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

分类: 历史

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

历代度量衡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人体为标准衡量,“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但是如此衡量标准因人而异,实为不准。

度量衡器具图片

度量衡器具图片

夏朝以后乃至商朝,都没有成熟的度量衡制度出现,再加上商纣无道,国政废弛,所以度量衡的制度自然不能整齐划一,直到周朝,才设有官吏专司其事,并制造了各种度量衡的标准存于内府,以作根据,之后再颁布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混战,各国度量衡皆为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统一管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秦始皇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宋时期的度量衡基本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度量衡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唐宋时期由于实物地租苛繁,商业范围扩大,度量衡器具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秦朝度量衡

秦王朝建立之前,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度量衡不尽相同,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而秦朝的度量衡法制早在秦国时期的改革变法时便开始制定了。

秦朝度量衡图片

秦朝度量衡图片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有些国家的御大夫在变革田亩制度的同时,尽力夺取国家政权,如晋国的六卿,赵、魏、韩、知、范氏和中行氏瓜分晋国,接着进行经济改革,各自废除了晋朝原有的“百步为亩”的井田制,分别制定了扩大的田亩和地税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其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的统治,实行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改革,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建制的整顿;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对奴隶主残余势力的镇压等。

在版图上统一的六国其实际仍然呈分裂局势,各国规章制度大为不同,为秦始皇推行政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当时各国的度量衡单位制不同,单位名称、单位量值以及仅为都不相同。秦始皇遂将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分别制定了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法律,颁布正规的度量衡器具,制定度量衡器具检定的法律制度。

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都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汉承秦制,秦朝作为中国度量衡制度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汉代的前身,其历史影响可想而知。

汉代度量衡

汉代度量衡制度比起之前的朝代更为统一与标准,班固所著《汉书·律历志》详细地记载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为后世考察度量衡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汉代铜环图片

汉代铜环图片

查看《汉书·律历志》,其中记载“千二百黍,重十二铢”,在制定这个衡重单位的过程中,最初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十二铢算一个单位,两个十二铢就是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两为钧,四钧为石,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其中的计量单位和进位关系,计量单位为铢、两、斤、钧、石,它们的进位关系是两个十二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钧,成语“千钧一发”的字面含义就是用一根头发吊着一千钧的东西,钧是衡重单位,三十斤为一钧的话,那么千钧就是三万斤,因而这个成语的引申义为比喻相当危险。另一个衡重单位为石,四钧为石,石在作容量单位时,读作dan,第四声,而它在作衡重单位时,读作shi,第二声。

谈至容量,班固《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一千二百个黍米,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称作龠,龠作为最小的容量单位,能够盛一千二百个黍米。另一个容量单位为“合”,合就是两个“龠”合在一起,作为一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就是汉代班固《汉书·律历志》所记载的五量单位。

从汉代出土的铜合、铜升、铜斗、铜斛,收藏于北方的各个博物馆,其形态大致相同,铜合因其容量小,容器也相对较小,另配置了一个长长的把手,为方便使用。

宋代度量衡

唐宋时期的度量衡基本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度量衡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唐宋时期由于实物地租苛繁,商业范围扩大,度量衡器具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宋代度量衡器具图片

宋代度量衡器具图片

宋代度量衡的管理措施以及单位制的改进,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北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随即下令依照前朝旧制所规定的规格制作权衡器,并颁布天下,禁止民间私造。北宋时期,一旦兼并一块疆土,必定废除其原有的度量衡制度,推行统一的制度。

据《宋史·律历志》记载,“度量权衡,皆太府掌造,以给内外官司及民间之用。凡遇改元,即差变法,各以年号印而识之。其印有方印、长印、八角印,明制度而防伪滥也。”宋代管理度量衡制度所设行政机构为太府,所有内外官司以及民间需用,均由太府掌管,但校印并非每年举行,凡遇改元之年,印烙器具。南宋时期也沿袭了这一制度。

度量衡制度的改进随着度量衡使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和对精确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唐宋时期在度量衡单位制和器具的制造上也有所改进。唐代制造“开元通宝”,通行了两、三百年,唐代以后还流通了一千多年,对于稳定单位量值起了重要的作用。北宋初期,官府虽然发布了度量衡制度和统一的政令,但所有规定的标准器并不准确,在执行中产生许多弊端和争论。

明代度量衡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攻下元大都,建立明政权,逐步完成全国的统一。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民心,朱元璋推行休耕制度,让民众休养生息,垦荒屯田,发展封建经济。

明代度量衡斗图片

明代度量衡斗图片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但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强化,是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受到种种限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缓,商品经济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因而这期间的度量衡制度仍然为封建经济服务。

明初,土地大量荒废,朱元璋下令鼓励农耕,并把赋税规定较低,一般官田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洪武二十年,明朝政府经过普遍丈量土地,编制了“鱼鳞册”,详细登记每乡每户土地的亩数并绘制成鱼鳞图,地方官吏抑制豪强霸占土地,甚至采用小弓丈量。明代度量衡均由官府制造,以保证量值统一,凡私造斛斗秤度者“依律问罪”,知而不揭发者“事发一体究问”。

明代的度量衡制度尽管完备,惩处却极为严厉,只能保证官方明文规定的器具统一,却无法制杜绝营私舞弊的现象。由于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货币地租取代了一部分实物地租,商品经济相对活跃,这类现象导致官商勾结,肆意增大度量器具,大进小出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激起了民众举行多次反对“大斗剥佃”的斗争。

清代度量衡

度量衡制度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建立在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的性质有了相对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在一定地区、一定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但还不能摆脱封建势力。

清代度量衡器具图片

清代度量衡器具图片

清朝的商品经济与宋元时期相比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南、北方一些大的城市“商贾云集”、“乡市喧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扩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更为频繁,白银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度量衡器具也成为了商品,并出现了戥秤行业。据记载,乾隆年间,长江戥秤行业颁布了如下限令:“新开店者,要隔十家之外方许开设,违者公罚”。足见当时的戥秤行业极为兴盛,这与当时白银货币流通量增加有密切的关系之外,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另一种表现。

清代的度量衡管理早在顺治帝年间就有着手进行,直到康熙时期才基本实现,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的尺共有两种,一种是横黍尺,另一种是纵黍尺,横黍尺是以十个黑黍的横广算作一寸,长短和夏尺相同,所有又叫古尺或律尺;纵黍尺是以十个黑色的纵长算作一寸,工部制造皆以此为标准,所以又叫营造尺。尺的原器存放工部,由工部按此原器再制造出同样的尺来发放给各省布政使,以作使用时度的标准。

--免责声明-- 《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这篇文章828la35143。

【结语】: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中国古代历代度量衡是如何发展的】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5143'></small><noframes id='828la35143'>

  • <tfoot id='828la35143'></tfoot>

      <legend id='828la35143'><style id='828la35143'><dir id='828la35143'><q id='828la35143'></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5143'><tr id='828la35143'><dt id='828la35143'><q id='828la35143'><span id='828la35143'><th id='828la35143'></th></span></q></dt></tr></i><div id='828la35143'><tfoot id='828la35143'></tfoot><dl id='828la35143'><fieldset id='828la35143'></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5143'></bdo><ul id='828la35143'></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