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ng体育/ 正文

僵尸道长2鬼太后 50集,武则天陵墓里到底有什么?

admin2023-12-15ng体育23 ℃0 评论

僵尸道长2鬼太后 50集,武则天陵墓里到底有什么?

乾陵是李治和武则天两位夫妻皇帝合葬的皇陵,在当初修建乾陵的时候,李治非常的霸气,因为国家财力雄厚的原因,李治是直接把乾陵所在的整座山当成自己陵墓封土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找到相关墓道的话,除非把整座山都铲平,要不然是休想挖开这座墓的。

乾陵中珍宝的埋葬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因为这座陵墓中埋葬着两位帝皇,因此所陪葬的珍宝也是双份的。

在李治下葬的时候,乾陵陪葬入了号称当时大唐国力三分之一的金银财宝,武则天在选择和李治合葬的时候,她所陪葬的金银财宝比李治是还犹有过及的。

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最奢华的陵墓

李治和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都处在了唐朝最黄金的年代,虽然此前有李渊、李世民两位皇帝,但是他们在位时都是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他们也想用庞大的珍宝陪葬,但是国力方面却是不太允许的。

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前以及死后,虽然她的儿子辈们都当过皇帝,但因为没什么权力的原因,所以他们下葬时的陪葬规模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比的上李治、武则天时期的唐玄宗虽然将唐朝转变为了真正的盛世大唐,但他晚年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他下葬时的珍宝也是比不上李治和武则天的。

而更不要说安史之乱后权力开始大缩水的晚唐皇帝们了,他们所埋葬的珍宝更是不可能达到武则天、李治那个高度。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是唐代所有帝皇陵墓中珍宝数量最为庞大、最为珍贵的陵墓,而据专家们的粗略估测,他们认定乾陵中至少有将近500多吨的金银财宝。

可能大家对500吨没有什么概念,接下来我们就以水泥为单位,讲一下500多吨的金银财宝有多么庞大。

一包水泥大概一百来斤,一吨有2000多斤,如果把500吨换算成水泥的话,那它们的体积起码得有1万包水泥那么庞大,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在这众多金银财宝中肯定有不少东西的质量密度是要比水泥大的或者小的,所以我们简单明白一下这个概念就可以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温韬对乾陵的求而不得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武则天和李治静静地躺在他们的墓穴中,不受各种战乱、盗墓的侵扰,在他们冥灵的世界中静静地观察着我们这个世界。

乾陵因为没有被盗墓贼们得手过,所以在乱世年间成为了很多军阀眼中的大肥肉,他们无不想吞下乾陵中数之不尽的珍宝,好通过消化这庞大的珍宝强大自己的实力。

在五代时期出现了一名盗墓狂人温韬,温韬是唐朝诸皇陵所在地的节度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军阀,当时他为了发展自己手下军队的势力,于是就开始对唐朝诸帝陵下了手。

在温韬的洗劫下,除了乾陵之外其他所有皇帝陵寝都通通被搬了个一干二净,所有珍宝都被温韬吞进了肚子里。

温韬对乾陵自然也是非常眼红的,只不过在他调动大军挖掘乾陵时,他无论怎么挖都找不到乾陵的墓道入口,以他当时的军队能耐,他是根本没有能力把整座乾陵山给铲平的,因此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的渴望以及失败

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对乾陵也极其眼红,他对乾陵是非常势在必行的,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手下孙仲连,给他准备了数量庞大的炸药,打着把整座山都炸掉也要把乾陵炸出来的想法,然后就展开了他的盗墓行为。

只不过孙仲连在炸几天后遭遇了雷鸣暴雨,做贼心虚的他就开始惶恐了起来,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迷信的,无论是孙仲连还是他手下的士兵都知道掘人祖坟要遭天谴的说法,如果不是冯玉祥的命令,他们也断然不会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于是在看到电闪雷鸣后他们就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退去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们遭遇了龙卷风。

奇妙的历史巧合让人们发现了乾陵的墓道

除了吸引了军队盗墓外,很多小的盗墓者也把眼光放在了乾陵中,只不过最后他们也都是无奈的空手而归,根本找不到乾陵的墓道。

其实历史往往都是非常奇特的,一件东西主动找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找不到,而不想找的时候这件东西却很有可能被无意间找到,乾陵的墓道就非常符合了这个历史特点。

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修路的原因,修路工人们无意间在乾陵附近找到了当年李治、武则天极力掩饰的墓地,正是因此,人们才揭开了乾陵之中笼罩着的神秘面纱,人们也才开始拥有了对其一探究竟的机会。

当时在消息传出后,郭沫若是所有人中最兴奋的,他当即着手向上级申请了挖掘乾陵的计划。

郭沫若和现代考古学家申请挖掘乾陵未被通过

郭沫若不仅是个考古学家,他还是一个极其有才华的文人,他在乎的并不是乾陵中的庞大金银财宝,他最在乎的是乾陵中可能存在的兰亭集序以及各种唐代已经失传的古籍,所以为了一探古代文化的秘境,他就开始积极了起来。

虽然郭沫若申请的很积极,但是他的计划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就是上头怕郭沫若这次再度毁了一座古墓。

在五几年前郭沫若曾主持了定陵的挖掘,在挖掘之前很多考古学家都反对了郭沫若的提议,因为他们知道以当时的考古水平是保存不了墓中很多珍贵文物的。

但是郭沫若不在乎,最终在他和吴晗的联手下,上头同意了这次挖掘行动,而当时因为无法克服氧化的原因,定陵中很多衣物、书本都开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前车之鉴不可重复,为了避免灾难降临到乾陵之中,拒绝是在所难免的。

而在步入了现代后,随着考古技术的提高,我国实际上是已经拥有了挖掘乾陵技术的,考古专家们也有很大的把握在挖掘乾陵的时候不伤害到丝毫的文物,于是挖掘乾陵的提议再度被提交了出来。而这份提议在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主张要挖的,有强烈表示不要挖的,他们各执一词、观点不一,而国家的态度也是偏向于谨慎的,因此这个提议就被推移了下来,乾陵也就安然无恙了。所以说乾陵中是有着数之不尽珍宝的,而从实际的历史来说,乾陵并不是近百年没有人能进入,而是近千年来都没有人能进入,在60年代前人们想进入乾陵而找不到门道,最后只能黯然离开,而60年代后,人们找到了乾陵的门道但却因为保护迟迟无法进入,这个时候,乾陵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人们手中的。

明朝有哪些奇事?

明朝第一人妖:少年苦学奇书,糟蹋女子99人,最后被千刀万剐

成化十三年(1477年)春,京城内接连出现两起妙龄女子上吊自杀事件。少女自杀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两起自杀事件都与一个叫“周娘”的妇人有关。人们纷纷传言,周娘是个貌美女子,一旦她进入某户人家,某户人家的女儿就会自杀身亡。一时之间,关于周娘的流言到处都是,人们不知真假。

第二年春,河北保定府城郊的谢家村走进来一个貌美的女人,这个女人来到谢员外家围墙下哭泣。谢员外和夫人出门探视,见围墙下的女子哭哭啼啼,自称在家中打碎珍贵花瓶被丈夫赶出家门,如今无处安身,天又即将下大雨,恳请老爷太太可怜收留。

谢员外夫妇见女子貌美,且说话温柔得体,顿生怜悯之心,当即就把女子请入家中。女子自称芸娘来自京师郊外,芸娘被谢员外夫妇收留,赶紧磕头谢恩。芸娘换洗了衣服之后,活脱脱的成了一个大美人。

谢员外有一个宝贝女儿叫谢采芝,年方十八,长得如出水芙蓉般,又是谢员外唯一的女儿,坐拥万贯家财。所以谢采芝是时下所有青年追求的对象,芸娘来到家中后,展现出了高超的刺绣、茶道技艺,深得谢员外夫妇喜欢,谢采芝被芸娘的高超技艺所迷,二人情同姐妹,寝则同居,眠则同眠。

一天,谢员外的一个外甥张少山来家中做客。此人在衙门当差役,因为在附近办案所以顺道来看看舅舅、舅妈。张少山见家中多了一个貌美女子,忙问舅舅此人是谁。谢员外把芸娘的来历说给了张少山听,张少山听罢深深被芸娘所迷,恳请舅舅把芸娘嫁给他。

张少山有这个心,谢员外也不好拒绝,他告诉张少山:芸娘不是家中丫鬟,她愿不愿意出嫁全凭她自己做主,若她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张少山恳请舅舅帮忙去说,结果芸娘说她暂时还未想过嫁人,一来夫家那边的关系还未交割完毕,深怕夫家来找麻烦;二来她在谢家暂住几日后要回娘家了。

张少山被拒绝,心中懊丧不已。他被芸娘的美貌所迷,已经深深不能自拔。张少山在心中盘算:芸娘应该是害羞不敢接受他,但若生米煮成熟饭,芸娘不答应也得答应了。张少山心中如此计划,便想来个霸王硬上弓。

当天半夜,张少山住宿在谢家,半夜起来小便时,他悄悄摸到表妹的绣楼前,想寻机与芸娘温存。也是巧合得紧,芸娘此时也起床如厕。张少山趁芸娘不备,冲上前去抱住芸娘,芸娘抗拒不已,张少山伸手往下身一探,发现芸娘竟然是个男子。

张少山吓得不轻,便大声呼喊起来,谢家都被惊醒,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当谢家人知道实情后,都非常愕然。谢员外查验了芸娘,果然是一个男子,家中出了这等丑事,想把芸娘驱赶出去算了,免得引来外人知晓女儿没法做人。张少山却不依不饶,一来他是一个公差,二来此事若不禀告官府,将来只怕会有更多人遭殃。

第二天,张少山把芸娘押去官府报案,经过一番审问之后,众人才知道芸娘就是在京城假扮周娘,祸害两个少女上吊自杀的人。大刑伺候之下,芸娘交代了所有罪行:

原来,芸娘原名叫桑冲,他原本姓李,是太原府人氏,由于家境贫苦,桑冲从小就被家人卖给了一个姓桑的人家做义子。桑冲从小长得眉清目秀,面容与女子一般。十岁时,有一个相面者告诉桑冲,他这一辈子将有100个貌美女子做他的妻妾。

桑冲信以为真,于是就拜此人为师,平时缠住装扮女子,并学习声音吐纳之法,能将嗓门练到如女子发声一般。相面师还教他学习针线刺绣,茶道花艺,桑冲非常聪明,这些技艺都学得非常精湛。

从十五岁时起,桑冲就开始穿上女子的衣服,假扮成女孩。她被富贵人家请入闺房,教授富家千金刺绣,桑冲以此糟蹋富家小姐并且窃取财物。桑冲足迹遍布山西各地,还延伸到京城、河北等地区,先后祸害女子99人,谢采芝是他最后的目标。

桑冲想凑足100之数,完成他自己的“天命”,就此收手不干了。就在要完成100之数时,却没想到在谢家露出了马脚,张少山这一抱、这一告,终于抓住了这个采花大盗。此案案情重大,经过有司核验之后,把桑冲及其徒弟67人被判处凌迟之刑,成华帝御笔朱批判处桑冲及其门人千刀万剐。桑冲死后,他的这一门绝技被列为禁术,以防止后人学习效仿害人。

桑冲的徒弟有漏网之鱼,后来一直到康熙年间,蒲松龄还见过一个桑冲的门人王二喜兄弟,最后王二喜被人发现后阉割当了丫环,一辈子陪在主人身边,主人死后被安葬在主人墓边。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中用“人妖”一章记录了这件事情。

康熙朝以后,桑冲门人就此绝迹,再也没有被人记录过。桑冲是明代第一人妖,他分明是个男子却男扮女装作奸犯科糟蹋99人,广收门徒,其人罪大恶极,也是明朝一个奇葩怪诞的人物。

几百年来,桑冲之事一直被人们提起,桑冲是明朝第一人妖,今天看来也令人惊讶。

给我一个僵尸道长第全部的高清网?

PPS的僵尸道长二很清晰,僵一我在土豆看到有粤语高清的,国语高清的可能要看无敌僵尸王,无敌僵尸王挺清楚的但我不喜欢别人乱改这个名字,而且无敌僵尸王才25集,僵一有30集,还有部《僵尸邪神》是僵一后面几集结尾加上僵二的几集鬼太后就没了,更讨厌……

庆帝对李云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因为电视剧目前很多人物关系纠葛还处于隐藏关系,所以这里会结合一部分书的内容做解释,当然编剧可能会有所改动,但相信大方向是不会变的,首先书中非常明显能够知道庆帝对于李云睿是有超越妹妹的感情的,但是古代对于伦理纲常这些看的非常重,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也是被世俗所不容的,所以,庆帝在对待长公主的感情上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后来遇到了叶轻眉,男人吗,尤其是皇帝,怎么可能只爱一个女人,还是一个不太可能得到的女人,而叶轻眉也是非常优秀,一手建立了内库和监察院,与庆帝生下范闲,这也是长公主后来黑化的原因。

一个曾经心念自己的男人,却转而爱上别的女人,而且那个女人比自己优秀许多,这份不甘嫉妒和屈辱,让她恨极了叶轻眉,恨极了范闲,所以没看过小说的观众看电视剧的时候,可能会不理解长公主为什么那么要想杀范闲。

甚至长公主瞒着太子,做了很多事情来杀范闲,太子还曾疑问:为何你如此厌恶范闲,为何呢,恨屋及乌,因为叶轻眉,所以长公主必要杀范闲。

不仅要杀了她的儿子,还要夺她建立的内库,插手她建立的监察院,长公主说白了就是恨极了叶轻眉可却又想成为第二个叶轻眉,希望这样可以获得庆帝的赏识和关注,证明自己和那个女人一样优秀。

因为毕竟是乱了伦理,小说里其实也是很隐晦的在表现庆帝对于长公主的感情,首先庆帝作为帝王,手眼通天,但是却任由长公主在朝堂上搞些小动作视而不管,可见还是极纵容她的。

而小说里,太子爱慕长公主多年,长公主爱庆帝而不得,处于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她选择了和太子在一起,还被庆帝撞见了,这令得庆帝非常的震怒,原著中陈萍萍曾道出了庆帝愤怒的原因:太子做了他不敢做的事情。

陈萍萍作为庆帝年轻时府上的旧人,可以说是把庆帝看得透透的了,他深知庆帝是爱慕李云睿的,但是为了皇室颜面,他选择了克制,但是面对自己的儿子和爱的女人行苟且之事,这令他异常羞愤。

但是作为帝王,儿女情长永远不及权利和江山来得重要,不管对于叶轻眉还是李云睿,只要触及了他的底线,他都会毫无犹豫的舍弃。

在电视剧中,因为长公主插手监察院,通敌北齐出卖言冰云,这一些都已经令庆帝无法容忍,所以贬她回封底,还射出了一箭警告她。触碰庆帝底线者,至亲亦可杀。

而长公主收到庆帝的警告后,先是伤心,后是释然地笑,因为她知道庆帝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女人在他心中重的过江山,叶轻眉不行,她也不行。

辽宁出过哪些名人?

1、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 ,《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孙瓒为刘宽门生,参与了刘宽的葬礼,碑阴为当时人甚至本人签名,故当从碑)其名与字的对应当是取自"圭瓒"一词,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2、韩当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黄武五年(226年),韩当去世。

3、慕容垂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

在前燕时屡有战功,更加曾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逼出走前秦,但很受前秦君主苻坚的宠信。淝水之战后慕容垂乘时而起,复建燕国,建立后燕,后又灭了同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参合陂之战战败后率军再攻北魏,在期间发病病重,并在退军时去世。 前燕时,慕容垂屡立战功却郁郁不得志。369年,枋头之战中领导前燕军大败桓温,反遭受当政的慕容评排挤,无奈携子出奔前秦。在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对其极为赏识,亲授冠军将军。383年,淝水之战中前秦大败,他护驾北返。384年,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4年,台壁之战取胜吞并西燕。395年,后燕、北魏参合陂之战,太子慕容宝惨败。随后慕容垂率军再攻北魏,在此期间发病加重,在退军时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4、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5、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 ,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人 ,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 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6、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 ,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终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年五十七。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

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 ,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

7、张三丰

张三丰(公元1247年~1464年),汉族,张姓,名通,字君宝,号三丰。道号三丰,宋末元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民族英雄 、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龙行书法始祖。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常自称为天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

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丹道上,完成炼虚合道修持,形神俱妙。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

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 ,也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 ,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8、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10、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1、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12、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13、于永波

于永波(1931年9月-),满族,满洲正黄旗后裔。生于辽宁复县人,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6月7日晋升上将军衔。

14、谷善庆

谷善庆,1931年生,辽宁瓦房店市人。1947年12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参加了砬子山战斗和塔山阻击战,在平津战役中,参加了解放康庄、怀来、张家口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军区政委、成都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15、固辉

固辉(1930—2013),辽宁盖州人。1947年8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师长、副军长、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