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游戏/ 正文

李多奎人物百科全书图片,京剧中为何有男的去演老旦.

admin2023-11-25游戏23 ℃0 评论

李多奎人物百科全书图片,京剧中为何有男的去演老旦?

从最早来说,京剧舞台上没有女演员,都是男的。大姑娘也好,小媳妇也罢,老太太也算上,都是男的扮演。为嘛?因为旧时候,女人得深居简出,看戏都不成,更别说演戏了。但是,一出戏总不能都是一群大老爷们演吧,所以就得有人做出牺牲,去扮演女人,最早就是临时客串,但之后就形成了固定的行当,也有专门适合旦角人去扮演,行话叫“工”。

京剧舞台上,有生旦净丑,其中旦指的就是女性人物,又按照年龄来分成青衣、花旦、老旦。老旦主要是饰演年纪较大的女性,与其他旦角不同,老旦的发声是用大嗓本音。

最早时,一般老旦是由老生演员跨行演,但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专门演老旦的演员。像同光十三绝里的郝兰田、刘赶三,就都是老旦,也都是男性扮演。再到后来,李多奎集众家之长,创立李派老旦,龚云甫创立龚派老旦,这二位也都是男性。

不仅是老旦,青衣、花旦、花衫等行当,最早也都是男性扮演,像四大名旦,就都是男性。

而随着时代变迁,女性地位提高,京剧舞台上就出现了女性演员,这时,男人们也逐渐把本该女性演的角色还给了她们。

如今,京剧舞台上的男旦,不管是青衣花旦还是老旦,都已经是凤毛麟角,好的男旦更是少之又少。如今老旦行当,很少有男老旦出现,专业的演员几乎没有,大家熟知的贾怀胤是票友下海,后拜在李鸣岩门下。

男旦艺术,本身是戏曲进化史上独特的东西,其实应该被我们保留传承下来。

李多奎人物百科全书图片,京剧中为何有男的去演老旦.

京剧代表角色?

生旦净末丑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以包公为主角的京剧有哪些?

感谢好友史海钓客的邀请,我是新霁。

从元朝开始,戏曲舞台上就出现了包公的形象,一提起包公那可真是妇孺皆知呀,深受百姓喜爱许多京剧名角儿都演过包拯,比如高庆奎先生、周信芳先生等也擅长演包拯,京剧包公戏除了以包拯为主角演绎故事外,比如《铡美案》《赤桑镇》等,还有不少戏是靠他压台才能完成演出,比如《乌盆记》《钓金龟》等,统称包公戏,下面我把以包公为主角的剧目全写下来仅供参考:

先来看几幅大师们的包公剧照

金少山大师的包拯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的包拯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李如春先生的包拯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郝寿臣大师的阎罗王、 高庆奎先生的包拯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周信芳大师也擅长演包公的,可是我没有找到他的剧照,南北包公的扮相不一样,每位大师塑造包公形象也是不一样,这就是看京剧的乐趣。

《铡美案》

陈世美进京赶考,一去便没了音讯,妻子秦香莲在公婆去世后带着一双儿女英哥、冬妹进京寻夫,听人说陈世美当了驸马,母子三人到驸马府认亲,陈世美不认他们,秦香莲到丞相王延龄那里状告陈世美停妻再娶,王延龄让秦香莲第二天和他一起到驸马府给陈世美祝寿时,弹唱曲子打动陈世美,让他悬崖勒马,夫妻相认。在王延龄的劝说下陈世美还是不认秦香莲,王延龄去找包拯了,陈世美派韩琪去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下手放了她们自刎,包拯得知此事请陈世美到开封府,让他回心转意,陈世美狡辩,包拯找来秦香莲对质,陈世美再次狡猾强辩,包拯定陈世美停妻再娶,杀妻灭子之罪,要铡了他,公主和太后赶到,阻止包拯行刑,太后劝说秦香莲夫妻重圆是不可能的,抢走英哥、冬妹,逼她撤诉,让包拯放了陈世美,包拯抢回英哥、冬妹,两难之下拿出银子给秦香莲让她回家好好教子,秦香莲骂包拯官官相护,包拯不顾一切,摘下乌纱帽,铡了陈世美。

京剧《铡美案》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传统老戏,金少山大师和裘盛戎大师演的最著名。

《打銮驾》

陈州干旱三年,皇帝派庞太师的儿子、庞贵妃的哥哥庞昱前去发放赈灾款和皇粮,陈州百姓到包拯面前状告庞昱贪污灾款、克扣皇粮、强抢民女、霸占良田等罪行,包拯找来庞太师告诉他庞昱的所作所为,庞太师无动于衷,训斥告状百姓,包拯让这些百姓殴打庞太师,庞太师被打之事被赵斌上奏皇帝,皇帝招包拯上殿问话,包拯说出陈州之事,八贤王赞扬包拯,谏言皇帝派包拯去查办庞昱私扣皇粮、赈灾款之事。皇帝下旨让包拯去陈州调查庞昱并且放粮。庞太师进宫告诉庞贵妃包拯要去陈州调查庞昱,庞贵妃到太后哪里借了銮驾,摆驾御街挡住包拯的去路,包拯来到御街见到銮驾,恭敬回避选择转道,包拯走哪儿銮驾就挡哪儿,三番两次这样,包拯来到銮驾跪迎,庞贵妃却说他不让道还撞道有不敬之罪要打包拯一行人。庞贵妃的挡道诡计被包拯识破,包拯愤怒壮起胆子打了銮驾。庞贵妃受到惊吓跑到皇帝面前哭诉,皇帝要斩包拯,王延龄让人去请八贤王,八贤王来到金殿让皇帝赦免包拯,派包拯第二次去陈州放粮。

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这么好看的戏,现在不演了,真可惜,民间不是有句歇后语“包公打銮驾——公事公办”嘛,后面紧接着是《铡包勉》的故事了

《铡包勉》

包拯奉旨去往陈州放粮,首相王延龄、司马赵斌和大太监陈琳同去长亭为他饯行。包拯的侄子包勉原来是萧山县知县,因为守不住清贫,贪污十万银子被人参奏弃官回家,他受母亲吴妙贞之托来长亭为叔叔饯行,想顺便向包拯要个官做做,结果把自己贪赃枉法的事情告诉了赵斌,赵斌本就不甘心来为包拯饯行,故意当着众人面说出此事,包拯刚正不阿,依法处置,要铡包勉,包勉求赵斌、王延龄和陈琳说情,三人求包拯不要铡包勉,包拯不听,赵斌讽刺包拯,铡了包勉谁替包家赚银子,包拯愤怒,铡了包勉,以正国法,写下家书,让王朝送给嫂娘吴妙贞后,怒斥完赵斌,放粮去了。

裘盛戎大师、朱锦华先生,海派包公李如春先生的代表作,后面的故事就是《赤桑镇》了。

《赤桑镇》

包拯铡死包勉后,王朝带着书信来到包家交给吴妙贞,吴妙贞读完信,伤心不已,埋怨包拯不顾叔侄之情把儿子给铡了,来到赤桑镇找包拯偿命,大骂他忘恩负义,包拯恭恭敬敬地劝说嫂娘,她的养育之恩,自己没有忘记,但是包勉贪赃枉法,国法难容,他不可徇私枉法,希望嫂娘宽恕,包拯承诺奉养孝敬吴妙贞,等她百年之后会为她披麻戴孝,吴妙贞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理解了包拯,用酒水勉励包拯为百姓去私为公是理所应当的,与包拯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京剧《赤桑镇》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和李多奎大师的代表作,两人的对唱非常经典。

《遇皇后·打龙袍》

包拯奉旨到陈州放完粮,回京时在天齐庙遇见李妃喊冤告状,向包拯诉说狸猫换太子之事,包拯见这老妇人拿出黄绫诗帕,认定她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决定带她回朝伸冤,回朝后借着元宵节请皇帝观赏花灯时,特意让灯官报灯名讲“雷打张继保的故事”,暗指皇帝不孝,讽谏皇帝查明“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老太监陈琳对皇帝说出真相,皇帝赦免包拯,斩了郭槐,亲自迎接李太后还朝,李太后责备皇帝,命令包拯代替她打皇帝,包拯不好施行想到让皇帝脱下龙袍,打龙袍就算是打皇帝了,既保留了皇帝的颜面,也让李太后消了气。

京剧《遇皇后·打龙袍》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最早是何桂山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姜妙香大师、裘盛戎大师、李多奎大师、萧长华大师等的代表作了,这出戏里各个行当都有传世名段,相当经典。

《探阴山》

柳自芳的女儿柳金蝉自幼与表兄颜查散订亲,颜查散来柳家催婚,被柳自芳以他没有取得功名为由拒绝,柳金蝉和颜查散互相爱慕,柳金蝉让丫鬟把她的双凤钗的其中一支送给颜查散,以表心迹。元宵佳节,柳金蝉来到御街观灯被屠夫李保杀死在喜鹊桥边,颜查散和仆人路过发现柳金蝉已经身亡,衙役把颜查散当凶手抓捕了,知县江万里因为颜查散有一支凤钗,凤钗成对,判其死罪,处以绞刑。颜查散母亲到开封府告状,包拯带着王朝、马汉下到阴间查案,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为了救外甥篡改了柳金蝉的生死簿,被油流鬼看见,柳金蝉的鬼魂被安排到阴桥下受罪。包拯来到阴间阎罗王亲自迎接,查看生死簿时,看到柳金蝉是被颜查散勒死的。觉得可疑要到望乡台找柳金蝉,判官为了不让包拯找到柳金蝉,让油流鬼把她藏在阴山,包拯不见柳金蝉想到在阴山,赶到阴山,油流鬼告诉他判官是李保的舅舅,改了生死簿,包拯到阎罗王面前控诉判官张洪,找油流鬼对质,真相大白,阎罗王把判官张洪交给包拯处置,包拯铡了判官,让柳金蝉、颜查散二人还阳结为夫妻。

京剧《探阴山》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这出戏最早是刘永春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

《智斩鲁斋郎》

这出戏很特别,是为了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根据他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改编演出的,包拯是由高派传人李和曾先生和“净角三奎之一”的王泉奎先生饰包拯。

皇亲国戚鲁斋郎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强抢银匠李二的妻子,李二追妻到了汴梁,不知到何处找鲁斋郎,昏倒在路边被祥符县县衙吏书张珪就回家让妻子为他看病。李二与张珪相称,张珪念在都是同乡的份上愿意帮李二写状纸,可当听到是鲁斋郎抢走李二妻子的时候,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二要找包拯告状,可是包拯去江南巡视了,李二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了,张珪收留他在家中看病。清明节,张珪夫妇带着孩子扫墓归来,偶遇踏青的鲁斋郎,鲁斋郎逼着张珪献出妻子,张珪说孩子尚小需要人照顾,不愿意献妻。夜晚,鲁斋郎来到张家把玩厌了的李二妻子交给张珪用来交换张珪妻子,张珪妻子被抢走了,李二夫妻重逢,百感交集,张珪把孩子和全部家当托付给李二夫妻,自己看破红尘到云台观出家当了道士,张珪妻子刺杀鲁斋郎不成,自杀而亡。李二夫妻感激张珪的救命之恩,带着张珪的孩子到开封府喊冤告状,包拯得知这恶霸是鲁斋郎,怎能让他逍遥法外,可斩皇亲不是容易的事,包拯正在写奏折的时候,蜡烛的油滴在了折子上,包拯心生一计,把鲁斋郎写成鱼齐即,来到皇宫看到皇帝和鲁斋郎正在下棋,包拯将折子呈上,皇帝让他严明执法,包拯回到开封府在折子添上几笔,升堂审案,找来李二夫妻、张珪父子对质,鲁斋郎被正法。

这出戏和《打銮驾》一样只有音配像,现在基本上不演出了,太可惜了。

另外,海派“活包公”李如春先生有一出代表作《查御街》,只留下了6分多分钟的唱片,后来由小王桂卿先生配像,此剧已经失传,我并不知道剧情是什么,希望看过此剧的戏迷给补充一下吧。

《陈州放粮》与《打銮驾》是同一个故事,并不能算两个包公戏剧目,京剧《打銮驾》后面还有一折《铡庞昱》只有耳闻不见音像资料。

《包公辞朝》是河南曲剧的代表剧目,由康万生先生移植演出,我并没有看过京剧《包公辞朝》的全本,不知道剧情是否跟曲剧的一样所以并未把剧情写出来。

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剧和国粹?

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京剧是我国首都北京诞生的戏.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李世济在程派青衣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一种角色?

李世济是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的义女,得到了程砚秋的程派艺术传承,她在程派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继承与创新的作用,为程派艺术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世济虽然是程砚秋亲手教出来的,但是她对于程派艺术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改革了程派的唱腔,是程派唱腔更加的贴近观众。

有些人对她的改革不喜欢,觉得程砚秋已经登峰造极了,何必多此一举,把程派唱腔改的不伦不类的。但是实则不然,我认为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够登峰造极,没有创新的继承,就是在开倒车。

李世济五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十二岁被程砚秋收为义女,开始学习程派青衣。由于她天资聪慧,又十分努力,被人们誉为“小程砚秋”。

有些不喜欢李世济的人,大多数是不喜欢她把程派青衣改的太多,从而失去了程派原本的特色。但是实际上李世济要改革程派艺术,也是针对于现实社会的无奈之举。

由于历史的因素,几十年前戏曲文化遭到重创,原本特别流行的京剧,突然陷入了困境,不仅观众人数大幅度减少,而且仍旧还看京剧的观众,几乎都是老年人。

李世济深感这种情况不行,她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将中青年观众给拉回来。于是她经常到剧院调查,看看什么样的戏比较受年轻人欢迎,到民间采访,看看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戏曲。

经过了解,她发现年轻人不喜欢京剧的原因,是因为传统戏节奏太慢了,表达方式也过于含蓄,由于那个年代电影和流行乐坛也在兴起,大部分年轻人都被吸引过去了。

于是李世济决定,重编程砚秋的作品,让其在新的时代依然受到广大戏迷的追捧。此番举动,虽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非议,但是她并没有理会,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压力。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等到结果出来后,才能下结论。李世济所改编的程派艺术,尽管现在仍旧有少数人不喜欢,但是大部分人都已经接受,而且颇受好评。可见,她当年的举动并没有错。

李世济这一生,可以说一直都在为程派艺术做贡献,无论是传承创新,还是培育新人,她都在默默地,努力的发扬程派艺术,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艺术家!

寻找被遗忘的文化,更正被误解的历史,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我,每天为您推送更多、更好的回答!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