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

分类: 历史

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

晏子的形象

晏子是春秋时期一位节俭力谏的贤士,先后辅佐了三代齐国君王,作为春秋名相之一,他爱国爱民,在为其职位上,有着朴素主义的民主色彩。他生活简朴,为官正直。对待君王,鞠躬尽瘁。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在汉代刘向《叙录》一书中,就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曾将管仲和宴婴的事迹合写一本书为《管婴列传》。对于晏子的思想来说,在《晏子春秋》一书中有较好的见解。它表现出了晏子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还提出了民主主义思想。总之,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晏子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读过这本书的人,无一不对他感到钦佩。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相大夫体恤百姓,刚正不阿的品质,至今人们还称赞不绝。

其中在很多个环节故事,将他的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晏子辞谢更宅》中的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赏赐。《晏子辞千金》中更是充分体现了晏子的高尚品德。文章通过一些简短故事章节,精炼的语句将晏子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的特点展露出来。他的形象也正一点一点深入人们心中,他一生简朴,享年95岁。他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的学习,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奋斗自己的事业,都要像晏子一样,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就如同他说的话一样:“做事情的人常常能成功,行走的人一样也能到达目的地。”

晏子赠言

“晏子赠言”这一选文主要内容写了晏子给曾子的临别赠言。在这篇选文中,晏子在赠言中巧用比喻,告诫曾子,若想要做一名君子,就必须对矫正弯曲要慎重,其中也包括了对自身修养的慎重。

晏子漫画像

晏子漫画像

事情是这样有一天,曾子准备离开齐国去别的地方,晏子知道后就去送他:“君子与其送一辆车子,还不如送你几句言语来的直接,二者选其一,不知曾子让我赠与你什么呢?”曾子则说请赠予我言语吧。晏子于是说道:“车的轮子,是根据山上那些很直的树木制成的。其中呢,技术好的木工匠要用火来烤它,使它的轮子圆的程度要符合标准,即使经过太阳的暴晒,也不会变到原来那样的圆了。所以,不论是车轮还是做一名君子,对矫正弯曲还是要慎重些。一块玉石从刚开始的一块石头变成一块完美无暇的玉石,在经过雕琢,成为一块传国之宝。因此,君子对修养自己也是慎重。”曾子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将他的话谨记在心,终生躬行。

通过晏子这一席话,巧设比喻,告诫了曾子要想做君子,就必须慎重自己的矫正弯曲以及对自己修养的慎重。晏子的话可以算是深入浅出了,字字都暗含了一定的道理。表现出了晏子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思想特点。他能够不顾及曾子是否会生气,坦言说道,也体现了他与曾子之间肝胆相照的朋友关系。

晏子是哪国人

晏子,名婴,字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对内辅助朝政,屡谏齐王,对外智抗楚国,维护国家威严,是当之无愧的齐国人。

晏子像

晏子像

晏子具有政治远见,并多次谏言齐景公。在齐景公即位之初,晏子被派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期间,齐景公多次听见关于晏子的坏话,便责问晏子,晏子听闻后,对齐景公保证:三年后让齐景公听到赞扬的话。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见了许多赞扬晏子的话,准备赏赐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齐景公大感疑惑,细问原因,晏子回答说:“三年前,我秉公办理、不畏豪强,不为礼逢迎,引起了权贵的不满,所以散播我的坏话,三年后,我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就开始说我的好话了,所以本该奖励,却责罚臣,本该责罚臣,却奖励臣,臣实在不敢领恩。”齐景公听后,自觉不对,知道晏子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于是开始重用晏子,使晏子辅助朝政。

晏子不仅有治国之才,也有外交之才。晏子出使楚国,遇到楚国羞辱,使其钻狗洞,晏子严加拒绝,最后从大门进去。在楚国朝堂上,晏子又遭楚王戏弄说:“齐国没人了吗?派你来出使。”晏子回答到:“齐国到处都是人,挥汗成雨,比肩接踵,怎么会没人了呢?”楚王又问:“那怎么派你来了呢?”晏子说:“齐国对贤明的君主就派贤明的使臣,对无能的君主就派无能的我来了。”使得楚王和其众大臣面面相觑,成功的维护了齐国的威严。

晏子的所作所为是齐国人的榜样,维护了身为齐国人的尊严和齐国的威严。

晏子以什么著称

一朝齐国宰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就是“晏子”,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齐国的朝政,虽位居宰相职位,但他的家境并不是那么的富裕历史上的他是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的。

晏子画像

晏子画像

他曾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恳请治国,体恤农民,在齐国有很高的威望。虽然身居高官,但他的一生过的非常简朴,不谋私利,廉洁奉公,在他的父亲去世时,就大胆突破旧的礼节,从简了事。即使做了相大夫,依旧过着清苦的生活。少食肉类事物,穿着简朴,就连他的家人也是这样。邻居们对他的形容就是:“食不足,肉不给”。他还常常节省生活用品的开销,把省下来的钱或者粮食拿出来救济贫穷的人。他不仅吃饭节俭,在穿戴方面依旧不讲究奢华。他一身布衣,就连一件御寒的皮袄也足足穿了30余年。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穿着也是朴素简便,从来不穿丝帛材料制成的衣服。其次居住环境也是简陋,居住的还是祖先留下里的房子,房子周边仅靠市场,环境杂乱。当初景公想要给他换个房子住,也被拒绝了。

晏子曾在临终前,叮嘱他的家人办丧事要一切从简。后来他去世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他的故宅,后人称那里为“清节里”。从晏子一生的简朴和节俭的行为实际很好的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张明镜。

晏子论社鼠

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

“晏子论社鼠”画像

“晏子论社鼠”画像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说起社,就是把木头有秩序的一根根立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浇上泥土,老鼠便会来到这里栖居。如果用烟熏赶走这些老鼠就会害怕其中的木头被烧坏,如果用水去浇灌害怕的是会毁害泥土。所以这些老鼠不能够被杀灭,一直存活,结果导致了社庙的问题。国家一样也不列外,君主身边的奸佞之人就如同社鼠一般,迫害忠臣,劝诫君主屏蔽忠诚的劝告。在外面,则欺压百姓,玩弄自己的权势。像这样的社鼠,不铲除他们就会导致国家祸乱。若要杀除,却往往得到君主的庇护,成为亲信。这就是社会的社鼠啊!”

因此,要想铲除此患,就需要国君亲信忠诚人士,远离奸佞小人。否则就会危害到国家社稷。晏子劝诫景公要善用良臣,使景公深切的感受到,身边人的重要性,若运用不当,将可能给自己或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立身而行,亲师友,远小人。这样才能少走些弯路,也能提携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晏子论不祥

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里看见了蛇,回来便对晏子说明了自己的遭遇,还认为自己遇见了蛇是不祥的事情。于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国家有三种不详的事情,而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宴婴雕像

宴婴雕像

说完之后又列举了国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边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不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今天看见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遇见了蛇,而沼泽却是蛇的家。去他们的家看见他们,怎么能说不祥呢?”

我们都知道,晏子当时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兴,失人者亡”就被凸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宴婴把人才问题凸显到国家问题上来是不难理解的。当时的社会正面临变革,晏子利用齐景公外出打猎,推出了“国有三不祥的”论断,对齐景公进一步提高人才问题有了重要性的认识。他劝景公要更好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独这样景公才能在乱世中处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以竞争为主,因此,一个人,一个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辅佐。所以不论是齐景公还是现在的各位领导,要对身边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齐景公身边的人才晏子一样。

晏子辞谢更宅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作者详细记录了三朝君王与晏子之间的传说和故事,里面共有215个小故事,构成了完整的晏子形象。而“晏子辞谢更宅”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体现了晏子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晏子雕像图

晏子雕像图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齐景公想要给晏子换一个住房,他认为晏子的住房靠近市集,地势较低,有狭窄,环境质量很差,根本没法居住,于是想要晏子换到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去。但是晏子却推辞了,他说道:“君王,您的先臣曾在这里居住过,我不能够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何况我的住处离市集较近,买东西也方便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我的事情怎么能劳烦别人给我盖房子呢!”景公听后笑道说:“你离近市集,知道东西的贵贱吗?”晏子则回答说:“我私下里也存过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景公反问道,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贵吗?由于这时期正是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市集上有一些贩子专门贩卖假的刑具。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景公听后,心里有些感伤,有一点怜悯之心。自此之后,齐景公就减少了用刑。

晏子辞谢更宅,一方面是为了接近群众,从百姓的生存情况,来更好地为国君提出有力意见,为百姓解决困难。另一个角度就是宣扬了节俭为民的治国方针。整篇故事体现了晏子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

晏子对齐侯问

“晏子对齐侯问”是来自《左传》,是由左丘明写的编年体事件,在这一小节里,晏子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区别。君臣之间应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关于具体内容让我们细细品读。

午马扮演的晏子剧照

午马扮演的晏子剧照

景公打猎回来,晏子在驻地等待景公回来,梁丘据也驾驶着马车前来。景公说道;“只有梁丘据和我相同啊!”晏子:“梁丘据不过是相同罢了,怎么能说协呢?”景公又问道:“和协与相同有什么区别吗?”晏子:“当然有差别,和协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酱、梅来调和鱼和肉,经过火柴煮。再由厨师进行调味,让味道恰到好处。君主吃了这样的肉羹就可以平和心性。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就如同这般。君主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的,臣子之处不可以的,就能使可以的更加完善。反之也是这样,君主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子进言指出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治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就没有争斗之心。所以就如同《诗·商颂·烈祖》中说的一样:“一碗好的羹汤,五味适中,拿来供君主享用,君臣之间就会和睦没有斗争,用心平气和来稳定朝政。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的,君主认为是这样。他说可以的,君主认为不可以,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下去?因此不应当有相同的道理,就如同这样。

晏子在这里运用抽象的思维讨论了君臣之间的“和”“同”很典型的代表了那时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晏子辞千金

在《晏子辞千金》中,全文语言风格质朴,每一处小地方都有一个大道理。其中通过几处简短的场景,写出了晏子家境清贫如洗,也正是晏子的简朴行为于含辛茹苦的一贯作风,成就了晏子“辞千金”的缘起。

晏子辞千金画

晏子辞千金画

一天,晏子刚吃完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请使臣吃,使臣没有吃饱,而晏子也没有吃饱。于是乎,使臣回去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叹道;“晏子的家境居然这样穷,作为皇帝的我居然不知道,是我的过错。”便立即派人带了黄金千两和部分税租交给晏子好让他款待宾客。可谁知,这么好的事,晏子居然拒绝了。齐景公经过多次派人相送,他还是没有接受。最终拜了两拜谢道;“我的家境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母妻子甚至延伸到朋友,你这样的封赏足够了。我的家并不贫困啊,听别人说,从君主那里得到赏赐然以后你分发给百姓,这是臣子越权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而忠诚的人可不会这么做;另一个从君主那里拿到封赏又不发散给百姓,这是占为己有的行为,仁义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只要有衣服穿,有饭可以吃,心理得到满足就好了,这样还可以不用想那么多。齐景公仍就不明白。晏子说道,旁人曾说过,聪明人难免会有失误,再愚蠢的人多几次思虑还有是有可取之处的,想来是管仲的错,我得对吧?因此只能再次拜谢而不能接受了。

--免责声明-- 《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这篇文章828la37917。

【结语】: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著名政治家晏子的形象分析 晏子赠言的故事】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7917'></small><noframes id='828la37917'>

  • <tfoot id='828la37917'></tfoot>

      <legend id='828la37917'><style id='828la37917'><dir id='828la37917'><q id='828la37917'></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7917'><tr id='828la37917'><dt id='828la37917'><q id='828la37917'><span id='828la37917'><th id='828la37917'></th></span></q></dt></tr></i><div id='828la37917'><tfoot id='828la37917'></tfoot><dl id='828la37917'><fieldset id='828la37917'></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7917'></bdo><ul id='828la37917'></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