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

分类: 历史

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

曾子避席

孔子在家里和学生论道,这时候有听见有客人上门拜访,于是孔子让学生赶紧回避,然后起身迎接。门刚一打开,一位穿着长衫高帽的男子走了进来,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孔子面前给孔子弯腰敬礼,双腿并拢,作揖道:“学生来请先生大安,有问题向您求教。”孔子忙回礼让客人座下。

曾子像

曾子像

这个男的道谢之后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的垫子上,迫不及待的说:“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困扰很久了,听别人讲述你才华,特地过来求教。”说话的时候由于过于激动,手碰到了孔子的袖子。

孔子不禁皱眉,觉得此人行为举止不太严谨,不太懂礼貌。但是没有表现出来,那个男的开始讲述自己的事情,屡次打断孔子,自说自话的把自己的事情说完才看向孔子,孔子耐心的给他解释了,然后让弟子送出门。

这时候曾子来了,他请安之后也坐到了孔子身边,他是希望这样能离老师近一点,聆听教诲。孔子不希望他和刚才的客人一样,于是跟他讨论君臣之礼,君君臣臣,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行为规范。曾子一听,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走到席子外面站着:“学生先前鲁莽了,麻烦老师还要教导我。”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是一种非常礼貌的做法。臣子不能跟君主平起平坐,学生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老师教导的时候必须要恭敬的站起来聆听。

曾子拜母噬指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曾子拜母

曾子拜母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快到数九了。外面狂风凛冽,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没有发现多少粮食,米缸已经空了,他把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给床上躺着的母亲吃了,自己就只能把刷锅水囫囵喝了下去。

但是刷锅水怎么能填饱肚子,为了不让母亲听到自己肚子咕咕叫而伤心担忧,他骗母亲说要出去砍柴,想躲起来。但是母亲不让他去,外面风那么大,上山砍柴会有危险。

曾子安慰母亲说道:“娘,您在家歇着,我看外面风现在变小了。咱们家没有过冬的柴火了,趁现在天气还好,我去多打一点,然后结冰就不用出去了。”于是拿着砍刀,搓搓冻疮的手,出门了。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觉得一阵心疼,他担心是不是母亲出了什么事情,便赶紧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了礼数。于是情急之下咬烂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后回家。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亲床前说道:“娘,您以后想儿子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儿子就能感受到了,别用力咬了,儿子会心疼的。”周围人知道了,都赞叹他的孝行。

宗圣曾子政治理念

曾子参与了儒家四书之首的《大学》编纂,书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不仅至善也提倡生财。主张唯心主义,有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古语说要想明德于天下,必须要让一个国家泰兴昌盛。

曾子像

曾子像

要振兴一个国家,就必须要每一个家庭都做到和谐稳固,要想让每个家都和谐必需让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个人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高尚。从个人做起才能让这个天下明德。这个链条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

他的政治理念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至善,一个就是生财。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和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理想。通过诚心修身修养道德,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让政治和道德相互作用就是儒家的政治观点。他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描述一个大同社会。作为当政者,必须要了解民心,尊重人民,知道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不乱加赋税,用一种谨慎的态度治国,民众用一个谨慎的心做事,因此,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

“生财”讲的是做官的目的论,有的人做官是为了权利,有的人是为了敛财,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委以重用,财富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敛财的君臣就是国家的窃贼。其次当官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举才,用人唯才的,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让人才埋没,这样的小人比贪腐更可怕。

曾子受杖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曾子的小故事,在这些小故事里面都体现出了曾子的一些难能可贵的品格。首先就是孝顺,他的孝道影响了中国上下几千年,至今仍在流传。

曾子像

曾子像

曾子从小就很孝顺,并且对乡邻很礼貌。有一天曾子和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但是曾子不是特别熟练农活,父亲在前面干,他在后面干,一不小心就把瓜秧锄断了,他父亲很生气,举起手里的大棍棒就往曾子身上打去,曾子没有躲避,生生承受了。

他看见自己让父亲生气了就跪在地上,虽然自己的身体很难受,但是他没有站起来,一直坚持,却还是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赶紧整理衣冠,回到家中,恭恭敬敬的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对不起,是儿子不孝顺,让您生气了。”然后回到房间里取来琴谈给父亲听,希望父亲能够心里开心点。听到的人都说曾子很孝顺,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生气,对弟子说:“如果曾子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子来拜见孔子的时候没有见到孔子,于是惶恐不安,在门前跪着,后来孔子让他进去了。

曾子问孔子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孔子说:“你父亲用小棒子打你的时候你可以受着,但是你父亲用大棒子打你的时候,你身体已经严重受损,你就不应该受着。你以为你这样是孝顺,其实不是。你这样已经有损你父亲的名声,你陷他于不仁不义之中,这是儿子应该做的么?”曾子受教。

曾子杀人的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杀人犯,流言可畏。

曾子像

曾子像

首先是曾子家的一个邻居,听了一个目击者说他在案发现场看见一个行凶的人叫曾参,但是曾子的邻居并不知道这个曾参是同名,下意识认为是自己认识的人。邻居听完之后慌里慌张的回到家,敲开曾子家的门,当时只有曾子母亲在家。

她听到儿子杀人的消息之后并没有多惊讶,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知子莫若母,曾子的母亲知道曾子一直以来都是克己复礼的人,又是孔子的学生,和孔子出门游学,怎么可能杀人呢?于是她安之若素的织布蓑衣,斩钉截铁的回答道:“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你们一定搞错了。”

没过一会,又有一个乡邻过来了,敲开门说:“您儿子在外面杀了人,现在官府正在缉拿他。”曾子的母亲还是原话回答道:“我儿子不会杀人的。”然后还是没有停下织布的手。

但是之后,又有第三个第四个人出来了,他们紧张的跑过来高速曾子母亲:“现在外面都传开了,都在议论曾子杀人的事情。”曾母开始慌张起来了,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当时杀人是要连坐的,她母亲怕受牵连赶紧躲起来了。

--免责声明-- 《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这篇文章828la32170。

【结语】: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曾子避席有什么含义 曾子避席的故事介绍】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2170'></small><noframes id='828la32170'>

  • <tfoot id='828la32170'></tfoot>

      <legend id='828la32170'><style id='828la32170'><dir id='828la32170'><q id='828la32170'></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2170'><tr id='828la32170'><dt id='828la32170'><q id='828la32170'><span id='828la32170'><th id='828la32170'></th></span></q></dt></tr></i><div id='828la32170'><tfoot id='828la32170'></tfoot><dl id='828la32170'><fieldset id='828la32170'></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2170'></bdo><ul id='828la32170'></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