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

分类: 历史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

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上到远古时代的皇帝,下到汉武帝初年,这中间跨度3000余年。司马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到了对生命最遥远的延伸,他书写编撰无数人的资料,却没有整理他自己事迹。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现在通过史书记载,我便汇总部分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从小便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这与他的出身息息相关,他的父亲便是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由于未能随行汉武帝的封禅大典,郁郁而终,最终有司马迁结果父亲的职责。编撰历史不仅是父亲的意愿,也是司马迁自己的追求。我在搜集到的司马迁的资料当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史官,更是一个梳理了历史脉络的为人。

编撰过程中,司马迁风雨兼程,游历各个地方,还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去除历史中不可信的地方。对每一个人物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可谓耗尽了心血。但这些司马迁无怨无悔,可是人生最大的灾难突然降临。由于自身的耿直,在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的看法上与汉武帝产生分歧,武帝一怒之下处以宫刑,使司马迁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他经过一系列的思想仍然编撰史记。如此之伟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半是属于司马迁的。

司马迁的资料应该是历史上所有史官当中最详尽,因为人们佩服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从司马的资料中我看到了太多的心酸,太多的艰苦,但亲身经历这些事件的司马迁坚强的站了起来。司马迁的资料在向人们描述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死有重于泰山。

司马迁的笔名

司马迁也许知道《史记》在史学上会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可能不会想到《史记》和自己会在历史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如果司马迁能够料知一二,也就会把自己的自传写的清楚一些,不会留下那么多谜团了。

司马迁石雕

司马迁石雕

司马迁留给后人的疑问太多了,以至于后人读司马迁都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人开始对司马迁的笔名都开始了解,但是事实上司马迁并没有什么笔名,可能是因为后人对司马迁的称呼和司马迁自己署名的不同,因此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书《史记》,是为中国史书的范本,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有司马迁的自序《太史公自序》,而且当初司马迁成书之后,这本书就是《太史公书》的。相传是司马迁成书之后拿给东方朔看,东方朔一看这本书还没有名字,于是就给这本书起了个名字,就叫《太史公书》。后来《太史公书》就被人们称为《史记》流传了下来。也许人们会误解这个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笔名,其实太史是司马迁的官名,人们称他为太史公是为了表示对司马迁的尊重。

所以司马迁是没有笔名的,但是人们对司马迁的称呼倒是挺多的,除了司马迁之外还有太史公、史圣等很多尊称,可见后代对司马迁的尊敬和怀念。

司马迁图片

关于司马迁,后人有着太多的疑问,虽然他在《史记》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诸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大夫,而对于他自己,却只写下了一篇《太史公自序》。他的生卒年、最终结局,甚至他的样子,都是当下存在争议的话题。当人们查阅书籍或是网络搜索司马迁图片时,往往会发现多种不同的结果。

司马迁图片

司马迁图片

虽然司马迁图片有多种,但我们都会从图片上发现,司马迁是一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老者,从部分司马迁图片中,我们还能看到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和百折不挠,就是这样看似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经过命运的波折,最终完成了《史记》这样一部伟大的历史史书。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司马迁自身却留给了后人无解的谜团,比如他的出生地、生卒年、结局、容貌等,都是引起后人猜测和争议的话题。司马迁因《史记》而被后人称作“史圣”,在他的《史记》中,记述了从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这部著作为人们研究汉朝之前的历史有着巨大作用,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虽然司马迁的容貌不为人所知,他的出生地、生卒年这些问题也并不明朗,但他的著作和精神已经深深影响了后人,受到了人们的怀念与敬仰,《史记》将永远流传下去,司马迁的精神也将代代相传。

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关系

司马迁和司马光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硬要说他们两个人有关系,大概就是他们都姓“司马”,五百年前两个人是一家。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而司马光则是出生在北宋的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也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两个人在时代上面就已经相差了一千多年,就算有血缘关系,经过这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两人之间的基因,也应该没有几处相同了吧。

另外两个人也有一个相关的地方,就是两个人都是史学家,并且都著有一部流传后世的巨著。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对后世的历史、小说、戏剧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

而司马光则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本官方修订的史书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非常高的地位。《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写到公元前959年停笔,涵盖了十六朝1362的历史。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贤臣、鸿儒等都会对《资治通鉴》点评批注,而且还是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可以说除了《史记》之外,其他著作的赞誉都不能与《资治通鉴》媲美。

这样说来,修史倒像是“司马”家族的传统了,而且有司马迁、司马光两位大家相信史学家族的称号应该没有人能够和司马家族抢了。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在《报任安书》能够寻找出部分答案,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是司马迁官方的回答,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

《史记》序言

《史记》序言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责任。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司马迁的历史观

司马迁所写的历史继承了先秦史官的“不虚美,不掩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念,这种观点都体现在了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和评价上面了。

司马迁图画

司马迁图画

司马迁写的历史力求真实,所以“实录”精神是司马迁的历史最大的特点。而且司马迁的历史不是生搬硬照历史上的事情,硬生生的将事件记录下来,而是按照自己个人对于历史史实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来记录的。不论你是皇帝,还是王公贵族,司马迁都不会抹杀任何人的功绩和光彩,与此同时司马迁也会揭露他们腐朽,黑暗的一面。就如项羽,他虽然失败,没有当过皇帝,司马迁依旧把他收录到“本纪”当中,称他为霸王,英雄。

另外司马迁的历史也是一部爱憎分明的历史,他可以高度评价在统治阶层看起来十分险恶农民起义的领袖,甚至还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放入到“世家”中,与诸侯并称。可见司马迁对于做了于人民有益的事情的陈涉的态度是高度赞扬的。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还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可见司马迁对于历史的要求还有“好看”。这个“好看”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于读者观看体验的一种总结,司马迁的历史加入了许多鲜活的描写和自己的评价,使得历史更加的好看了。

司马迁电视剧

早在1997年的时候和司马光和汉武帝有关的故事就被搬上过荧幕了,汉朝的这段故事也成为许多影视剧中的题材,受到许多观众的喜欢

陈启南雕塑《司马迁像》

陈启南雕塑《司马迁像》

1997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型的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司马迁》,又叫做《司马迁与汉武帝》,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司马迁的坎坷波折的一生。这部电视剧总共有十八集,以凝重的历史彼处,描绘了司马迁与汉武帝的故事。导演杨洁,力求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将严峻的历史感都呈现在镜头里。揭露了汉武帝和权贵大臣们好大喜功、草菅人命的本质,并且歌颂了司马迁将生死置之度外,忍辱负重地完成自己毕生事业的高尚品德。

仇永力将司马迁这个身体里住着不屈的灵魂的孱弱的史官刻画的入木三分,将司马迁各个时间内心的变化都演绎的十分出彩。另外扮演汉武帝的许还山也在此剧中奉献了自己精彩的演技,配角张秋歌饰演的任安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另外在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徐少华,也在该剧中扮演了郭穰一角。

另外在2016年开拍的,已经在光电总局立项了的大型古代传记类电视剧《司马迁》也开始提上了日程。这部剧从李陵头像匈奴开始说起,讲述司马迁人生的后半个阶段。相信这部新的电视剧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个崭新的视角,给人们一个机会重新去审视这个伟大的史学家,也给新一代少年一个机会去认识这位伟人。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和班固都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西汉,而班固所处的时代是东汉。而且司马家族和班氏一族都是史学家族,两个家族都是世代为史官,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司马迁墓前的石雕

司马迁墓前的石雕

司马迁作为西汉最伟大的史学家,著有传世名著《史记》,《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不再赘述。这部倾注了司马迁毕生心血的作品,是中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之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史记》当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韵味与魅力,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也被鲁迅先生称作是“无韵之离骚”。

而班固作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所著的《汉书》也被收入了“二十四史”。《汉书》也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并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不同于《史记》的是,《汉书》不是一本通史而是一部断代史,记录的就是西汉一代的历史,因此是班固创造了断代史,而且后代的官方“正史”都沿袭了这种体裁。

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司马迁写了一篇传记,可见班固对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尊敬。我们也能想象,班固在写司马迁传的时候,这两位跨越几百年的伟大的史学家,会不会在某个时空中也能够有一次交流。

司马迁赞李广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叙了飞将军李广的生平,并对李广做了非常高的评价,这段评价可以说是史学评论中的经典

司马迁青铜像

司马迁青铜像

李广一生谦逊恭敬,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屡立奇功,但是最奇怪的是“李广难封”的时候,到死李广也没有一个爵位,而且李广的死也并非是自然而死,是因为受到了诬陷而受到处置被迫自杀的。司马迁对李广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也对李广的功绩也持非常高的肯定态度。于是在《史记》里,司马迁就单独为李广立传,来歌颂李广的功绩。

《李将军列传》也是《史记》中享有盛誉的一篇文章,全篇感情饱满,辞藻华丽,笔法千变万化,可以说是妙笔生花。司马迁用这样一篇文字,描绘了李广充满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一生,为人们刻画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

司马迁除了在赞颂李广之外,还对汉朝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抨击,并且对李广整个家族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惋惜和哀伤。全篇最精彩的也莫过于司马迁对李广短短八十余字的评价,前有名言做引开导,后有谚语与之呼应,写作手法也非常的巧妙灵活,称得上是雅俗共赏。而且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出自于此,司马迁用这八个字,安慰了李广的在天之灵。这篇文章不但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还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

--免责声明--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这篇文章828la38441。

【结语】: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资料介绍】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8441'></small><noframes id='828la38441'>

  • <tfoot id='828la38441'></tfoot>

      <legend id='828la38441'><style id='828la38441'><dir id='828la38441'><q id='828la3844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8441'><tr id='828la38441'><dt id='828la38441'><q id='828la38441'><span id='828la38441'><th id='828la38441'></th></span></q></dt></tr></i><div id='828la38441'><tfoot id='828la38441'></tfoot><dl id='828la38441'><fieldset id='828la3844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8441'></bdo><ul id='828la38441'></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