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ng28体育/ 正文

先秦诸子选读中墨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墨子选读2翻译

admin2023-12-29ng28体育19 ℃0 评论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读后感2000字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

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

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

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
过"
与"
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lú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

读先秦诸子的感悟

先秦诸子读后感  众所周知,孔孟乃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后,对孔孟之道的认识更为深刻。

  我们先来对孔子做一解说,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

对于“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是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它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对于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愈发落后,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反映。

也警示我们现代人思想道德不可丢。

诚然,我们仍需加强对“仁”的'
理解和践行。

这将提升个人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反映了相对鬼神而言,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这一观点也对我们有不少启示,当今社会,文化形式日益更新,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文化多样性是其本质的体现。

在各种优秀,先进文化充斥我们生活的同时,落后,腐朽文化也样样俱存。

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对于鬼神之说等封建迷信,持摒弃态度。

应以孔子为榜样,注重对实际的探究,像是人际关系法则,对于矛盾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是一位伟大人物。

认为只有“不嗜杀者才能统一天下”,“法先王”,“行仁政”,性善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一系列的主张。

对于后世的意义成就了其“亚圣”的名号。

  同为儒家,孟子给后世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

他的民本思想与当今社会契合,科学发展观是一重大经济指导思想,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

与早在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遥相呼应。

孟子表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要想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民是要发挥着主体地位。

这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密不可分。

要想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稳定民心,为各种形式活动的进行创造合理的空间。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而现在《先秦诸子选读》被列入了高中语文的教学素材。

本文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作为“文化论著”模块内容之一的《先秦诸子选读》,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

在高中阶段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进行本教材的教学,首先必须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其次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
其三必须充分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第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第五,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第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关键词:   选修课 《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策略    一、高中阶段选择开设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载:孔子临辞世前七天,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夏历2月4日,“孔子病,子贡请见。

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唏嘘不已。

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先哲,在自己行将辞世的时刻,以一颗挚爱人类的圣者之心,面对眼前充满了罪恶的现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忧郁,他以哲人的独到眼光,清醒的指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500多年的中国历史,十分形象的演绎了孔子的预言。

  今年,也就是公元2006年9月28日,是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哲人诞辰2555周年。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哲人其萎,历史决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

当人类审视眼前的世界时,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那么,今天,天又生我们,长夜会“复旦”吗?   无论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圣者的追求,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侧身其间,献一份心力,自然充满了神圣感。

  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等五家共同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

   二、《先秦诸子选读》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本教材所可能得到的教学时间最多不超过9个周。

但是教学内容却远远超过了一个必修模块。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先秦文章阅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教师缺少参考资料,缺乏选修课的教学经验。

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没有对教材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没有对先秦诸子原著尽可能的阅读和了解,没有对有关先秦诸子在历史上和现当代的研究成果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的精心研究和统筹安排,不能充分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通盘考虑:   (一)、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著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以上七项要求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上第一项内容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必须着眼于当下育人的需要,有如下几个目标要求: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②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⑥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①和⑤着眼于文化论著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文化视野、思维空间、文化素养方面让学生有一个明显的扩充和提高。

  ②③④⑥着眼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境界、科学精神和思想探索,促使学生探索、思考、形成以至坚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是进行文化论著教学的总的目标纲领,必须悉心领会。

  2、在具体方法上,以上2、3、4、5、6、7条告诉我们,对于选择教学的文化论著,①必须让学生尽量全面系统的了解该文化论著的基本内容(第1条第1句),必须让学生尽量了解“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第4条),也就是必须要“知人论世”。

  ②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为目的,“选取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这就告诉我们,选取的重点章节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也必须符合“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的要求。

  ③教学方式要注意在教给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自主的“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为此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   ④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实现学习文化论著现实意义的必由之路。

  (二)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   本教材在教学说明共有4条,第1条提出了教学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本教材的教学宗旨,这个教材的编写宗旨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述分为两项:一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要求,即“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
一是所要达到的阅读能力要求,即“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第2条说明了本教材中阅读专题的分类,教材把所有的章节分成了必读和选读两类,“必读材料要求精研细读,选读材料意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第3条说明了要求背诵的条目,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选文。

  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选读。

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为1个小专题,《老子》为1个小专题,《庄子》为5个小专题,《墨子》为3个小专题,《韩非子》为2个小专题,共13个小专题。

也就是说,《论语》和《孟子》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

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3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74页。

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

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

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另外,“对于未列入的部分子书,比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可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关性编入‘思考和练习’中”。

  (三)必须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最为后人推重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孟子和宋代程颐的有关论述。

  1、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预先猜度)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

孟子的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研读经典著作。

  (2)《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玉溪生年谱会笺序》)   同样,我们阅读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这种“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2、程颐论“读论语孟子法”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较为系统的总结了自己读经典著作的经验   (1)阅读经典应以“论语孟子为本”。

  程子指出:“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 程子进一步指出:“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2)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论》《孟》,效果不同。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
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
有读了后知好之者;
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   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避免前两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读了全然无事”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

程子反复告戒后来的读书人:“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这种“读了”却“便是不曾读”的状况。

  (3)和孟子一样要求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地把握经典著作   强调要“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读书中必须思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知人论世”。

  (4)要想全面理解,不应只读节选部分。

  有人曾经问程颐:“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 程子回答说:“固是好,但终是不浃(jiā)洽(深入沾润;
遍及。

此处应为理解深透)耳。

”所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深入阅读,是本教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要求由浅入深仔细理会,可分如下步骤:①“看文字,先晓文意”,这是阅读经典的基础一步,因为“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

②然后“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   (6)特别强调“以意逆志”。

更为重要的是,程颐给出了“以意逆志”的具体方法:程子指出:“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

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也就是说,所谓“深求玩味”,就是指“将圣人言语切己”,   “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和自己直接联系起来,切不可书是书,我是我,以至成为“读了全然无事者”“学论语而不知论语”。

  不管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程教材编辑者的意图,还是历代哲人的阅读经验,都明确的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特别是文化经典,切不可照本宣科,只重视字句的疏通和诵读,以至“读《论语》不知《论语》”,必须在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握其要旨和精髓。

切不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或因循守旧,以现成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究;
或在没有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茫然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讨论,最终东拉西扯,无所归依;
外表热闹,却没有真正的思考,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切不可以为是选修课,就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高中《思想政治》③必修部分《文化生活》以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为视角,介绍了孔子;
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里程》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分两课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

在本教材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和相关学科的学科渗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实实在在提高教学效率。

  (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比如本教材的《论语》选读部分,就可以参考广东版教材《论语》选读。

  (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以上六个方面决定了本教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求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导学教程》的答案,急!谢!

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

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

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
过"
与"
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lú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