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

分类: 历史

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

司马光祠

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为北宋这一王朝做出的贡献,宋哲宗下令为司马光建了一座司马温公祠。司马温公祠位于夏县小晁村北的峨嵋岭上,是司马光墓的一部分。

司马温公祠

司马温公祠

司马温公祠中一共有两座石碑,一座名为鱼子碑,另一座名为杏花碑即司马光碑。鱼子碑是司马光祖父司马炫的墓碑,是由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为纪念父亲司马炫所立的石碑。鱼子碑的碑石是一种非常难见的石头,是鱼卵化石。从碑石的珍贵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池对其父亲的孝心。司马一族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望族,入朝为官的人多达二十人,官位也较高。

而杏花碑则是宋哲宗赵煦为表彰司马光对北宋王朝所作出的贡献所立的,由宋哲宗亲自题写了“忠精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以及北宋大学士苏轼为其撰写了碑文。但好景不长,因为受到他人的诬陷,在司马光死后的第八年,宋哲宗听信谗言下令将杏花碑摧毁。记载了司马光丰功伟绩的杏花碑被断成了四段,长埋于地底之下。等到公元1148年,才被夏县的县令挖掘出来,掩埋多年的杏花碑得以重见天日。杏花碑经过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司马光死后的兴衰荣辱,是历史最忠诚的见证者。杏花碑的碑文对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司马光碑

司马光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在他死后,当朝皇帝为了表彰司马光对北宋这一王朝所作出的贡献,特地为司马光修建了一座公祠。而司马温公祠中有一座石碑,这座石碑对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碑

司马光碑

司马光碑又称杏花碑,这座石碑应该是在司马光死后的第二年雕刻的。为了表彰司马光在政治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宋哲宗赵煦亲笔撰写了“忠精粹德之碑”六个大字,并派北宋大学士苏轼为司马光撰写碑文。但好景不长,本来是为表彰司马光的石碑,最后却落了个人亡碑毁的下场。公元1094年,由于政见相左的缘故,有人诬告司马光,宋哲宗听信了那些人的话,下令将司马光碑断成四段并将碑文凿毁。就这样,司马光墓成为了一片废墟。

直到公元1148年,新上任的县令前去司马温公祠拜谒,司马温公祠的废墟之处有着一棵茂盛的杏花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新上任的县令见到这样的场景后感到很奇怪,他认为是司马光显灵了,于是,他就派人去挖掘。在杏花树的树底下,县令挖出了四段断碑,长埋地下的石碑才得以重见天日。因为是在杏花树底下挖掘出来的,所以司马光碑也被称为杏花碑。

这座石碑记载着关于司马光的生平经历,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而石碑上的碑文书法被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所推崇,雕刻技艺十分娴熟。司马光碑经过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司马光墓

司马光一共经历过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一生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贡献良多。司马光除了政治上的贡献外,他在学术上也有着极大的造诣,主持编撰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典籍。那么,司马光墓在哪里呢?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墓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的鸣条岗,墓地主要有茔地、碑楼、碑亭、禅寺等几个部分构成,规模庞大。墓地里除司马光墓外,还有司马光族人的墓群,呈有序状排列。宋代时,为了保护司马光墓的完整和安全,在司马光墓前建造了一座余庆禅寺,里面现存一座明代的佛雕和宋代的一些碑文。这些碑文的内容对于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自幼便非常的聪明,是当时有名的神童。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先后担任过华州判官、开封府推官、起居舍人和同知谏院等职,最后官至宰相。在宋神宗年间,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见相左,两人经常发生冲突。司马光后来更是一气之下辞官回家,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等到宋哲宗继位后,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政这一派的,于是她召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那是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但他毅然回朝主持大局。

司马光故居

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的故居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故居占地面积约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对于司马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完整的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而且还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司马光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因后来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司马光一气之下辞官归故里,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司马光故居是经过整修的,但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样貌。故居的正门口悬挂着写有“司马光故居”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字迹遒劲有力。司马光故居的门口种植着许多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故居共有西门和东门两道门,在故居的南边是司马光生平的展室,北边则是民俗展室。司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则是由养粹亭、司马井和一组大型的司马光雕塑构成的。故居环境优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司马光的成就

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北宋司马光,他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那么,司马光的成就有哪些呢?司马光最主要的成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先来说说司马光在政治上的成就吧。司马光在其二十岁那年就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向皇帝上书,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后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其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朝政便被当时的皇太后把持。皇太后一直都是反对新政一派的人,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不顾自己的年迈,毅然回朝接受任命。司马光上位后,立马废除了与新政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恢复旧法。司马光日以继夜的工作,直至耗尽毕生的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成就,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先是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司马光一生博闻多识,笔耕不辍,除了《资治通鉴》一书外,他还有其它许多著作。比如散文《训俭示康》、被称为《资治通鉴》的姐妹篇的《稽古录》以及《潜虚》等一系列文学著作。

--免责声明-- 《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这篇文章828la43172。

【结语】: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在哪里 司马光碑写了什么】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3172'></small><noframes id='828la43172'>

  • <tfoot id='828la43172'></tfoot>

      <legend id='828la43172'><style id='828la43172'><dir id='828la43172'><q id='828la4317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3172'><tr id='828la43172'><dt id='828la43172'><q id='828la43172'><span id='828la43172'><th id='828la43172'></th></span></q></dt></tr></i><div id='828la43172'><tfoot id='828la43172'></tfoot><dl id='828la43172'><fieldset id='828la4317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3172'></bdo><ul id='828la4317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