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三亿体育/ 正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获奖案例

admin2023-12-28三亿体育20 ℃0 评论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
“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
“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
“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   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

(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
(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

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

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

“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

“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馈(kuì)赠 教诲(huì)   2、多音字:中(zhòng)彩 拮据(jū) 闷(mèn)闷不乐   3、记忆字形:梦寐以求,注意“寐”的下半部分的笔顺。

   【阅读能力训练】   1、读第一自然段,借助字典和时代背景,结合二战前的时代背景,“六口人”“一人工作”理解“拮据”的意思。

  查字典了解财富的的字面意思,提出问题母亲所说“财富”指的是什么。

?这个要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在这里可以先放一放,留着一个疑问。

  2、读第二自然段,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梦寐以求”的含义,父亲为什么梦寐以求的想拥有一辆汽车?结合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

想象:假如父亲真的拥有了一辆汽车会怎样?体会父亲对汽车那种喜欢到极致的心情(为下文理解父亲矛盾的心情做好铺垫)。

  3、读3-9自然段,继续锻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画出描写父亲中奖后神情的句子。

中了奖,我兴奋激动,父亲却很严肃。

为什么?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通过“仔细辨别”“终于”“擦”“淡淡的”等词语来体会父亲面对两张彩票时矛盾的心情。

  读后用简单的话来表述故事大意   4、读最后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名贵的汽车被开走了,可以说与一大笔财富擦肩而过,可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培养学生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读懂课文的习惯。

把第一自然段母亲的话和父亲在中彩之后做法联系起来对“最富有的时刻”做出解释。

   【表达学习】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
学习细致观察人物说话时“神色、语气、语言内容”。

  1、表现人物矛盾的内心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得奖是高兴的事,可父亲却是严肃的,让读者不由得去想个为什么)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这里面没有出现父亲,但却能让读者通过那个淡淡的刻字和淡淡的痕迹,仿佛看到父亲得知中奖之后的矛盾心理,以及想得到那辆车而做出的举动。

)   2、父亲还车前后表现对比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   归纳:父亲在本文中的几乎没什么语言,唯一打电话也没有出现话语,但是,从几处涉及到父亲的文字,作者通过父亲的神态、动作就表现出了父亲的喜怒哀乐。

  我们观察人物,要细致观察人物做事情过程中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抓住我们看来正常与不正常的矛盾展开思考,想一想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测一下人物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
写的时候,把这些正常与不正常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楚,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我们身边的人,有的大方爽朗,有的吝啬小气;
有的善良宽容,有的斤斤计较。

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他怎么说、怎么做、有什么样的神态表情。

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测一下他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
写的时候,把他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楚,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6*万年牢    【字词积累】   1、多音字 闷(mēn)好,削(xiāo)好    【阅读能力训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2、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各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的意思。

  读书,能够理解对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
讨论三个万年牢之间的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表达学习】   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

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含义深刻、被人们经久传诵的语言。

  1、语言精练,凝缩了很多普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人们容易记住,易于流传。

如“万年牢”的两层含义。

  2、读起来朗朗上口,期间含蕴着深刻的`哲理。

如父亲说的“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

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究实在是万年牢”一段话,既押韵上口,易于背诵,又说出了做买卖的做人哲理。

   【阅读拓展】   搜集一些带有“流传的语言”的故事,积累这些流传的语言。

  7尊严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惬意 (qiè)   2、记忆字形 “尊”、 “瘦”里面的“叟”、 “捶”右边的“垂”的笔顺;
  3、积累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疲惫不堪 骨瘦如柴 狼吞虎咽 饥寒交迫    【阅读能力训练】   1、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了解尊严意思;
借助预习资料了解南加州、沃尔逊等词语的意思;
借助工具书了解“喉结”的意思;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捶背”的意思;
结合字典和上下文体会“惬意”的意思。

  2、读懂段落的能力,能把各个段落联系起来理解尊严的含义。

  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   通过对“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的理解,体会逃难的人在这种饥寒交迫的境遇下对食物的渴望。

  读第二自然段,理解例外的表面意思,思考:年轻人怎么例外了?读下文,勾画出描写他与其他逃难的人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

哈默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读第三自然段,研读描写哈默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哈默对“不劳动就不能吃饭”的坚持,体会尊严的含义。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灰暗”原意指 暗淡不鲜明。

如“这幅画色调灰暗。

”但在这句话中这里却指的是目光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原来渴望干活换食物的光彩,传达的是失望的心情。

但即便是这样,仍然坚持自己的尊严。

  读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杰克逊与哈默的对话,来体会在哈默心中尊严比食物更重要的信念。

  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与哈默的尊严有什么关系?狼吐虎咽说明了什么?联系其他人的狼吞虎咽和哈默在工作后地狼吞虎咽有什么不同?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要让学生懂得,哈默刚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读第六自然段,理解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说说对“富翁”的理解。

杰克逊大叔的话是什么意思?梳理课文内容,联系二三四五自然段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课文中尊严指的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尊严与财富的关系。

  3、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哈默在成为石油大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表达学习】   研读项目:细细观察,发现观察对象与其他人的不同   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清楚要写的人物与其他人的不同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对比)。

讨论这样对比下的人物外貌行为动作语言等描写的作用,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写作练习】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很多人。

这里面,有我们的榜样、楷模,从反面教育我们的人物。

我们在与众多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与他亲近,与他交往,去观察了解他,了解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与其他人在行为、神色、语言、相貌上有怎样的不同,这样你的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上、在道德上、在你的知识上……将来写作文的时候,你也能够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点。

   【写作练习】   悄悄地到卖东西的小摊边或者商场热卖的柜台前,仔细观察围着卖东西的一群人,找出其中一个表现与众不同的来,看看其他人有啥表现,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有啥与众不同的表现,记录下来。

  8*将心比心    【字词积累】   1、多音字 扎(zhā)针    【阅读能力训练】   1、初读课文,查字典,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

  2、梳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小组之间相互口述,再在班上复述。

  2、通过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阿姨推开沉重的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 “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

,针眼处鼓起青包。

”   如果你是那位阿姨,那位被扎的母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你想对这位阿姨,这位母亲说什么。

  3、读最后一段,通过反复朗读,说说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表达学习】   学习观察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细致观察到了,并且细致写下来,才能把文章写得很明白很具体,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安排单项的观察叙写人物语言、动作变化的单项练习。

  单元整理:    【表达学习】   一、语言表达训练目标:学习作者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

  1、各篇课文中表达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的赏析。

2、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

3、学习细致观察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二、语言表达积累目标:   1、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关于“信”的语言积累。

  2、本单元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语句积累。

   【写作练习】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既然是心里话,就要饱含真情实感,而不是在课堂上做出来的,挤出来的,想出来的。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

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

我建议把本次习作延长到本单元教学前的一到两周。

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动作,神态怎样,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活动。

在记录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或者口语交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去交流,去述说,这样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也就给本次习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内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设计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文施教。

《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

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绝句》可以由诗入画。

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

《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

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大的“书”》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单元教学时间】   第17课:《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雷雨》2课时   第19课:《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课时   学习园地五:2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一、内容分析: “皮球掉进洞里”和《比画风》都是围绕“怎么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文章。

“皮球掉进洞里”说的是有三位小朋友在一起踢球,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树洞里,这可怎么办呢?从而是学生开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
《比画风》写的是小猫、小狗、小猪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画画,看谁能动脑筋用画画的形式画出风的存在。

二、教学设计意图 鉴于这两个题型都是围绕“怎么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就想到怎么把这两个活动融合成一个整体,把他很自然的连贯起来呢? (对照教学设计) 1、创设故事情景谈话进入。

2、联系生活,交流所知。

3、正确读文,读中感悟。

4、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5、再次联系生活,交流所知,也就是39页:生活中,你有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是吗?和同学交流。

把它放在了《比画风》的最后进行处理,从而更好的把这两个活动融合成一个整体,把他很自然的连贯起来。

三: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故事情景 师:有三位小朋友在一起踢球,玩的特别过瘾,正高兴呢,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树洞里,这可怎么办呢?(出示课件)。

师:对,咱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帮他们把皮球拿出来。

学生看课件 没问题 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故事情景,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产生动脑筋去“想办法”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交流所知 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看谁想的办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小组讨论、倾听;
并各抒己见。

“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给孩子们提过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发散思维,齐心想办法。

“看谁想的办法和别人的不一样”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比画风》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正确读文,读中感悟, 1、终于,小朋友的皮球被捞了上来,你瞧,他们又可以高兴的踢球了。

(出示课件) 2、(播放小猫、小狗的叫声) 3、这是什么声音?(怎么回事?)噢!我知道了,原来,小猫、小狗、小猪三个好朋友也在一起玩呢。

猜猜他们会干什么?打开书40页。

学生为自己动脑筋捞球的办法而高兴。

学生带着好奇的目光认真听。

1、自己读课文,要读的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读一读,然后,交流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自己先读课文”是让学生在读中把文章读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再次读文,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想法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 1、先自己想一想,再画一画(可以在自己准备的图画纸上画一画,也可以到黑板上去画)。

2、全班展示、交流:解释:你画的为什么是风? 这一设计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素质的提高;
同时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三、联系生活,交流所知 师:生活中,你有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是吗? 和同学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所感,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提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 :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 秋风红叶 秋水长天 秋风萧瑟 秋虫啾鸣 秋实累累 秋桂飘香 霜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枫林尽染 落叶萧萧 秋山如洗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 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

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

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 #二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中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回”。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进而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发展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查字典的方法选择字义,同时也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过程建议   1、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

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想想“回”字在三句话中的不同含义。

  2、自主思考,组内交流。

  3、利用工具书,查找“回”字,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字义。

  4、回读句子,深入体会。

  5、启发思考:像这样一字多义的例子,你还知道吗?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这项练习由“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个部分组成。

“读读认认”中安排了表示厨具名称的八个词语,里面包含着九个生字的识读任务,在认读中丰富学生的汉字积累和生活经验。

“读读背背”安排了团结合作,取长补短,错误思想方法、学习四个方面的。

十六个成语的积累。

教材归类安排,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非常有利。

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教学。

  读读认认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厨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些名字中提到的生字你们都会写吗?   2、出示八个词语,让学生猜读生字,然后加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组内互读,正音,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

  4、组字游戏,巩固生字识记。

  读读背背   1、分组出示四组成语,引导学生自读。

边读边想,每组中的四个成语有什么联系?在组内试着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2、组内互读,正音。

借助同学的交流和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3、比赛读成语,比比看谁读得准。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以连环画的形式,引出了一个“自我保护”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思考图中小朋友应如何做的同时,生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中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图意,再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知,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导学生的生活。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两名同学练习表演教材图中的内容。

  2、将学生他成若干小组。

  3、准备画画用的彩笔和画纸。

  过程建议   1、表演:两生表演教材中插图的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弄清故事情节。

  2、续编:如果你是故事片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如:外面来的是熟人?外面来的是陌生人?你分别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

  3、续演:组内合作,续演故事,分组展示,师生欣赏,共同评议。

  4、感悟: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交流,以指导学生的生活行为。

  5、画写:学习前面的形式,自拟内容,画一画,写一写。

组内交流共同评议,选出优秀的,在全班展示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猜谜”为线索安排了“填字游戏”和“谜语展示”两部分内容。

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进而体验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学习的热情。

  过程建议   1、出示“填字游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填完整。

  2、组内合作互读,检查。

  3、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写的字,进而发现“新世纪”“我能行”六个字。

  4、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5、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谜语,小组互猜谜语。

  6、集体猜谜比赛。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

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

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

(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

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

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

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夏天》: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8个:竿、葡、萄、纱、藤、奖、勤、爽;
积累词语6个:爬竿、葡萄架、绿藤、勤劳、凉爽;
能正确书写5个汉字:竿、葡、萄、奖、勤,并记住字形。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读出人们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能背诵全文。

  3、能了解诗歌内容,从诗的字里行间中体会人们对夏天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   1、独立认识8个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中透露出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比较组词:复—夏   2、直接出示课题:夏天   3、指名读,齐读。

  4、师: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采用拟人化的写法。

这样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你见到夏天了吗?它到底在哪里?   2、交流、板书:树上、葡萄架上、墙上、小山坡上   3、学习生字:葡萄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能力的同学,试着读流利。

  2、学习生字:竿藤奖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笔顺;
  比较:藤——腾   3、把词语送入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4、读了课文,你找到夏天了吗?它到底什么样?   5、交流:我像一个活泼的爱爬竿的绿孩子。

  6、我爱爬竿,爬到了哪儿?发生什么变化?   (1)轻声读2、3小节,注意读出活泼的语气   爬呀,爬呀,   给树添上绿叶,   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爬呀,爬呀,   给墙绕上绿藤,   爬呀,爬呀,   给小山坡穿上绿衣。

  说明:   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很重要。

目前,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拖音。

而本篇课文的文字琅琅上口,又都是简单句,充满童趣的场景非常适合朗读。

所以,围绕“活泼”两字,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指导。

  7、你喜欢这个活泼的孩子吗?为什么?   句式:我喜欢这个孩子,是因为   因为,所以我喜欢这个孩子。

  8、大家都喜欢这个活泼的孩子,都在夸奖他。

学习第4节。

  注意朗读指导:我们看她不见,摸她不着。

  四、复习与拓展   1、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