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未命名/ 正文

红楼梦梦百科全书,红楼梦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admin2023-12-07未命名26 ℃0 评论

红楼梦梦百科全书,红楼梦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红楼梦》远用了很多种写作方法,简单介绍一下以下几种:

(1)、不写之写 即不落笔墨,只靠暗示,以引起对某事的联想。如第二十二回开头,贾母意欲为宝钗大张旗鼓地祝贺生日,一个评者说:"最奇者黛玉乃贾母溺爱之人也,不闻为作生辰,却云特意与宝钗,实非人想得着之文也。此书通部皆用此法,瞒过多少见者,余故云不写而写是也。"(297页)他的意思是,作者在此微妙地预示,故事将有一个关键性的发展:不管贾母怎样把爱黛玉、疼黛玉挂在嘴边,她为宝玉择配时到底还是选了宝钗。

(2)、烘云托月 一个绘画术语;脂评还叫它"指东击西"、"打草惊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金针暗渡法"、"偷渡金针法",……金评《西厢记》也常常使用这个术语。他们都是借它说明,作者有时虚写此,而实写彼,仿佛在戏弄读者。如第三回中,黛玉首次去拜见贾赦,到那儿之后,坐等他到来。评者提醒我们,这里是实写贾赦,不可错以为写他人。依评者之见,这种技法增添了文笔的波澜。

(3)、横云断岭 有时简称为"断法"、"截法"、"岔法"、"突然法",或叫得生动一点"双岐岔路之笔";这也是从金圣叹那儿搬来的绘画术语,也都是指:故事的一个插曲变得单调乏味时,作者加进另外的情节,引起变化。《红楼梦》中应用此法的地方,多不可数。

(4)、一击两鸣 它有时叫作"一击空谷、八方皆应"、"空谷传声",或者援引金例,叫作"一笔两用"、"一只笔作千百支用";一般用来称赞作者通过一件事而描绘两件、多件事的技巧,或仅用寥寥数语便引起一连串念头或情感的能力。举第七回中的一例:周瑞家的说香菱长得象秦可卿,评者写道:"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109页)

(5)、草蛇灰线 它直接搬自金圣叹,但有时用法却不相同。金指作者重复运用关键的形象或象征,而达到一种统一的、或其他某种效果,宛如重复出现的主旋律在交响乐中所起的作用。这层意思脂评有时也用(如"通灵宝玉",作者常常提起,但到第八回才作了充分的描述;、黛玉容易致病的体质,情况也是这样),而有时指把不引人注目的线索精心地插入描述中,将来再作发展。指后一层意思时,其名称常和"伏线法"交替使用。

(6)、错综法 故事不作直线发展,总是前后交叉,左右勾连,使情节错综复杂;这种技法在《红楼梦》中极为多见。

(7)、避难法 这是说,一个特别重大、特别复杂的事情(如营建大观园)不得不写时,避免由始至终细细地写来,否则就会显得笨拙,令人生厌;应该轻描淡写地围绕着对象落笔,并在几个典型的场面上加以点染。

(8)、春秋字法或春秋笔法 也称"史笔",指含有隐蔽的意思或批评的文字,如第三回,贾政不费吹灰之力即为贾雨村谋得一个官职,贾府在官场中那种炙手可热的权势,跃然纸上。

(9)、补遗法 另一形象的名称是"转迭法"或"倒卷帘法",它指在后面的叙述中返折到前面未曾描写的事情上,重新进行交待。这种倒插笔的技法,通常处理十分短小的情节,不足以构成真正的"倒叙"。如第二十七回,探春乞求宝玉为她买些艺术品,她允诺再为他做鞋当作报答;这便引起宝玉的一番话,说他穿的她做的另一双鞋如何如何。

(10)、白描 指描写一人、一地、一事,用随意的、不大醒目的细节,如通过宝玉和小红的对话,描写宝玉住所里的日常生活(见第二十八回)。

(11)、重作轻抹法 如第三十八回写赛诗,不直接入题,先写了些表面看来无关紧要的琐事。

红楼梦梦百科全书,红楼梦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12)、层峦迭翠 有时叫作"两山对峙",指或者一个接一个地、或者在不同的地方处理类似的题材,既不着力,也不重复。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于沉疴时,也交待了尤氏已被胃病所缠。金圣叹称这种技法为"正犯法"或"略犯法"。

(13)、背面傅粉法 它也与金圣叹的术语名同而义稍异。金用它讽喻并强烈对比《水浒传》中宋江和李逵两人在性格上的不同,而脂评家则仿佛主要把它作为讽刺用,因为用它指卜世人(贾芸的令人不齿的舅父)谐音"不是人"的技巧。

(14)、山断云连 指情节或话题被打断之后,再自然地联接起来,如凤姐料理秦可卿的丧事时,曾有斥责奴婢的描写,断而复接。

(15)、画家三染法 又名"千皴万染",指逐步地、再三地在一个轮廓上加添细节。如在贾府的人物逐步充分表现之前,冷子兴与人攀谈,粗略地介绍了他们的情况。

(16)、间色法 作者为藏锋计而采用的转移视线的技法。如第三十一回,黛玉见湘云有金麒麟,心里着实不高兴,怕她命中注定嫁给宝玉(金玉良缘);实际上,这时作者的意图一直是宝钗最后和宝玉结合。

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

我的观点很直白。同级别好书对比,中国古书比外国好太多了,根本比不了,文字穿透力太强了,也可能咱们中国的接触的感觉也不一样吧,外国文学也很棒,但是可能看翻译的就跟用英语翻译诗经,道德经等一样,看的一头雾水,或许不懂原版没资格比较。

其实这要从两种文化习惯上说起,它们的话题即出发点不一样,只要看一下克里姆林宫与我们的故宫就会有所理解。广阔与精致我认为是它们的不同,而深刻则因人而异。至于谁是第一这是无风而掀起浪的阴谋论!最后,托翁自己也从没有小看中国文化的思想,他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了解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

这么说的人都没有真的读懂红楼梦,曹雪芹那是真正的旷绝古今天才,战争与和平比不了红楼梦,如果说战争与和平能跟三国比,能个水浒,西游比,我不否认,但是绝对比不了红楼梦。所有的外国的世界名著,除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它我一部也没有看下去。而《老人与海》只是因为很短,才没有中间搁下。 究其原因,一是文化底蕴不同,二是翻译后没有了原著的韵味。也许如果我从小生活在外国,看外国名著会像小时候看《七侠五义》、《杨家将》那样津津有味了。

我以前也不爱看红楼梦,但当我真正认真地看了一遍红楼梦后,再看其他作品包括三国演义等名著就觉得索然无味了。想当初,我是连着几个昼夜看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的,现在偶尔想重温一下时,也是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要知道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金庸的作品,更不要说别人的了。红楼梦最高的文学艺术性恰恰是冠绝古今中外的文笔,即朴实精炼,又生动传神,单从这一点看,只有鲁迅的部分代表作相对较为靠近。

说红楼梦文笔不好的就基本定义了你对文学的天花板不会太高,无论你看多少名著,记住!红楼梦的文笔恰恰是最好的,不在于她记录当时世界现实,论记录,金瓶梅更好。四大名著文笔最糙事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结构稍好,无论哪个角度红楼梦都是接近完美的,懂吗!国情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不能类同。从研究一个时代、研究社会、研究人性来说,《红楼梦》是一门学问,是一部百科全书,。因而有了“红学”,“红学”研究者毕其一生,也研究不完。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高《战争与和平》不止一筹。

比较文学成就则需抓住文学作品的本质要素进行分析,所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必须着眼分析的,其中人物形象才是小说的最本质属性,其次是故事情节和环境。因此来看,《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当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认为《红楼梦》的价值与成就感远超《战争与和平》。那就是因为作者是中国人,他的艺术审美观,他的阅读视野都比较狭窄,带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坐井观天,护犊子而已。

从对人物这个小说根本来看,红楼梦赋予了大小宇宙,战争与和平只有大宇宙,缺乏小宇宙,红楼梦的人物更丰富立体,有血有肉,是社会常态化下的各类角色的交响乐。风牛马不相及,两部巨著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体现,非要分出高低,那得从读者的认知和理解层面看。可能会有人说《红楼梦》高于《战争与和平》。但这只能是国人一厢情愿,因为《红楼梦》有许多语言局限性,严重束缚了它的影响力。而《战争与和平》相对优势较明显。因此不能以己之短,较人之长。

总体上肯定是《战争与和平》更好。《红楼梦》虽然艺术性极高,但眼光局限于儿女闺房,吟诗葬花。而《战争与和平》有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和壮阔的俄法战争为背景,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也很成功。前一百年和当今都无法相提并论。过去近二百年甚至当今都是西方的话语权,都是西方的标准,西方对于东方的文化还没有深刻地了解认知,再过百年等东方的经济水平和西方持平甚至超越的时候,西方人大量的学习并接受东方文化理念后再评价红楼,那时候才是公平的。

文化不同,我们读到的很多名著也都是翻译过来的,味道本来就变了,外国人读红楼梦也是一样的,除非你懂原文,就算懂原文没有风俗文化深厚背景也难以理解精妙,所以就不好说孰好孰坏。中西名著究竞如何看?只有从思想性强弱、高低、优劣的角度来评价,才能具有深刻系统整体的透视诠释把握意义。否则,你的文意再怎么诗漫,辞藻再怎么堆涌,结构再怎么排美,也尤同一波无甚意味的思想碎片或浮泡,能关人类福祉之增长何事?

《战争与和平》写的是战争,自然惊心动魄;《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延续百年的封建大贵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令人扼腕叹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却充满了男欢女爱吃喝玩乐的喜剧场面,但因内部充满荒淫无耻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又不作为乱作为不努力经营坐吃山空导致入不付出。外部是雍正帝发现国库亏空与贾家有关,故实施抄家。加之元春死于四王八公的角斗,使得贾府雪上加霜。这样偌大的贾府就这样崩溃了。国情不同地域有异,两部巨作各具特色不适合类比它们的文学价值。

世界名著我也看了一些,觉得没有哪部比得了红楼梦,当然也许是翻译水平不够造成了一定影响。说实话其他名著大都只能在两方面超过红楼梦,一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情节更吸引人,这一点红楼梦先天处于劣势,因为它主要描述的是我们身边毫无话题性的家长里短,但能把这写好正是水平的体现;二是思想性更鲜明先进,这一点上红楼梦限于时代背景,加上红楼梦的立意很隐晦,可能要吃点亏。除此之外,红楼梦没有什么比不上别人的地方,尤其是基于中国特有的语言文字产生的大量的诗词歌赋、谐音、双关、对仗、用典、谜语、谶语等更是无与伦比。

战争和平的写作手法是平铺直叙,描写战争与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与派别间和法国拿破仑展开战争。而红楼梦则是间接婉转以爱情的方式描写了四大家族的裙带关系与宫廷派别之间的争斗。婚姻失败,也导致最后的王朝破败家庭走向没落。《红楼梦》也只读了两三遍,自然没资格评判高低。但还是想说,未读红楼时,很多人是对其感觉就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但是真正研读原著后,自然印证了那句:一入红楼,梦不醒,可能有毒。

红楼梦是在清朝文字狱政策环境下完成的,涉及到朝廷政治战争方面不能明说,所以很多东西要隐晦,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般人能领会和欣赏得了的。如果曹雪芹先生能写完整,我敢肯定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以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长处在于对客观世界的精彩的描绘。红楼梦的精彩在于用简单的文字让读者体会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方面中国还有更精彩的,那就是文言文的聊斋志异,短短几个字就把那些狐仙的体志神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伟大的不朽的作品巜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文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不要把其它任何作品相提并论。凡学文学之人都知道,红学,里一门学科,我想问一句,对红学不知之人,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红学研究中心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再发表你们的高论吧。

托尔斯泰是一名军人,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场面。对面生与死的选择他较为明智地向往生存,渴望和平。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是反映一个时期的封建历史和社会现象,把人性解淅得淋漓尽至。这两部不同体载,不同时代的绝世精品不可以摆在同一层面上看待,按此文作者的说法,我们华夏国学似乎不值一提呢?

这不是曹雪芹的错,红楼梦成书比战争与和平早。但是,曹雪芹是封建社会的人,托尔斯泰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思想境界肯定比曹雪芹要高,为什么,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人的思想进步,而中国依然处在封建社会,人的思想一直被束缚。曹雪芹算是佼佼者,可依然无法和西方作家相比。战争与和平和罪与罚之类的小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被高度评价,而红楼梦在西方,毁誉参半,为什么-原因刚刚说了,不再重复。我想说的是,红楼梦的艺术性不会比任何一部小说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思想境界嘛,比起战争与和平和罪与罚这些,要差-再重复一遍,不是曹雪芹的错,是中国封建社会太长了!

过度研究红楼梦就像有些电影影评一样,人家导演本来只是简单地拍个电影,展示某一个方面的生活,有些影评家非要上升到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面去。过度解读到底是导演本身想表达的,还是后面的人强行施加上。红楼梦的精妙绝伦,非其它书可比,在文学艺术上,集诗词歌赋于一体,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缩影和精华,其思想性,融入了儒释道的人生价值理论,无论妇孺老幼,均能接受喜爱,其社会价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弊端,预示那个社会制度必然崩塌的结果。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无法超越的古典小说,是其他三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去看看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就知道了。

认知水平与心理活动往往造成一个人看事物的角度,心理多龌龊多淫邪看到的往往就只有男欢女爱!一些被家庭琐事弄得心乱乱的人往往会比较想借鉴红楼里如何处理好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有上进心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如何在乱世纷争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曹雪芹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仅写了一部书,而且没有写完,所以在文笔方面达到的登峰造极地步,确实令其他小说难以忘记项背。 这句话比较认同。文学作品的比较主要是看艺术水平。其他方面有哲学家,政治家。

说句会被喷成筛子的话,从唐诗之后,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可以归类为:文人矫情呓语。这是我自己发明的词。仔细品位,里面都充满了向内熬煮的腐朽气息,最近写了一篇《皮囊》的书评,也是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大家有兴趣可以交流下。红学家们确实大多数很扯淡,但红楼梦的伟大,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我看来,中国文学就只有一部红楼梦,别的都太弱。红楼梦和任何其它世界名著相比,非但毫不逊色,而且极有可能胜出一筹。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那么牛的人,作品还不是通过一两个主人公的际遇,来折射社会与人性……与红楼梦相比,复杂度太浅。

《红楼梦》涵盖中国封建社会的所有:思想的、艺术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读红楼仿佛就是置身于当时的大千世界之中没有丝毫违和感——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经典,被别人捧出来的作品永远达不到红楼梦的高度。不过本人渺小没资格评说《战争与和平》的文学地位,但从个人内心来说红楼梦才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传奇。红楼梦,跟日本源氏物语一样属于一国之神作,古典小说之代表。你怎么批判也是改变不了这种地位 。你可以批判它思想内涵各个方面,但是不能抹杀它的历史地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以为你寥寥几语可以与如此有才华的作者比肩了,他留名百世,你一文不名。

个人觉得不能这样比。各有各的好,不是一回事。托尔斯泰我佩服他,战争与和平我看过。有的时候一段话能想半天。越品越有味儿。简直了,你不得不佩服他,他怎么能写得那么深刻那么贴切,他的脑子像一个星空那么复杂精确,既庞大又精确,你跟着他遨游。世界级就是世界级。红楼梦是另一个巅峰,平生最爱,不容任何贬低。不能那么比。曹雪芹尽量白描,却写出了那个时代最本真深邃的人性,无可替代无人能及。怎么推崇都不为过。不能这样比。

文学作品首要是它的艺术性,趣味性及文笔手法。若是先就带着哲学思想去写文学作品就落了下乘,难免乏味(鲁迅先生除外)不会有文学精品出现。所谓的文章的思想性是作者写故事时因为人生感悟而不自觉溶入其中的,在读者读来不过是繁花入各眼,各有各的妙罢了。红楼梦的确是触及众生百态,文字精妙,构思有趣的经典名著。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初也是连载在报纸上供民众阅读,因为文笔优美构思精巧而受追捧的,现在不是也被各名家读者提炼出了伟大的思想,侠义的精神来了吗!

《三国演义》从宏大的全面的角度入手,《红楼梦》从个人细微角度剖析,两者不同,应不分价值的高低。如:我国要提高科学技术实力,仅从大的政策方面布局,没有对具体项目,特别是对从事具体工作人员的奖励,科技实力很难得到较大提升,那么价值的高低如何区分?如一定要分出高低有意义么?

胡适的红学研究成就有哪些?

所谓"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研究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清代学者运用评点、索引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其二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使用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新红学"。

"旧红学"批评研究流派主要有评点派与索引派。前者主要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艺术手法进行评论,阐述批者对作品的理解或感悟等,著名评点者有"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等。后者则用正史或野史比附《红楼梦》,以求探索出其中隐藏的"真故事",相比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索引派学者更关心作品隐含的政治事件及其意义,代表学者为王梦阮和蔡元培。

"新红学"的"西方现代学术范式"指的是自然科学方法,如胡适本人所说的那样,"撇开一切先人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我到相当的结论上去。我的许多结论也许有错误的,——自从我第一次发表这篇《考证》以来,我已经改正了无数大错误了,——也许有将来发见新证据后即须改正的。"其哲学基础是约翰·杜威的实验主义,主要特征为历史的观点和实验的态度。后来胡适将其表述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即运用力所能及搜索到的材料互证,从而得出比较的近情理的结论。除"新的"研究方法外,研究内容也迥异于前人。胡适将红学的考证内容限定在著者、版本、时代三个方面。下面具体说明胡适的红学研究成果。

第一,著者

1921年及后续数年间,胡适发表了以《红楼梦考证》为核心的一系列文章,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红学研究体系。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首先对索引派进行了驳斥,认为他们的研究只做了《红楼梦》的附会,毫无价值。而之所以穿凿附会是因为忽略了"著者之生平"这一问题。于是胡适首先考证了袁枚于《随园诗话》提到的"曹楝亭之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中曹楝亭(即曹寅)的略传,再探究曹雪芹与曹寅的关系以及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等,于是得出了"曹雪芹为《红楼梦》之著者"的相关结论。

第二,版本

胡适认为当时所通行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源于一种底本,并称其为"程本"。又指出程本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乾隆五十七年程家第一次活字排本,即"程甲本";另一种是同年用程甲本校改的"程乙本"。当时除百二十回本外还有一种八十回本,因有戚寥生的序,胡适称其为"戚本"。胡适对诸版本的序及七条引言进行了研究,再加上香菱等人在后四十回中地位与结局与曹雪芹本意不符这一内证,得出结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实由高鹗所补。

第三,《红楼梦》是曹雪芹本人的自叙传

胡适通过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对《红楼梦》作者生平、家世予以考证后,得出"自叙传"这一结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昔日曹家的影子。这一观点的相关佐证有:《红楼梦》开端作者的自白与石头之言;历史上的江南曹家与贾府的多个相似之处等等。而后出现的甲戌本、庚辰本中脂评也为"自叙传"一说提供了新的依据。

第四,对《红楼梦》的评价

胡适在《致高阳》的信中谈到: 自己写了几万字的考证,差不多没有一句赞颂《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的话。他说:"我平心静气的看法是: 雪芹是个有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修养训练的文人……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来朋友、中国文学的背景等等,都没有能够给他一个得着文学的修养训练的机会,更没有能够给他一点思考或发展思想的机会。在那个贫乏的思想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也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也比不上《儒林外史》……也可以说,还比不上《老残游记》。"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胡适对于《红楼梦》的评价显然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持贬抑态度的。

尊重事实和证据,反对无端的穿凿附会,这些无疑是胡适对索引等"旧红学"研究方法的拨乱反正,并由此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体系和新方法,可以说胡适所提倡的红学研究方法与观点已成为了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的基础知识。但对其所创"新红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成果后世也有不少研究者提出异议和批判:如对后四十回续书者的存疑;将《红楼梦》当作历史文献解读;查找资料有断章取义之嫌疑;贬抑《红楼梦》的评价等等。

以上简要对新旧红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新红学代表胡适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了简要说明,具体可参考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等相关著作。(一往文学作者:沈知秋)

86版红楼梦主要写什么?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这本书有几个版本?

《红楼梦》按系统分,可以分作两大系统:脂本系统和程本系统。

脂本(抄本)系统:就是正文里夹杂有以脂砚斋为主的评书人的批语,脂本都是手抄本,当下作为商品出售的脂本都是影印本;

程本系统:是乾隆年间的书商文人程伟元召集高鹗等人,在脂本的基础上,补齐后四十回,使这部书在故事上得以完整。于1791年经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全称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所以,也叫萃文书屋本,后世称其为“程甲本”。到了来年的1792年,该版本经过一些删改和修订,再次付梓,是为“程乙本”。

脂本,大约一共10个抄本:

一、甲戌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书于1754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版本,残存16回(1-8;13-16;25-28回)。此版本有“凡例”。另外第一回比别的脂本多出429个字。

二、庚辰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成书于1759年,共存78回,缺64、67回,是现存脂本相对最完整的。

三、己卯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41回(1-24;31-40;61-70回)和55下半回、59上半回。现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四、戚序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即戚蓼生序本。戚蓼生序文,是非常有价值的,被学界公认为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文献。

五、王府本

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此本内有“柒爷王爷”字样,所以称为王府本。王府本有120回,前有程伟元做序,书口有《石头记》字样。后四十回因为是从程本补录上去的,而且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有明显的字迹差异。王府本和程伟元和程本关系密切,这样的现象倒是可以理解了。

王府本除脂砚斋批语外,还有不少后人的批语。

六、梦稿本

为杨继振所藏,书名叫《红楼梦》,而非《石头记》。现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因一度被认为是高鹗增补的抄本,而被定名为梦稿本。经考证,此本与程本并不一致,所以这个判断是错误的。梦稿本应该是多个底本拼凑出来的,后四十回抄程乙本,只是删减比较多,或许是抄手偷工所致。

七、列藏本

也就是列宁格勒所藏抄本《石头记》,列藏本存78回,缺第5、6回。

八、靖藏本

全称是“靖应鹇家藏本”。13回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段批语下署名为畸笏叟,还有那句出自22回的“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的批语,就出自靖本,都极为重要。厘清了脂砚斋和曹雪芹为同一人;或说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同一人;脂砚斋是女性,是小说里史湘云的原型的谬误,都因这些批语得到了匡正。

九、郑藏本

即“郑振铎藏本”,仅存两回:23、24回。书口作《红楼梦》,内文题《石头记》。

十、甲辰本

也叫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因抄成于乾隆甲辰年,故用此名。存八十回,存少量的脂批。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