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

分类: 历史

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

咏竹 郑板桥

郑板桥和竹有不解之缘,他喜爱画竹,画竹时间长达四十年,几乎大半生都在画竹,大多数人认为他画的竹子被是史上画得最好的。

郑板桥《咏竹》图片

郑板桥《咏竹》图片

他写的《画竹诗》说的就是他四十年来从不间断地画竹子,每天都要去思考如何画竹,后来终于明白,要画好竹子,就要去繁杂的叶子、只留下清瘦的竹子枝干,画到竹子不再只是形象像竹子,而是表现出竹子独特精神的时候就成功了。

郑板桥喜欢咏竹,有好几首流传于世。他笔下的竹子是君子的代言植物,有的谦和有礼、有的舍己为人,比如《篱竹》描述的就是竹子的叶子和竹竿都是绿油油的,用竹子来当篱笆比用荆杞更好,如果正好有竹子就用竹子做篱笆吧,自己能做到就靠自己,不需要麻烦他人。

郑板桥咏竹的诗歌中最出名的是《竹石》,写竹子扎根在青山之中不肯放松,还把岩石都破开了,经历了很多的磨练仍很坚韧,不管多大的风都吹不倒竹子。赞美竹子的坚定、不为强势所动摇和弯曲,人也应该像竹子一样,不畏强权,不对生活妥协。

郑板桥爱竹爱了一辈子,自己的性格也像竹子一样强硬,有首咏竹写的就是自己七十岁仍然画竹子,竹子越是长在乱石中越是笔直,他把挺拔的竹子画得像悬崖峭壁一样笔直。晚年的郑板桥很落魄,只能靠卖画为生,即便这样他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对权贵势力弯腰和屈服。

郑板桥的竹子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但在书法和篆刻等多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的造诣更加出众,这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艺术上的地位。郑板桥的绘画作品包含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多的就是竹子,郑板桥的竹子是现在最为有名的。

郑板桥的竹子作品

郑板桥的竹子作品

梅、兰、竹、菊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画家喜爱的绘画之物,因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风格,所以被称为国画四君子。其中竹是很多人喜欢的,但是能做好的并不多,而郑板桥的竹也弥补了这项空白。

竹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就是因为竹子象征气节,竹子的气节就是清高!这对中国文人来说是最符合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支持。

郑板桥的竹子是一种另类,郑板桥对于竹子的喜爱也达到了一种境界。郑板桥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一画就是四十年。郑板桥还写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在画竹子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画竹子的一些见解,他认为画竹子要有三重境界“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郑板桥在画竹子的时候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一般不注重写神,往往注重的是写生,他认为要想画好竹子,只要你能将竹子的生画出来,那么竹子的神自然也就出来了。

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竹子,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也有很多,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我们无从考证,但是确实为郑板桥这个人物增色不少,也为郑板桥作品的由来增加了更多的故事色彩。关于郑板桥画竹的故事,有一个比较有意思。

郑板桥画竹作品

郑板桥画竹作品

李婵和郑板桥外出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知道了就给李婵送了请帖,没有给郑板桥。于是李婵就想郑板桥炫耀,郑板桥说我们一同来,那么明天一同去,我没有请帖就装扮成你的书童吧,李婵也同意了。

第二天两个人就来到了金山寺,李婵知道金山寺的大和尚叫自己来就是求自己的墨宝的,于是就到了内屋,想为大和尚留下墨宝。这时候李婵想捉弄一下郑板桥,于是就让郑板桥给自己磨墨,郑板桥笑嘻嘻的就开始了。

就在郑板桥给李婵递毛笔的时候故意将笔掉在了纸上,李婵非常生气,就说这没法写了,你来写吧。大和尚看到自己珍贵的纸竟然这样就被一个书童浪费了,真是可惜,但是面对李婵他又不好意思发火。

郑板桥说自己不会写,就画一下吧。于是就在纸上开始作画,不久以后就画好了一幅竹子,还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印章,大和尚看着竹子栩栩如生极为喜欢。当大和尚看到印章上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郑燮的时候彻底惊呆了,赶紧道歉并让小童为郑板桥上好茶。这就是郑板桥画竹的故事。

郑板桥竹石诗

众所周知,郑板桥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擅长书画,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他的一生画过梅、兰、竹、菊,其中尤以画竹、写竹最多。

郑板桥《竹石》

郑板桥《竹石》

他的那首很出名的七言绝句——《竹石》,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这首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主要描写了竹子那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高尚品格。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竹子紧紧抓住山上的坚硬岩石一刻也不松懈,体现了竹子刚劲有力的特点,而后一句对竹子破开岩石,把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的描写,更加烘托出了竹子那股不服输、不怕死的韧劲。诗的后两句通过对竹子周围恶劣环境的着重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顽强品格。竹子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风刀霜剑、严寒酷暑,经过千锤百炼,终于经受住了许多残酷的考验,使自己更加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首郑板桥竹石诗从字面意义上去看主要是描写竹子的,但其实它是借物喻人,因为作者主要是想体现自己那种不畏权贵,坚决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性格特点。竹子的特点是中空而外直,所以作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现了君子做人要内心坦坦荡荡,行为举止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首诗也有深远的引导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遇到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和屡次失败的时候,要不畏艰险、不怕失败,坦然地去面对,养成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这首郑板桥竹石诗虽然语言质朴无华,但是寓意却很深远。

郑板桥竹石图

郑板桥是清朝时侯的著名画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和其余几人的画作一起被称之为扬州画风。他的一生品质高洁,极为的喜爱画竹,代表作有在他晚年时候所作的《竹石图》。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作品·《竹石图》

郑板桥竹石图如今被收藏于深圳的博物馆之中,画作一铺开向人们展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只见画面之上一丛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翠绿色竹子生长于突兀嶙峋的高强石壁之上,向人们展示着他的顽强与坚韧。在竹石图的右上角题写着一首人们耳闻能详的五言诗,诗的内容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可以说这样的一首诗再加上画作上的一丛竹,两者之间浑然的搭配,让画作有了不一样的气势。,在这首诗的后面还有着关于郑板桥的署名以及他的印章。从这些署名和印章我们可以知道这幅流传已久的作品是郑板桥在晚年的时候所画的。如今藏于深圳博物馆的这幅精品画作是出自与多年以前已经离开人世的有书画收藏爱好的商承祚老先生的捐赠,在经过权威的检测鉴定之后,认定为珍品佳作。在后来的时候这幅画作还被多位书画大家观摩,品论。

通过郑板桥竹石图我们即可看出他的坚贞傲骨,对于生活中困难的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可以说,虽然郑板桥先生画的是竹,但是他更注重的是竹子所代表的精神,不屈不挠,坚强不屈。

咏雪郑板桥

《咏雪》是一首使用数字文学来表达的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的描写极为的的清楚简单,通俗易懂,是我们儿时必学的诗歌之一。《咏雪》是由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所作。1693年的时候郑板桥出生,死于1765年,做过朝廷官吏,擅长于学诗作画,由他所做的诗简洁明了。可以说郑板桥是最先使用数字来作诗的人,通过这种简洁明了的词句,用已达到坐着想要表达的意思。

郑板桥图片

郑板桥图片

咏雪的全诗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诗句之中的一三五等这些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只有那么几片雪花,郑板桥使用数字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在郑板桥使用数字作出《咏雪》这样朗朗上口的数字诗之后,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也渐渐的被人们所喜爱,在郑板桥之后也有着很多的人模仿着郑板桥的这首《咏雪》来作诗,如在后来比较出名的由乾隆皇帝所作的《咏雨》还有不知道是谁做作的《数星星》,以及后来的《咏书》《咏林》等。可以说是郑板桥开创了数字诗的鼻祖,不过虽然在后来有很多的人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诗,但是在数字诗上的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达到郑板桥的高度。那些所作的诗歌的流传程度更是不及郑板桥的咏雪。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一个,是有名的大文学家,并且他的文学成就是八怪之中最高的一个。他的一生作品丰富,在世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竹兰图》、《竹石图》、《清光留照图》等诸多的精品佳作都是出自郑板桥之手。并且郑板桥作品大多都是被收集在他的《板桥文集》里面。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作品·《竹石图》

在诗歌方面,郑板桥作品有《咏雪》,这是一首使用数字而作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程度极为的广泛。还记得在儿时这是一首步入学堂必学的古诗,整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首诗是郑板桥在看到美好的雪景之后有感而写,他的目的是赞叹雪景的美以及雪花的多和白。

在画作之上,郑板桥作品有《竹石图》、《竹兰图》等。《竹石图》是郑板桥在晚年的时候所作的,这幅图的主体是竹。很多人都知道,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与波折,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让他更加的顽强。在《竹石图》中就展现着郑板桥这样的精神,一丛翠竹生于陡石峭壁之中,顽强的生长,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沉败,反而是迎风而上,展现着一副生机勃勃。

除了以上的这些,郑板桥作品还有许多,都被收录在他的《板桥全集》里面,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郑板桥为什么会流传后世。

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有三绝:书、画、诗;而这其中现在最受到欢迎的就是郑板桥的画,而在其画中以竹为最佳。竹是郑板桥一生的最爱,所以他在这上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四十年寖淫其中,成就可想而知。

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的墨竹,一般都是一气呵成,几乎没有断点之作。而郑板桥的墨竹表现出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一枝一叶都惟妙惟肖,拿出任何一个单支都能给人以美感,栩栩如生之状跃然纸上。

在郑板桥的作品中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画作《墨竹图》,整画展现的是墨竹的情况,整个画的尺寸:38cm*138CM,画芯的尺寸是:29.5cm*61CM。 是郑板桥诸多画作之中艺术成就比较高的一幅。

在郑板桥墨竹图中,描绘了很多竹,这些竹的分布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画中之竹挺拔清秀,展现了清爽高洁的精神色彩。在笔法上,郑板桥使用的是圆润、疏爽的笔意,给人一种高洁清爽的感觉

而在郑板桥的这幅墨竹图上,除了有竹,还有其他配图,那就是石柱。石柱挺立其中,完全使用的是淡墨,这和竹叶浓淡相映生辉,达到了虚实相照的目的,可谓妙趣横生,给人们一种不同的感觉。

郑板桥的墨竹图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作品的一个高峰,是郑板桥一生画竹的写照,精华和他的精神都蕴藏在这幅图之中,是真正能够展现郑板桥艺术造诣的作品。

郑板桥三绝

郑板桥作为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知名度极高,而他之所以到现在还能为世人所记忆,主要因为郑板桥有三绝。正是因为这郑板桥三绝,让郑板桥名垂青史。但是关于郑板桥的三绝有三种说法。

郑板桥三绝

郑板桥画

首先是“三绝诗书画”,这也是现在人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郑板桥在晚年辞官回家,这时候的郑板桥已经非常有名气了,所以他的好朋友李啸村就赠给他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这就是郑板桥三绝的来历,可以说这副对联的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所以在当时也得到了人们的赞同,并被流传下来。郑板桥在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任何一个方面拿出来都能称之为大家,而他三方面都很强,所以被称为三绝也是理所应当的。

也有人认为郑板桥的三绝是“兰竹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郑板桥在绘画上,这三种东西画的最好。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竹子,其次就是兰草和石头,并且在这三方面的造诣最高,所以有人将郑板桥的这三个称之为三绝。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绝听看说”,这是郑板桥在为官的时候,百姓送给郑板桥的,意思是说郑板桥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清官,能为百姓着想。听是郑板桥能倾听百姓疾苦,看是郑板桥能看出百姓苦在哪里,说是郑板桥敢为百姓说话,所以称之为三绝。

--免责声明-- 《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这篇文章828la36669。

【结语】: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书画家郑板桥是如何咏竹的】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6669'></small><noframes id='828la36669'>

  • <tfoot id='828la36669'></tfoot>

      <legend id='828la36669'><style id='828la36669'><dir id='828la36669'><q id='828la3666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6669'><tr id='828la36669'><dt id='828la36669'><q id='828la36669'><span id='828la36669'><th id='828la36669'></th></span></q></dt></tr></i><div id='828la36669'><tfoot id='828la36669'></tfoot><dl id='828la36669'><fieldset id='828la3666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6669'></bdo><ul id='828la3666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