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加拿大28/ 正文

道士不需要改姓吗百科知识,普通名字可以改成复姓吗.

admin2023-12-04加拿大2824 ℃0 评论

道士不需要改姓吗百科知识,普通名字可以改成复姓吗?

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更改姓名的,可由父母或抚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户口登记机关核实情况后予以变更;对18周岁以上的公民,原则上不予更改,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更改姓名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如属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要有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准予变更的证明。

“正当理由”通常指:1、冠夫姓的妇女去掉夫姓,或称氏改为姓名的;2、僧人、道士、尼姑等还俗,法名改俗名的;3、姓名含有社会公众不易识别的冷僻文字的等。

法律规定可以改,但因为牵涉面太广,一般很难

百年之后您想葬入娘家祖坟还是公婆家老坟?

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能不能。

女儿嫁出去后,别说百年后葬入娘家祖坟。在我们那里,即使现在活着,想在娘家过一次年都是一种奢侈。

我表姐结婚后离婚了,自己一个人居无定所,每年过年对她来说都是件最痛苦的事,因为在我们那里结过婚的女人是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

听老一辈的人说结过婚的女人在娘家过年会给娘家带来晦气、灾难。

道士不需要改姓吗百科知识,普通名字可以改成复姓吗.

如果百年后葬入娘家祖坟,家里的老人定会说影响祖上风水。

如果以后家里有什么不太平的大事小事必定会怪罪到葬入娘家祖坟的女人身上。

我邻居家的女儿前年结过婚在家过了一次年,去年我邻居因为新冠感染引发基础病去世。

结果家里的老人都说是因为他让女儿在家过年,给家里带来了霉运才导致他病逝的。

我觉得可笑极了,真是封建迷信害死人。

并且他们的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真的无法改变。

包括我婆婆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就一个年吗,干嘛非要在娘家过,以后我女儿结婚后也不让她回来过年。”

听,多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在我听来多么的刺耳。

他们这一辈的人永远不明白我们这一辈人的想法,永远不知道在娘家过年对我们的意义。

对我来说,娘家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是全家欢声笑语一起度过二十多个年的地方,我怎么可能不怀念,怎么可能不想再体会下这种幸福。

但是百年后我却是不愿意葬入娘家祖坟的,不光是我的娘家不欢迎我百年后葬入那里,更是因为我不想百年后被称为是“破坏娘家风水的罪魁祸首”。

有人知道全真始祖吕洞宾的故事吗?

感谢邀请有声主播欧杨林海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欧杨林海播讲完本的小说《我的武侠世界后宫之旅》中主角穿越到了神雕世界时和妻子小龙女一起大闹全真教!

书中就有关于吕洞宾就是全真道教祖师的说法!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1]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的永乐宫(丘处机奉元代皇帝御旨兴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1]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之列。

中文名

吕洞宾/吕岩

外文名

Lv Dongbin

别名

吕岩、吕祖、吕祖师、吕仙祖、无心昌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

人物关系

铁拐李

好友

快速

导航

历史大事记吕祖宝诰吕祖作品历史遗迹

简介

吕仙,名岩,字洞宾。蒲州永乐县人。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在襁褓时,马祖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

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与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道号纯阳子,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中国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在飞升之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于是打算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随后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 」吕洞宾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

吕洞宾

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 」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

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共8张

吕洞宾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共4张

合并图册

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历史最为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

万教中内道独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胡定乾坤。

历史大事记

火龙传剑记

(丙寅(846)四十九岁)

吕先生会昌中,功名失意,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与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并诗曰:“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

临别嘱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遂去。[1]

罗浮访仙记

(丁丑(857)六十岁)

大中十一年,吕祖游罗浮山,访轩辕集,集,罗浮道士也。得桐君之传,修炼罗浮山中数百岁,容颜不衰。吕祖往访之,适集被召入朝,独自盘桓山内,忽遇马仙来游,相得甚欢。马名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遇魏伯阳,伯阳传以大道,以大中十年归家,借竹杖化形而去,十一年春,在紫橦白日飞神。既而访罗浮山,得见吕祖之面,曰大仙伯也。

轩辕还山,行过石桥,见石楼有二人下迎,一是马自然,携竹杖挂酒瓢,一位裹青巾,衣黄衫麻鞋皂条,背剑执拂,如功曹使者。集问之,自然代答,曰:“吕先生有出尘之志,度世之心。”集愕然曰:“得见何晚也?”聚首言心。临别作诗赠轩辕而去。[1]

黄粱美梦

(己卯(859)六十二岁)

咸通初,吕祖奉亲命入长安赴试,至酒肆中,浩然叹曰:“何日得第以慰亲心?何日得道以慰我心?”旁有一道翁,闻而笑曰:“郎君有出世志耶?”观其人,青巾、白袍、长须、秀目,手携紫杖,腰悬大瓢,书一绝句于壁,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吕祖大惊,窥其状貌奇古,诗情飘逸,因揖问姓氏,道翁曰:“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吕祖再拜延坐,云房曰:“子可吟一绝,予欲观之。”吕祖遂书其后,云:“生日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云房见诗暗喜,因同憩肆中,云房自起执炊。

永乐宫纯阳本行壁画(钟离权传道吕祖)

吕祖忽困倦枕案假寐,梦以举子赴京,进士及第,始自州县,而擢郎署,台谏给舍,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升而复黜,黜而复升,前后两妻,富贵家女,婚嫁早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几四十年。又独相十年,权势熏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妻孥分散,流于岭表,一身孑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恍然梦觉。

云房在旁微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祖竦:“翁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升沈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世一大梦也。”

吕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故辞曰:“子骨节未完,志行未坚,若欲度世,须更数世可也。”吕祖叩头乞度,誓修现在良因。云房曰:“子尚有数年尘缘,犹未了也。”翩然别去。

吕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强赴春闱,名书雁塔。吕祖哑然曰:“又入黄粱梦耶?慎勿至立马风雪时也。”

有哪些著名的道士?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有鬼谷子、张三丰、王重阳。

以下是此三人的详细介绍。

1、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2、张三丰

张三丰,道号三丰,宋末元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民族英雄、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龙行书法始祖。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3、王重阳

王重阳,全真道开创者,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

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大家知道多少?

历史上的全真七子,全是山东老乡,全都师承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因为被金人焚毁了自己在终南山所居住的茅庵,于是便远赴山东传道立教。

他先后在山东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并在文登(今天的威海市文登区)、宁海(今烟台牟平区)、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登州(今蓬莱市)、莱州(今莱州市)建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又因王重阳在宁海所居住的庵堂名为“全真庵”,所以,后人将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教派,称为“全真教”,而王重阳所收的七位弟子,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道门称“全真北七真”。

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仙逝,由大弟子马钰掌全真教,其余六位弟子,则各自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一带修炼,并开宗立派。

重阳宫全真祖庭

一、丹阳子马钰(1123—1183)

马钰,原名马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改名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宁海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富豪,人称“马半州”,喜读书、善文学,轻财好施,曾经补试成为郡痒生(秀才),被选为州吏,也算是个基层公务员,娶妻孙不二,生有三个儿子。

大定七年(1167)七月,弃家入道,并斥资为师父王重阳建了一座庵堂,名“全真庵”。

王重阳仙逝之后,便由他执掌全真教,成为全真第二任掌教,并偕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将王重阳葬于终南山刘蒋村昔日曾经结庐修道的地方。

待到服丧期满,在大定十四年(1174)的一个夜晚,四个人在鄠县(今陕西户县)坐在一起论道,各言其志,第二天,便各奔东西,分别去传道。

马钰则返回了宁海祖庭,筑庵闭关修行,四年后出关,行走于关中各地。

后来,金世宗下旨,禁止民间兴建寺观,在大定二十一年(1181),命马钰还俗返乡,马钰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东归,次年冬天逝世。

一直到了元朝六年(1268),被册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马钰一生,著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璨》、《渐悟集》等著作,所传的道派,擅长以诗词、歌曲等形式来宣扬教义,所以,被称为“遇仙派”。

二、长真子谭处端(1123—1185)

谭处端,原名谭玉,字伯玉,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通读经史,书法造诣了得,擅长草书和隶书,为人孝义。

大定七年(1167),皈依全真道,次年和丘处机等人一起,随王重阳入昆山,开烟霞洞。

王重阳逝世后,和马丹阳、刘处玄、丘处机等人结庐于墓侧三年。

后来,居于洛阳朝元宫,创立全真教“南无派”,“南无派”的徒众大多在华北、东北一带活动。

大定二十三年(1183),马丹阳逝世后,继任全真教掌教,成为全真第三位掌教,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逝世。

一直到至元六年,被册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三、长生子刘处玄(1147-1203)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世称长生真人,莱州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事母唯谨,以孝道闻名。

大定九年(1169),师事王重阳,后奉师命西游开封,在城门边上寄住,乞食炼形。

王重阳逝世后,庐于墓侧,守丧三年后,在洛阳隐居,大定二十一年(1181)东归莱州。

马丹阳去世后,由刘处玄与王处一一起主持了丧事,并派人前往洛阳,迎请谭处端嗣教。

但谭处端未能及时接管有关事务,一年多后,在洛阳去世,刘处玄即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继任了全真掌教。

承安二年(1197)冬,应金章宗之请前往燕京,金章宗向刘处玄询问“至道”,刘处玄回应:“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七真人年谱》)

第二年,刘处玄便返回了山东,金章宗赐以“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个观额。

刘处玄门下弟子众多,较为著名的有:于道显、崔道演……等,其创立的教派,被称“随山派”,刘处玄更著有《仙乐集》、《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传世。

后来,被元世祖封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更被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

四、长春子丘处机(1148—1227)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人。

丘处机出身名族,幼聪敏强记。大定八年三月师事王重阳,王重阳逝世后,入宝鸡确溪,穴居修炼六年,后隐居陇州龙门山。

大定二十六年(1186)迁住终南山祖庭。

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金世宗召丘处机赴燕京,问以教理,后辞归终南,复居祖庵。

明昌二年(1191)返回山东栖霞。

泰和三年(1203)刘处玄去世后,继任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

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末年,蒙古攻打金国,中都(今北京)危急,丘处机为了消解兵火之灾,要进言成吉思汗,但是,后因胡沙虎弑君乱政而做罢。

贞祐二年(1214),金兵讨山东“红袄军”获胜,当时只有登州、宁海未曾平服,丘处机即请命前去抚慰,“所至皆投戈拜命,宁海、登二州遂定”(《甘水仙缘录》),自此之后,金、南宋和蒙古三方争相召请。

兴定三年(1219)应成吉思汗之召,率弟子十八人远赴西域大雪山,被成吉思汗赐号“神仙”,屡次召见问道,丘处机一再进言请止杀,并请敬天爱民,清心寡欲。

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丘处机返归燕京(今北京),应当时朝廷之请,入主大天长观,自此广开教门,遂于燕京建立:平等、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长春、万莲等八个教会。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8),朝廷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赐丘处机以金虎牌,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丘处机病逝。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册封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丘处机著有《大丹直指》、《鸣道集》、《摄生消息论》、《蟠溪集》等著作传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真教的主要分支之一“龙门派”,虽然尊丘处机为开派祖师,但其实“龙门派”并不是丘处机所创,丘处机作为当时的全真教共主,没必要再在教内另开一派,根据后世的道书记载,称在明代有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以丘处机的弟子赵道坚,为“龙门派”的第一代律师,传至张静定、沈静圆为龙门第五代,其后,龙门派就分了律师(张)和宗师(沈),这两条支派。

后来经过后世弟子的整理的《龙门心法》,使得全真道由偏重丹法清修,转向了以严持戒律为主,这对清朝之后的全真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玉阳子王处一(1142—1217)

王处一,字精通,号玉阳子、全阳子,宁海人,自幼好道。

大定八年(1168)赴昆山拜王重阳为师,第二年遵师命到铁查山修道,炼形九年。

后来往来于齐鲁之地,传教授道,创立全真教“嵛山派”。

大定二十七年(1187)、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两度召赴阙应对。

承安二年(1197),被金章宗召问养生、性命之道,对答称旨。

泰和七年(1207),元妃李氏,施道经二藏,分送王处一的圣水玉虚观和丘处机的栖霞太虚观。

大安元年(1209),应参政李术鲁之请,王处一迁住于北京华阳观,成为了金朝最重视的全真道首领,甚至比刘处玄、丘处机的影响更大。

有资料说他曾“奉敕主掌教事”(《甘水仙缘录》)。

蒙古忽必烈汗至元六年(1269),册封王处一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

王处一著有《云光集》、《西岳华山志》传世。

六、广宁子郝大通(1140—1212)

郝大通,原名郝升,宁海人,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年少丧父,自小侍奉母,至孝,喜爱读《易》,通阴阳律历之术,却不喜仕途。

大定八年(1168),师事王重阳,后改名磷,号恬然子,传大定十二年(1172)在岐山,遇上了神仙,就改名为大通,字太吉,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世称广宁真人。

大定二十二年(1182),郝大通到了真定(今河北正定),据说又与仙人相遇,被仙人传授了《易》的真正秘义,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发”。

后来,郝大通到了阳居观,升堂演道,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

明昌元年(1190),郝大通回到了宁海,最后,在宁海的先天观逝世。

郝大通开创了全真教“华山派”。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到了元武宗,更被加封为“广宁道玄妙极太古真君”。

郝大通著有《太古集》、《太易图》、《心经》等著作传世。

七、清静散人孙不二(1119—1182)

孙不二,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人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全真道“清静派”创始人。

大定九年(1169),出家事道,师从王重阳,得授天符云篆秘诀。

大定十五年(1175),居于洛阳风仙姑洞,广收门徒,创立“清净派”,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羽化。

孙不二主炼内丹,重视性命双修,并建立坤道修炼理论,是坤道丹法的创始人,被称为坤道丹法之祖。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后被加封为“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

孙不二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传世。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