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体育自媒体

-ng体育自媒体
首页/好看体育/ 正文

季羡林简介及其主要作品-季羡林作品推荐

admin2023-12-25好看体育21 ℃0 评论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

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
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

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

  最高学位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布衣情怀季老住院期间,每天下午,是他雷打不动的读书读报时间。

有时秘书怕他累着,故意丢下了这张忘记了那张,老爷子心里明镜似的,也不动声色,一份读完了,再点另一份。

医生来换药了。

季老的腿上打了两个洞,把塑料小管子生生地杵进去,才能打药,有时还得在肉上动刀子剪子。

护工都跟着直冒汗,可是每回老爷子都谈笑风生。

等医生们走了,李玉洁老师颤声问:“先生您真不疼”老爷子回答:“不疼是假的,但又何必给大夫增加思想负担哪?”不仅如此,老爷子还老对医护人员说:“别再给我用好药了,差不多就行了。

”   在季先生心中,从来都是为别人着想,只是不关心自己。

护工也是家庭成员,不但照付工资,和颜悦色,还额外管吃管喝管水果。

  心系家国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

越老工作干得越多。

”   极为可贵的是,季羡林先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

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

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

人与人要和谐相处。

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

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

“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态度在哲学上凝练的表述。

必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宽人严己   有一件事在三O一医院引起轰动。

但见医生护士们窃窃私语,很激愤的样子。

当他们来到季先生面前,却都换上一脸春风,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

原来,外省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羡林先生“自封大师”云云。

季羡林知道后,脸上还是那佛像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

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

”他还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

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

”    良人已逝,良知犹存   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年冷板凳,显示出了可贵的毅力与真诚。

  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

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

”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

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

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

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

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着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精通9国语言,即汉语、南斯拉夫语、印度语、 *** 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还是着名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旧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学术成就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并且吐火罗文在世界上仅有不到30人会翻译   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 *** 、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8、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0余,800余册,预计15年完成。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    代表着作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研究》《禅与东方文化》《东西文化议论集》《世界文化史知识》等。

  《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万泉集》《清华园日记》《牛棚杂忆》《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泰戈尔名作欣赏》《人生絮语》《天竺心影》《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人生》《病榻杂记》《忆往述怀》《留德十年》《新纪元文存》等。

   评价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

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
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分子历程的反映。

”    *** 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    家庭成员   1929年,季羡林与彭德华结为夫妻。

他们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彭德华她自幼丧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生没有跟任何人发过脾气。

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了孝道。

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

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

  同年,季羡林在经济濒于破产时获得一个到德国去留学的机会。

季羡林这一走就是十一年。

这十一年当中,季羡林的老祖(季羡林的婶母)苦苦挣扎,摆过小摊,卖过破烂,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季羡林他婶母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学会了一套治病的手段。

因自幼丧母,没人替她操心,耽误了出嫁的黄金时刻,成了“老姑娘”。

年近四十才嫁给季羡林的叔父做续弦。

  1995年,季羡林父子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并最终决裂,13年不曾相见。

13年后,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2002年,季老住进301医院前,他想见季老很方便。

在2002年后,他再想见季老时,确实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挠。

终于在2008年,季承见到了已经97岁的父亲,并一直陪在父亲左右。

  季羡林的家庭成员,除了人以外,还有几只猫。

季家所养的第一只猫,名叫虎子。

虎子的脾气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对季家三口人却十分温顺,晚上经常睡在季羡林的被子上。

季羡林 。

季羡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季羡林的代表作品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清塘荷韵》、《牛棚杂忆》、《佛》、《留德十年》等。

1、《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合起来占了其中一半。

人类总共创造出了四个大文化体系,而中印各居其一,中印合起来,可以说也占了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半。

中印两大文化体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对人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

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夺目的光辉,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生命力之强,门类之多,影响之大,可谓世上罕见。

两大文化圈之间,又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

2、《清塘荷韵》《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于2009年去世。

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3卷。

3、《牛棚杂忆》季羡林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4、《佛》季羡林先生作品,书中主要是关于佛教的研究,全书具体收录了:《再谈浮屠与佛》、《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佛典中的“黑”与“白”》、《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我和佛教研究》等文章。

5、《留德十年》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场春梦似的逝去了。

这样的梦并不总是像"春宵一刻值千金"那样轻灵美妙。

有时候也难免有惊涛骇浪,龙蛇竞舞的场面。

不管怎样,我的生命像梦一般地逝去了。

季羡林代表作品

季羡林的代表作品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清塘荷韵》、《牛棚杂忆》、《佛》、《留德十年》等。

1、《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合起来占了其中一半。

人类总共创造出了四个大文化体系,而中印各居其一,中印合起来,可以说也占了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半。

中印两大文化体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对人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

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夺目的光辉,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生命力之强,门类之多,影响之大,可谓世上罕见。

两大文化圈之间,又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

2、《清塘荷韵》《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于2009年去世。

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3卷。

3、《牛棚杂忆》季羡林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4、《佛》季羡林先生作品,书中主要是关于佛教的研究,全书具体收录了:《再谈浮屠与佛》、《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佛典中的“黑”与“白”》、《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我和佛教研究》等文章。

5、《留德十年》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场春梦似的逝去了。

这样的梦并不总是像"春宵一刻值千金"那样轻灵美妙。

有时候也难免有惊涛骇浪,龙蛇竞舞的场面。

不管怎样,我的生命像梦一般地逝去了。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