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红楼梦大百科全书,生的儿子是嫡出还是庶出.

admin2023-11-25网络热点19 ℃0 评论

红楼梦大百科全书,生的儿子是嫡出还是庶出?

第一,要纠正题主一个错误,古代的正妻叫做“元配”,而不是“原配”。

元,是“头、首、始、大”的意思。原,是“最初的;开始的”。看起来好像一个意思,其实大有不同。原配虽然可能是古代某男第一个女人,但不一定是正妻。只有元配才是正妻之意。《红楼梦》里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是袭人,后来被贾宝玉收房,做了他第一个女人,可以称得上原配。但袭人不是妻,更不是妾,她的地位连妾都不如,叫做“通房丫头”,白天做保姆,晚上陪睡。

而“元配”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像贾二爷这样的身份,只有薛宝钗才称得上是门当户对的元配,虽然他俩可能连夫妻生活都木有过,贾二爷就出家当和尚了。

第二,关于古代妻子“断弦”与“续弦”的来历。

古代称呼夫妻关系,不像现代人这样直白粗俗,什么老公老婆我爱你,而是非常委婉,常常比喻为“琴瑟”,源于春秋时代著名音乐家俞伯牙的故事,说当年老俞经常用琴和他妻子的瑟一起合奏表演,后来妻子生病了,老俞就独奏给妻子听,有一次正弹着,弦断了,再看妻子,已经咽了气。所以“断弦”就比喻为丧妻。

再说“续弦”的来历,还是俞伯牙的故事,说老俞丧妻后,无心弹琴,一直让弦断着。直到后来某天,有人找老俞去相亲,结果老俞看到那个姑娘眉清目秀,竟一见钟情。那个姑娘毕竟还没嫁过人,当然要和俞伯牙这个二婚男谈条件,说你弹一首曲子我听,满意了就嫁,色迷了心的老俞于是一路马拉松跑回家,将断了弦的琴拿出来,换了新弦,扛着它又一路马拉松跑姑娘家去,到底是音乐家的手法不凡,一曲就征服了姑娘的心,于是就将丧妻再娶称为“续弦”。

第三,关于“元配”、“继室”、“续弦”、“填房”的区别。

古代人的婚姻制度,实在太重要了,别的不说,关于妻子的各种称谓就很多,大房称元配,二房称良配,三房称淑配,四房称德配。当然,现代人的婚姻也重要,但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古代婚姻礼仪繁琐,因为与本题无关,不提。古代人关于“元配”、“继室”“续弦”、“填房”,这几个称谓还是有所区别。首先,“继室”“续弦”都是针对正妻、也就是元配而言的,如果妾去世了,没有续弦的说法。哪怕再去娶妾也行,但不能以续弦为借口。其次,“继室”“续弦”可以是新娶,也可以将妾扶正。但称作“填房”的,基本都是年轻寡妇或者大龄女青年,不一定门当户对。再次,元配的地位很重要,总会排在继室前面,哪怕男主人挂了,元配也会葬在男主人的左边,继室只能葬在男主人右边,古代左边为大。

第四,补充一点,古代将妾扶正做继室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她的身份是妾,就意味着她和男主人门不当户不对,古代人很讲究门当户对,等级森严,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子,人家男的是一科级干部,那么,你可能就是妾的命,再怎么也轮不到你来当正妻。

第三,关于嫡、庶的问题。

嫡子一般适用于正妻,也就是元配之子。其他妻子的孩子都是庶出。但是有一种可能,正妻无子,哪怕她没死,还活着,妾的最大孩子也可以称为嫡子,也可称为嫡长子。古人关于嫡、庶的重点,主要是继承权的问题。古代的继承顺序主要有两大原则: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也就是说,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家业,其他的儿子只能跟着嫡长子混。

排位顺序如下图:

如果嫡长子挂了。第2继承人是嫡长孙。第3继承人是嫡幼子。第4继承人是庶长子。第5继承人是庶幼子。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成为嫡长子,有多么多么重要?难怪古代皇室中会发生各种暗杀事件,都是想干掉排在自己继承顺序之前的人,让自己排第一。麻烦就麻烦在古代皇帝生的娃太多了,如果某娃排在10名之外,他继承皇室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因为他要干掉的人不仅包括他兄弟,还要包括兄弟的娃,有的兄弟还不止一二个娃,这个暗杀名单将会很长很长,想想头都大了,只好埋头腐败。

毕大费/文

如果从四大名著中去掉水浒传?

四大名著唯一不能去掉的恰恰是《水浒传》,这部书承上启下,可谓章回小说的祖师爷。没有《水浒传》,恐怕就没有后来的《西游记》、《红楼梦》。因而,假如一定要把《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去掉,那就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够取代它的位置,甚至,咱们也许就看不到如此精彩的“四大名著”了。

《水浒传》的作用无可替代,别试图去掉而以《金瓶梅》、《聊斋志异》,甚至《儒林外史》这类低几个档次的小说来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章回小说始于《水浒传》

现在所定义的“章回小说”,说是古代说书人因做扣子,每天讲一段,然后形成了章回小说。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大错,但远远还没有到“章回小说”的时代。又说罗贯中开启了“章回小说”先河,《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小说。这个说法,那就错大了。

《三国演义》肯定是章回小说,但是,这是清朝时期的事情,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明末清初时修订罗贯中原著时,才以“章回”划分故事段子。罗贯中的原著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先是以“则”划分故事段落,每一则一个单标题,讲一个故事。毛纶、毛宗岗父子大概是参考了《水浒传》,把两则故事合为一段,以对仗“回目”做小标题。

在此之前,《水浒传》是第一个以“回目”做章节的,一回书讲两个故事,每个故事一个小标题,合成对仗回目。再从《水浒传》往上看,归于罗贯中名下的所有小说,都是单标题,都没写成“第x回”。

《水浒传》之后,小说家依然不太乐意以“回目”的样式作书,《金瓶梅》、《西游记》采用的是回目,而如《封神演义》、《三言两拍》等等小说,依然沿用的是罗贯中的模式。至清代时,章回小说这种特殊的文本结构模式才为大多数作书家所采用。

“章回小说”必定有“回”,施耐庵为何以“回”划分章节,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涉及到朱元璋家的宗教信仰。这个问题与主题不太有关,搁下不讲。

总而言之,《水浒传》是“章回小说”的祖宗,《三国演义》都跟着改了过来,就别说《西游记》、《红楼梦》了。如此开创古典小说先河的巨著,谁能取而代之?

施耐庵究竟是哪朝人

这两部书的作者究竟是谁,恐怕是一个永远的谜,咱们不妨沿用旧说,姑且把著作权分别归于施耐庵、吴承恩吧。

从小说中考证,施耐庵应当是元代末期至明嘉靖初期人,至少活到了朱棣死后,朱高炽做皇帝的时代。现在所说的“施耐庵”,纯属民国时期袁吉人的造假。袁吉人先伪造了一个施耐庵的邻居“王道生”,以“王道生”之名伪造了一个施耐庵墓志。墓志通篇造假,一眼就能看破。但遗憾的是,这个假得不能再假的墓志,却被学界奉为圭臬,以此断定施耐庵就是兴化村老施彦端。

在此,结合本题目,说一点施耐庵墓志最假的常识性错误。上文讲到,《三国演义》是清代才有的书名,明嘉靖元年所刊的壬午本,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有明一代几乎都是这个书名的微调,根本就没有《三国演义》。但是,“施耐庵墓志”却说:

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信奉这个墓志,一定要把施耐庵说成是施彦端的学者,为何不稍微动下脑筋,你们给《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如何冠名?施耐庵写过《水浒传》吗?“即水浒”,难道不是袁吉人之后的再度造假?

“施耐庵”不仅霸占了罗贯中的著作,还穿越到清朝,抢夺了毛纶、毛宗岗父子的编辑权。你们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那么,《三国演义》开篇词为何是杨慎的《临江仙》呢?这么常识性的知识,为何哪些学富五车的学者视而不见呢?

说了这么多,其目的是要讲清楚《水浒传》是《西游记》、《红楼梦》的祖师爷,假如施耐庵被弄成了清朝人,《水浒传》开辟章回小说先河的说法就荡然无存了。施耐庵也做不成吴承恩的隔空师父,《红楼梦》所继承的也只能是《西游记》了。

如此,施耐庵的《水浒传》当真可以从四大名著中拿掉。因为,《水浒传》中隐藏着极为准确的明朝终极预言。如果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那就是清朝人预言明朝灭亡,岂不成了马后炮?

三大名著全部隐藏了明朝历史

《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都隐藏着与明史高度一致的真相。甚至,有些细节还可以作为勘误正史的补充材料。当然,小说家言是不能当做历史史料的,但作为阅读爱好者,却可以从中读到更多的知识。

这三大名著不仅都写的是明朝的事,而且,在结构上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其中的关联甚多,需要以一部书的篇幅才能讲得清楚。因此,我以我的阅读认知,简要的讲几个大的方面。

其一,开篇。《水浒传》“引首”中,以“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引领,说的是河图洛书之数。然后,是北宋哲学家术数家邵雍的一首七律(尾联作了改动)。《西游记》则以邵雍五绝《清夜吟》,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

《西游记》第一回引述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点,以总括全篇。《红楼梦》则以女娲补天引出“石头记”,两部书都是以石头开局讲故事。这样“雷同”的写法,误导了很多读者,把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也说成是女娲补天石。

这三大名著都是以道家神话开篇,而且,后面的两部书都深受《水浒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影响,各自写了自家的天罡地煞。《西游记》中有三十六般变化和七十二般变化,孙悟空的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其实也是三十六天罡数。

其二,结构。《红楼梦》更是点化了《水浒传》误走妖魔的故事,以太虚幻境模仿伏魔之殿,九天薄命司的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十二金钗,恰是三十六天罡。洪太尉在伏魔大殿中见到的石碣,正面刻着天书符箓,背面却只有“遇洪而开”四个字,这就说明,当时的石碣上只有三十六天罡。

道家神话传说中,三十六天罡下界,才与七十二地煞联手降妖除魔。因而,在《水浒传》大结局时,石碣正面背面都刻着字,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大聚义。《红楼梦》虽然只有八十回原著,但脂砚斋明确预告,这部书的最后有一个情榜,总共也是一百单八人上榜。九天薄命司三十天罡,加上故事中出现的七十二地煞,其结构模式就是《水浒传》的翻版。

《西游记》以如来佛祖纵魔闹天宫开篇,最终也是列了一个佛家神仙榜,五圣成真,大团圆结局。

其三,隐喻。《水浒传》隐写的是明朝的事,开篇故事中所写的赵匡胤出世,其实是为了隐藏朱元璋诞生。《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出生之前,他的母亲陈氏做梦,梦见在屋南打麦场遇到一个黄冠神仙,这个神仙送给她一粒白色香丸,陈氏吞下后,“口有余香”。第二天,朱元璋出生。

朱洪武降世后,乡邻看见他家起火,便纷纷来救,到了朱家,却发现是朱元璋“红光满天”。

《水浒传》多次写到“打麦场”,书中的好汉就是爱放火。《红楼梦》中的“天香楼”、“冷香丸”也出自这里,恐怕是深受施耐庵影响,《水浒传》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红楼梦》的作者应当深知其深意。

《红楼梦》中的“走水”,然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也是一把大火焚烧了靖江王府。……

《西游记》受“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启发,以“大觉金仙”暗藏了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隐写的是宋徽宗革佛历史,在“革佛诏”中,“佛改大觉金仙”,菩提老祖其实就是如来佛祖。

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起名,其实与《水浒传》中王婆骂郓哥“猢狲”是一个意思,说的是明朝建立于猴年。《红楼梦》中的“树倒猢狲散”,则说的是明朝建立于猴年,也亡于猴年。

除了这几个大的方面而外,《西游记》、《红楼梦》借鉴《水浒传》,以大量的谶语、灯谜为隐语,暗藏着历史人物和历史真相。这些隐写细节极多,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解读,在此便不再罗列。

简单讲这几个大的方面,似乎完全可以证实三部大书隐藏的是一个寓意,都是以明朝为背景,对皇帝制度的反思与反抗。这样的深刻寓意,才成就了三大名著,而这样深刻的思想,施耐庵是开山祖师。

施耐庵时后来两大名著的祖师爷,《水浒传》谁敢取而代之?

《水浒传》不能动,《西游记》、《红楼梦》也动不了,这两部著作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深度举全世界小说而无可望其项背。那么,《三国演义》能被取代吗?更不能,假如没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中很多寓意也就没有依托了。

比如,“青龙偃月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首创,施耐庵以此隐藏了明朝灭亡的大预言。

所以,我十分敬佩当年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先生们,把这四部巨著同时出版,四大名著光耀世界文明之巅,所有的小说都无法替代他们。

红楼梦大百科全书,生的儿子是嫡出还是庶出.

你觉得红楼梦哪里好?

《红楼梦》哪里好?这个问题有点大,说哪里都好有些过分,但是说不胜枚举决不是夸张。下面蜻蜓点水地点其五个方面。 一、《红楼梦》主题具有广泛而且深刻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二、《红楼梦》思想的先进性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十九世纪的恋爱,所造成的还是宝玉,不过他的姓名不是贾宝玉而已。也就是说,描写自由恋爱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先行了一百多年。 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在阶级社会里,人是分为阶级的。人们免不掉所属的阶级性,实乃必然。乌进孝交租告诉我们,贾府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剥削,靠剥削广大农民的血汗生活。这边贾府享不尽荣华富贵,那边像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农民作牛作马一年到头却衣食无着落。刘姥姥将贾府与整个社会联结起来,使小说具有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让我们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有更深的认识。 不管是不是有意识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样先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都有所体现。农村、农具、村姑二丫头,给贾宝玉上了一课;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和编花篮的艺术性绝不亚于林黛玉做的香囊玉穗和宝钗袭人绣的鸳鸯肚兜。 三、《红楼梦》开了人情小说之先河 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展示着人性的善良。二进荣国府带了很多新鲜的瓜果蔬菜来孝敬她们尝鲜。三进荣国府时贾府家败人亡,凤姐也病得奄奄一息。刘姥姥接受凤姐托孤。关键时毅然出手救走巧姐。她和那些知书达理,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读书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红楼梦》因为写实,反成新鲜 《红楼梦》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各种猜测愈出愈奇。其实宝王之出家,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只能如此;以及续作,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批评家责怪没见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大肆否定续作是不公平的。 《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 看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大量的心理描写,什么意识流,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什么诺贝尔奖统统都是步其后尘。

五、写作技巧高超 可以说凡是写小说的高明技巧,他都有。更有别人没有的。比如写人物,全书有名的人物就有几百个,往往三言两语就写活一个人物,人物之间绝无雷同。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人,《红楼梦》做到了。

有哪些书在你心目中的评价是最高的?

这个技术引领、理财迫切的年代,如果我推荐的是文学书,会不会被鄙夷不合潮流?

只是,你的心中,除了对财务自由的渴盼,一直支撑着你,让你能够忍受这日常的琐碎、平庸和无奈的那个支柱,是什么呢?

小沈阳说过:人的一生就是无数次的睁眼和闭眼,闭上眼再睁开一天就过去了,闭上眼睁不开,一辈子就过去了。

对我来说,文学存在的意义,便是在现实与思考间、个人与历史间,构筑起一座温情的桥梁,文学是通往人类情感世界的密码。

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战乱,历史书里,它是冷的,但在小说里,它是活的,暖的。

这就是文学。整个人类的心灵其实是一代代文学作品支撑下来的。

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年纪稍长,喜欢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

再后来,最受震撼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阅读真的很重要,当你打开一本好书,你就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不是有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阅读过程中那些亮闪闪的光,总会让你荡气回肠——

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 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 把它们凑合在一起, 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

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

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 而不想把它修补好。

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飘》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生活在别处》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生活在别处》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百年孤独》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百年孤独》

假如你拥有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

《红楼梦》也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的故事纯属虚构。宝鉴就是宝镜,用来治邪思妄动之症,不可照正面,只可照背面。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以假为真,这是作者骂世讽世之语,耐人深思。

镜子背面是骷髅,正面是美女,在贾瑞看来是王熙凤。寓意是美人与骷髅一体两面。叫他只照反面,病就可好;若照正面即死。这是在告诉贾瑞:凤姐是个魔鬼,她用假像欺骗你,要致你于死;你不要被她蒙蔽,断了她立即好病。风月宝鉴专戒男人妄动风月之情,不要为色所迷。若贾瑞悟得此意,病自可愈。其实风月宝鉴要透过美人的形式,看到肉欲享乐的实质就是灾难与灭亡。迷恋美女,纵情声色,只能败家丧命;拒绝肉欲享乐,方可保生济世。

跛足道人心怀好意,再三叮嘱贾瑞不要照正面。贾瑞照得反面骷髅,他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认为是跛足道人害他。把镜子正过来,见王熙凤在招唤他,这让贾瑞很是着迷。人的弱点之一,是难以抗拒眼前的诱惑。尤其是这诱惑为自己所梦寐以求的。如果贾瑞不贪色,或有反思,也许不至于送命。贾瑞在最后的时间里,还把风月宝镜里的影像当成凤姐,一次一次地进入,温柔地杀死自己。

贾瑞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而且爱得死心塌地。贾瑞明知道王熙凤的厉害,他竟敢色胆包天去打凤辣子的主意。贾瑞甚至声称死了都愿意!人性当中有一种东西简直无法解释,情爱中的悲哀是人性中最无奈的部分。贾瑞不自量力,在被凤姐整治之后,还不接受教训,仍旧厚着脸皮去骚扰凤姐,招致凤姐狠毒地对待他。贾瑞走火入魔,淫心不改,当他病入膏肓时,跛足道人帮他,他却不遵医嘱,把自己送上黄泉路。如果我们抱有一种担待和包容。理解贾瑞的情欲。只能会心地一笑。

王熙凤是个美女,也有蛇蝎般的心肠。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出自王熙凤之口,殊不知,反过来站在贾瑞的立场,更适用于她自己。王熙凤用虚伪的微笑和花言巧语引诱他,让他心甘情愿地一次次往火坑里跳。贾瑞很可怜,他对凤姐一片痴心,他不认为凤姐会耍他。凤姐利用了贾瑞的痴心,使他屡遭整治却屡教不改。王熙凤以整治别人为乐,毫无恻隐之心,真是最毒不过妇人心。更狠毒的是,贾瑞病危之际,贾代儒求助二两人参,王熙凤见死不救。那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美女,在贾瑞眼里变成王熙凤。

《红楼梦》里每当某个人生处于最迷茫的时刻,就会有道士或和尚出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都有残缺。那残缺代表他们经过人世间的沧桑,受过磨难,所以他们修道成功了,他们有痛苦,才知道宽容。才知道悲悯。作者一片苦心。当我们与作者和跛足、癞头一起俯视整个世界,我们会有无限的感慨。一旦抛开书,我们也会成为故事里的人,同样看不清世界,没有思考和领悟。

贾瑞对凤姐发生欲望,这欲望本能,超乎自控能力。贾瑞的灵魂处在完全蒙昧状态,对性本能没有丝毫的约束。在成熟男人眼里贾瑞是可笑的,但是人性中有些无法解释,情爱中的悲哀是人性中最无奈的部分,从合理的角度解释不清人性的迷失。为了这无奈的情欲,被人摆布、侮辱、搭上性命,其实非常悲惨。

贾瑞是被他的痴情折磨而死。他死在自己情欲的火焰中。贾瑞为痴迷情爱付出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享受过爱情。如果我们都抱有一种担待和包容。就不难理解贾瑞的情欲。作者对贾瑞似乎也怀着一种悲悯之心。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