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

分类: 历史

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

张之洞幕僚

赵凤昌曾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赵凤昌于1856年出生,常州武进人,于1938年去世,享年82岁。赵凤昌是清朝末年一位活跃的政治分子,是立宪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早年时期,因担任张之洞幕僚而声名远播,后在辛亥革命时期,在《苏报》等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赵凤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曾与政商教育等各界的高层人员接触,合辑《赵凤昌札记》,而这本作品成为了后人研究民国史的重要资料。

张之洞幕僚赵凤昌旧照

张之洞幕僚赵凤昌旧照

赵凤昌任幕僚期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戏语: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这虽然是一句戏语,但是足以看出赵凤昌对张之洞的重要性,对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毕竟政坛黑暗,政敌多次攻讦,张之洞无奈最终只能罢黜赵凤昌,自此以后赵凤昌也就脱离了官府,退出了政坛。退出后的赵凤昌带着张氏的关系虽是布衣但是却一直活跃在沪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地方,不仅收集情报及内外信息,更是一个中转站,派往海外留学者的办事处。赵凤昌本人则凭借其能力建立了广泛的中外人脉,其影响也越来越壮大,最后其在戊戌变法,东南互保等案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除了赵凤昌,清末怪杰章鸿铭也是张之洞的幕僚之一。吴殿英也是张之洞的教育幕僚,张之洞最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其身边的能人将士是分不开的,张之洞识人知人用人,最终才能成就一方霸业。

张之洞与李鸿章

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两人同时入选晚清“四大名臣”。这两人关系如何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在政坛上的发迹要晚于李鸿章,两人虽同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两人在政见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争执,但是从两人的私交来看两人既不是同党也不是政敌;但从两人对兴办洋务这一层,这两人是属于同一战线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头羊,张之洞是洋务殿军。从外交方面来看,李鸿章是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中主各,张之洞则主战。

从各个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两人关系不融洽,两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对头。洋务运动前,张之洞负责守内陆,李鸿章主要海防。从朝廷的角度更偏向于李鸿章,到后期出面签约都是李鸿章出面的。后来洋务运动上,张之洞负责重工业,李鸿章负责北洋舰队。两人功劳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鸿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但是张之洞有着一颗包容之心,张之洞先前任两广总督,后来被调为湖广总督,这个两广总督之职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鸿章的哥哥)。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发现省库有着200多万两的盈余银子,而张之洞则慷慨的让李瀚章用,这让他很是意外,此后不论是他还是他的弟弟李鸿章都对张之洞有所改观,李瀚章还帮助张之洞度过了一次弹劾。

张之洞与梁启超

张之洞和梁启超是两个立场上的人,代表着各自的利益主张。张之洞是封建地主利益的代表人,梁启超是维新派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人,两人在政见上不一,但是在才华上确是不相上下的。这两人之间还有着一段小故事呢。

梁启超照片

梁启超照片

张之洞在湖北任总督,驻地武昌,在此期间兴利除弊,做了很多好事,于是名声在外,声名远播,其本人也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一日,梁启超游历武昌,于是来拜见张之洞,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新会士子梁启超”,要求拜见张之洞。张之洞是科举出身的所以看见这名片心中大不悦。

会见时,梁启超没有长揖也没有叩拜就昂然而入。张之洞看见梁启超小小年纪却颇有志气心中不免欢喜,于是打算考考梁启超的才学。于是做一上联,用天比喻成围棋盘,星辰比作棋子,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开阔的胸襟。梁启超一听就有了下联,他将地比作琵琶,路比作琴弦,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博大的胸襟。

张之洞再出一联,梁启超对答如流。张之洞对梁启超咄咄逼人,但是他每机智应对,通过诗对答表现了自己就算在大名人面前依然不畏惧,不卑不亢。

张之洞和梁启超的一番对答,张之洞为之叹服不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梁启超最后成为戊戌变法的一大能人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之洞的一生。

张之洞照片

张之洞照片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是个出色的教育家,其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本人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清朝末年,封建社会迎来末端,在这个清末乱世时期,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之洞,他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出了一些列的举措,使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今天要讲的是张之洞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张之洞学堂

张之洞学堂

张之洞颁布了“癸卯学制”,也就是近代学制中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的发布彻底的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制度,也宣告着1300年来的科举制度结束了,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教育机制。

一、中体西用

张之洞的教育理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先让学生学习经史之学,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其他的技能项,来弥补其不足,相辅相成。

二、主张天下广设各级学堂

改革旧科举,旧私塾,创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幼儿园,普通学校,师范,实业类学校,通过不同的分类将学校的优点突出。就如现在的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深造,一样的概念。

三、设立工农兵学商等各类学校

学校不单一,内容更加细分化,有关农工商的学校,有兵校,有铁路学堂可谓是分的更加细致。

张之洞的教育理念与现在的人才培养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好基础再学技术,稳打稳扎,这种形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张之洞大力发展新式教育,成为了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免责声明-- 《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这篇文章828la42246。

【结语】: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张之洞幕僚有谁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故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2246'></small><noframes id='828la42246'>

  • <tfoot id='828la42246'></tfoot>

      <legend id='828la42246'><style id='828la42246'><dir id='828la42246'><q id='828la42246'></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2246'><tr id='828la42246'><dt id='828la42246'><q id='828la42246'><span id='828la42246'><th id='828la42246'></th></span></q></dt></tr></i><div id='828la42246'><tfoot id='828la42246'></tfoot><dl id='828la42246'><fieldset id='828la42246'></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2246'></bdo><ul id='828la42246'></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