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火狐电竞/ 正文

现代散文原创作文素材积累

admin2023-12-28火狐电竞22 ℃0 评论

素材积累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材积累作文 篇1 1、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重点的字是“过”和“教”。

“过”的意思不仅仅是过错,更多的情况是违反,改动的意思,违反改动的是什么呢,叫做"
正常的规律"

“教”指的是一个过程,意思包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到现在“教”的含义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还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内容包含道德,礼仪,技能,励志等;
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孩子,如果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这样做的话,就违反了正常的规律。

2、新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养不教,父之过”新的含义:“生养了孩子,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质生活,却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如果出现的问题,那么父母都要承担责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齐心协力,共同给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发展的更好。

3、教不严,师之惰。

惩戒归根结底对学生起到的只是一个震慑,警戒的作用,当教师连惩戒的`权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对学生一昧的迁就跟隐忍。

在学生最应该明白规矩重要性的成长期,给他一个没有规矩的环境,是很难保证该学生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孝敬父母,诚实处理,守规矩的人的。

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4、教育是个严肃的事业。

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当然要教要管。

屡教不改只能是进行惩诫……这种严肃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支持。

因为这种担当这种责任是塑造灵魂,传承文化……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

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长是养分,培育根系的成长,根枝强壮,树叶繁茂。

老师是园丁,不断地修理枝叶,成形成材……老师,家长和学生是一种塑选生命和灵魂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如果不对违反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惩戒,只是单纯地与孩子口头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把教师、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让孩子遇到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师,这是所有家长的期盼。

作为家长,我们也必须要支持老师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警示学生。

7、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

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
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素材积累作文 篇2 在红尘滚滚中遇到她,在时光漫漫中告别她。

漫长的岁月里,她能带给我想不到的惊喜与无尽的欢乐。

每每忆起时,嘴角总会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夜色不经意间笼罩了天空,当最后的一缕阳光悄然而逝,心中的欢乐仿佛要溢出,没有一幅画能描绘我此时的快乐,没有一个词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今夜注定了不寻常,因为有一位时光的匆匆过客将经过此地方。

夜色渐渐深了,那位“过客”也即将到来。

我静静地望着夜空,心中更加激动。

啊!流星!漫天划过的星星显出了她独有的美丽,岂是一个“美”字所能形容?我闭上眼,双手合拢,默默许愿。

望着空中快速划过的流星,我的脑海中什么也没有浮现,只想把这美丽的画面存入心底,将它保留到永远。

多么美啊!一颗颗流星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辉,留下了束束珍珠般的光泽,它们就仿佛是一个个拥有绝色容颜的精灵,匆匆飞过夜空,照亮了这夜。

点点的光芒将幽深的夜点缀地无比绚烂。

但却太短暂了,可那抹惊艳的感觉却一直存留在心头,不可计数的颗颗流星从夜空中划过,那种场面若非亲眼见过的人,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画面。

我紧张地看着愈发少的流星,虽面上波澜不惊,但那握紧的拳头却泄露了我此时的心情。

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少了。

我却无法挽回那一瞬的美,任由它像黄沙一般从掌心流逝。

直至最后一颗流星飞逝,我心中怅然若失,仿佛有什么东西失去似的,那时我只以为是流星消失给我带来的感觉。

今天,我才明白,逝去的不仅仅是流星,还有我那宛如流星般的童年。

素材积累作文 篇3 作文素材积累: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
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
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
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
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
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

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
已得则乐之而忘忧;
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
忘忧,则不知苦戚;
忘老,则不知死生;
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
质,质朴;
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
“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
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
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
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
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
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
审物明辨故不惑;
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
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时所言。

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
民贫,则君不能贫。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

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
《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即施“仁”于人。

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

”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
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

《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

《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

”(《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

”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

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此即言仁。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又言恕。

孔子常以“恕”释“仁”。

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

”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
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
“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
“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

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
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

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
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

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

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

”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

”(《论语新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知也”之“知”,同智。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

”(《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
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

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

”(《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

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

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

亦自弃其德也。

”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

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

”(《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素材积累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材积累作文 篇1   摘 要: 进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多年作文写作的学习和练习,但就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很多学生的作文还存在很大问题,语句不通顺,文不达意,内容空洞,在阅读过程中令人感到乏味,这样的写作水平,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

所以在高中作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并且要学会对素材的整合使用。

本文主要提出几点积累与整合素材的方法,希望对高中作文教学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 积累 整合   现如今,高中生只要提到作文,就会闻虎色变,心理上的这种恐惧往往表现在写作过程中无从下手。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不仅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这样在丰富的素材资源的汇聚中,学生才能做到临危不乱,淡定自若。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法。

  一、博览群书,培养广泛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博览群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尽量多看书,少做题,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书籍,等等。

古语曾鼓励学生多读书,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积累素材最主要也是最见效的方法。

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一个启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充分的课余时间阅读几本好书,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

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开始阶段教学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紧密相关的散文,学习散文中细致的观察,感受其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体会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对一系列优美的句子可以进行摘录,随时翻阅。

  接着,教师要从高中课文标准出发,关于规定的经典作品要让学生进行阅读,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在课本中选入的.仅仅是其中一小节,课后可以进行全书仔细阅读。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任务要进行硬性规定,同时要配合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学生是否完成了阅读任务,要进行监督评价,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进展。

关于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将阅读的任务放在假期进行,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带着任务学习,读完后还要有自己的观后感和体验。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有所起色。

  最后,要把握的关键点就是优美片段的背诵记忆,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是写在纸上那么简单,关键要掌握素材积累的质量,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对故事情节有了大致了解,而没有记住其中任何词汇、句子,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效果的,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素材进行适当背诵练习,尤其是古诗文及名言警句。

如果学生对名家名篇能够熟练掌握,那么高中作文的写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在语文考试过程中,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没有更多时间筛选素材,关键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素材进行全方位选择利用,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作文素材的归纳整理。

学生脑中的素材七零八落,混乱不堪,但语文考试过程又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有据,简洁清晰。

在素材整理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题材角度进行素材整理,例如,将道德修养的素材与待人处事的素材相分离,可以将情感类的领悟放在一起掌握。

其次,要掌握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作文素材,例如,李白是学生很熟悉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至今,表现李白各种心路历程的句子就要进行学习掌握。

又如,我们很喜欢的写词巨匠苏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要整理哪些作品是表现他潇洒的性格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句子能体现他的超凡脱俗等。

这些学生能够仔细记忆,谨慎使用,一定能为作文添光加彩,激发阅读者的兴趣。

  三、回归教材,领悟教材内容   学生通过上面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时候就要把眼光回归到教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在积累更多素材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学会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中外的很多优秀人物和经典案例,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要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题材。

只要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不急不慌,临危不惧,合理选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考场中一定能写出有深度有内容的作品。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小到广告用语及精彩的店名等。

只有回归教材、回归生活,才能在作文中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结语   作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写作完美的作文,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非常关键,也只有形成丰富系统的作文素材库,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素材积累作文 篇2   孩子们转动地球仪,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

两三通发言之后,一个穿灰夹克的孩子举手说了一段有些含混的话:“我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是先迎来黎明的。

(地球)每转到一边的时候,另外一边就不是(向着)太阳了,而另外一边转过来它又变成向着太阳了。

它又成了第一个。

又转一回后,反方向那边又迎来了。

最开始它是第一次,这回也是第一次。

每一个都最先迎来黎明。

”   这孩子说得很快,跟绕口令似的。

他的“绕口令”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回应。

他刚说完老师就叫了另一个学生回答。

当然,多数学生的答案一致而正确:北京先迎来黎明。

  使我感动的事发生在教师们的评课活动中。

在同事们称赞和提建议后,上课的老师自评说,学生基本上都懂了,但也还是有个别糊涂的学生,比如说“每一个都最先迎来黎明”的那个。

  校长就是在这时接话的。

  “这个孩子已经超越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说他的发言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发言。

他的发言正好可以解释这节课以后的内容——北京和纽约哪个先迎来黎明?他在讨论一开始就预感到了。

他已经认识到了循环,认识到了周而复始,这边是白天那边是晚上,那边是白天这边是晚上,这边再到了白天,那边又是晚上,那凭什么说谁先谁后呢?他已经站在空间(太空)看问题了。

”   我要是那位女教师,也要苦苦修炼出一对校长这样的耳朵,并且要在无论哪节课上都记得用心筛选那些有价值的“杂音”,不糟蹋学生超越了本节课目标的“真懂”信号。

我仿佛又看到我的导师组长戴维,一位瘦瘦的、戴着眼镜的犹太裔教授,美国科学教育的重量级人物,正举起一根手指,笑眯眯地、第一万零一次地重复他最心爱的名言——“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学生想法的本质!” 素材积累作文 篇3   在我记忆的汪洋大海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事情。

它们有的让我回味无穷,有的让我痛苦不堪……但最让我开心的就是这个暑假我把我家的“跳棋高手”——妈妈打败了!那时我笑得是合不拢嘴。

  可想想以前,每次下棋妈妈都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哈哈,你又输了!就你这小脑瓜子再苦练十年也和我不是一个档次!”“啍”有啥了不起,不就一个“家庭跳棋高手”只要我稍一细心就能把你推翻。

我心里暗暗使劲。

于是,我一有空就和左邻右舍挑战挑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我的棋艺平地楼台!我决定在这个炎炎夏日跟 妈妈拼个你死我活。

  跳棋大赛即将开始了!妈妈还在无忧无虑地看电视。

而我的心情却你热锅上的蚂蚁。

我自己默默地鼓劲。

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多大的困难我也会克服!   跳棋赛正式开始了!我是个急性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走了一步。

妈妈却慢条斯理地跳了出来。

走了几步后我才发现妈妈是在给我设陷阱。

那时我也管不了什么陷阱不陷阱,只是想一个劲地冲进对方的窝。

这时,有几颗棋子都乘风破浪地冲了进去。

正当我高兴得笑逐颜开的时候,发现我剩下的棋被妈妈堵的不能动,如果一颗一颗地走,要慢慢地走20多步啦!都怪我太粗心了。

  天啦!这棋还怎么走?开路吧,又怕妈妈趁虚而入;
开开路吧,又只能听天由命。

我正在绞尽脑汁想该怎么办时。

我用我的细心发现了一颗棋能以退的方法逃出陷阱,我立马跳了出来。

接着我赶紧鱼贯而出地到达她的窝里。

妈妈这时心花怒放,正准备处置我的最后一颗棋。

这时,我忙而不乱,把最后一颗棋借用妈妈的桥到了她的窝门口。

这时妈妈急得束手无策,而我却眉笑颜开。

  最后,我们各自整理棋。

终于,我比妈妈早一步到达。

此时,我比中了千万大奖还高兴。

我终于把我家的“跳棋高手”——老妈推下台啦。

! 素材积累作文 篇4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辞退了一个叫高缭的人。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说起这个高缭,三年前的时候来投奔晏子,做起事来认真仔细,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没有一件做得不让人满意的,如今见晏子要辞退他,一些人就觉得莫名其妙,有点想不通。

  晏子解释说: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里只有一些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怎么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会把这些木头用斧头劈,刀子削。

刨子刨,锯子锯,一番 精心打造,一件让人满意的器具就做成了。

我这个人呢,就像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需要各位给我挑毛病、提建议,就像木匠一样,该锯的锯,该劈的劈,该刨的刨,该削的削,而高缭呢,来了三年,从来没有向我提过建议,也没有当面指出过我的缺点,一直唯命是从,对我改进不足之处没有什么帮助。

  玉不琢,不成器。

人无完人,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顺从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议的。

素材积累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材积累作文 篇1 1、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重点的字是“过”和“教”。

“过”的意思不仅仅是过错,更多的情况是违反,改动的意思,违反改动的是什么呢,叫做"
正常的规律"

“教”指的是一个过程,意思包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到现在“教”的含义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还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内容包含道德,礼仪,技能,励志等;
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孩子,如果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这样做的话,就违反了正常的规律。

2、新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养不教,父之过”新的含义:“生养了孩子,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质生活,却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如果出现的问题,那么父母都要承担责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齐心协力,共同给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发展的更好。

3、教不严,师之惰。

惩戒归根结底对学生起到的只是一个震慑,警戒的作用,当教师连惩戒的`权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对学生一昧的迁就跟隐忍。

在学生最应该明白规矩重要性的成长期,给他一个没有规矩的环境,是很难保证该学生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孝敬父母,诚实处理,守规矩的人的。

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4、教育是个严肃的事业。

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当然要教要管。

屡教不改只能是进行惩诫……这种严肃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支持。

因为这种担当这种责任是塑造灵魂,传承文化……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

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长是养分,培育根系的成长,根枝强壮,树叶繁茂。

老师是园丁,不断地修理枝叶,成形成材……老师,家长和学生是一种塑选生命和灵魂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如果不对违反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惩戒,只是单纯地与孩子口头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把教师、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让孩子遇到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师,这是所有家长的期盼。

作为家长,我们也必须要支持老师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警示学生。

7、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

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
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素材积累作文 篇2 在红尘滚滚中遇到她,在时光漫漫中告别她。

漫长的岁月里,她能带给我想不到的惊喜与无尽的欢乐。

每每忆起时,嘴角总会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夜色不经意间笼罩了天空,当最后的一缕阳光悄然而逝,心中的欢乐仿佛要溢出,没有一幅画能描绘我此时的快乐,没有一个词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今夜注定了不寻常,因为有一位时光的匆匆过客将经过此地方。

夜色渐渐深了,那位“过客”也即将到来。

我静静地望着夜空,心中更加激动。

啊!流星!漫天划过的星星显出了她独有的美丽,岂是一个“美”字所能形容?我闭上眼,双手合拢,默默许愿。

望着空中快速划过的流星,我的脑海中什么也没有浮现,只想把这美丽的画面存入心底,将它保留到永远。

多么美啊!一颗颗流星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辉,留下了束束珍珠般的光泽,它们就仿佛是一个个拥有绝色容颜的精灵,匆匆飞过夜空,照亮了这夜。

点点的光芒将幽深的夜点缀地无比绚烂。

但却太短暂了,可那抹惊艳的感觉却一直存留在心头,不可计数的颗颗流星从夜空中划过,那种场面若非亲眼见过的人,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画面。

我紧张地看着愈发少的流星,虽面上波澜不惊,但那握紧的拳头却泄露了我此时的心情。

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少了。

我却无法挽回那一瞬的美,任由它像黄沙一般从掌心流逝。

直至最后一颗流星飞逝,我心中怅然若失,仿佛有什么东西失去似的,那时我只以为是流星消失给我带来的感觉。

今天,我才明白,逝去的不仅仅是流星,还有我那宛如流星般的童年。

素材积累作文 篇3 作文素材积累: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
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
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
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
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
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

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
已得则乐之而忘忧;
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
忘忧,则不知苦戚;
忘老,则不知死生;
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
质,质朴;
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
“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
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
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
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
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
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
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
审物明辨故不惑;
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
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时所言。

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
民贫,则君不能贫。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

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
《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即施“仁”于人。

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

”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
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

《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

《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

”(《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

”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

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此即言仁。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又言恕。

孔子常以“恕”释“仁”。

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

”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
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
“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
“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

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
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

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
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

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

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

”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

”(《论语新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知也”之“知”,同智。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

”(《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
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

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

”(《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

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

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

亦自弃其德也。

”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

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

”(《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素材积累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素材积累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材积累作文 篇1   “薇拉又在树下守了一个上午。

”支伦说。

  不用问,我就知道薇拉所做的一切了,它守在后院的那棵百英尺高的松树下。

它日复一日地蹲伏在树下,指望有小鸟儿从巢里掉下来。

  薇拉,是我家的一只老猫,长得像一只虚胖的企鹅。

在我们养的四只猫中,是最不健壮的。

小的时候,薇拉从来没有像其他猫那样去捕老鼠。

它宁愿吃猫罐头,一日两餐。

现在,薇拉又老又胖了,更没有兴趣去捕食。

它静待树下,头斜向上,目不转睛。

薇拉知道树上有鸟巢。

她也许猜测,最终,她会有好运。

  第二天早晨,胖薇拉继续坚守在树下,抖动着胡须。

“别费事了。

”我对它说,“小鸟不会从树上掉下来的。

面对现实吧。

”薇拉不理会我的建议,一个春天都守在树下。

  一天,薇拉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树下。

在初夏,它改进了计划。

  “谁在拖老鼠?”6月的一个晚上,我问艾伦。

  “我留意一下。

一定是萨克莱,或者是凯恩斯。

”我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不是我们的4只猫。

萨克莱一下午都在睡觉,凯恩斯从来不捉老鼠。

还剩下夏洛特……还有薇拉,不可能。

  继续有死老鼠出现。

当我们得出结论,是薇拉,只可能是巍拉在捉老鼠时,我们由困惑转而吃惊。

  “它怎么捉老鼠呢?它又胖,又老,根本捉不了老鼠。

”   第二天,我开始跟踪薇拉来到后院。

我搬来张椅子,拿了一大杯咖啡,期待着漫长的等待。

捉老鼠,对薇拉来说,是一场耐心的较量。

我一边等待,一边观察。

  薇拉的计划非常巧妙。

它爬上柴堆,蹲伏在老鼠窝前。

它守着,一动不动,直到猎物失去警惕。

当一只老鼠跑出来时。

等待的是薇拉的黑爪子,一把将它逮住。

  那个夏天,薇拉就是个灭鼠器。

一天又一天,老鼠们都死在薇拉“耐心”的爪下。

  薇拉静静地躺在我的腿上。

它已经16岁了。

明天,我们得带它见见兽医。

薇拉得了癌症,我们无能为力。

  抚摸着薇拉,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幸运,有这样一只宠物猫,一只聪明的猫。

它教给我长大的智慧: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才能心随所愿。

  薇拉抬起头来。

我想它一定是对着我笑。

素材积累作文 篇2   忘我   1906年的一个上午,美国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一个连续参加十二次学院演讲比赛失利的小伙子准备参加第十三次比赛。

  赛前,他请教一名老教授。

教授赠给他一句话:猫抓老鼠的时候,它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老鼠身上,它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注意自己。

小伙子沉思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伙子又一次走上演讲台,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演讲的题目中。

当台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时,他才意识到他的演讲结束了。

他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讲获   得了此次比赛最高奖,从此,这个小伙子才华发挥得越来越出色,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演说家——戴尔卡耐基。

  其实,不仅仅是演讲,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重要的是全身心关注。

忘我,才可能赢。

  一双鞋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掉下去的方向扔了下去。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会么要这样做。

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很有用。

”这个人叫甘地,在印度,他被尊称为“圣雄”。

  苦难是金   有一本叫《庞城末日》的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

意大利古城庞贝有位卖花姑娘叫倪雅。

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地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

  不久,维斯维沙大火山爆发,庞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昏暗如无星的午夜,黑漆漆一片。

惊惶失措的居民跌来撞去寻找出路,却又无法找到。

但倪雅本来就看不见,这些年来又走街串巷地在城里卖花,她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她还救了许多人。

因为好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地行走,她的残废已成为好的财富。

  砍掉手臂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雕成的巴尔扎克像。

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这真诚的赞美引起了罗丹的沉思。

他猛然操起一柄斧子,把雕像的双手砍掉,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也惊奇了!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门捷列夫把一个个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写在一张纸牌上,在摆弄这些纸牌时偶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有人感到非常惊奇,曾问他怎样想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大声笑起来,回答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就行了!事情并不这样!”是的,虽然科技发明、创造的成果“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它是“踏破铁鞋”的必然结果。

如果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归结到机遇等偶然性因素上的话,我们就会问: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别人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只能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素材积累作文 篇3   1.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2.写作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3.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崇高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地流过,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4.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5.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6.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轻与柔。

  7.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8.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9.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10.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是我们得以升华的动力。

  11.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12.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

  13.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生活情调。

没有情调的人生,是一种质量低下的人生。

  14.人的一世间都伴随着苦难,这是人的悲剧性的本质,只有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人生质量。

  15.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面对苦难,我们应学会抱有感恩的心。

  16.既然造物主把伟大的想象力给了你,那么写作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17.书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

你只须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你可怜的生活圈域,而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

  18.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就一切都不会丢掉。

  19.只有你读了有文脉的书,那种语言才会流淌。

这种书当然会成为你人生的底子。

  20.如果读一本书,找不到一些词、句子、段落,使你想抄下来,记下来,那么这本书基本就是一本没有文脉的书,那么就让它到它该去的地方吧。

  21.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22.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23.我们的社会骨子里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失衡的。

与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还不如首先提高目前中国学生并不乐观的语文素养。

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24.网络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文学的革命,它带给我们的是民主、平等和公平。

  25.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美的力量更巨大。

  26.受苦是人生的本质,我们不该对孩子隐瞒这个事实,而应该告诉他们,面对苦难要怀有感恩之心、保持优雅风度!   27.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才是儿童文学!快感不光是喜剧的快感,还包括悲剧的快感!孩子也需要忧伤的文字。

  28.幽默是一种境界。

  29.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构成的是一本奥义书。

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文学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30.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在意写作的对象,而在意写的内容。

对于别人给我儿童文学作家的评价,我更乐意别人说我是写了小孩子能看的书的人。

  31.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安徒生、没有格林?安徒生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人觉得他伟大,相反他还很不乐意别人叫他儿童文学作家。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待于时间去检验。

素材积累作文 篇4   【素材解读】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

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祖国。

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适用话题】   爱国、奉献、赤子情怀、人生的价值。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