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

分类: 历史

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

王羲之草书诀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结构简单。笔画连绵。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因为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有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今天我们来欣赏的是今草的那种不拘章法,笔势流畅的王羲之的《王羲之草书诀》。

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

王羲之草书诀拓印节选

《王羲之草书诀》又叫《右军草法至宝》。草诀歌是一种歌诀,也是应用文的一种,但又不是诗歌。它却严格遵守了近体诗的格律,平仄合律,对仗满篇。《王羲之草书诀》全文106联,除了首位两联外,一律使用了对仗。在诗坛上众所周知,诗律是起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的,是由沈约提出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在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上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直到到唐初才趋于成熟。但是《草书诀》的作者王羲之已经把诗律运用的十分到家,实在是非常难得。

《王羲之草书诀》的问世绝对不是什么偶然。楷书在唐代的时候己经达到了顶峰,宋代的书家只好转而谋求在行书、草书上希望能有所建树,大力提倡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和书迹的真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和草书便得到充分的研究。《草书诀》应该是因为这一背景产生后的产物。

《草诀歌》可以称的上是学习“王羲之草法”的至宝。它不但具有书法中的艺术美还有着和诗的韵律之美,而且内容十分精辟,仅仅是用一千余字,就把常用的几百个字的草法说的是明明白白。由于歌诀同字帖紧密结合,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这位良师就像是在身旁一般,一边传授口诀,一边挥毫示范;待背熟后,在脑海中就好像有了一部极易翻检的草书字典。《草诀歌》的作者不仅是诗家、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王羲之手札

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信,就好像是现在我们说的亲笔信一样。王羲之一生写了多少手札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流传于世的手札有二十多篇有余。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篇给大家。

王羲之

王羲之

《姨母帖》字体为行楷,是王羲之后裔王方庆的家物。包括了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七人共十帖。董其昌还曾称赞这个帖子“奕奕生动,而且这帖子的用意都写明白了,王氏家族的传统风尚都已经全然呈现在纸上了”。

王羲之的字体面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都有流畅熟练,用笔爽利和古雅质朴这两种,显然《姨母帖》属于后者。《初月帖》草书,这是王羲之留存于世的书帖中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的草书作品比较,古意十足,可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

《初月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比较有特点,笔锋以中锋为主,结字大小不一,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平正有的却有倚斜。性子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也没有密疏划一,这就导致这个帖子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面貌,这一情况,可能和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

《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所写的。现在留存的是唐代勾填的摹本,这帖在宋代曾被送入绍兴内府,明代时又流入民间,现在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文中谢司马,应是王羲之的至友谢安。这帖子书法遒劲腴润,沉着流动,体现了王羲之晚年书法的高度成熟,水到渠成。

王羲之尺牍

在东晋因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盛行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叶,帖学一直在书法史上占着领导地位。碑文虽然可以强其骨,但是不能养其气。灵动的气息和笔锋墨色的变化笔意的情趣以及微妙的技巧在各个名家的墨迹中都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碑文一般都是以小篆、隶书和楷书为主,这样看起来比较的庄重,而帖则是以行书草书为主,用来写意。

王羲之塑像

王羲之塑像

帖学有包括尺牍、稿书、手卷和诗笺等形制。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在看我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

现流传下来的《十七帖》、《兰亭序》等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一些尺牍、手札等,虽说是艺术上的佳品,可遗憾的是王羲之的作品的真迹至今没有一字流传,虽说都是唐人古人摹本,但是都是弥足珍贵。《孔侍中帖》就是对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这个帖的字笔画丰腴雍容。

世人评价说“中和之美,多力丰筋”都在《孔侍中帖》中一一展现了。此帖被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丧乱帖》也是唐朝人摹王羲之的尺牍的,是行草书。丧乱帖的笔法比较精妙,字的形势如斜而反正,笔意形断而意连。是王羲之创造的最新的体式的典型作品。书写的时候先行书后草书,可以得知王羲之的感情从开始的压抑变至激越。有人评价说《丧乱帖》是一篇优秀的杂文,字势雄健,却又兼备惨淡之美。此帖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内。

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来是琅琊人,后来把家迁到会稽山阴。东晋时期有名的书法家,有“书圣”的称号。曾经为官做过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来成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在书法史上,他和他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魏晋时期名门琅琊王氏,他天赋异禀,七岁的时候就擅长书法了。有传说晋帝当时去北郊祭祀,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派工人雕刻,刻字的人法系西安王羲之字的墨迹已经渗透进木头三分的深度,木工很是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居然如此的炉火纯青,能入木三分。

在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兰亭举行活动,在此期间大家一起喝酒作诗,把诗汇集成了诗集。王羲之当时很是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即兴为这本诗集做了序,这就是后世流传的有名的《兰亭序》。这序可能及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王羲之超常发挥了,据说后来王羲之再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了。宋代的书画博士米芾称《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的女婿。同他的父亲王羲之和张芝、钟繇四人并称为“书中四贤”。王献之从小就很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的是草书和隶书,还比较擅长画画。王献之小时候就负有盛名,放达不羁,虽然每天都待在家里,但是形容举止并没有显得散漫,才华和气度都超过当时的人。他有一次和他的两个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他的两个哥哥和谢安总在谈论当时社会的风俗见闻。王献之只是和谢安问候了几句就回家了。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比较优秀,谢安认为是王献之,因为他认为大凡杰出的人才都是少言寡语的。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是山东琅琊,后迁到会稽山阴。王羲之生在书法大家之中,所以自幼就能书,不久就能以书法名声传于天下。王羲之出名了,自然会有很多人慕名求的王羲之的真迹。不过时间长了,王羲之也不愿意,所以他的真迹难求。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有个喜好,那就是他很是喜欢鹅。作为一个文人雅客,爱鹅是王羲之情趣生活的一种体现,不过他又能从鹅那曼妙的体态曲线,还有它们优雅的行走和游泳姿态中,体悟到书法运笔的奇妙。而会稽山阴有一个老太太家中就有一只好鹅,想将它卖掉奈何无人问津。当王羲之得知后,携众友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了,就将这只鹅烹杀了来招待他们,这让王羲之叹息了老半天。

同是山阴城的一个老道士,想要王羲之为他手抄一本《黄庭经》。得知王羲之爱鹅后,他就在道观里精心饲养了一笼良种的好鹅。每次闻知王羲之游山之际,就将观中的好鹅放养在山中。终于有一天,这些鹅被游山的王羲之偶遇,他很是喜欢。于是王羲之寻到老道人,想要买这些鹅。老道人就顺势提出,只要他手抄一份《黄庭经》,就赠送所有的鹅。王羲之欣然答应,一份《黄庭经》不久便完成了。

王羲之带着一群他喜爱的鹅回家了,老道人也是欣喜地抚摸着手中的经书。这段事迹也成了后人乐道的佳话,王羲之手抄的那份《黄庭经》也被唤作《换鹅帖》。

--免责声明-- 《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本站会员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只代表作者观点和本站无关,如果您认为《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看到第一时间删除《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这篇文章828la36001。

【结语】: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全文完),小编在下方为大家整理了更多好看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温馨提示】: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运动,每天开心学习和工作,做个健康的正能量人士。

更多【王羲之草书口诀介绍】推荐文章

<small id='828la36001'></small><noframes id='828la36001'>

  • <tfoot id='828la36001'></tfoot>

      <legend id='828la36001'><style id='828la36001'><dir id='828la36001'><q id='828la36001'></q></dir></style></legend>
      <i id='828la36001'><tr id='828la36001'><dt id='828la36001'><q id='828la36001'><span id='828la36001'><th id='828la36001'></th></span></q></dt></tr></i><div id='828la36001'><tfoot id='828la36001'></tfoot><dl id='828la36001'><fieldset id='828la36001'></fieldset></dl></div>
          <bdo id='828la36001'></bdo><ul id='828la36001'></ul>