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忠烈杨家将观后感(忠烈杨家将观后感800)

admin2023-11-29未命名22 ℃0 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忠烈杨家将观后感600字,速求!

一:

星期五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人民大会堂看电影——《忠烈杨家将》。故事讲述了宋朝时期辽军入侵,皇帝宋太宗非常不安,他派潘仁美为主帅、杨业为先锋,抵挡辽军的攻击。杨业在攻打辽军时,突然一支毒箭射中他的背部,杨业跌下马来还拿着战刀抵挡辽军,此时潘仁美传今鸣金收兵,迅速撤退,丢下身负重伤的杨业。杨业被困到两狼山,而潘仁美不派兵支援。佘太君在家中非常担心,让七个儿子去救父亲,七子去,只有六郞杨延昭回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沙滩战役”。这个影片非常感人,最吸引我的是“杨家”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父子深情的感人场面。

我推荐大家有时间来电影院看看吧,我相信你们也会很喜欢的。(摘抄)

二:

很小的时候,听外公讲杨家将的故事:"大郎长枪死,二郎短剑亡,三郎马踏如泥烂,四郎失落在番邦,五郎出家为和尚,六郎守家三关上,七郎乱箭在城墙。"

寥寥数语,却满眼都是惨状。

时隔这么久,再看<忠烈杨家将>,惨烈之状有增无减。

佘太君问,杨令公此战是福是祸?

鬼谷子先生反问,战争是万祸之源,杨家一生征战,福从何来?

细细一想,杨家七子的惨剧只是众多惨剧中的一幕而已。

世上本无恶人,只是各为其主,然后冤冤相报而已。

前有耶律原之父死于杨令公手下,不得全尸,而致其母郁郁而终;而后才有耶律原不依不饶,设计誓杀杨家全家报仇。

耶律原枪挑大郎的尸首,说,其父战死沙场之事本为天命,无须怪谁,但他自己身负大仇,必须要报。

前有杨七郎误杀潘仁美爱子,与其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而后才有潘仁美按兵不动,冷对杨七郎在城下声泪俱下之求。

潘仁美要杨七郎回去,因为他原本也有自己的底线,按兵不动、借刀杀人可以,但自相残杀却不行。但是杨七郎步步紧逼,句句戳中他的痛处,才让潘仁美气急败坏,痛下杀心。

最后,不得不说说杨令公。李陵碑下,苏武庙前,他的痛苦可能是最深。

忠君之道,皇帝何曾派兵救败军之将,让他无法放弃;名门之重,杨家战功赫赫一门忠烈,让他无法超脱;为父之爱,七子奋不顾身以死相护,让他无法释怀。

苏武之忠,是无条件的忠诚;李陵之降,是有条件的妥协。世人只记得外戚大将卫青、霍去病的战功,却不曾记得李广、李敢、李陵三代人所背负的一切。

死而舍生取义,生而不复如死。

而悲剧,总是这样的,一环接着一环,理不顺,解不开,斩不断,消不尽。

电影《忠烈杨家将》好看吗?《忠烈杨家将》影评!

因为电影绝非电视剧,短短两个小时的限定就只能将精华提炼出来,像李仁港的《鸿门宴传奇》就用的是此法。 杨家将的传奇不止一次被搬上荧幕,电视剧也有很多同类题材的涉及,但于仁泰的这部《杨家将》主打的是硬汉战争,影片中的几位主角们往往全是手持重磅冷兵器以一敌十,各有本人贴身绝技,当杀得血花四溅,喊声震日时,足以有空间展示他们的肌肉线条美,堪称《男人装》电影版。不知影院里会有多少女性观众会为吴尊露出一身肌肉,周渝民的一个放电的眼神而尖叫,也不知会有多少男性观众为了主角的牺牲,浩南哥时光穿越搏杀战场而感触,无论哪一个群体,总会在电影中找到属于本人的菜。 不过归根结底《杨家将》还是定位于一部战争片,必然要有战争片的叙事主题,即使是古装战争片也流行和热衷于对战争残酷性的探讨,比如七子带领爹杨业在突围过程中一个接一个战死,这样的设计或许会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但无论是借鉴还是致敬,营救战争本来就存在共通性,因而电影采用好莱坞战争电影类模式化的叙事方式也是骤然成立的,更何况能表现出型男们身上大无畏的男子气概、英雄主义和有情有义的兄弟情。 从电影角度而言,导演于仁泰采用的是曾经香港电影最为擅长的三条线索并行发展的方式创作本片,如杨家将的殉国,分为了主观(如佘赛花家中苦盼)和客观(如潘仁美的陷害与耶律原布下蚕食阴谋)的角度来共同阐述,从而让影片的悲怆显得更有力量。若说电影的遗憾之处,在于编剧在写辽宋战争、潘仁美与杨业的恩怨因果背后的历史问题是刻意淡化了的,其中的纠葛竟变成了源自杨家和耶律原、潘仁美的私人恩怨,或许电影要打入国外市场,毕竟外国观众对于这段历史不理解,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样的设定未免显得有一些草率和儿戏,也使得影片中的几场大战和牺牲戏稍显刻意。 身体有残缺的于仁泰坚持拍片数年,本身就是铁汉的代表,《杨家将》是他本人为圆梦的一部影片,因而他也在电影中投入了很多个人化色彩的东西,包括镜头运用,还有他一贯擅长的心理描写,甚至连精神核心全是很硬朗的,当然这是针对男性观众而言。而对于女性观众来说,如果会忽视掉这点的话,电影还有养眼的男星可以一饱眼福。因为从爹杨业到七子,扮演者郑少秋,郑伊健

2020-09-07影评12

突然意识到这40多年来除了 《大决战》 我国基本没有一部不寒颤的主旋律,无论古今题材。五千年来中国人道德底线和家国意识从未更低。连杨家将都被一群死太监用来耍帅,忠烈和家国都像导演编剧的爹妈一样死绝了。dog干儿子面瘫让港台垃圾做大做强,肆意侮辱中华英烈换来铜臭,把宣传舆论像它干爹一样挫骨扬灰,然而人家感谢它吗?幸好现在有他,否则亡国灭种早安排上了。这剧本我小学就能写出来,也就苏武那儿有初中生水平。说是傻逼片是对傻逼的侮辱

电影: 《忠烈杨家将》

评: 3.0

除题材一无是处,浪费了这么好的重大题材。和萨利机长明明差不多的叙事套路,后者愣是把不及本片万一的故事展现得比本片好一万倍。除了郑佩佩,只能看到主创的噱头甚至猎奇之感,对历史和同胞尤其对那些老人的尊重和一切应该有的态度都几乎为零。慰安妇们一个个比现在的富二代还光鲜亮丽,尤其最后那个隔夜饭都能吐出来的整容脸野鸡。更别提故事有多假多让人恶心。郑应该是少见的没太受改开荼毒思想的老艺人,女儿形神演技都差她太多。很讨厌抗日神剧大段说日语,像本片80%都说日语我可去你妈的,日本野鸡的儿子?这样的主创死全家。

电影: 《黎明之眼》

评: 5.0

真是好巧,最近研究腾冲,如本片何黎明之眼还有前不久演的腾越殇魂就都出来了。昨晚c9演的 《侨批》 也算相关,刚5天读完500页的腾冲历史书籍。但看过最震撼的还是也是纪录片的 《南侨机工》 ,尤其是去年在b站得知那位看起来年前得不得了的百岁爷爷已经去世,真是心痛。打算从今天起再看一遍。影片本身方正质朴也中规中矩,当然比后来的神剧强太多。主要体现各国各民族都来支援。当年英军在东南亚说是死太监猪狗都是侮辱后者了,也就靠工业革命了。

电影: 《生死千里》

评: 7.0

c6译名南京大屠杀。让秦汉演真是妙,莫非和八百拉他宣传一个尿性?当年他爹在中华门愣是被实在看不下去的宋荫国用机枪赶了回去,最终还是跑了。这相当于让秦桧的儿子演抗金片,当然说秦桧是太抬举它了。如此重大事件表现得格局深度其实都挺差,已经不是人民史观,医生老师这两个主角都软弱无力至极,而且已经人性普世那套了,更何况惨烈悲壮更不能及万一。但长者时期这类影视作品虽然骨气魂魄都少了很多,大方向还是对的,比该千刀万剐的面瘫好太多。

电影: 《南京1937》

评: 7.0

所有这类片的敌方军官都根据主角各有爱好,把下棋换成任何特长都毫无影响,说白了就是林冲高衙内的狗血故事,非放二战背景装格局深度。地中海沿岸人长相没得说,男主这张脸是精致的最好写照,有胡子我觉得更好。 《雪耻杀》 c9刚看完 《他们与天地共存》 全片最感人的还是杨靖宇。杨和董振堂的长相是最符合对将军想象的,可惜都天不假年。很有意义的题材,故事也展现得不错,但没有那句最戳“要是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女角色都太光鲜亮丽差评。否则8分

电影: 《棋手》

评: 6.0

看到波兰已经够了,波兰拍抗德神剧比我们的八百还不要逼脸。又是满满伤痕文学屁事没有叽叽歪歪半天一莫名其妙又臭又长样的画风,既无骨气更没灵魂,小孩视角的战争叙事更老掉牙。后半段恶心得实在受不了只能快进,一句话就是啥b玩意儿。这国也就出出美女或者说玩物吧。 《黑色布达佩斯》 应该是看的第二部匈牙利片,比起现代那个感觉太温吞,但男主符合一切硬汉侦探的形神,甚至大衣帽子都不用换就可以演系列前三部的马修斯卡德。7分吧。

电影: 《阴云弥漫的日子》

评: 4.0

如此严肃重大题材又处理得像个玩笑,弱智的剧情完全糟蹋了题材和片名。果然有hk因素——当年屁股算正可惜还是没文化也缺感同身受的对侵略者的仇恨。读完 《腾冲文化研究》 ,昨晚把 《走向南亚》 读了一百页,配合再次重看的南侨机工,滇缅公路是和青藏公路一样地球最伟大的大路,徒手在悬崖修路的民工、用生命赴国难的南侨机工和抗战、解放战争、红旗渠、两弹一星等等的先辈一样是地球最伟大的人。又重读苍狼逐鹿,李全很详细,居然没有武仙是个遗憾。

电影: 《731大溃逃》

评: 5.0

mt时期神剧化的开始,这么好的题材编导演服化道都和屎一样。这段hk最重要伟大的抗日历史让他们看了只能是感到搞笑和鄙夷,进而觉得那段历史是假的,因为哪怕是再小的事件只要是真的发生过也不至于烂到让人恶心的这地步。自此也标志着中国最光辉灿烂的shzy道德全面崩塌,甚至五千年的民族固有道德也几乎全被挫骨扬灰。古人有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之说,至此信了这种感觉,对于mt等畜生死太监还嫌不够。希望千年后仍和干爹dog死钉在耻辱柱上。

电影: 《东江特遣队》

评: 4.0

以哥伦比亚为背景的好莱坞电影看过不少,哥伦比亚电影应该是第一次看——他们不是人人都贩毒,就像中国不是人人会功夫。好莱坞洗脑能力就是这么强,或者说地球上大多数人就是这么蠢。但对于这个国家,从我12岁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就记住每个人物和情节,至今已读过十来遍。又是我20岁时写的电视剧剧本类似故事。妈妈像低配的乌苏拉,“恋人”像低配版阿玛兰塔.乌苏拉。摄影很讲究,表演很细腻,关键是故事言之有物。还以为他们会一起跳海。人生不易。

电影: 《海陆之间》

评: 7.0

从7岁起就在故事会上看了不少这种日式侦探故事,但因为从小对日韩就鄙夷所以从未专门读过这类书,每次去图书馆都绕着日本那排走。就侦探故事来说本故事能打7分,戳人配乐8分,父女演技尤其父亲的几乎8分。男女主7分吧。对这种被蠢瘫婊子毁了父女一辈子感同身受,为什么不在死前先找到烧了那婊子呢?在配乐烘托下结尾居然看哭。还是那句话:日本电影女主一般都美但还是分不清,男的被美帝阉到底的娘化审美接受无能,可能除了阿部宽这种少数民族。

电影: 《祈祷落幕时》

评: 8.0

忠烈杨家将评价

(一)关于人物性格塑造

没有特效的动作设计,七子各不相同的个性,敌我双方各有伤亡、并不完美的结局,都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真实。长子杨延平(郑伊健饰)顾全大局、颇有帅才,二子杨延定(于波饰)单纯直率、力大无比,三子杨延安(周渝民饰)沉默寡言、擅长箭术,四子(李晨饰)生性乐观,五子杨延德(林峰饰)精通医术,六子杨延昭(吴尊饰)重情、懂得及时反省自己,只可惜七子杨延嗣(付辛傅饰)性情急躁。各有特点的性情,是支撑整个故事更加丰富的重要内容。

以上这些这是正面形象。不管是小说、评书,还是电影、电视剧,在有正面形象的同时,必然也须要有反面形象,这样的话才能有人听、有人看。可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处于中间灰色地带的反而更多。

就比如在《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提及直接造成杨业(郑少秋饰)战死的罪魁祸首:王侁(shēn)。作为来自北汉的降将,杨业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本就容易被猜忌,当与身为监军的王侁意见分歧时,冒然出战赴死是唯一的选择。潘仁美(梁家仁饰),也就是历史上的潘美,虽然最终没有支援是失职,但是被监军王侁掣肘也是可能性非常大的。从最终宋太宗的处理结果也能看出些端倪:武将潘美只是削秩三级,文官王侁则是被“坐除名、配隶金州”。孰是孰非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在这部电影里有另一个配角,也就是辽国监军(王春元饰),他的人设与北宋监军王侁很像:不懂军事还想胡乱指挥,自己无知却猜忌功臣。至于这个辽国监军的下场则显得更符合常理:在前线被自己人、辽国将军耶律原(邵兵饰)一刀砍死了,却背负“英勇阵亡、为国捐躯”的“光荣”结局,甚是滑稽。

以上这些让我想起了电影《后会无期》里这样一句台词:“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

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作品,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哪怕是历史题材,改编都是常态。如果拿它与史实作比较、借此抨击文艺作品,那么就是谁认真谁就输了。

(二)关于宿命

关于“忠烈”,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杨业深知这个道理,因此才责备杨延昭、杨延嗣去参加比武招亲,这就有了影片开头以家规教子的情节。这与潘杨两家的矛盾是否属实无关。大敌当前,自己人千万不能先乱起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北宋初年宰相赵普就曾在奏折中写过:“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而不管是文艺作品里虚构的潘杨两家不和,还是历史上“杯酒释兵权”以后真实存在的文官、武将之间不和(包括秦桧、岳飞之间),大环境的矛盾(本文特指两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落实在个体身上,不可抗力总是难以避免。

因此在影片中,一路上杨延昭不止一次对父亲杨业、大哥杨延平道歉,后悔当初没有拦住七弟杨延嗣;最终也只剩下他独挑大梁,继承杨氏家族的铁血忠心。在所有的人物形象中,杨延昭是压力最大,也是最具有宿命感的一个。《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萧平旌,同样是经历了父兄离别之殇以后的家国情怀:英雄不仅仅是所见略同,宿命的脆弱与抗争也是那么得相似!天波府的忠君为国,又何尝不是赤焰军、长林王府的翻版呢?

“脾性定成败”,本来是杨业对于七子杨延嗣的嗔怪,但是父子八人的将门风骨都是一脉相承、从未改变的。最终就连最年轻、心性最不够成熟稳重的杨延嗣,也独自赶到寰州城下对潘仁美高喊:“潘国丈,我这次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你儿是我杀,只要你肯出兵救我爹,我愿一命抵一命、任你处置!”眼看着潘仁美以公报私、自私自利、血口喷人,盛怒的杨延嗣用长矛掷向潘仁美、意图刺杀:虽然没能成功、而且自己还被乱箭射死,但杨延嗣这也是一种成长与蜕变了。虎父无犬子啊!

(三)关于爱情

在电影《忠烈杨家将》里,在我看来唯一略显魔幻化的地方,就是杨延嗣在比武招亲误杀潘豹的那一段用了特效,特别是背景采用了雾化和幻化,相比于后面对于战场的拍摄,开头擂台这里就略显不真实了。

后来,杨业和六个儿子战死沙场,六子杨延昭作为家族两辈人里唯一保存下来的命脉,答应杨延昭迎娶郡主、成为驸马,也就成为朝廷褒奖杨氏忠心最好的报答了。此时潘豹早已死去、历史上的潘美此时也被贬职,因此杨延昭也就顺理成章地迎娶了柴郡主,与影片开头“羊妈妈”谐音“杨妈妈”的伏笔遥相呼应。

杨业与佘太君之间是老夫老妻的信任、默契,杨延昭与柴郡主之间则是年轻人的誓言、执着,两代人的爱情,为血腥的战争片补充了温柔的一面。明知嫁入将门就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与牵挂,佘太君、柴郡主依旧都是义无反顾,就像《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蒙浅雪那样:爱情是伟大的,而且同样可以包含家国情怀。或许也只有为英雄免去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践行“忠烈”二字背后的使命吧。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虽然影片最终没有多讲,但是只要杨延昭与柴郡主能顺利地传宗接代,那么下一辈人注定也能延续天波府忠君为国的风骨!

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但是既然宿命没有对忠臣斩尽杀绝,那么打不死我的必然能让我更强大!

—来自于网络

杨家将读后感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天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他的儿子七郎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追到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突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挖出奇异的一方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

多少年以来,为缅怀先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鹿蹄涧村年年都举行村祭,年年村祭必定唱戏,唱戏必唱杨家将戏。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村里正唱戏,点戏人就点了《金沙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戏开后,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黄尘滚滚,搅得天昏地暗,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风沙过后,观众稍稍坐定,台上又紧锣密鼓敲打起来,杨老令公披挂上阵,领兵迎敌。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刹那间,风云过后,就是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整个场子里成了风雨世界。

风雨过后,人们说:这是祖宗对咱们的报应,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咱们闹红火,别让他们不高兴,好吧,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金沙滩》了。后来换了别的戏,说也奇怪,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金沙滩》这出戏倒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愿回忆祖先悲伤的往事,更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再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他们期望的是没有侵略,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的世界。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

雁门关外杨家将征战过的那个叫做金沙滩的古战场,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而荡然无存。今日的金沙滩,放眼望去,满滩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十里飘香的果园。

当我们乘坐北同蒲的火车经过这里时,列车播音员或其他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总要手指窗外,说:“快看,这就是杨家将战斗过的金沙滩。”听者无不转头注目车外,看着这片早已面目全非的旧地,想起有关杨家将的事绩,心中升起崇敬之情。

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忠烈杨家将观后感

郑少秋和郑伊健,双郑,很久没看他们的古装戏了,感觉一别经年,廉颇老矣,却仍然值得顾惜。

于波,最喜欢他仍是连城壁。李晨,不由自主就会想起《北京青年》,让我有点出戏。仔仔,抛掉偶像的包袱,帅是一个可以脱掉的包袱!

林峰,仍是挥之不去的风流倜傥,但这部电影中神情中规中矩。果然,男人不痞,女人不喜。吴尊,模样太干净,由他演老六很适合。当他坚持要带父回家,那坚毅的.小眼神,虽然决定很愚蠢,都不忍心教人责怪。还有一大卖点是裸戏。

付辛博,对他的了解就限于加油好男儿和一首《光荣》。因为没戴眼镜坐在七排看电影,付辛博的样子一直看的很模糊,直到老七死时魂归梦里,嗯,那个镜头很令人心生戚戚。

最后,总结下电影的看点,就像开头所说,我看的不是电影,而是某某某。而且就冲着老中青三代帅哥,没有替身演员的卖力演出,花上二十多块钱去一趟电影院看,怎么说也都是值得的。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