货,小孩子们也会抽空买些爆竹,店铺里也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间就过小年了,过小年就像春节的彩排。

此时,大人小孩儿更加忙碌了。

大人们忙着购买还没有采购好的年货,小孩子们则要把寒假作业写完。

商场里的人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新装,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个个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快乐当中! 在大家的期盼中,除夕夜到了。

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尽可能地赶回家。

我们一家都在外婆家里吃饺子。

我和表弟、表妹们吃完饭,就欢喜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花奔下楼去玩儿了。

表弟用打火机一点,一束束美丽的五彩弧线在空中划过,这是我们对新年的祝福吧!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我们匆忙上楼,我想此时全国人民大多都坐在电视机前, 说说 笑笑地迎接新年吧!快12点了,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一阵热闹的爆竹声。

常听外婆说一句俗语:“大人们盼农闲,小孩子望过年。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盼望着来年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 ,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我的家乡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

“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

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

”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

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 前后足欢娱,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

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

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

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

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

我的家乡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我的家乡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

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

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

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

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
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七)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

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

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

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

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
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

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

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

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

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

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
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 家乡的风俗作文(八)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床开始忙活了。

洗漱后,顾不上吃早饭,外婆外公舅舅便开始准备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猪头、鸡、"
金元宝"
是最马虎不得,也是最费时间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将腊月腌制好的硕大猪头,放入铁锅中煮。

妈妈说,这猪头是外公专门从安徽买来的,是过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灶里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煮熟。

在等的时候,晚辈们也陆续起床吃早饭。

年纪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开始分工帮忙贴窗花、春联等事情,一边争论着"
这样贴好看"
"
不这样好看"
"
这样"
"
这样"
……一片欢笑。

年纪小的三个妹妹不能帮忙,便可以看——杀鸡!这鸡非常不寻常,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大公鸡才行!"
杀鸡开——始——了——"
只见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走到鸡的面前刀口对着鸡的脖子一抹,只见一缕鸡血滴到一个盘子里,几十秒后,将鸡扔到开水桶里。

小朋友边烫着鸡,边使出全身力气拔毛。

拔完后,外公把鸡放烧猪头的汤里烧3至5分钟左右,也可以不烧,再将鸡血浇上去。

猪头还没起锅。

舅舅将锡箔纸放八仙桌上,折成一个个"
金元宝"
,其实看上去像船,再将每3个"
金元宝"
塞入一个更大的、黄色烧纸(是上坟用的一种专用纸)折成的超大"
金元宝"
中。

按需要祭拜的祖宗个数,舅舅做相应个数的超大"
金元宝"

鸡杀好了,"
金元宝"
折好了,猪头也起锅了。

外婆将焟烛、香、猪头、鸡和超大"
金元宝"
放入篮子中,所有的祭拜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大家吃个午饭,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婴儿和 儿童 只能待在家中。

听舅舅说,祭拜时,要先把祖先的坟前、周围打扫干净,把猪头、鸡摆好,焟烛点燃,再点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拜一遍,然后将香给插上。

最后将"
金元宝"
烧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喽。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九)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 中国传统节日 之一。

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

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

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

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

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

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

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

中夹锣鼓队奏乐。

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

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

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

一时,场面盛况空前。

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

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

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

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

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

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

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

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赵’,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

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

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早上妈妈告诉我,民间有个习俗,在初五这天要接财神,捏“小人嘴”。

听了这话,我一愣,这莫不是要捏我这个“小人”的嘴吧?于是感叹这习俗也太坑我们小朋友了吧!妈妈听罢大笑,告诉我人们会用包饺子寓意捏“小人嘴”。

原来如此,本来我就特别想包饺子,现在借着这个习俗凑凑热闹岂不快哉!于是,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有个条件,我得一起捏,这正合我意,成交! 原来包饺子前的序曲是那么冗长。

首先,我们和好了一盆面。

在醒面的同时,我们把猪肉和牛肉分别绞成肉泥,把胡萝卜、大葱、酸菜分别切碎。

然后将肉泥分别和各种蔬菜搅拌均匀,放好调料,三盆香喷喷的大葱猪肉馅、胡萝卜牛肉馅、酸菜猪肉馅就出炉了!闻到香味,我已经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马把它们包进面皮里,再扔进锅里、放进嘴里,吞下肚里。

可是看着那一盆圆圆的面团,我止住了口水,叮嘱自己回到现实,“革命尚未成功”,我还得干活儿。

妈妈把面搓成长条,切出剂子,就准备开始擀皮儿了。

都说擀饺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个个面剂子在妈妈的擀面杖下几秒钟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面皮,我觉得并不难呀,于是自告奋勇要求擀皮。

擀了十分钟,我终于擀了四张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瓜子脸”一张,再看看妈妈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圆皮儿,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团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妈妈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时难,得仔细观察,小心模仿,勤奋练习。

于是,我紧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先把面剂子压扁压圆,然后左手大拇指握着面皮中心,右手用擀面杖沿面皮边滚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擀面杖滚压的同时,左手剩下的四个指头要以大拇指为中心迅速旋转面皮,使它均匀受压,才能擀成圆形。

仔细观察一番后,我开始摸索着按照妈妈的动作慢慢擀起来了,终于擀出了一张“椭圆形”,我想,我再把相对短的两边再擀擀,不就是圆了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我的第一张圆圆的饺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会儿,我们包了好几盘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儿”,人们的 想象力 还真是丰富呀!就这样,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别提有多好吃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 春节的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500字左右10篇 ★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5篇 ★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500字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cript"
);
hm.src = "
https:/
/
hm.baidu.com/
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10篇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每一种风俗都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 文化 的民风民俗。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家乡的风俗 作文 600字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每年的 元宵节 ,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

“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

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

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

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

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

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

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

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

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

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 传说 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

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

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

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
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

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

“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

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

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

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

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家乡的风俗作文3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就拿过 春节 的风俗来向大家介绍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这一天为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
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这也是节目的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里为人们带来吉祥。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当然就是吃饺子了!为驱邪恶,图吉利,饺子必须要煮得多还得有余,饭后还要在锅里放上几个馒头,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

要是饺子煮破了,不可以说“破了”要说“挣了"
,就是赚了的意思。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兴旺。

吃饺子时还有许多乐趣呢!新年里吃的饺子里包有枣子、栗子、钱、花生米等物质。

吃饺子时吃到的第一个饺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质,新的一年里就会像物质象征的那样。

如果吃到红枣,新的一年里就会红红火火勤劳致富;
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事有干劲;
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长命百岁,行大运;
吃到钱,那就意味着发大财,日子红红火火……不管谁知道哪一种,大家都会衷心的祝贺。

如果是小孩吃到钱,那就代表学业有成,大家都要祝贺他(她)。

春节时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问好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拜年,给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

你们的家乡也一定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吧?那就把你们家乡的风俗也结介绍给大家听听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在福建永春。

每年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家乡举行着各种各样古老的庆祝活动。

我最喜欢的是“游神”。

正月初,“游神”活动是最隆重的。

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不仅准备好各种果蔬肉类等供品,还要备好一叠叠金纸香炮,然后会召集一些强壮的青年人去用轿子抬神灵,围绕着村子游一圏。

一路敲锣打鼓,游到哪家门前,那家人就会拿出备好的供品祭拜,还要烧金纸、举香、跪拜神灵,祈求菩萨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这天,我们全家早早地准备好,等待着“游神”队伍到我家门前。

锣鼓声终于越来越近了,我兴奋极了。

看见了好几个人走在前面,穿着道家服,手上拿着专用放炮器,炮声“噼噼啪啪”响个不停。

后面跟着舞狮队,舞的狮子可真精彩。

再后面,几个人抬着轿子,上面坐着从庙宇里请出来的神明。

只见“游神”队伍围绕着祭品桌转圈。

大人们把烟炮点燃了,现场出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烟花,有的像肥肥小猫,有的像可爱的小狗,还有的像雪白梨色的小马……好看极了。

我手上举着点燃着的香,跪在地上,眼睛却偷偷瞄着桌子上各式各样的巧克力、饼干、苹果……“祭品好丰盛。

”我嘀咕着,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乡的春节习俗真有趣,欢迎来年到我的家乡过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奶奶家有一种习俗叫打花脸,小时候,我就玩了这一项目,至今记忆犹新! 打花脸呢,就是把炉子里的锅底灰往你的亲人或你认识的朋友脸上抹。

据爸爸说,如果你变了小黑脸,接下来的一年你都会有好运。

爸爸说这些的时候是早上,我很想现在就玩这个游戏,可是爸爸说要到晚上才能玩,这一天,我的心情都痒痒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晚上7:00,我发现爸爸一直紧握拳头,可是妈妈比我还好奇,让爸爸给她看看锅底灰,爸爸说“好”的同时给妈妈抹了一把锅底灰。

“啊!”妈妈大喊一声,措手不及,变成了大花脸!我也趁机偷偷的拿了一点,战斗悄悄开始…… 爸爸反应真快,刚才还在笑话妈妈,现在只用了0。

1秒,就恢复了战斗状态,我表现得很慌张,但心里却有七个字:我―要―为―妈―妈―报―仇! 爸爸刚要抹我,我立刻躲到了一边去,爸爸可能没想到我速度这么快,我很是机灵,趁爸爸不注意,赶紧往爸爸脸上抹了深深的三道黑印。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差点笑得喘不过气儿来。

再看我自己,更喘不上气来了,原来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爸爸给我画成了小老虎! 打花脸是不是很有趣?这段童年回忆让我着实难忘!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传统节日有非常多,但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 中秋节 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做月饼。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书上说:后羿把太阳射下来,留下一个,西王母来到后羿前,给了他两颗仙丹,嫦娥在千均一发的时刻下吞下了两颗仙丹,飞到了天上孤独的月亮上,这一天的月亮很圆,而两个人十分想对方,却不能相见,思念之情,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中秋节。

” 中秋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做月饼,到处都是月饼的香味。

再炒几道菜,月饼的样子多种多样,有兔子形状,有的都是花形状,做月饼的时候,要十分小心,而且要做各种各样的月饼,需要有巧妙的手,和多年的 经验 ,这样做出来的月饼才香甜可脆,让人吃了,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到了晚上,大家都把菜和月饼搬到桂花树下吃。

大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大人让小孩朗诵几首诗,还唱起自己最好的歌,来配晶莹而又圆圆的月亮,桂花飘落,就像是嫦娥姐姐撒下的花朵,广寒宫里嫦娥姐姐孤独地在跳着舞一遍又一遍,以此来来思念后羿。

我们在桂花树下有说有笑,桂花亲吻着脸颊,祝福着:世间思念的人能相见,不要再哭泣,孤独了。

我们的脸红彤彤地像喝醉一样,不是好像,是真的,醉在今夜,而这样的画面却少了一个角!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而却有一对苦命的人,要是世间不那么邪恶,那嫦娥也不会孤独,而是幸福美满,该是个令人醉在其中,不想走出来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

不管是春节还是 清明 节、 端午节 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

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
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
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

异常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

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关于龙灯,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新婚夫妇若是出钱买下“龙宝”放置家中,来年准能生下一个胖小子。

你说神不神? 花灯,此刻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必须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

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

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

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

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 清明节 了。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

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

这一天,能够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午时七点左右。

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

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

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

此刻,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异常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

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彩线轻缠红玉臂 我的家乡每到传统佳节,都有许多风俗,人们常常要举办一些活动。

像中秋节要赏月,元宵节要闹花灯, 重阳节 要赏菊…… 这不马上到端午节了,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散发着艾叶香味的香囊、香包,还有款式各异的五彩手链、五彩绳。

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手腕上早早带上了彩莲、彩绳……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带彩链呢? 我赶紧查阅资料:原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

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

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 措施 ,就 编织 五彩绳,拴在孩子手腕上,以驱妖避邪保护 儿童 。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将五彩绳放在水里,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

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 雨水 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奥,原来是这样。

我坐在桌边思忖着:“粽子包了……香囊挂了……”我探头朝门上看了一下:“艾草也插了,龙舟划不了……嗯?我手上没有缠五彩绳哎!” 我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手腕,去找妈妈:“妈妈,端午节要缠五彩绳,我没有啊,怎么办?”我求助的看着妈妈。

妈妈说:“你可以自己编一个啊,不会的话我可以教你。

”我双眼亮了起来,立刻把妈妈拽到了书桌前,看着妈妈从针线筐里找出了各种颜色的线。

我紧紧盯着妈妈的手,仿佛像个追踪器,双耳竖起来,生怕错过什么。

五彩的丝线在妈妈灵巧的手中穿梭,活像花丛中飞舞的花蝴蝶。

不一会儿,几根零散的丝线已经变成了一根美丽的彩绳,我不禁在心中赞叹:“妈妈可真是心灵手巧啊!” 我亲自上手的时候才发现,真难!要这样?还是这样?……我费了不少功夫,才把五根丝线勉强凑到一起。

我把自己编的“类似五彩绳”缠在手腕上,美滋滋的想,这也算“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了。

彩莲带在手上,香包佩在身上,再吃一口糯糯的粽子,这个端午过得不一般。

家乡的风俗作文9 端午香包 一提起端午,大家可能都不约而同第一个想到的,是那一个个用荷叶包裹着的,充满清香,圆乎乎,甜腻的粽子吧!吃粽子可能是因为它是端午节一个重要的习俗吧! 我却不然,第一个想到的,却是那一个个小巧精致,散发着浓浓艾香的香包。

香包也叫香囊,古人云:“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佩戴香包,也是端午节里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人们认为这些布制的吉祥物都有灵气,都具有保护子孙平安成长的特性,因此在端午节这天佩戴香包受到人们喜爱和欢迎。

但不知怎的,这个习俗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了。

你瞧!端午节还没到呢,那些小贩便拿着一根小竹竿走在街上,开始卖端午节的五彩绳、小香包、艾草枝……看那些香包,除了最传统钱袋子形的,还有很多花形的,蝴蝶形的,十二生肖的……香包花花绿绿的成一大堆,挂着铃铛的箱包和彩绳摇着、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好听极了。

虽然样子有些夸张,但也并不缺乏美感,几十个凑在一起,艾叶的香味便被风带着,飘出去很远很远, 猛然间,我的思绪触碰到了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

“外婆,外婆,我想要一个香包包!” “好,好,霏儿喜欢哪个就买一个。

马上也就要到端午了,买个香包,祝霏儿平平安安,快乐快快!“外婆慈祥溺宠地摸摸我的头。

我兴奋地在香包堆里钻来钻去,左瞅瞅,右看看,拿起一个香包又放下,再拿起一个,又放下,挑了好一会儿,才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荷叶形,上面带有蓝珠珠的紫红色香包,上面用五颜六色彩绳绣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好看极了。

“外婆,外婆,我要这个!“ 一路上,我一手拉着外婆,一手捏着香包,把玩着香包上的蓝色玻璃珠。

高兴了,时不时抛到天上,接住,再抛天上,再接住,外婆也不恼,就这样看着我。

于是,一路上,走走停停,本来十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路程, 这次花了二十多分钟。

现在想想,小时候不过只是喜欢香包上零碎的小玩意儿和它好看的样子罢。

慢慢地,我长大了。

但我对香包的热情依然不减,一到端午,第一件事就是买香包,浓浓的艾香总能在我身边萦绕好久好久…… 在我的心中,端午佩戴香包不亚于任何一个习俗,我爱香包,更爱充满浓浓亲情的端午。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我要讲的是我老家漯河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一般是祭灶、扫尘、贴窗花等。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奖惩,而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会说坏话。

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再把灶王爷的画像烧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爷上天。

在漯河,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有干爹干妈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

为什么会有干爹干妈呢?为什么要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呢?原来,在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医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会讲,这孩子呀不好养活,一家养不活,得两家一起养才能行。

于是,选个黄道吉日,给孩子找一家适合的人家,磕头拜干爹妈。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给孩子准备好去干爹干妈家拜年的礼物,去干爹干妈家住一天。

拜年的礼物可是有讲究的,除了过年的礼品,特别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据说鸡冠越大,颜色越红,就说明孩子的运气会越来越好。

九点从家出发,到干爹干妈家吃中午饭,然后待到下午四五点,这才回家。

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妈家过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圆了孩子两家养的说法。

有些孩子养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养到十二岁才能行,这以后干爹干妈就变成亲戚,逢年过节去拜年走动。

这就是我们漯河过小年的特殊风俗,是不是不一样呀,你们那里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10篇 ★ 小学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汇总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 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5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7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五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精选5篇 ★ 关于家乡风俗作文600字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
script"
);
hm.src = "
https:/
/
hm.baidu.com/
hm.js?f3deb3e38843798ce8b6783fc0959c85"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