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百科解说侏罗纪世界,如何评价电影头号玩家

admin2023-11-25游戏25 ℃0 评论

百科解说侏罗纪世界,如何评价电影头号玩家?

如果单以彩蛋数量而论,《头号玩家》若是自称第二,应该没有其他哪部影片敢号称第一。相对于小说原著海量致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梗,电影版做了大量修改,替换植入了大量80后、90后、乃至00后都能明白的梗,让影片更能契合时下主流观众的口味。

片中到底出现了哪些游戏、电影、电视、动漫和音乐梗?编导在原著的基础上有何改变?这些彩蛋的选择,主要是看能否获得版权方授权,还是有其特殊含义?显然,所有彩蛋选择,最后都得斯皮尔伯格点头,那他对彩蛋的使用、和剧情角色关系场景氛围构图等电影本体方面的考量,是如何权衡的?且看下文为您一一道来。

【游戏篇】

《头好玩家》的故事,是寻找游戏中的终极彩蛋。获取彩蛋的过程,也是游戏。所以,让我们先看看片中包含了哪些游戏类的彩蛋。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最后一关和一个名叫《大冒险》(Adventure)的游戏紧密相关。电影版改动了绝大部分和游戏相关的内容,唯独保留了用《大冒险》作为最后的测试。

一方面,是因为该游戏是八十年代最畅销的游戏之一,开创了动作冒险和奇幻风格的潮流。在那个时代,如果家里拥有一台雅达利2600型游戏机(下图),差不多都会玩过这套游戏。

更重要的,是《大冒险》隐藏了目前已知的史上第一颗游戏彩蛋:玩家只要能进入一个密室,就能调出该游戏作者的名字——Warren Robinett。从此以后,隐藏彩蛋不仅成为雅达利出品游戏的常规,也基本成为其他游戏追随的一个设定。

《头号玩家》中的“绿洲”虚拟系统,堪称终结一切游戏的游戏,其终极彩蛋要通过史上第一颗游戏彩蛋来获得,初始和结束合为一体,这才是完美的设定。所以,这个梗必须在电影中得以保留,斯皮尔伯格也无法改动。

以道具而论,全片游戏相关的彩蛋中,没有比《大冒险》以及那台雅达利2600游戏机更重要的了。其他从经典游戏中借用的梗,多数是工具性质的。比如角色手中的武器。

像男主角在最后大战中“召唤”出的一款火箭筒,就是来自微软畅销游戏系列《光晕》中的SPNKR Rocket Launcher:

影片开幕Aech出场在PvP场景里大杀四方时,用的也是来自《光晕》的武器:

那是该游戏系列中很常见的一把突击步枪:

深入敌后的女主,在战斗时从自装备库变化武器,其中有一款是来自《战争机器》中最为标志性的链锯枪:

在最后一战中,男女主一度打光了子弹,其他伙伴将自己的武器扔给他们用,那些看起来也像某些游戏中的武器,可惜镜头太模糊看不清楚。

在“绿洲”系统中,玩家可自由设定自身形象(Avatar)。电影中有许多来自著名游戏的角色,他们多出现在大场面群戏当中。

比如在开场介绍“绿洲”系统的PvP场景中,最先出现的就是两拨人马对冲,一边是蝎子大军:

另一边则很奇怪的是些鸵鸟:

其实,它们分别致敬的是雅达利经典游戏《飞天蜈蚣》(Centipede):

和街机经典《鸵鸟骑士》(Joust):

后者尤其值得强调:在原著中,男主获取铜钥匙可不像电影中这般轻松,要和那一关的大Boss拼玩《鸵鸟骑士》的技能,三局两胜才能过关。

可能由于需要“与时俱进”的原因,电影版并没有将该游戏作为第一关赛制。但是,与该游戏相关的内容,在片中也多次出现。比如在Aech的工作间里,就有一台该游戏的街机,结尾“绿洲”创始人哈立德的童年卧室内,也有该游戏的海报。甚至连男主角的VR眼镜外壳上,也有改游戏的贴纸作为装饰。当然,“鸵鸟骑士”也参加了结尾大战:

上面截图中圈出来的另外两位,经典玩家们可能不太熟悉,因为他们都是相对新发游戏中的角色。大块头那位是2016年全平台发行的《天生战狂》(Battleborn)中的El Dragon:

另外那只青蛙,则来自1991年首发任天堂平台的《忍者蛙》(Battleloads):

同样在最后大战中比较显眼的游戏角色,有来自《光晕》(Halo)的精英小队:

甚至在同一镜头中出现了四位经典游戏角色,还都是女英雄:

眼尖的观众,应该很容易认出她们:《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中的Cassie Cage,《街头霸王》系列中的春丽,《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和《守望先锋》(Overwatch)中的Tracer。右下角那些骷髅,不是来自游戏,在后面电影篇会提到。

在上图中从Tracer和春丽二人中间露出一个脑袋的,也不是无名之辈,她是《质量效应》中的女指挥官:

你如果好奇,《质量效应》中的男指挥官Shepard,不会也在本片中吧?

还真是,不过他是出现在早前的Distracted Globe俱乐部场景中:

像俱乐部那种人潮汹涌、灯光昏暗的场景,最适合“塞入”某些彩蛋角色了。还是在Shepard出镜的场景中,前凸后翘的劳拉站在吧台边:

而藏在人群中的,还有《街头霸王》中的野兽派格斗家布兰卡老师!遗憾的是,他居然很罕见地站直了。

除了布兰卡和春丽,同样来自《街霸》系列的帅哥隆(Ryu),在开场的赛车场景中,也有出镜:

在最后的大战中,男主单挑大Boss挑索伦托(Sorrento),在几个转身连踢的武术动作后,来了招明显偷师隆的波动拳。

在一些更昏暗的场景中,还混杂着玩家们本该很熟悉的硬角色,比如《毁灭公爵》(Duke Nukem):

可能需要放大点才能看出端倪:

看那身行头,的确是本尊无疑了:

和这些躲躲闪闪0的游戏角色相比,来自《真人快打》系列的戈洛(Goro),其待遇简直要甩同行无数条街:

谁让他被女主选用来整蛊男主呢?

片中一些游戏相关的布景或道具装饰,也很隐蔽,不仔细看会直接无视。比如在电影开场对“绿洲”的介绍中,有一个用带材质贴图的立方体建造的世界,明显是致敬沙盒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

在女主角街头赛车段落中,在她那款阿基拉战车车身上,有几款喷绘装饰:

其中有一款,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街机游戏《吃豆小姐》(Ms. Pac-Man)那颇为妖娆的造型:

就连角色的衣着,也都代表其游戏品味。比如在档案馆显示的记忆场景中,哈立德穿的那件T恤:

上面印的,就是一款经典街机游戏《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

八十年代生人的小镇青年,没准当年还可能在家乡电影院或录像厅外的游戏室玩过。

同样是街机经典的《防卫者》(Defenders):

绝大多数观众可能没在片中看到。其实,在结尾男女主角幸(Bao)福(Fu)生活的公寓内,就有一台那样的主机。等出了4K蓝光,大伙不妨瞪大眼睛求证一下。

片中的一些台词,也用上游戏的梗。比如在Aech的工作间内,初次会面的男女主角尬聊中,就问到偶像哈立德喜欢的一些游戏:

※最喜欢的射击游戏——1997年首发的任天堂64机型游戏《黄金眼》(GoldenEye),改变自同名007系列电影;

※ 最喜欢的多人游戏角色是Oddjob,也是来自007系列《金手指》中的反派角色,就是那位长了一副亚洲面孔、五短身材、爱拿礼帽当武器的家伙。不过,哈立德偏偏喜欢将该角色设定为“不用武器”(slaps only)状态下玩,可谓艺高人胆大。

※ 最喜欢的赛车游戏——世嘉(Sega)发行于1981年的《Turbo》。

这些都是死宅向的谈话,一般观众不了解也无所谓。

在片中冲击第三关的考验中,领先一步的反派手下,在猜测哈立德最喜欢的游戏。他们提到的游戏名目中,除了前文提到的《鸵鸟骑士》和《防卫者》。,还包括1979年首发的街机游戏《爆破彗星》(Asteroids)、雅达利2600经典游戏《寻剑》(Swordquest)和《陷阱》(Pitfall)。不过,这些都被否定了。最终确认,哈立德立意要人玩的,是《大冒险》。

【电影篇】

《头好玩家》小说原著中,哈立德简直相当于一部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百科全书,电影也看了不少,书中还提到了本片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一些经典之作,如《大白鲨》和《夺宝奇兵》。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据说斯导可以回避了对自己的作品的指涉。但是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完全不表现,似乎也说不过去。所以,有时候也得“意思意思”。比如以这样的方式:

这头霸王龙追逐的方式,让人想起斯导的《侏罗纪公园》。不过,这段街头赛车戏的亮点,还得数金刚:

尤其是这个附立大厦顶部的造型,活脱脱是1933年版《金刚》经典场景再现,连空中飞行的老式飞机都还原了。

小说原著中,并无《金刚》有关的彩蛋。可见编导只是根据电影场景的需要,来选择合理的桥段来致敬。

比如在哈立德档案馆内,女主化身《真人快打》游戏中的戈洛来调戏男主,最后更是来了一个异形爆胸的梗,将男主吓得够呛:

初看这一场景,似乎和《异形》无任何关联。但考虑到“爆胸”这个梗的恶趣味,同样是迷影客的女主,出于整蛊的目的玩一下这招,还是比较合适的。

随后的《超人》梗,也是如此:

在迷影文化圈中,超人用根本无法改变外貌的眼镜作为常人伪装,已经是一个玩笑梗,斯导在这里不过是顺势发挥罢了。

同样属于“顺手拈来”级别的电影彩蛋,还有当“钢铁巨人”(Iron Giant)最后掉进岩浆时的手势,和《终结者2:审判日》中T-800英勇自尽时的竖拇指造型一致:

这招几乎可以用在所有舍己为人、英勇赴死的机器人身上。

比以上这些用得稍微正式隆重的电影类彩蛋,就得考虑与影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融洽程度了。男女主角在Distracted Globe俱乐部跳舞那里,明显是致敬1977年的经典歌舞片《周末夜狂热》(Saturday Night Fever):

无论是角色的舞蹈动作,还是舞场地板设计,都浓缩了致敬对象最经典的一面。但这种致敬,并非照搬,而是将对象最华彩的章节——包括歌曲(片中此段的Stayin’ Alive,是来自同名电影,而非《周末夜狂热》)——按照《头号玩家》这场的需要串接到一起。原著里,也仅仅提到七十年代好莱坞银幕舞王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而没提及具体片名。斯导此般处理,可谓与原著异曲同工,同时又突出了电影媒体视听语言更为动人的力量。

当然,全片中最狂热的致敬,狂热到超出彩蛋范畴的致敬桥段,是第二关的《闪灵》(The Shining)段落。

对Overlook酒店场景的再造,苛刻到就算库布里克复生、可能也难看出差异的程度。

原著中没有这一段。小说中第二关的要求,是玩家必须全程扮演1983年的电影《战争游戏》男主角,不能说错一句台词,不能做错一个反应,才能过关。电影版将场景该为《闪灵》,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恐怕是为了斯导那点作为库布里克粉的小心思。

除开如此大张旗鼓的致敬,片中其他布景类的彩蛋,就要隐蔽得多。

比如第一关街头赛车段落中,出现的影院广告牌:

如果去出施瓦辛格的作品目录,是肯定没有那部《Jack Slater III》的。此梗出自魔鬼大帝的一部票房滑铁卢作品《最后的动作英雄》(Last Action Hero),是以片中片的形式虚构的一个电影系列。

哈立德的记忆档案馆,是片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主角们解谜攻关,都离不了。如果注意一下该馆大厅的桌椅陈设:

会发现它们很像1985年青春片《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中那帮差生被留校察看的大厅:

无论是颜色、用料、式样,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巧合?

应该不是,《早餐俱乐部》的导演约翰·休斯(John Hughes),是原著中提最多的导演之一,哈立德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男女主角他们也对其作品烂熟于心,包括这部《早餐俱乐部》。

同样可能处于迎合当代观众的考虑,电影版《头号玩家》中,并没有其他约翰·休斯作品彩蛋。斯导也许是通过如此巧合的布景,来表示自己并没有忘记原著的设定。

相对而言,片中一些来自其他电影的标志性道具,就好认得多。

比如《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系列中那辆DeLorean跑车:

在原著中,它只在个别场景中露面,发挥的作用远没有本片中大。小说里男主也对该车进行了改造,比如在车身上加上《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的标志等。电影版中,似乎只体现了一项改造:

那就是加上了经典美剧《霹雳游侠》(Knight Rider)中那辆KITT车独特的标志。

斯皮尔伯格是《回到未来》系列的监制,该系列在美国科幻影史和大众流行文化史上,都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与它相关的彩蛋,在片中还有好几处。比如在Aech的工作室,女主称男主为Marty McFly,那是《回到未来》系列男主角的名字。

更为隐蔽的,是Aech的工作室还贴了这样一张海报:

那其实是《回到未来1》中黑人市长Goldie Wilson谋求连任的竞选海报。如此细微的迷影道具都有收藏,充分证明Aech不愧是与男主“臭味相投”的死党。后面还会提到,片中有更多体现Aech技宅实力超强一面的隐蔽彩蛋。

既然说到车了,片中第一关赛车段落,自然有数量来头不小的车:

在这个镜头中,和主角们以及来自《街头霸王》中帅哥隆(Ryu)的赛车停在一起的,分别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

※ 经典美剧《天龙敢死队》(A-Team)中队员出勤常用的面包车;

※ 《疯狂的麦克斯2》中主角的进阶款Interceptor;

※ 日本动画《极速赛车手》(Speedracer)中主角的爱车马克5号(Mach-5);

※ 60年代美剧《蝙蝠侠》系列中的蝙蝠车。

片中,蝙蝠车明显给Aech的“大脚怪”给撞下了断桥,眼见是毁掉了。麦克斯那辆Interceptor,也难逃脱倾覆的命运:

就像群戏中号安插人物彩蛋一样,机车扎堆的场合,也适合安排可致敬的各型车辆。女主角驾驶的那辆摩托:

就是日本动画片《亚基拉》中男主的机车。

同样在该赛车场景中,也出现了1983年电影《克里斯汀魅力》(Christine)中那辆红到魅惑的普利茅斯狂怒(Plymouth Fury):

一些本身就是标志的彩蛋,只要是粉丝都会一眼瞅见。

像哈立德自拍葬礼的那段视频,画面上经典美剧《星际迷航》中的联邦标志,让人难以忽视。相对于原著中的《希德姐妹帮》(Heathers)梗,《星际迷航》显然受众更广。

男主穿着去约会的那身行头:

来自八十年代的Cult片《天生爱神》(The Adventures of Buckaroo Banzai Across the 8th Dimension)。这部异常鬼马的电影,固然是男主的心头好,也让同样古灵精怪的女主眼前一亮。而且,该片也是原著作者兼本片编剧大人的心头好,他作为职业编剧的头一个本子,就是写《天生爱神》的续集。

在俱乐部遭袭后,女主迅速调出了自己的反击武器:

原来是一款《异形2》中女英雄瑞普利用的电磁脉冲步枪M41A Pulse Rifle:

男主后来抛出的“泽米基斯魔方”(Zemeckis Cube):

其实又是一个《回到未来》梗,泽米基斯是该系列的导演,这一系列玩的又是时间梗,斯导是用这个道具跟老朋友开玩笑哩。

在最后的大战中,出现了不少经典电影道具。就枪械武器而言,有《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主角那把双筒霰弹枪:

有来自《巨蟒与圣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中搞怪大杀器“神圣手雷”(Holy Grenade):

《巨蟒与圣杯》在原著第三关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斯导的选择很聪明,恶趣味之余又合情合理。

在最后的大战中,最为标志性的道具,非男主手中高举的那台立体声收录一体机莫属:

这是向《情到深处》(Say Anything)中的经典场景致敬。举起机器“广而告之”的用意是一样的,不过一个播放的是爱,一个传播的是战斗的号召。

和游戏梗一样,《头号玩家》电影中,在数个群戏场景中,也植入了大量其他电影中的角色作为龙套。

像开场介绍“绿洲”系统时在爬珠穆朗玛峰的蝙蝠侠:

PvP场景中被Aech消灭的、来自《猛鬼街》系列的经典反派弗雷迪·克鲁格(Freddy Krueger):

《辛巴达七航妖岛》中的独眼巨人:

《机械战警》系列中的招牌主角:

以及《十三号星期五》系列的痴汉主角杰森老师:

等等,都属于纯属好玩的彩蛋植入,并不承担任何叙事或表意的功能。换成别的任一电影角色,都对本片无任何影响,完全取决于获取授权的难易。

可以说,属于这一团体的角色类电影彩蛋,是最多的。而且,他们多半在前面的场景和最后的大战中,都有出现。比如说电影版《忍者神龟》系列的四位主角,来自《魔戒》系列的甘道夫巫师等,就不一一截图了。

前文提及的该图中下方那位“骨骼”清奇的主儿:

貌似来自《鬼玩人3:魔界英豪》(Army of Darkness)中的鬼界小鲜肉。

还有人在对抗IOI的人群中,发现了《星球大战》老三部曲中赏金猎人波巴·费特(Boba Fett)大人的身影:

原著中星战人物有更多出镜,比如在Distracted Globe俱乐部担任DJ的,就是R2-D2老师。之前有传言,说斯导寻求迪士尼授权星战相关彩蛋被拒;后来斯导自己辟谣,说迪士尼其实很大方,他是考虑到目前人家正主推新的三部曲,自己太大张旗鼓吹捧老三部曲、特别是在老朋友凯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现任卢卡斯影业主席的情况下,会显得不给面儿,所以才没多设置星战相关彩蛋。

在最后的大战中,来自动画片《钢铁巨人》中的机器人:

和来自经典怪兽片《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Godzilla VS. Mechagodzilla)中的同名怪物:

可以说为正反两方做出了表率,都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原著中干掉机械哥斯拉的,是奥特曼超人。但以斯皮尔伯格之能,也没搞掂其授权。

不过,在整个最后大战中,最让个人眼前一亮的龙套彩蛋,是这个小家伙:

来自《鬼娃回魂》(Child’s Play)系列中的鬼娃查克(Chuck)。

据说,在前面俱乐部和最后一战场景中,还有更多的角色彩蛋等待探索。这里仅列部分,诸位看官可待蓝光发行后自行检测:

※ 《地狱男爵》(Hellboy)中的地狱男爵;

※《超能查派》(Chappie)中的查派;

※ 卖拷贝《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和御天敌等;

※《阿凡达》中的纳威人;

※《捉鬼敢死队》中的棉花糖巨人;

※《环太平洋》中的“危险的吉普赛人”(Gipsy Danger);

※ 印第安纳·琼斯本尊;

※《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的瓦力;

※《铁甲钢拳》(Real Steel)中的Atom; ※

※《终结者2》中的T-1000;

※《加勒比海盗》系列中的杰克船长;

※《特种部队》(G.I.Joe)中的“蛇眼”和“公爵”;

※《饥饿游戏》的女主角坎特尼斯;

※ 哈利波特

……

小说原著中,主角们之间的对话,经常充满流行文化指涉的机锋,有时则是直接援引电影台词。电影版中也有一些表现。

当男主角终于通过第一关时,哈立德以其巫师形象出现,并对他说:“赛车玩得不错啊,学生!”(Nice racing, padawan!)这是一个星战梗:

是模仿尤达大师的口吻、对后辈表示亲切致意。

《头号玩家》电影中,男主在了哈立德的感情故事后,感叹Kira就是哈立德一生的“玫瑰花蕾”(Rosebud)。这是句《公民凯恩》的台词梗:

意寓神秘而贯穿始终的人生线索,本片中特指哈立德、Kira和Og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片中的搞笑角色I-R0k,在当老板索伦托面临几乎所有“绿洲”玩家的对抗时,很不合时宜地说了一句:“有朋友就不算失败!”(No man is a failure who has friends.)这句台词,来自经典暖心电影《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

同样是这位I-R0k,在启动神器Orb of Osuvox时说的一长串咒语,貌似瞎编,其实来自1981年的电影《黑暗时代》(Excalibur),片中梅林为乌瑟(Uther)易容时,用的就是同一套咒语。

【音乐篇】

本片的预告片,采用了如下乐队作品,但它们并没有出现在正片中:

※ A-ha乐队的《Take on me》

百科解说侏罗纪世界,如何评价电影头号玩家

※ Rush乐队的《Tom Shawyer》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原著中,Rush是哈立德最喜欢的乐队;整个第二关,都与该乐队的作品息息相关。

电影中Aech在现实中,就穿了一件Rush最著名专辑《2112》的T恤:

斯导的用意在于告诉原著粉们,虽然他降低了Rush相关彩蛋在影片中的作用,并不表示他忽略了该乐队在角色心目中的地位。

片中其他出现的流行曲目,基本上都是八十年代的劲歌金曲。而且,从其歌名或歌词中,不难理解斯导选用的理由,是为了烘托当时场景的氛围。比如:

※ 范·海伦乐队那首《Jump》,作为影片的开场曲。除了曲子本身激昂的基调外,歌名也很应景,让观众有一种“跳入”VR世界的感觉;

※ Joan Jett一首《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出现在第一关街头赛车开始前的场景。男女主角正是在那里相遇,男主角一见倾心。可以说,这首歌提前“预示”了他们的关系。

※ 在Distracted Globe俱乐部中,在男女主角上位碰面时,播放的歌曲是Daft Punk乐队那首《Lose yourself to Dance》。其实,也是在为二人接下来个共舞热身。

※ 威猛乐队那首《Wake up before you go go》,如同原著一样,还是男主角的闹钟音乐,歌名同样很应景。

※ The Bee Gees那首《Stayin’ Alive》,如前所述,其实并不是该段所致敬的《周末夜狂热》中的歌曲,但风格更典型,而且歌名很恰当地反映了男主此时心境。

※ 在最后的大战前,当男主角举起收录机时,响起的是Twister Sister乐队那首《We’re not gonna take it》,歌名一如当时情境,将“绿洲”玩家们的众志成城渲染得越加热血。

※ 当机械哥斯拉出现、以及五人组进入《闪灵》情境时,都很应景地响起各自电影配乐的经典片段。

与这些歌曲寓意的彩蛋相比,Prince、迈克尔·杰克逊、杜兰·杜兰等作为服装梗出现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动漫篇】

前面说了,原著中正面对抗机械哥斯拉的,是奥特曼。因为没有得到授权,斯皮尔伯格最终采用的是来自《高达》(Mobile Suit Gundman)中的RX-78-2型机甲:

需要指出的是,片中运载高达的,是来自美剧《萤火虫》(Firefly)系列中的“宁静号”(Serenity)飞船:

女主机车上,除了前文提到的《吃豆小姐》装饰贴,还有漫画版《神奇女侠》《最伟大的美国英雄》的图标:

在Distracted Globe俱乐部的人群中,出现了DC旗下角色丧钟(Deathstroke)大人:

还有DC旗下的小丑和哈莉:

最后大战中,还有死射(Deadshot)的身影:

据说,黑寡妇、鹰眼都在俱乐部里,而夜翼(Nightwing)、死侍(Deadpool)、钢铁侠、蜘蛛侠、洛基(Loki)和灭霸,也都出现在最后一战中。不过,笔者在影院没注意到。有心人可在高清媒体出现后求证。

片中最后送大反派索伦托上西天的,似乎是不知名目的古怪玩意儿,电影游戏动漫作品中都找不到相关指涉。实际上,那是一个玩具彩蛋。送索伦托上西天的,是个疯狂球(Madball)炸弹。

疯狂球本身,是重口味橡胶玩具,弹性非常强,用力捏的话,还能爆出眼球或大脑。它不仅出现在最后一战中,在男主的高架棚屋场景中,也有出现:

【极秘篇】

除了以上彩蛋,影片在美术设计阶段,还设定了很多。可惜,因为镜头和灯光的缘故,不说在影院中,就算在高清蓝光截图中,也难以发现端倪。

这些场景,多半是片中技宅角色们的栖身之所。因而,他们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能反映在场景设置中。

比如Aech的工作间内,就有如下隐藏得很深的彩蛋:

比如来自《机械战警》系列中很经典的ED-209机器人。

还有恶搞星战的《太空炮弹》(Spaceballs)中搞怪飞行车Winnebago Chieftain 33:

70年代美剧《太空堡垒》(Battlestar Galactica)中的战机Colonial Viper starfighter:

约翰·休斯经典作品《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中的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1961年型号的法拉利250 GT California,总共只生产了不到100辆;号称“世界之王”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弄到一辆。

还有一架来自《巴克·罗杰斯在25世纪》(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的雷电攻击机Thunderfighter:

经典日本电视动画系列《星际牛仔》(Cowboy Behob)中的剑鱼II型飞船:

注意Aech手肘部位的桌上,似乎还有一个小的该飞船模型。

这个工作间内,还有源自电视动画《空中战警》(Exosquad)中的机甲:

最后,还能看到悬挂在空中的、源自《2001太空漫游》中的修理舱:

同样收罗、展示了成堆宝贝的,还有男主充当游戏室的烂车空间、哈立德的童年卧房,以及男女主角结尾生活的公寓。

编导之所以在这些空间安排那么密集的彩蛋,其实是用道具凸显人物性格:看他们生活的环境,爱的东西,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

那么,了解了这么多彩蛋之后,你会对《头号玩家》电影有更深的认识么?

第一个地球年龄?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从神话和神学得到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科学的答案才逐步浮出水面。

一、从327.6万年到6000年

我们中国把盘古开天辟地作为世界的发端。

盘古开天地是在哪一年?

三国时,魏国有个语言学家,名叫张揖。他在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年)编写了一本百科词典《广雅》。其中第9卷“释天”中写道:“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每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这是说,盘古开天辟地后,自人皇算起,到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76万年。

计算依据呢?

没有。不过,有人说,这可能算少了!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679~732年)认为,史记应该从盘古开天辟地起,记述到当代,但司马迁的《史记》中缺了天、地、人三皇。

于是,他为司马迁的《史记》补写了“三皇本纪”。书中在叙述了三皇之后写道,“故春秋纬称,自开辟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

就是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获麒麟,一共经历了327.6万年,比张揖的估算多了50多万年。

虽然司马贞补上了天、地、人三皇,但这个数字同样没有科学依据,他引用的“春秋纬”本来就是汉代儒术与神学相结合的作用

17世纪时,英国有个天主教会的大主教,名叫詹姆斯·乌雪( James Ussher,1581~1656年)。

他从1625年一上任就想做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他要计算一下地球的年龄。

《圣经》讲,上帝用6天创造了世界,并没有指明具体年份。

乌雪很博学,精通数学和历史。他找了一些《圣经》和史书中都明确记载的同一事件,这样,就能把《圣经》中提到的年份和历史文献的年份对上号。

例如,新巴比伦国以未·米罗达登基时是在主耶稣诞生前562年,也就是公元前562年;罗马凯撒大帝于公元前44年去世,那一年是儒略历第2年;等等。

经过多年考证,乌雪大主教终于在1654年得出了一个“无比精确”的结论:世界创造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星期六下午6点完成的。

这就是说,地球的年龄差不多有6000年。

乌雪对他的推算结果十分得意,迫不及待地发表了《乌雪年表》。

他的推算结果刚一公布,立即得到了宗教界的广泛认可。

乌雪的推算被印进了英国1701年出版的《圣经》。从此,乌雪给出的“地球年龄是6000年”的结论就成了整个宗教界信奉的真理。

二、从75000年到“无穷老”

地球内部是热的。

德国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于1693年发表《原始地球》的提纲。

按照笛卡尔的漩涡理论,他认为地球是太阳系中旋转的星体。

莱布尼茨还把对熔炉中化学反应过程的观察扩大到地球,提出地球表面曾是熔融的玻璃质,被矿渣似的黑子覆盖着,后来才逐渐冷却。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C. de Buffon,1707~1788年)接受了漩涡理论,并且采用英国宇宙学家惠斯顿(William Whiston,1667~1752年)观点,提出太阳系是太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炽热的熔岩冷却以后形成了地球。

1749年,布丰出版《自然史》,发表了他的观点。

《自然史》中还公布了他对地球年龄的测算结果。

布丰按照地球不断冷却的理论,着手去测定地球的年龄。

他在铸铁厂里准备了一套不同大小的铁球,把这些铁球加热到几乎融化的程度,然后放到地窖里去冷却,测量不同大小的铁球冷却到地窖的室温各用多少时间,从而,得到了不同大小铁球的冷却速率。

他发现,这些铁球的冷却速率和它们的直径具有明确的比例关系。

由此,他计算出了地球直径那样大的铁球冷却到地窖室温需要多长时间。

接着,布丰又用金属和非金属的混合物模仿地球的成分进行试验,并在计算中考虑到,地球在冷却过程中还会吸收太阳热。

最后,布丰计算出,地球自熔融状态冷却下来,至少需要75000年,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比如说,300万年。这就是地球的年龄。

不过,布丰在1749年只公布了他计算的最小值。

把烧红的铁球冷却到地窖室温

最小值?

布丰给出的75000年可比乌雪推算的6000年大多了!

这是对《圣经》的大不敬呀!

果然,布丰的观点立即受到天主教的谴责和反对。

1751年,巴黎大学神学院警告他,《自然史》中的这些观点必须收回。

压力山大,布丰只好公开表示放弃这些观点,但内心并不屈服。

他在后来的著作中继续宣传他的思想,在没来得及发表的一些手稿中,他明确指出,地球的年龄在300万年以上。

和法国相比,在当时的英国,地质学的研究受到宗教界更为严密的监控。英国甚至出现“圣经地质学(Scriptural Geology)”学派。

他们认为,地质学家应该在教会的允许下进行研究,并为神学服务。

19世纪初,牛津大学还没有地质学教授,但这所高等学府竟然认定,地质学教授的席位要由牧师担任。

果然,1819年,牛津大学聘任的第一任地质学教授W.巴克兰就是一位基督教教士会成员。

巴克兰努力要说明,地质学和英国国教神学如何能很好地协调一致。

这种拿《圣经》当令箭的做法,肯定会阻碍地质学的发展。

不过,“草根”地质学家们可是从来不服管。

英国的赫顿、莱伊尔等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均变论。

1785年,赫顿不顾宗教界的反对,在《地球的理论》中明确指出,自然规律是不变的,过去留下的地质现象可以用今天看得见的自然过程去解释,而这些作用过程一直在缓慢地进行着,看不到开始,也看不到结束。

1830~1833年,莱伊尔出版了三卷本《地质学原理》。他在书中指出,地壳岩石记录了亿万年的历史,可以客观地解释出来,而无需求助于《圣经》。

赫顿和莱伊尔都认为,地球上的地质作用是极其缓慢的,自然法则始终如一。

他们都强调地球年代的无限久远和地质过程的无始无终。

换句话说,他们都认为地球的年龄“无穷老”!

三、“无穷老”,还是1亿年?

科学的进步是神学阻挡不住的。

科学的进步又是曲折的。

科学家们各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这些都会引起科学家们的争论。

当“地球年龄是6000年”成为笑谈之后,地质学家和物理学家对地球的年龄发生了争执。

莱伊尔的现实主义均变论对C.达尔文的影响很大。

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C.达尔文提出,生物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地球的年龄极其古老。

他眺望着维尔德山谷进行估算,如果海水以每个世纪一英寸的速度侵蚀岩层,那么,维尔德山谷的形成至少需要3亿年时间。

有一位和C.达尔文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对这种估算很不以为然。这位物理学家就是热力学的开创者之一汤姆森(William Thomson,1824~1907年)。

由于对热力学的重大贡献,汤姆森被册封为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他创建的绝对温度温标体系的单位就是以开尔文的字头“K”命名的,0 K = -273.15℃。

1862年,开尔文发表论文,说太阳在不断冷却,从太阳系诞生冷却到现在,大约用了1亿年至5亿年,这就是地球的年龄。

文中直言不讳地批判了C.达尔文提出的生物演化需要无限“时间支出”的论点。

1863、1864和1868年,开尔文连续发表论文,从热力学角度详细论证了地球从熔融状态到全部固结冷却所需要的时间。

他综合考虑了地球的地热梯度、地球的扁球形状、旋转速率以及潮汐的摩擦力等因素,最终估算出,地球冷却固结到今天所需要的时间是1亿年。

地质学家对物理学家的严谨论证非常尊重,不懂数学和热力学的C.达尔文更是无力向开尔文提出挑战。

地质学家们心中忐忑,却又不得不接受地球年龄是1亿年的观点。

四、46亿年:地球的“绝对年龄”

19世纪最后几年至20世纪初是物理学大发展时期。

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 Becquerel,1852~1908年)、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Pierre Curie,1859~1906年;Marie Curie,1867~1934年)于190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研究的非凡成果)

1903年,皮埃尔·居里代表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了关于镭的演说。

他说,“镭这种放射性物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

他在和拉博德(A. Laborde)的合作研究中发现,1克镭在1小时内能放出100卡的热量,卢瑟福等人也曾测量过镭释放的热量。

皮埃尔·居里的演说甚至提到,“放射性现象对地质学也有意想不到的重大意义。

…某些元素是在一定时间内由其他元素产生的,这个时间可能就是地质年代的标志。

这是一个新的观点,地质学家们将会加以考虑。”

听到这个演说,乔治·达尔文(George Darwin,1845~1912年)异常兴奋。

乔治·达尔文是C.达尔文的儿子,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

他曾经很为父亲他们这些地质学家打抱不平,但又找不出开尔文论证中的问题。

就连他自己都曾经估算过,地球的年龄只有5600万年。

现在好了,放射性拯救了地质学家!

乔治·达尔文于1903年指出,开尔文的模型错了,地球不只是向太空散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会给地球带来持续的热量补充。

是颠覆开尔文结论的时候了!

1903年,卢瑟福发表论文指出:

对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来说,任一时刻放射性母体同位素的衰变速率都和当时的母体剩余量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是恒定的,称为“衰变常数”;每种同位素衰变到最初总量只剩一半时所用的时间也是恒定的,称为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

根据这一原理,卢瑟福提出,可以用含铀矿物中累积的氦的数量来测定铀矿物的年龄。

1904年,卢瑟福用这种方法实际测定了几块铀矿物,得到的年龄都在5亿年以上。

他在一次学术会上报告了初步成果,开尔文勋爵去听了,就坐在听众席的前排。

当卢瑟福讲到关键点时,看到了开尔文勋爵“怒视的目光”。

卢瑟福忽然灵机一动,他说,

“开尔文勋爵已经给出了地球的年龄,条件是没有发现新的热源。他预见中的新热源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射性矿物!”

开尔文勋爵苦涩地笑了,他的方法和结论都被颠覆了。

回想起1881年的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参见文末《地质学中的“圈地运动”》),只有寒武纪、侏罗纪,…等这些时间代名词,只能表示岩石地层相对年龄的新老。

现在不同了,岩石有了确定的同位素年龄数值,与“寒武纪”等那些相对年龄相比,这无疑称得上是“绝对年龄”。

很可惜的是,卢瑟福又去继续他的核物理研究了,没想去测算地球的年龄。

历史把这个任务交给了C.帕特森(Clair C. Patterson,1922~1995年)。

C.帕特森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参加了美国政府制定的“曼哈顿”核研究计划,在那里学会了使用质谱仪。

1948年,他在导师H.布朗(Harrison Brown)指导下,在芝加哥大学做关于陨石中铅同位素含量测定和计算的博士论文。

方法是布朗新开发的,帕特森的任务是收集陨石样本和测定计算。

他们假设陨石是太阳系中没能形成较大天体而散落在太空的遗留物,这就意味着,这些陨石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只要测出陨石的年龄,就差不多知道地球的年龄了。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帕特森去加州理工学院任教,但一直还在想着测算地球的年龄。

1953年,他拿到了来自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的样本,立即带到设在芝加哥大学的阿贡国家实验室,那里曾是“曼哈顿计划”的实验基地,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质谱仪。

实测结果很快出来了:45.5±0.7亿年。这就是地球的精确年龄值。

1956年,成果发表了,帕特森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测算出地球“绝对年龄”的人。

五、结语

帕特森对地球年龄的测算不是根据地球本身的岩石,是借助于陨石。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成员。

人类实现登月以后,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和粉尘进行了取样和测定,结果表明,月岩的年龄为45.2~46.0亿年,粉尘的年龄也达到46亿年。

因此,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体的形成时间最可能是在45.5~46亿年间。

当然,这些测定都依赖于同一个假设:太阳系所有行星体都是同时形成的。

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太阳系行星体的起源存在着时间差别。

因此,要获得地球更精确的年龄值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蛇头龟是什么品种?

蛇头龟,又名蛇颈龟(学名:Chelodina siebenrocki),是髭龟科(Chelyidae)淡水龟,35种。

龟鳖目中的一个亚目,由原始两栖龟进化而来。甲壳构造常完全,颈项可侧面弯曲绕回壳中。水生。产于南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颈长如蛇,可伸长猎取食物并在水面上呼吸。伸出的头颈不能缩入龟壳,而是弯向一侧,蜷入肩甲壳的折子中。

蛇颈龟拥有长颈和粗糙不平的龟壳,尤其是年幼的品种。体形尺寸30厘米左右。这种龟的背壳有强壮的龙骨,头部附近有黑或黄色斑点。雌龟比雄龟大。雄龟腹甲中央凹陷,肛盾缺刻较深,尾长,泄殖腔孔距背甲较远;雌龟腹甲平坦。

扩展资料:

蛇颈龟以特长的颈部而得名。完全肉食性且喜爱活饵。这是一种很容易驯养的龟类。只要饲养1-2个月就能够认得主人。同时它们也很健壮,抗病力强,极适合初学者饲养。

长颈龟是完全水栖性的龟类,连冬眠或交配都是在水中完成。只有雌龟在产卵时才会上岸。如遇到旱灾河水干涸时, 它们会钻入土中夏眠直到雨季来临。蛇颈龟以蚊虫、蚯蚓等小动物为食,生活在浅水中,偶尔爬上陆地。到干旱季节,便躲在池塘的泥里休眠,直到雨季的来临。吃掉大量蚊子的幼虫,因而是对人们非常有用的动物。

长颈龟有群居的特性。约7-10年才算成熟。寿命较短,约在30年左右,雌龟大于雄龟,每窝可下7-24颗蛋,约180天孵化。

蛇颈龟始见于侏罗纪,现代尚有生存。现生种类只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侧颈龟,有马达加斯加大头侧颈龟盔侧颈龟亚马孙大头侧颈龟等好多品种。泽龟中的侧颈龟类是龟类中较独特也较为接近史前祖先的龟类,它们的头部无法缩入龟壳中,只能侧弯贴着前肢。有趣的是,北美地区虽然龟类众多,却没有侧颈龟分布,反而是中南美洲和澳洲比较多。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蛇颈龟

百度百科--阿根廷蛇颈龟

西带龙百科?

西部龙,距今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的大型恐龙。

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谢谢邀请,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甚至比“现知所有”的史前恐龙都要大。这里所谓的“大”是从综合考量。

蓝鲸属须鲸科,目前可确定有三个亚种,分别是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侏儒蓝鲸、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北蓝鲸和南极海周边的南蓝鲸,其中南蓝鲸体型最大。蓝鲸一般被认为是现存最大的(单体)动物,并且,它们还被认为可能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动物。

那我们就来看看蓝鲸有多大,即使是体型最小的侏儒蓝鲸,平均体长也达20米左右。所幸,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广袤的就是大洋,它们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起自己沉重的体重,而可以自在的在海中巡游。

迄今最大的蓝鲸记录是一头体长33.5米的雌性蓝鲸,是二十世纪初在南乔治亚岛屿附近捕获的,据估算体重将近240吨,因为不是正式科考记录,因此数据存疑。可靠性最高的最大个体记录是1938年在南极海捕获的一头雌性蓝鲸,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精确测量其身长为29.9米,重达177吨。无论是体长还是体重,蓝鲸都无愧于现存最“大”的动物。

蓝鲸身形蜿蜒优雅,雌性体型大于雄性,它们得平均体长达25米,体重近150吨,这相当于30头大象的总和。蓝鲸的心脏重达180公斤,主动脉直径超过23厘米(图片上部两根,更粗的是静脉),可以爬过一个幼儿。

蓝鲸的体型和古生物相比如何呢?

鱼龙被认为曾是体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最大的鱼龙是生活在晚三叠纪的西卡尼萨斯特鱼龙,根据复原化石推测其体长达20米,体重超过50吨,不过这体型和蓝鲸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最大的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阿根廷龙,根据较为完整的化石推断,成年阿根廷龙体长可达35米,体重接近100吨,综合看体型和蓝鲸仍有差距。

瑞氏普尔塔龙也是比肩阿根廷龙的超大恐龙,也许体长超过蓝鲸,但体重还是没法比。至于可能是最大飞行动物的风神翼龙、可能是最大鸟类的桑氏伪齿鸟、纳玛象、非洲象、棘龙,站在蓝鲸跟前都算小个子。看看背景的波音737-900飞机,你对蓝鲸的大小可能就有些概念了。

也有人提出,易碎双腔龙比阿根廷龙更加巨大,但是仅有的化石标本(而且是仅有一块骨骼)AMNH5777,由于所在的地层为容易受到侵蚀的泥岩,因此非常不稳定。在1878年,还没有完善的化石保存和加固技术,之后不久就破碎遗失了。由于化石已经遗失,并且其有效性在学界也存在着很大的质疑(不要相信百度百科)。

即使易碎双腔龙的体长如估算的58米左右,臀高9.25米,体重也只有约120吨,只是身体比较细长罢了,和蓝鲸还是没法比。而在之后一个半世纪中,人们再也没有找到更多易碎双腔龙的化石,因此很多人质疑这种巨无霸的真实性。

陆生恐龙需要稳定的身体结构和结实的骨骼支撑身体,因为没有海水浮力的支持,受到重力的影响就更大。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体型,使得陆生生物体型极限远不如水生生物。人类只能通过化石去了解古生物,理论上有可能存在过体型接近甚至超过蓝鲸的物种,但就现有的资料看来,蓝鲸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