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

分类: 历史

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

对王勃的评价

在唐代大诗人中,人们对王勃的评价普遍较高,不仅因为其少年成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诗坛神童,更因为他早年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王勃剧照

王勃剧照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杨炯,在他的《王勃集序》中提到,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无怪乎太常伯刘公对其文采亦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对王勃的评价可谓高大上。

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未及弱冠便已位列朝臣,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然而人无完人,在才学上独树一帜者,往往性格孤傲,自视甚高,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其就任朝散郎期间,王勃与沛王李贤等诸王斗鸡取乐,乘兴而作《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其实王勃受此打击,并非真的因《檄英王鸡》而触怒龙颜,乃是因才高而被政敌所妒,故而杨炯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被逐后,便去游蜀,兴致高时与杨炯等一众诗坛好友白日纵酒,挥洒文墨,驰情于诗词歌赋。不久后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曹达,犯下大罪,而至再也无缘官场,只得颠沛流离,于二十七岁这年意外溺水,郁郁而终。纵观王勃的一生,虽不乏灿烂光辉,却也终逃不过天妒英才的命运,因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往往是赞誉文采之余,也多了几分哀婉叹息。

王勃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古绛州龙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津。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

王勃的历史画像

王勃的历史画像

据《旧唐书》王勃简介记载,王勃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被誉为“神童”。王勃九岁时,不仅能读颜师古注的《汉书》,还撰写了十卷《指瑕》,指证颜师古的不足和错误,为世人称颂。王勃十六岁就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职朝散郎,但王勃恃才傲物,因为写了《斗鸡檄》触怒权贵,被赶出沛王府。遭遇挫折的王勃游览巴蜀山川景物,三年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返回长安后,王勃求补得虢州参军一职,可后来又因私杀官奴而再次被贬。676年8月,王勃在去交趾县探望父亲返回的路上,不慎落水后惊悸而死。

在诗人辈出的唐代,王勃以其独有的才华和文学主张为世人和后人所推崇。王勃崇尚实用文学,抵制魏晋时期虚华无用的文风,在转变风气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王勃在诗词方面擅长五律和五绝,现存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王勃在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佳品,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滕王阁序》。

王勃虽然英年早逝,但从王勃简介中可了解到他所撰写的著述却很多,比如《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等等,可惜尽皆失传了。

王勃是哪个朝代的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王勃这一个历史人物,那么,王勃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王勃石像

王勃石像照

唐朝是我国的一个鼎盛时期,而在唐宋时期,我国的诗词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著名诗人,而王勃就是其中一个。

王勃出生于公元650年,而唐朝在618年才开始建立。所以,王勃所在的朝代是初唐人士。而王勃也与杨炯、骆宾王以及卢照邻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赞扬。同时,也纷纷土超围观,在官场上展示自己的学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在朝中大臣阎都督的宴席上写出来的。

一开始,阎都督之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在众人面前为自己长脸,但是王勃却因为喝醉了,不懂得人情世故。阎都督看见王勃抢风头,心中十分不悦。但是在听完王勃即兴写下的《滕王阁序》之后,连连称赞王勃乃不世之才。也正式因为如此,使得王勃这一个人被更多的人知晓,并且敬仰王勃的才华。

王勃是哪个朝代的?王勃生于唐朝,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唐朝时期,对于学识文化十分的重视,给及了所有爱好文学的人一个很好的大环境。在加上唐朝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有很大的有待,这使得很多人想要通过学习,从而进入官场,发挥自己的才华。王勃虽然怀有大才能,但是却英年早逝,在其二十六岁的时候,便因溺水而死。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五绝《山中》是唐初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的抑郁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久居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山中》诗书

《山中》诗书

诗文大意是,长江滚滚向东,承载着我的悲伤,我在外停留太久,心里想念着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此时晚秋的冷风猛烈,山上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这首抒情小诗将羁旅之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人王勃因为一首《斗鸡檄》被贬,远赴他乡,客居异地,王勃用寥寥二十个字,巧妙的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悲戚和苦楚,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意境。

《山中》王勃这首诗首句“长江悲已滞”既虽然写景,但是浓浓的情愫却随景而起,应景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承接上句,抒发了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让人感同身受。第三句再次寄物抒情,用深秋、寒风和露夜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伤不已,尾句“山山黄叶飞”以深秋的景象,形象的刻画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再次渲染了思乡的形象和心情。整首诗句语言精练,情景交融,深刻而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苦形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心境。

《山中》王勃这首五绝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很多文人学者都对它赞许有加,在《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中,顾云称赞诗中“况属”二字“有情”,《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论它为“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九日王勃

在唐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开放、文化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文豪,而王勃就是其中一个。

王勃石像照

王勃石像照

王勃被后人称为“诗杰”,王勃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写下了众多的诗篇。除了《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篇人们耳熟能详的著作之外,还有很多,而王勃诗中《九日》就是其中一首。

《九日》原文是这样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日》王勃这一首很短的五言绝句,但是却仍旧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与赞美。《九日》的大致意思是: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只要是打开家门,到处都可以看见菊花。但是陶渊明也有无可奈何的一天,那就是有一个送酒的人不知道哪里是陶渊明的住所。

王勃之所以会写下这一首五言绝句,就是因为王勃感叹自己与陶渊明十分的相似。空有一身的才能,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包容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发挥才能,报效国家的途径。最终只能隐居山林,与菊花为伴,最终使得人们再也无法找到他们。

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敬仰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官场上受到了挫折的人而言,更是他们崇拜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为官的机会,归隐山林。而《九日》王勃这一首诗就表明了王勃因仕途不顺,受到挫折,最终想要放弃入朝为官的念头。想要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与品德高尚的菊花为伴。

--免责声明-- 《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这篇文章828la40212。

【结语】: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后人对王勃的评价如何】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40212'></small><noframes id='828la40212'>

  • <tfoot id='828la40212'></tfoot>

      <legend id='828la40212'><style id='828la40212'><dir id='828la40212'><q id='828la40212'></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40212'><tr id='828la40212'><dt id='828la40212'><q id='828la40212'><span id='828la40212'><th id='828la40212'></th></span></q></dt></tr></i><div id='828la40212'><tfoot id='828la40212'></tfoot><dl id='828la40212'><fieldset id='828la40212'></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40212'></bdo><ul id='828la4021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