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

分类: 历史

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

采莲曲王勃

《采莲曲》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长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上元二年,遭受官场挫折,满怀忧伤,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畤时,一时心有所感而创作的。

王勃《采莲曲》图片

王勃《采莲曲》图片

由于王勃作《采莲曲》时,正是连番遭贬,颠沛流离之际,此刻途经江南,目睹水乡人家的生活,尽管民情世故恬淡依旧,自己却早已不似当年踌躇满志的少年朝散郎模样,因而《采莲曲》之清新优雅的文风中,亦难掩作者内心凄苦,壮志难酬的几多愁绪。“相思,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自古心怀天下的文官被迫辞别庙堂的心境,大概与征战沙场的武将憾然远离疆场一样,是为人世间最难平复之忧伤吧。

诗人王勃的满腔忧愁,在这首《采莲曲》中表露无遗。诗歌着重写景,通过对眼前撑船而过的采莲女子柔美的形象塑造及心理描绘,表现出她们对塞外征夫的深切思念与无限幽怨,亦不难看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对和平、宁静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所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寒江浊浪滔滔,关山不知几重。泪眼看世界,一切皆是模糊的。或许诗人王勃在赋予《采莲曲》无比深刻的内涵之时,也一早预知了自己终将怀着悲愤痛苦心情,与这江南的好山好水融为一体的最终命运……

王勃代表作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首大气磅礴的《滕王阁诗》借凭栏所见抒发“物换星移”的人生感慨,堪称神来之笔,成为盛唐诗人王勃的代表作,由此,王勃本人也被唐高宗盛赞为“大唐奇才”,一度受到万众瞩目。

王勃剧照

王勃剧照

在盛唐众多的诗坛圣手中,“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一位无法忽视的重要人物。

相传王勃自幼聪明好学,文采出众,六岁能作诗,乃是一位天分过人的“神童”,十四岁便已经应举及第,一度出任虢州参军,被当时的朝廷中人普遍看好,都认为他前途无量,以至于他后来因事被贬,得知内情者,无不叹息。

王勃的诗作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大唐贞观时期尊崇儒学的精神风尚,同时又加以改良,在原有的精神层面上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壮阔明朗之余又不失慷慨激越,读来令人无限神往。其作品体裁方面尤擅五律与五绝,他的另一首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尽故友离别之情,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后世之人所借鉴,相慰勉励间但见意境之大气开阔,一扫“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幽怨低沉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王勃的众多作品中,骈文名篇《滕王阁序》绝对称得上巅峰之作。作品以大量文墨铺叙了滕王阁附近独特的景致与盛宴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无路请缨”的内心感触,通篇文字对仗工整,辞藻运用华丽,字字珠玑!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所称颂。

王勃 滕王阁序

在诗歌盛行的唐朝的影响下,也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诗人,王勃便是其中非常出名的一位。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曾与写过《从军行》的杨炯,卢照邻还有写过《咏鹅》的骆宾王四个人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一生中写过很多首诗,但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恐怕还是要数他的《滕王阁序》了。

王勃画照

王勃画照

王勃,字子安,是汉族人。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他,更是凭借《滕王阁序》让很多人又一次知晓了他的名字。《滕王阁序》的体裁是非常有名的骈文。这首诗叙述的是在王勃参加一次宴会的时候写的,当时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在场,本来打算是让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来露一手的,没想到虚让王勃时,他竟真的应了下来。不过尽管如此,这首诗序也得到了阎都督的赞赏和喜爱。在这篇文章中,王勃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通过作用冯唐和李广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情。

同样,在王勃的这首诗序当中,深受后人喜爱的还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不仅通过对偶的手法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王勃仕途不顺,内心的孤寂之情。王勃《滕王阁序》这首诗不仅仅是王勃给宴会助乐写的,同时它也是当时王勃内心的一个真实反映。作者把很多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了这首诗序当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代表作,王勃一个姓杜的好友要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写下这首诗,并在为他送别时赠给他的,借以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画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画图

诗名中的“少府”是一个官名,蜀州是地名,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崇州。诗句中的城阙是城楼的意思,这里代指长安城。辅是护卫的意思。三秦是指关中,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五津是指岷江的五个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诗中代指蜀川。

诗文的大意是,长安城由关中之地守卫,并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我们是身处官场的人,身不由己,虽然此刻与你分别心中十分不舍,但是只要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使远在天边,我们也如在咫尺,你千万不要在分手的时刻,像闺阁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是送别诗中的名作,首联描写的是地物风貌,以物喻情,隐含送别之意。颔联点名两人之间的交情和不得不离别的必然性,尽显豁达之态。颈联奇峰突起,以情谊深厚,千里难挡的姿态,把感情升华至美学境界,让人感叹。尾联回归一个“送”字,却又继续勉慰好友,显示胸怀。整首诗意境旷达,别有新意,仅仅数十字就将一幅平常的送别画面跃然纸上,甚至另赋新彩。

咏风 王勃

王勃是我国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650年。王勃一生写下无数的诗篇,而《咏风》就是其中一首。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咏风》全文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是王勃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

《咏风》这一首五言律诗的大致意思是:在刚刚到来的初秋时节,山林间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冷风,使得山林件变得十分的清爽宜人。这些初秋时节的冷风,将山林之中的烟雾以及云蔼全部都吹散了,令山林间的人家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山林间的冷风本来都是来去无声的,但是山林间的冷风的吹起以及它的停留,仿佛都带有来真真切切的感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山林间变得十分的安静,这时,山林间的冷风便又开始席卷,使得山林间有充斥着一片片松涛声。

王勃之所以会写下这一篇诗篇,就是因为王勃十分的喜爱风。在宋玉的《风赋》当中这样写道: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赞扬了风所拥有的高尚品行。王勃与宋玉义阳,十分的崇尚风的高尚品行,通过赞扬风的高尚品行,来表达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如风一般,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咏风》这一首诗,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来教育中小学生,要想风学习,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免责声明-- 《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这篇文章828la40209。

【结语】: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王勃采莲曲全文解读】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0209'></small><noframes id='828la40209'>

  • <tfoot id='828la40209'></tfoot>

      <legend id='828la40209'><style id='828la40209'><dir id='828la40209'><q id='828la40209'></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0209'><tr id='828la40209'><dt id='828la40209'><q id='828la40209'><span id='828la40209'><th id='828la40209'></th></span></q></dt></tr></i><div id='828la40209'><tfoot id='828la40209'></tfoot><dl id='828la40209'><fieldset id='828la40209'></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0209'></bdo><ul id='828la40209'></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