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壹号娱乐/ 正文

刘禹锡陋室铭歌词全文-刘禹锡陋室铭全诗

admin2023-12-29壹号娱乐23 ℃0 评论

诗人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扩展资料   刘禹锡生平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

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

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白居易和刘禹锡   白居易和刘禹锡相识时,已经54岁,刘禹锡也已经52岁。

白居易号称“诗王”,他为诗狂,为诗入魔,为了作诗他“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所以当他遇到和自己一样名满天下的诗豪刘禹锡,他就如身处巅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个难得的'
敌手。

年纪相仿,又都才华横溢,心心相惜之情让二人很快成为了挚友。

两人退居洛阳时,没事就一起吟诗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成为大唐当时一大佳话。

  两人感情虽好,却难免互相比较诗作。

白居易的官要大些,在当时的影响力也稍大,而刘禹锡的诗虽不如白居易多,却也是独特新颖。

特别是他的咏诗史,如《西塞山怀古》中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句,更被认为是咏史诗之冠,压倒元稹和白居易。

  对此白居易是不服的,于是他写了数首诗赠与刘禹锡,有些诗看似是在问候好友,其实是要和这个知已好友比上一比。

就这样,两位诗坛巨星斗了半辈子,谁也不服谁。

但有一首诗,白居易却是心服口服,据传拿到这首诗时,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就是这首千古名作《乌衣巷》。

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 1.生平经历 2.家世 3.仕途 4.个性 5.写作风格 6.著作 7.历史地位 8.对后代的影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

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

生平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刘禹锡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

他结婚九年后便丧妻,对他感情上的打击很大。

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于公元805年从监查御史贬为朗州司马;
十年后返京,再出为连州刺史;
六年后转夔州刺史;
三年后转和州刺史;
两年后罢官还京,公元831年出苏州刺史;
835年转同州刺史;
一年后升为太子宾客,六年后去世。

刘禹锡的修炼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样地坎坷不平。

他开初对佛教的认识比较浅,甚至把它与养生相提并论;
他不同意陶渊明抛官不仕的作法,认为在官场中也可逍遥自在。

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常人感官所及的范围,势必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理。

但他毕竟是个佛缘中人。

公元820年左右,他有过一次梦游,受到神人点化,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对以往自己给自己制造思想障碍感到后悔,并因得到点化而深感幸运。

他一生中有过很多佛门中的朋友,甚至有来自日本、遍访名山而又悟性极高的僧人。

他和这些朋友在一起谈经论道、研讲佛理;
有些高僧讲的超常的经历,使他渐渐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认识到单靠常人感官无法理解更高层次的真相。

有一次到一高僧山房留宿。

禅房高入云端,向下一直看到清江如练。

白天燃香听僧讲道,晚上听到山林中猛虎啸吼,秋涧里巨龟长鸣,令人胆寒。

但坐禅者观心入静,各种音响也就悄然而逝;
另一位禅师知他名心太重,为使他出迷而让他看到玄关开启,体悟到不可言状的理,明白了人世间这个身体不足为贵,慧性不能因此而受到任何障碍,并产生了要修成正果的希望。

但想到自己一晃二十年,百思而无一得,最后才明白了出世间法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又怕生命已不长久,力不从心,不免悲从中来。

刘禹锡另一方面的生活经历也使他修佛之心渐趋稳定。

由于他是有名的文学家,又是大家都知道的修佛居士,因此有佛门中人请他写一些碑铭、塔记之类的文章。

家世及早年 刘禹锡的先祖为匈奴人,东晋时入中原,故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县),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此后刘家定居于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

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刘禹锡在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

出仕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贬谪 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与柳宗元一起被召回长安,不料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经裴度说情,改授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

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

文学成就 韵文 陋室铭是韵文中借物抒情的名篇。

散文 刘禹锡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古文。

其中最有分量者如天论、华佗论等。

传略 刘禹锡临终前写了一篇八百余字的子刘子自传,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刘禹锡传,唐、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他的一些轶事。

著作 刘禹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如下: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6、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杨柳枝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8、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9、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最著名20首诗

刘禹锡最著名20首诗有《纥那曲》《蜀先主庙》《视刀环歌》《咏史》《秋风引》《春词》《西塞山怀古》《始闻秋风》《乌衣巷》《秋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二)《竹枝(竹枝词)》《浪淘沙》《竹枝词》《望洞庭》《步虚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等。

1、《纥那曲》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2、《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3、《视刀环歌》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4、《咏史》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5、《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8、《始闻秋风》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9、《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1、《秋词二首》(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2、《竹枝(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4、《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15、《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6、《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无限似侬愁。

17、《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步虚词》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口献天帝。

19、《步虚词》华表干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 -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