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福利彩/ 正文

民国时代百科知识总结图,古籍善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admin2023-11-24福利彩23 ℃0 评论

民国时代百科知识总结图,古籍善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目前所说的古籍善本,主要包括刻本、墨迹本、碑帖、印谱、信札以及其他文献。刻本是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书籍,其顶峰期的宋元刻本在流通市场上已 廖廖无几,继而由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引领风潮;墨迹本为文人稿本、手抄本等,一般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孤本;碑帖、印谱、信札、文人墨迹等,是近年来古 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

那什么叫善本呢?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

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古籍收藏的原则:除了看年代外,还要注意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随着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除了进入图书馆、 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保护外,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能称得上是“善本”的线装古籍更是屈指可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装古籍,已成为不可再生 的社会资源,稀缺性可见一斑。收藏古籍善本,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鉴伪欣赏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清朝有哪些刑事案件的卷宗留传下来?

清朝留存下来的刑事案件的卷宗有N多,几乎所有清朝时期的重大案件都保留了下来,我们平常所了解的清朝刑事大案的原始资料都来自于清朝的国家档案。

譬如著名的清朝四大奇案:杨月楼案、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张文祥刺马案,案件的原始资料就大部分来源于清朝的国家档案和一些当时的民间小道消息和报道。(刺马案剧照,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

清朝的档案保存在哪里?

说到清朝刑事案件的卷宗保留就不得不说一说清朝累计的的档案都跑到哪里去了。

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由来和清朝档案的保存(1000多万件(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1980年4月从故宫博物院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各个方面的档案,其中以清朝的国家档案为最多,共计保留了清朝的档案1000多万件。目前已知清朝的档案留存有2000多万件,其中第一历史档案馆占据了半壁江山。

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档案保存最早的到1607年,最晚的到1931年,也即是溥仪皇帝到东北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截止,清朝灭亡之后,档案还记载了溥仪的一些具体活动。(早期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景图)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档案(40多万件)。

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前,将故宫的一大批当时认为最有价值的精品档案204箱运往台湾,总计40多万件各种档案,现在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档案(31多万件)。

这一部分档案是1935年自北京运到昆明等地保管,原因是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地区日益加剧,有31万多件。抗日战争结束后没有运回北京,而是运到了南京等地保存。

1949年,这一批档案运到台湾,归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保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外景图)

四、各级地方收藏的清朝档案。

在一些省级地方的档案馆也保存了不少地方上的档案,但总归是少量的。

五、流失的清朝档案。

清朝的档案流失非常严重,很多有文物价值的档案被清朝的官员私自拿走了不少,也有因为战乱而损毁的,这一部分约占总数的一小半,约有800-900多万件。

这些档案有一部分流失到国外的文物部门,进行收藏;也有很多散落在国内外的私人手中收藏。

清朝的刑事大案的卷宗绝大部分收藏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建设中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发展沿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朝的档案分为三大组成部分:第一是1607年,清军入关之前形成的档案;第二是清军入关之后形成的档案;第三是1912-1931年形成的档案。

清朝的档案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所有清政府的职能部门都有档案:

内阁、军机处、责任内阁、弼德院、资政院、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以及宫中各处等;中央各部院衙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外务部、学部、农工商部、民政部、巡警部、邮传部、理藩部、乐部、都察院、大理院、翰林院、清理财政处、税务处、督办盐政处、会考府、大清银行、修订法律馆、国史馆、方略馆、京城善后协巡总局、禁烟总局、国子监、钦天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军事机构,包括太仆寺、八旗都统衙门、步军统领衙门、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处、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总理练兵处、京城巡防处、京防营务处、近畿陆军各镇督练公所、禁卫军训练处、军咨府等;掌管皇族和宫廷事务的机构,包括宗人府、内务府、銮仪卫、侍卫处、尚虞备用处等;地方机构,包括山东巡抚衙门、黑龙江将军衙门、宁古塔副都统衙门、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珲春副都统衙门、长芦盐运使司、顺天府、京师高等审判厅、检察厅、北洋督练处等;个人及王府,包括溥仪、端方、赵尔巽、醇亲王府等。(清代档案,百科)

涉及刑事案件的卷宗大都保存在刑部、巡警部等部门的存档。

清朝的档案在清朝灭亡之后保管职责仍然不十分清晰,到1925年之后清晰起来,如下: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下设古物馆(古代器物)和图书馆(古今图书);图书馆下设图书部和文献部,文献部主要保存的就是明清时期的档案,明朝档案只保存了3000多件(很大一部分是被清朝历代的官员监守自盗了,成为私人物品),清朝档案1000多万件。

1927年6月,文献部改为掌故部;1928年10月,改掌故部为文献馆。中华民国对明清时期的档案还是非常重视的。

1951年,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称故宫档案馆;1955年,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1959年,第一历史档案馆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9年,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划归故宫博物院,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1980年4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独立,一直到今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南京。

如果寻找清朝刑事案件的卷宗,主要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的刑部清朝档案;其次是各地保存的清朝档案,这些刑事案件的卷宗应该有不少!这些档案一般不对外开放查阅。另外,在《清史稿》等著述中也有重大案件的相关记载。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改北京为北平?

欢迎打开历史宝库,一起来读民国那些事儿。(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其实这种改名,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就像明朝初年,打下长安后,改名为西安。

这种“平”、“安”、“定”、“镇”、“威”、“绥”命名的地名,在古代为数不少。

而这些地方,也多是“不太安定”的地方。

长安和北京,都是位于草原蒙古势力的边界,因此极易受到来自草原铁骑的威胁。

明初将蒙古人赶出北京后,将这座城市改名为北平,希望北边安定。

而后朱元璋让他的四子朱棣镇守北平府,是为燕王府邸。

朱棣像

这是北平这个地名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后因燕王朱棣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平,因此改北平为北京。

时光荏苒,北京城见证了明清之盛衰。

北伐军入北平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进入了北京城,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在南京城,因此就面临着和朱元璋打下北京时同样的境遇。

将北京改名为北平。

好似历史重演了一样。

为什么要将北京改名北平呢?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当时的南京是国民革命军的首都,北京如果再叫“京”,就不太合适了。二是为了防止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军阀势力再度兴起于北方,于是就以“北平”之名,寓意北方安宁。

伴随着北京改名为北平,直隶省也改成了河北。

从此,民国时期的统治中心,就定在了短命王朝之都——南京。

一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入北京城,并以北京为首都,北平这个名字才第二次走下历史舞台。

不过北平这个名字确实为北京城带来了不少的幸运,在解放军进行华北战役时,北平和平解放,保存了这座历史古城的很多宝贵历史遗迹。

“北平”这个名字当真是没有白用哈。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为什么有人把湖南称为中国的普鲁士?

普鲁士作为一个沿海小国,究竟和中国湖南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国家与一个省份,很明显有着不同的行政区划与职责划分,为什么会把二者等同,或许就不得不从二者的历史原因分析入手。

普鲁士是作为欧洲历史上的古地名,具体位置位于德意志的北边,作为存在于17~19世纪的普鲁士王国,在历史上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和地位。

首先在19世纪它通过第3次王朝战争,将分崩离析的德意志统一起来,后来在1871年的战争中,成功击败法国。

历史上的普鲁士,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另短短200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德国,它的崛起也算是一个神话。作为曾经制霸一时的德国专制主义与德国军统主义,就来源于盛极一时的普鲁士王国。现如今德国的影响力和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时的普鲁士王国。

中国湖南,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诞生之地,这里也有其独特的红色经典和不可磨灭的传奇故事。

地处我国中南部的湖南,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它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特产丰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地盘儿。

当然它也作为明朝重要的粮食产区,养育了一大批的国人,要说湖南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色金属之乡”的美誉足够说明一切。

但是为什么将湖南称为“中国的普鲁士”,就不得不从湘军的成立说起。

自古以来农耕比较发达的湖南,却因为湘军的兴起,家家户户都以习武参军为傲,要是在部队立功,那更是光宗耀祖的存在。

当时就连街上的无业游民,对于参军也有着无比的热衷,战场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但是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功成名就。相信大家对于“无湘不成军”这句话也有所耳闻,再见当时湖南人对于军政的重视程度。

要说起湖南的军政史,自然就不得不提黄埔军校。

建立在广州的黄埔军校,早期的毕业生却以湖南人为主,历数我国近代史上湖南高级将领,他们无疑是抗战的中坚力量。

黄埔军校1~7期的毕业生,湖南人以2526人的占比高达30%左右,遥遥领先广东和四川,比二者的总和加起来还多。国民革命军当中的高级将领,湖南也已接近15%的比例,位居第一,就在最近的100多年以来,湖南优秀的领军人物呈爆发式的增长。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立者,他以及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加上去崇尚军政武力,给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1955年起,在短短10年之间,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开国将帅,就不得不提以毛主席为首的大功臣,全部1614名。当时湖南就占据了其中的204个名额,其中就包括三名元帅,6名大将军。

如果历史上这么多次战争当初,相信湘军当之无愧的强悍实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就拿我的历史上重要的中央红军和湘军对决当中,其中以中央红军的巨大伤亡而告终。

就把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来说,湖南人屡次化险为夷,普遍赢得了得了中华民族其他省份人民的尊重。

到这里我们把湖南称之为“中国的普鲁士”就一点也不难理解了,毕竟二者都以强悍的军事实力著称,都为后世留下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的崛起离不开普鲁士王国的铺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统一,也与近代史上众多湖南优秀统帅将领有着莫大的渊源。

清太后慈禧有没有后人?

慈禧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杏贞,在玉牒上面的称呼是“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玉牒是古代皇族家谱上面的称呼)她出生于满洲镶蓝旗,在八旗当中地位并不高。后来被抬入满洲镶黄旗,是当时的一个世袭官宦世家。

▲身披珍珠串的慈禧

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母鸡变凤凰。

她被抬入镶黄旗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来给皇帝选妃子之用。这在满洲皇室中非常常见,因为祖训规定,所选的皇后妃子必须出自满人。

但是有的人出身地位不高,限制了其继续往上爬的可能。所以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一些落魄的满洲旗家族,有的时候会把自己家的子女,抬到更高家族里面去。在他们的培养下,以获得更好接近皇室的机会。

因此慈禧自幼受的是最纯正的满清宫廷教育,甚至是连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接近皇帝而服务。而慈禧也没有辜负众多人的期望,在1852年咸丰帝进行妃子大选之际,慈禧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可谓是“一朝选在君王侧”。▲咸丰剧照

虽然说被选在君王身侧,但是她的地位并不高。刚入宫的时候只不过是个贵人,在妃子里面也仅仅是排位第五级别。可是慈禧完全不甘心,因为她十几年来准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接近皇帝。

仅仅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就从兰贵人爬到了懿贵妃。这是后宫嫔妃制度当中,仅仅次于皇贵妃的第二等级。慈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因为她实在太能把握咸丰帝的心思。

咸丰帝在位的12年时间,从来没有安生过一天。刚刚登基八个月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一直到他去世第二年才被镇压。登基之后的第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种种打击之下,让咸丰帝有点招架不住。

身弱体虚咸丰帝,留与慈禧一儿子。

20岁左右的咸丰帝完全是惊弓之鸟,他本来也想大展拳脚。但是当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开始纵情美色。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身体还不错,慈禧也是这个时候幸运的怀上了孩子。

▲同治皇帝剧照

慈禧在1956年生下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在这五年之后就因身体疾病驾崩。载淳则是作为咸丰帝与慈禧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子,在年仅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基。然而由于其太过年幼,作为临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开始把手伸向皇位。

随着同治皇帝年龄越来越大,他开始越来越不满慈禧对自己的指手画脚。在很多地方都选择跟慈禧对着干,然而他还是太过年轻,完全不是慈禧的对手。和自己父亲咸丰一样,他也想有一番作为,当时时局不允许。

他开始渐渐步入咸丰帝的后尘,年纪轻轻就开始纵情美色,在小太监的帮助下,经常与宫里面的宫女发生一些勾当。慈禧知道之后大为震怒,对其严加看管。

于是他开始偷偷的跑出宫逛青楼,又怕遇到认识的人,只好去一些小的场所,因此也染上了梅毒。堂堂大清朝的皇帝,最后竟然是死在了梅毒之上。▲身患梅毒的同治

而慈禧也算是彻底的给自己断了跟,因为就算是过继过继过来的光绪,后来也是没有子嗣留下。但是事情到此就为止了吗?并非如此,还有一些传说。

民国时代百科知识总结图,古籍善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寡妇门前是非多,溥仪是慈禧私生子?

咸丰帝刚刚驾崩的时候,慈禧才年仅26岁。然而老话说的好,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站能吸风,蹲能吸土。慈禧去世的时候70多岁,这么多年她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作为大清国第一把手,她根本不用熬,因为有李莲英这样的人来帮她想办法。据说在慈禧守寡的这么多年里面,李莲英为她找了不下十个男宠。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不小心慈禧还是怀孕了。

慈禧刚开始也很害怕,但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坚持要把他生下来。在后宫里面躲了将近一年时间,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但是这件事被同为太后的慈安得知,要联合礼部治她。可惜还是慈禧的手够黑,在她动手前就将其杀死。▲李莲英与慈禧

这个时候距离咸丰帝去世很多年了,后宫里面突然出现一个孩子也不合道理。慈禧必须想办法把他送出去,因此据传说就把他送到了醇王府。这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爱新觉罗·溥仪,这也就是解释为何指定他做皇帝的理由了。

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可以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之一。一生之中名正言顺的妻子也就只有婉容和文秀,其他那几个根本做不得数。

然而他从小就被宫女玩坏了,身体根本不行。就连与皇后婉容结婚的当天晚上,甚至是洞房都没入,从此之后婉容基本都是守活寡,也造成其与身边侍卫通奸。

文秀也好不到哪里去,清朝灭亡后闹着跟溥仪离婚,弄的整个天下都知道皇帝“被休”,丢光了清朝王室的脸面。溥仪的一生太过悲惨,先后五个老婆,却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婉容与文秀

那么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记载,慈禧的血脉难道就断在了这里了吗?如果说是其直系血脉,其实到了同治皇帝就没了。然而架不住叶赫那拉家族庞大,还有其他近亲。

瘦死骆驼比马大,那英与慈禧的瓜葛。

早在金元时期,爱新觉罗一族其实并没有这么强大。他们的族人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率领下,横扫其他部落。然而在此之前,叶赫那拉可是绝对的大族,甚至是凌驾在爱新觉罗之上。虽然最后被打败,但是瘦死的骆驼也要比马大。

到了现在比较出名的与慈禧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是歌坛天后那英,当然这个关系并不是指直系血脉,之前也分析了很多,慈禧直系血缘真的绝后了。

根据百度百科以及那英自己的承认,她自己确实是族,而且还是满族里面的叶赫那拉族。如果放到清朝来说,那英的名字应该是叶赫那拉英。虽然传到她父亲的时候,他们这一支已经很没落,但是仍然作为溥仪的御医。 ▲那英父亲那红生

如果再往上追根溯源,其实她是叶赫那拉静芬的后代。而叶赫那拉静芬是光绪帝的老婆,而静芬也是慈禧的亲侄女。或者换句话说那英的太爷爷辈或者爷爷辈,是跟叶赫那拉静芬是同一家子。可能是姐弟,也不排除是兄妹。

如果按照这个排定,那英跟慈禧是同族同宗,而且这个血缘关系还不是非常远,勉强也算是慈禧后人的一支了。 ▲两人照片

当然上面很多内容都是推测来,只是说有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毕竟那英这里也没有承认,别的地方资料记载又不是很多。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