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哈哈体育/ 正文

小学数学课本内容总结教案-小学数学重点内容总结

admin2023-12-16哈哈体育20 ℃0 评论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播放片头,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   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   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   2.汇报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

  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

(板书:普通计时法)。

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

(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明确学习目标   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看书自学:   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

(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时而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
晚上12时叫24时。

  问题二:   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

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

  1.尝试练习   师:我用普通计时法问,你用24时计时法答:我们上午7时30分到校,(生:7时30分)下午4时30分放学。

(16时30分)。

中午12时,晚上12时,   用24时计时法问,你用普通计时法答:16时4时12分24时   2.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数字是一样的,13时(中午1时)之后,两种时刻上的数字相差12。

  3.练习:   1.下列钟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时刻?(课件)   1时13时4时16时6时18时   改用普通计时法说说。

  强化0点。

  师: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

  昨天明天   师引探:你想对这个点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对昨天和今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时、昨天晚上的12时今天的0时。

  生:我想对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叫今天的24时、今天晚上的12时,明天的0时。

  生:你就像夜里的星星、月亮的眼睛。

  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很喜欢你。

  生:你一消失,表明一天又过去了。

时光易逝,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师:是呀,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去不复返,我们可得好好珍惜时间。

让我们注视屏幕,再次体验一下吧。

  (师播放课件:时针走2圈。

第一圈,依次出现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现数字13到24,随着钟面变化,背景中月亮逐渐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循环重复。

)   话外音:昨天的时钟走到夜里12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

接下去是1时、2时,月明星稀--―曙光初照-烈日当空,直到12时,13时──晚霞满天,夜幕降临,最后到24时。

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习惯上只说0时,不说24时。

问题三、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例2(课件)   1.教学例1:   一列客车从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口答)   观察钟段图后,初步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

  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22时40分呢?   时刻一般用表示,口语中也说,但在书写时应当按规定写成几。

  从图上看,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这列客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时间一般用表示。

图示意:时刻指那一刻,是一霎那。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所经过的一段时间。

  小组讨论:如何求出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指名回答,引导分段思考(课件):4小时+20分教学例2   2.教学例2: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如右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   师:有一天老师路过一个商店门口,   见到这样的牌子。

  (1)出示牌子,小组讨论:这样的牌子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余组补充   (右图牌子上用的是普通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哪两段。

)   (上午8时开始营业、下午7时止营业。

它们一天营业11小时。

)(上午8时以前,下午7时以后,去买不到东西)   (上午8时,下午7时表示时刻,全天的营业时间是指时间)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全天的营业时间?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3)小组代表发言   方法1:分为上午营业时间和下午营业时间   方法2:转化为24时计时法计算   四、回顾与质疑。

  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是24时计时法,它有什么优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何求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五、拓展延伸:   1.开动时间列车   (课件)下列时刻正确排序后,时间列车就开动:   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   (正确的顺序是0时上午10时3时下午1时30分18时)   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   (正确的顺序是: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   2.提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小组合作:你能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吗?   轮流提问,组长记录有价值的问题。

  永春实小20xx春季作息时间表   (2)组际交流所提的问题,师板书典型的几个问题。

  把这张表改写成24时计时法   每一节课上了几分钟?   全天在校时间多少?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快的组可以多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

  (4)集体校正。

  六、课外实践   调查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情况,制作一张时间表。

然后算出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并跟爸爸或妈妈交流一下你对他们作息时间安排的看法。

  教学目的:   1.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它表示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识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二、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三、交流探究圆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2、投影展示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汇报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4、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总结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

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

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

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学情调查    1。

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

2元 0。

3元 0。

6元 0。

4元 0。

05元    2。

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

58元=( )元( )角( )分   4。

06元=( )元( )分   2。

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质疑探究    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   生3:乘法算式为:( )   师:在这里,0。

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

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   生4: 一个橡皮擦0。

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

2+0。

2+0。

2+0。

2=( )元。

  生5: 0。

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

8元。

所以0。

24=( )元。

  生6: 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

24=0。

8元。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

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

2元,合起来是0。

8元。

  生7: 4个0。

2就是( )个0。

1;
8个0。

1就是0。

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

我认为( )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
4个0。

3=( )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

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

)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

0。

4元=( )角 3个0。

4元=( )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
3个0。

4=( )   生:同组交流。

  0。

4是( )个0。

1,3个0。

4是( )个0。

1    三、达标检测。

(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

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探讨:0。

011000=( )    3。

  0。

6+0。

6+0。

6+0。

6+0。

6=( ) ( )   0。

3 4可以看成是( )个0。

3连续相加。

  0。

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

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

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修订本)“8的认识”(第40~41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l.通过数8个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会写8。

  2.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能准确区分8个和第8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3.通过数、分的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操作技能。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   (2)带“8”字说一句话。

   3.布置课外活动题。

  张开想象的翅膀,用8根小棒创造美丽的世界。

  [总评:本课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学的引入阶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发现8的学习情境;
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的小组合作活动,交流汇报主动发现的8的组成,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
总结阶段放手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培养成功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根据入学不久学生的特点,创设以激趣克服认识抽象数8的学习难点的愉悦情境,以智力源泉的操作实践活动为基本认知手段,组织学生参与操作交流、归纳、练习等数学活动,指导学生人人参与汇报学习成果的学习,全面达到学习目标。

这是一节比较好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

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

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

(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进入解决问题的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回顾与整理   1.简单应用题。

  (1)明确: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①审题,理解题意。

(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

(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正确并标明单位名称)   ③检验。

(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引导明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解决复合应用题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

从问题入手逆推,寻找解题条件,直至所需条件都已知。

  ②综合法。

从题中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求问题。

  ③图解法。

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或其他图形表示出来,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

  (3)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及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

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②“归一”问题。

文字中常带有“照这样计算”的字样或暗含着单一量不变。

  ③“归总”问题。

题中暗含着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

  ④“行程”问题。

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计算路程、时间或速度。

  ⑤“和差”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⑥“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⑦“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   (4)明确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和解法。

  ①“平均数”问题。

  解题关键: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

  解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②“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总数÷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   总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③“归总”问题。

  解题关键:找到题中隐含的总数。

  解法:单一量×份数=总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这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这个单一量   ④“行程”问题。

  关键要先弄清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弄清行程问题的一些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

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

线段的模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

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

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

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

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2、3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以及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设计图案、扇形的初步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对这一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

本版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

  从单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圆的认识和画圆安排了3课时,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并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对周围环境中与圆相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圆的特征。

  2.认识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的脸是圆圆的,长长的、还是方方的?其实呀,老师更喜欢圆圆的脸,快来找一找,咱们班的同学中,谁的脸是圆圆的?圆圆的脸透着可爱,圆圆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可爱的孩子们,老师喜欢你们!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虽然我们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老师相信,咱们一定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有信心吗?   二、教师引领,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大家的脸上找到了圆,那除了圆圆的脸以外,咱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呢?   预设:钟面、硬币……   出示幻灯片(圆形物体)   正如同学们所说,钟面上有圆,硬币上有圆,车轮上、茶叶桶上还有圆,可以说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描圆   要想认识圆,那咱们得想办法先得到一个圆。

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个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你打算怎样得到一个圆?   预设   生:我想绕硬币的边画圆。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圆洞画圆。

……   同学们果然勤于动脑善于动手,老师真的为大家高兴。

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在老师为你准备的操作纸上画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3.探索圆曲线图形的特点   摸摸你的圆的边,想想看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得出圆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

  4.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半径以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出示幻灯片。

  ②生操作,然后交流,引出圆心定义,并把圆心标在圆上。

  在一个圆中,我们把折痕相交的点叫做圆心,其实除了圆心外,圆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页,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

  出示自读提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③师生交流,认识半径、直径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预设   A.认识半径   半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师注意引导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B.认识直径   直径定义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过程中,师引导明确   ⑴圆的直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圆心,二是两端都在圆上。

  ⑵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两条半径,并思考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直径,为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C.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测量你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长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比较至少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的长。

  生交流得出: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板书即d=2r或r=   5.知识的梳理   出示课件: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而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

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这么多圆的知识,那么大家敢随我去《圆的王国历险园》去逛一逛吗?   出示幻灯片。

  1.直径半径抢答馆。

  2.爱心救助站。

  3.巧手测量坊。

  四、回顾知识、感受圆的魅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回顾知识)   师:一位希腊的数学家说过:“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最后,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圆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课件。

  五、作业   幻灯片: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来,共同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

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

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

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

(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
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

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课后小记: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

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如:2。

01212……学生除到2。

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

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

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公开课教案(名校精编)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 #二年级#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

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
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
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
同桌互背;
师生对口令;
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1)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
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

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