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网络热点/ 正文

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引关注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可回收火箭赛道

admin2024-08-13网络热点1 ℃0 评论

日前,“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顺利升空入轨,标志着我国向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迈出重要一步。按照规划,到2025年,“千帆星座”将完成一期648颗卫星的部署,初步构建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千帆星座”外,我国还有中国星网打造的“GW星座”以及“鸿鹄-3”星座两大“万星星座”计划等待腾空。对此,华泰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发射低轨卫星数量将大幅上升,参考星链的发星节奏,2025年我国或将发射超过一千颗低轨卫星。

在卫星发射大幅增长的同时,如何降低发射成本引发关注。而发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被视为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高卫星发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按照可回收的标准来制造火箭的。”王兴表示,“这意味着,火箭回收技术作为产业核心环节或将出现显著突破。”

火箭回收技术有望明年实现商用

对标马斯克spaceX火箭项目,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研发,以降低发射成本和提高发射效率。

在政策端,多地已发布相关文件支持火箭回收技术发展。今年1月份,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的通知,提出力争三年内完成百公里级亚轨道火箭回收飞行验证,五年内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上海市以及成都市此前亦发布相关行动计划及规划,支持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在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深蓝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蓝箭航天等企业正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方面持续发力。

“预计在今年9月份,我们的一子级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即将测试。”深蓝航天副总经理郑泽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该试验是中国首个可回收入轨火箭的一子级的高空VTVL试验。

据深蓝航天透露,可回收火箭“星云—1”预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发射入轨并回收。

“我国火箭回收业务虽然仍处于0到1的发展阶段,但已经非常接近1了。”郑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的技术和工程攻关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工程验证阶段,并将在明年全面开启商用,从前期投入和技术积累阶段迈向商业转化和投资收获期。未来,深蓝航天火箭回收业务能够使卫星发射的成本降至现有成本的1/3。

多家上市公司着手布局

围绕着火箭回收相关业务,部分上市公司已有相关产品布局。豪能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参股公司航天神坤为“双曲线二号”配套结构件产品。此前,星际荣耀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

谈及星际荣耀双曲线验证火箭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广联航空表示公司为其配套供应商,参与多个型号的研发任务,为其提供航天零部件等配套服务。

火箭回收相关业务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等业务正在推进。泰胜风能表示,公司与由控股股东参投的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火箭箭体结构、贮箱产品,及火箭发射、回收设施等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新型技术和应用方面展开全面深度合作。

观典防务(维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经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专业团队进行可回收火箭相关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更多相关产业正在等待火箭回收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超捷股份表示,火箭箭体结构件可回收部件修复属于公司商业航天业务方向之一,公司箭体结构件制造相关技术可以应用于火箭可回收部件修复。

星网宇达亦表示,在火箭发射回收领域,相关的遥测控数据以及现场视频都可以通过卫星通信进行传输,因此公司的技术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关联应用。

深蓝航天常务副总裁赵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火箭回收业务能够大幅降低天地运输成本、提升火箭发射密度,会促进一批以前不具备商业化条件的上下游产业大规模涌现,从而将下游应用不断拓展至太空旅游、空间站建设、星际运输等诸多方面,不断拉动上游研发、材料、制造等链条升级,带动国内万亿元量级航天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